何夏秀;杨瑾
在应用中医学经典的取象比类法对“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与“肾藏精”、“肾主骨”等生理功能之间联系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对中医骨伤科的指导意义.提出“肾主脊柱,脊柱病从肾辨证论治”的脊柱整体论,有助于现代中医骨伤科研思路拓展.
作者:张鹏;施杞;王拥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疾病,可加重原有心脏疾病,甚则导致患者突然死亡.中医将心律失常归于“心悸”范畴,对其认识逐步深入,临证辨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综述了近年中医药抗快速性心律失常方面的相关文献,以期不断完善中医药研究思路,发挥中医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优势.
作者:陶有青;杨传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介绍朱章志教授运用“温阳三法”论治糖尿病经验,以“首辨阴阳”为准绳而强调“阳主阴从”,以“六经辨证”为宗旨而强调“三阴病”为本,太阴重在“温运”,少阴首在“温扶”,厥阴贵在“温达”.
作者:林明欣;樊毓运;韩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通过在瑞士的行医经历,认为目前中医药已形成颇具规模的国外区域,应将这个区域纳入中医药的总体发展战略.从瑞士中医药的良好发展态势及基本格局不难看出,国外中医药的生存与发展必须立足临床,以疗效为支点.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打破针灸一枝独秀的孤立局面,推动中医药的整体发展;重视国外中医临床研究,并要把重点放在所在地区的常见疾病诊疗上;加强配方成品中药研究,以打开具潜力的国外中药市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应考虑国外中医药的现状与需求,多一些帮助与扶持;应加强对国外中医师的资质认证与再教育的有效措施和制度.
作者:蒋永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大负荷运动能够引起运动员的体能和脏腑功能下降,同时伴有机体能量物质大量消耗,导致运动员产生运动性疲劳.近年来在运用中医药消除大负荷运动引起的运动性疲劳方面已有报道[1-4].本研究观察中药补血益气方对60名大负荷运动后运动员的恢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显示,心神不调是特应性皮炎的主要病因病机.镇心安神法注重心神的影响,以重镇安神、清心止痒、补益脾肾作为特应性皮炎的防治原则,在临床实践中以此理论为指导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迟慧彦;郎娜;黄尧洲;姚春海;佘远遥;赵一丁;李云峰;崔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颜德馨治疗厥证医案赵某,女,40岁.阵发性昏厥频作六载,发作时精神恍惚无主,有濒死之感,血压骤升.曾经当地多家医院会诊,不明其所以.遍用镇静药及中药补益之品,无效.于1988年10月6日请余会诊.症见眶周色素沉着,口唇青紫,脉细涩,舌紫苔薄.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病历摘要孙某某,女,19岁.因反复发作胸闷、气短、呼吸困难2年,加重伴发作性短暂意识丧失半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于北京某餐馆打工期间开始出现胸闷、气短,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休息数日后症状消失.半年后返乡治疗,曾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方治疗,症状有所减轻.
作者:关登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金元以降,医家们为了指导临床实践,不断以“补偏救弊”的方式开展学术争鸣,“新说-时弊-补救-新说”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历史规律.究其根本,“新说”与“时弊”是矛盾的双方,在不同的时代发生着转化;而“补救”则是促使矛盾转化的催化剂,推动学术争鸣的杠杆.
作者:马杰;严世芸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医学模式作为医学的基本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黄帝内经》充分吸收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所建立的医学模式,对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对《黄帝内经》医学模式内容研究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概括提炼出《黄帝内经》“生物-心理-社会-生态-时间”医学模式.
作者:田丙坤;邢玉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魏长春,1898年生.浙江宁波慈城人.主任中医师.曾先后随姚精深、颜芝馨学业.1918年悬壶,1956年受聘赴杭,1957-1982年任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1980年评为主任医师.行医67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年以治外感时病为擅长,后又致力于内伤杂病之调治,尤精于脾胃、肝胆疾病.临证胆大心细,明辨体质,因人施治;并以“去本无,保固有,因势利导,引邪外出”为原则.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雷丸胶囊是以盐炙雷丸为主要成分,能化痰软坚,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我们于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应用雷丸胶囊联合化疗治疗35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梁荣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慢性激怒应激对大鼠胃窦平滑肌动力及下丘脑和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瘦素、胃动素的影响,以及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给任何刺激;模型组、柴胡舒肝散组、生理盐水组均给予夹尾刺激,每次30min,每天2次,连续刺激14天.柴胡舒肝散组、生理盐水组每次应激后分别立即灌胃2ml柴胡散[27.5g/(kg·d)]及生理盐水,每天2次.14天后检测各组大鼠胃窦肌条收缩活动,下丘脑及血浆CRH、ACTH、瘦素和胃动素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离体胃窦肌条收缩频率和振幅明显减少(P<0.01),下丘脑CRH、瘦素及血浆CRH、ACTH、瘦素浓度均明显增高(P<0.01),而下丘脑与血浆胃动素浓度则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舒肝散组胃窦肌条收缩频率和振幅显著增加(P<0.01),下丘脑和血浆CRH、ACTH及瘦素浓度显著降低(P<0.01),而下丘脑和血浆胃动素浓度则明显上升(P<0.01). 结论 柴胡舒肝散可增加慢性激怒应激大鼠胃窦平滑肌动力,改善脑肠肽水平.
作者:周吕;刘汶;王礼建;陈誩;袁勃;范萌;宋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健脾化浊方加减治疗糖调节受损(IG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90例IGR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基础组以饮食运动干预,西药组与中药组分别在基础干预的同时采用吡咯列酮片、健脾化浊方加减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体质指数(BMI),血清脂联素、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基础组2hBG、西药组与中药组BMI、FBG、2hBG、HbA1c、FINS、2hFINS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脂联素明显升高(P<0.01);与基础组治疗后比较,西药组与中药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中药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化浊方具有降低IGR患者血糖水平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有关.
作者:毛丹丹;于华众;叶松道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方剂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中药学类专业必修的基础专业课程.中药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就业方向明显不同于医学类专业,故在方剂学教学中应灵活增加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讲授方剂学基础知识为主、补充多学科交叉知识,并提高实践教学内容比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知识应用能力,终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
作者:侯少贞;高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药肾康灵对小儿频复发性肾病(FRNS)患儿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FRNS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中药肾康灵十西药治疗组(中西药组)30例、西药对照组(西药组)30例,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口服泼尼松1.5~2.0mg/(kg·d),分3次口服,用至4~8周或尿蛋白转阴后2周,改为隔日顿服;继用4周后逐渐减量,每2~4周减2.5~5.0mg,减量至能维持缓解的小有效激素量,隔日口服,总疗程约12~18个月.泼尼松部分效应或无效应的患儿,均加服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或霉酚酸酯,疗程共约6个月;中西药组在开始治疗时加用中药肾康灵煎剂,水煎服,每日1剂,泼尼松停药后继续服用2个月.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浆神经肽Y(NPY),同时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NPY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血NPY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中西药组NPY降低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CH、TG和24h尿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血浆Alb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中西药组血CH、TG和24h尿蛋白均较西药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Alb升高(P<0.05). 结论 FRNS患儿表现为NPY显著升高,中药肾康灵治疗FRNS能显著降低患儿的NPY,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FRNS患儿NEI网络功能而发挥整体调节作用.
作者:郑健;陈乃清;艾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蒙医整骨术是自然、无创伤整骨疗法.基于“天人合一”(含“身心合一”)生命自然观,以生理心理、生物力学原理及方法探究它的“四步疗法”概念及其蕴含的“能动复位——功能愈合”宏观理念、手法.中国蒙医整骨术的整骨理念、手法特征不仅是它传继与沿用至今的根本立足点,更符合当今骨折疗法人性化、行为化、整体化的发展方向.
作者:照那木拉;王梅;肖吉日木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神经性皮炎是以阵发性剧痒及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即中医文献中记载的“牛皮癣”,亦称“摄领疮”.典型临床表现为斑片状损害,皮损肥厚,呈苔藓样变,色淡红或褐色,伴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时有剧痒,无渗出倾向.该病呈慢性病程,时轻时重,好发于颈侧、腰骶、肘部、眼睑、外耳等部位,容易反复发作,临床治愈困难.
作者:景慧玲;吴卫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FM100孟塞尔色觉测试(FM 100 Hue Test)在中医望诊技能训练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在校医学大学生98例为测试对象,应用FM 100 Hue Test对学生的色觉能力进行评估和色觉能力训练两周后,比较学生训练前后的辨色力总错误得分(TES)和辨色力分级及不同色调的辨色能力. 结果 测试者训练前的TES[(35.44±34.99)分]与训练后的TES[(17.31±21.9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后色觉能力优秀者显著增加(P<0.01);不同色调辨色能力中,以红色-黄色色相组的改善为显著,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M100 Hue Test能够客 观评价医学生的色觉能力,通过该方法进行色觉训练,能有效提高医学生的辨色能力.
作者:杨新宇;梁嵘;王召平;任玉杰;张莹;李峰;翟双庆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肝病实脾”这一治疗原则成为中医学“治未病”的典型范例.通过追本溯源,从另一角度赋予“肝病实脾”新的理论思想,结合五行学说,提出了五脏虚实相对应的治疗原则.同时结合临床经验探讨了该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区鸿斌;陶衔玥;金伟孝;张竞之;李华锋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