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正国;毛得宏
气机失调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病机之一.肝性条达,主疏泄,其在调节全身气机方面占有重要作用.肝郁气滞证型是肿瘤患者常伴有的临床证型,疏肝理气方药在治疗多种恶性肿瘤中显示出了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方面的作用,其分子机制与重塑肿瘤免疫编辑过程、调控基因表达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方面有关.疏肝理气法作为治疗肿瘤的基本法则,应受到重视.
作者:刘瑞;李杰;张玉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过程涉及心、肺、脾、肾等不同脏腑的精、气、血、津液耗损或邪气羁留,临床症状复杂,辨证分型多样,目前尚无统一的分型标准.中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大多局限于临床症状的缓解,缺乏临床症状改善后的全程辨证治疗.基于以上思考,借鉴现代医学的研究进展,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形成了慢性心力衰竭分期辨证治疗方案,将慢性心力衰竭分为加重期和缓解期二期进行分期辨证治疗.
作者:张少强;杜武勋;刘长玉;朱明丹;魏聪聪;许艳伶;张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针对“十八反”中涉及的相反药对的药理毒理研究进行了概述和评析.
作者:李超;樊巧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1傅元谋治疗腹泻医案李某,女,50岁.2004年11月7日初诊.大便不调10余年,时干时稀,便时多有白色黏液.1周前腹泻,每日10余次,经住院输液治疗,无明显好转.今日早上7~10点已解6次大便,水样便,带红色黏液,腹部隐痛,脐周明显,口干不欲饮,食欲尚可,夜尿多,每夜4~5次,睡眠差.舌质淡暗,苔白腻根部尤甚.脉弱.证属脾肾阳虚,秽浊瘀结.治当温阳除湿,升阳导浊.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处方:(制)附子10g,薏苡仁30g,败酱草20g,葛根30g.水煎服,2剂.二诊(2004年11月9日):服上方后,大便基本恢复正常,成形,每日2次.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李廷来,1919年生.山东省阳谷县人.中医外科主任医师.出身于中医外科世家,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和教学40余年,经验丰富.对痈疽、发背、对口、疗疮、流痰、脱疽、恶脉、乳痈等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曾任济南市中医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副院长,济南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发表过学术论文多篇.[清热利湿、滋补肾阴法治疗糖尿病性坏疽2例]例1:周某,女,57岁.初诊:1983年2月8日.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李燕宁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在经方茵陈蒿汤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多年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我们于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采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本病32例报道如下.
作者:桑勉;张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20世纪60年代末,笔者有幸跟随程门雪、裘沛然两位先生在上海县龙华人民公社东湾大队合作医疗站,为当地农民诊治疾病,得两位先生亲传,受益终生.今将当年裘沛然先生的部分方药医案选录成文,略作评按,以供同仁参考.1慢性肾炎黄某,男,10岁,1969年10月27日初诊.慢性肾炎,蛋白尿(十),长期不消退.刻诊:面白,面目稍浮,下肢不肿,惟腹胀明显.舌淡红,脉沉缓.处方:漏芦12g,白蔹12g,黄芪24g,肉桂10g,党参12g,白术10g,土茯苓24g,蒲公英24g,黄柏12g,甘草10g,菟丝子12g,淫羊藿12g,葶苈子10g,椒目12g,防已12g,车前子12g.1969年11月28日二诊:处方:漏芦15g,白蔹15g,黄芪30g,黄柏24g,生地黄、熟地黄各30g,琥珀15g,胡芦巴15g,知母24g,蟋蟀10对,淫羊藿30g,巴戟天15g,土茯苓30g,羌活30g,菟丝子15g,白芷30g,甘草15g.
作者:陆寿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现代研究发现,通过干预机体细胞或免疫分子的活化可达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目的.提出治疗宜慎用具免疫促进作用的中药,并对用药思路进行探讨.
作者:黄胜杰;王和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云南省99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舌象分布特点,探讨AIDS中医证候规律.方法 选取云南省9个州、市996例HIV/AIDS患者舌象资料,从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进行观察,并分析其与地区、性别、HIV/AIDS分组及生活习惯的关系.结果 HIV/AIDS患者红舌、紫舌、瘀斑舌、裂纹舌、胖大舌、齿痕舌、腻苔、润苔和剥苔所占比例较高(P<0.05);女性的淡红舌、薄苔、白苔、裂纹舌和瘀斑舌比例高于男性(P<0.05);吸烟者黄苔所占比例高(P<0.05),酗酒者绛舌、裂纹舌、剥苔所占比例较高(P<0.05);HIV组的淡白舌、淡红舌、绛舌、润苔所占比例较高(P<0.05).结论 AIDS具有正虚、湿浊、瘀血、邪热、表里相兼为病的特点,由于性别、地域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舌象的分布也存在差异.
作者:郭毅曼;张超;李顺英;杨梅;陈文慧;何梅光;樊延平;周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运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和联系数学集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与方药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纳入患者1238例,包括清热凉血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相关文献15篇986例、课题组前期临床数据资料160例以及前瞻性临床研究92例,运用单因素相关系数法分析相关性并剔除无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变量分别进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联系数学集对分析.结果 单因素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苦参、金银花、重楼、蛇莓、土茯苓、赤芍、白鲜皮、荆芥、牡丹皮、生地黄、水牛角(片)、白芍、蜈蚣、全蝎、凌霄花等中药是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临床疗效的正相关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甘草、磁石、牡蛎、赭石、赤芍、菝葜、知母、生地黄、山豆根、全蝎、蜈蚣、重楼为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联系数学集对分析显示,荆芥、白芍、白鲜皮、蜈蚣、全蝎、苦参、金银花、土茯苓、蛇莓、牡丹皮、生地黄、蚤休、赤芍、地肤子用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均为强同势.结论 荆芥、赤芍、生地黄、重楼、苦参、白鲜皮、金银花、土茯苓、蛇莓、牡丹皮、知母、山豆根、水牛角片、菝葜、地肤子、磁石、全蝎、蜈蚣、牡蛎、赭石、白芍、甘草等22种中药是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证的相关因素,临床应用疗效较好.
作者:李欣;李斌;李福伦;周敏;顾荻青;李建伟;王洁;李峰;徐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虚实标本辨治法是中医诊治慢性难治病的临床基本辨证思维方式,也是中医治疗慢性难治病的疗效优势所在.阐述了溃疡性结肠炎(UC)的概念、病因病机及发展现状,指出该病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特点,强调中医治疗该病需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标本兼治的辨证思维及随症加减,灵活用药.
作者:惠建萍;刘力;杜晓泉;惠建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与西医相比,中医药在防治RE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合导师袁红霞教授20余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RE的临床经验,介绍中医综合疗法在RE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丁沛;刘菊;胡蓆宝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由薏苡仁、(制)附子及败酱草组成,具有振奋阳气、消肿排脓之功.该方主治病证系由于素体阳虚,兼内蕴热毒,营血瘀滞肠中,治疗以清热消痈为主,且兼顾阳气[1].本方临床常用于肠痈脓已成而未溃之病证,即现代医学之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慢性阑尾炎、腹内脓肿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耀光教授多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外科诸疾患,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郭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现代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使用利尿剂、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正性肌力药等,但口服西药有一定的副作用.我们采用纯中药制成二乌温阳贴穴位贴敷治疗临床慢性心力衰竭30例,以探讨此药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路辉;王皓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高血压病的发病源于复杂的内因及外因.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亏虚是各种证型高血压病的重要发病因素.雌激素与中医补肾理论有着内在联系.雌激素样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中药中,发挥补肾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收录的高血压病中成药组方多含较高的雌激素样活性,后者的功效随处方治则的变化而同中有异.从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分析,雌激素样活性物质的治疗机制包含了活血化瘀的功效.
作者:孙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卫气根于下焦,卫气的生成、循行、发挥功能皆不离肾,卫气功能的强弱取决于肾气的盛衰.张仲景据“卫出下焦”理论创立温肾助卫、扶阳固表之治法,治疗卫气虚弱证或阳虚外感证,以(炮)附子温肾阳、充卫阳而固肌表.太阳底面,即是少阴,因此,在治疗太阳病的同时,须处处顾及少阴真阳.
作者:徐姗姗;叶俏波;郑丰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痤疮又名粉刺、暗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好发于青春发育期男女,常常反复发作,顽固难愈.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好发于面、背、胸等部位,属于毁容性皮肤病[1-2],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王老师以中医思维探讨痤疮的病因病机,在临床实践中独辟蹊径,总结出一套相对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案.我们有幸侍诊王老师左右,获益良多,现简述如下.
作者:阳正国;毛得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医皮肤病学是中医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皮肤病学课程建设的意义、中医皮肤病学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如何保持课程的中医特色及中医皮肤病学教学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以课程建设的标准来建设中医皮肤病学,进一步提高中医皮肤病学及中医外科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徐萍;魏跃钢;郭顺;张恩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临床上以反复咳嗽、咳痰、喘息,甚则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烦躁,心悸,肢体浮肿等为主要表现,根据其临床表现特点,应当归属于咳嗽、喘证、肺胀范畴.王会仍主任医师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俪颖;黄小民;骆仙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黄帝内经》建立了中医防治情志病证的理论框架;《金匮要略》中许多条文涉及到情志异常;隋唐时期是情志学说的初步形成阶段;宋代陈无择明确提出“七情”的概念;金元时期是情志病学术思想的繁荣时期.明代医家对情志病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广度;清代医家对情志病的认识内容非常丰富,涉猎更加广泛.
作者:黄涛;陈金亮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