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刘兴邦;陶圣祥;余国荣;胡祥
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很高的治愈率和缓解率,其治疗机制已成为糖尿病研究的热点[1].本研究旨在探讨构建大鼠胃旁路术模型的手术技巧.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清洁级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200-220 g,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粤)2009-0011.参照文献[2]经高脂饮食加STZ诱导为2型糖尿病模型.
作者:彭海峰;都敏;张环;阎玉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小肠移植外科技术、早期排斥反应等仍是现今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1-2].在小肠移植动物模型中,血管吻合技术历来都备受关注,同时也是建模手术成功的关键[3].本研究旨在探讨小肠移植中常见的血管吻合技术.
作者:张文;宋红丽;沈中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急性肾损伤(AKI)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干细胞移植组(IR+ BMSCs组)18只,生理盐水注射组(IR组)18只,正常组(Sham组)14只.分离及培养大鼠BMSCs到第3代,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AKI模型,24h后移植干细胞;检测血清及尿肌酐值,并以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进行肾脏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BMSCs培养后,得到纯度高、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P3) BMSCs.造模后第4天,细胞治疗组血清肌酐浓度为(37.34±4.22) μmol/L,尿肌酐水平为(22.75±6.23) μmol,而生理盐水注射组血清肌酐浓度为(238.34±32.42) μmol/L,尿肌酐水平为(7.68±1.03) μmo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切片学观察,与对照组比较,IR+ BMSCs组肾小管结构改善及上皮细胞数量增多、刷状缘部分恢复,Millar法评分IR+ BMSCs组为0.799±0.023,IR组为2.798±0.0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Ki-67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R+ BMSCs组有大量增殖抗原阳性表达.结论 BMSCs对缺血再灌注性AKI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作者:黄凤华;郑新民;姚惟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XRCC1)基因多态性与吸烟的交互作用对胰腺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对210例胰腺癌患者和213例对照者提取外周血DNA,应用SNaPshot技术对XRCC1基因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联合吸烟与胰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患者rs2548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P<0.05);携带突变等位基因A(GA、AA或GA +AA)的个体发生胰腺癌的风险增高(P<0.05);携带突变等位基因A(GA+ AA)且累积吸烟量≥20包/年的个体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增高了1.718倍(P<0.05).胰腺癌患者rs1799782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P<0.05);携带突变等位基因T(CT、TT或CT +TT)的个体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增高(P<0.05);携带突变等位基因T(CT+ TT)且累积吸烟量≥20包/年的个体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增高了1.905倍(P<0.05).结论 XRCC1基因rs25487、rs1799782位点的SNP可能与胰腺癌相关,其多态性联合吸烟对胰腺癌的发病风险有一定影响.
作者:晏冬;王喜艳;李海军;徐新建;朱功兵;何铁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索拉非尼能抑制细胞转化分裂介质(Raf-1)、B-Raf、B-Raf V600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h、Flt-3和c-Kit等多种激酶活性,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晚期肾癌及肝癌的治疗[1-2].国外临床前试验发现索拉非尼对胆管细胞癌也具有抗瘤活性,但确切机制尚不清楚[3-4].本实验旨在观察在体外条件下索拉非尼对胆管细胞癌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作者:万云燕;李玲;黄军利;黄榕;应可满;罗琪;李文娇;李文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s)中过表达TRAP-1-Like Protein(TLP),观察其对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 通过慢病毒途径在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获得稳定过表达TLP基因后,检测细胞增殖、收缩活性以及TLP、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 慢病毒介导外源性TLP基因在细胞中稳定表达.TLP可协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进细胞活力升高60%(48 h)(P <0.05);纤维凝胶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都显示Ⅰ/Ⅲ型胶原的合成与TLP的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细胞因子TGF-β1刺激下此反应更明显.结论 TLP可促进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收缩,并促进其合成Ⅰ/Ⅲ型胶原.
作者:王雪;陈骏;钱云良;沃雁;王琛;王丹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c)阳性肝内胆管癌细胞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并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对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HCVc质粒瞬转入肝内胆管癌细胞株RBE,5-氮杂-2'-脱氧胞嘧啶核苷(AZA)处理转染后细胞;Western blot 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hTERT及DNMT1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比较空白对照组,转染HCVc质粒后,RBE细胞株中hTERT及DNMT1的mRNA、蛋白水平分别上调3.457±0.081、1.684±0.020、1.826 ±0.060、2.513±0.119(P<0.05);AZA处理转染后细胞可逆转hTERT的升高,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下调2.755±0.098、1.491±0.045(P <0.05).结论 DNMT1参与HCVc诱导的hTERT表达上调过程.
作者:程帝;郭宁;周嘉嘉;廖巧芳;陈汝福;李志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载有自体骨骼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聚ε-己内酯(PCL)/明胶补片,观察其对大鼠肛门括约肌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制备Wistar大鼠肛门括约肌损伤模型,分为3组:A组不做处理,B组直接缝合,C组外科缝合+富含MSCs的PCL/明胶补片.术后30 d评估肛门括约肌收缩能力,观察肛管及下端直肠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MSC均匀分布于PCL/明胶支架,MSCs特异性抗原(81.5±7.1)% CD45+,(97.6±1.6)%CD90+,(85.3±5.1)%CD44-,(95.4±1.5)% CD34-,MSCs未发生表型改变;细胞生长较常规方法缓慢[(0.27 ±0.25) ×104比(5.12±0.48) ×104,P <0.05).组织学观察C组新生的括约肌区域胶原沉积较少,并有明显的新生血管形成.结论 联合MSC-PCL/明胶补片修补肛门括约肌损伤,具有减少瘢痕和促进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
作者:丁召;陈炜;袁玉峰;刘志苏;Tran Nguyen;江从庆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的氧自由基清除剂[1].本研究旨在观察经副半奇静脉逆行灌注依达拉奉对脊髓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18头巴马香猪,体质量19-32 kg,随机分为对照组(n=6)、低温生理盐水组(n=6)和依达拉奉组(n=6).
作者:马少鸿;范瑞新;周成斌;范小平;郑少忆;吴若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制作幼猪肌腱外露创面模型2×12个,设为封闭负压引流组(VSD组)和对照组,对表达CD31的新生血管、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成熟血管和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细胞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第7天,VSD组CD31阳性新生血管数为(19.90±1.36)个,α-SMA阳性成熟血管数为(11.90±1.32)个,VEGF阳性新生血管数为(69.90±1.27)个,CD31 mRNA表达量为(1.543±0.072);对照组分别为(13.20±1.02)、(8.20±1.05)、(44.20 ±0.72)个以及(0.988 ±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能加速创面血管化,肉芽覆盖肌腱,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刘君;刘兴邦;陶圣祥;余国荣;胡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NS-398是一种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的抑制剂,其抗肿瘤作用与其抑制COX-2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生成有关[1].本研究旨在探讨NS-398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作用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人胆管癌QBC939细胞株购买于上海中国科学院细胞库.0.25%胰蛋白酶、改良RPMI 1640培养液、胎牛血清、噻唑蓝(MTT,美国Hyclone公司),二甲基亚砜(DMSO)、NS-398(美国Sigma公司),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人COX-2 ELISA试剂盒(烟台塞尔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Alexa Flour 488膜联蛋白Ⅴ(Annexin Ⅴ)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美国Invitrogen公司),Transwell小室(美国Corning公司),流式细胞仪(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
作者:范友杰;曹景玉;孙文德;韩瑞;李舰;刘世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EPM)细胞中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基因(Dhcr7)的表达,筛选出针对EPM细胞Dhcr7的有效小干扰RNA(siRNA)序列.观察RNA干扰(RNAi)沉默Dhcr7的表达后,对EPM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化学合成3条针对Dhcr7 mRNA的siRNA,阳性脂质体介导转染EPM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法检测Dhcr7蛋白表达变化,噻唑蓝(MTT)检测沉默后增殖率的变化.结果 siRNA转染效率为72.6%.3条siRNA对EPM细胞Dhcr7基因表达都有抑制作用,siRNA-3抑制作用明显,达60.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cr7沉默后EPM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6.4%,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筛选出针对EPM细胞Dhcr7有效的siRNA序列.siRNA可抑制EPM细胞Dhcr7基因表达,Dhcr7表达降低可抑制EPM细胞增殖.
作者:庄翠竹;马秀兴;肖文林;张春阳;王双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表观遗传对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的表达方式以及肿瘤的诱发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microRNA受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经典表观遗传机制调控[1],另一方面microRNA对DNA(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也能够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2].鉴于microRNA与DNA甲基化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共同作用,现阐述microRNA与DNA甲基化的相互关系在基因表达调控、肿瘤形成以及在抗肿瘤领域内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洪涛;何小东;万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不同照射剂量下大鼠放射性肠炎模型及比较其各自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18只)、小剂量5GyB组(24只)、中剂量10 Gy C组(24只)及高剂量15 Gy D组(24只),直线加速器对大鼠腹部一次性照射,在照射后2、4、7d,观察大鼠的体质量变化、死亡率、回盲部细菌移位率,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空肠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ESA)法检测空肠黏膜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受体拮抗剂(IL-1ra)的蛋白含量.结果 放射后第2天,放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差、进食少、腹泻、黏液血便等症状,与A组比较,B组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放射性肠炎,且D组较C组改变更大(P<0.05);第4天放射组各症状均加重,且D组大鼠全部死亡,与A组比较,B、C、D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存在放射性肠炎,且程度B组<C组<D组(P<0.05);第7天,C组仍存在各症状但较前缓解,与A组比较,B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模型在不同的时间段均有各自典型的特点,适合放射性肠炎治疗研究的模型需要;放射性肠炎发病机制与NO及细胞因子变化存在密切的关系.
作者:洪智攀;武寒飞;赵克;丁健华;尹淑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来源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在衰老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总体调控模式的变化.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大鼠、4周大鼠和32周大鼠脊髓组织来源的OPCs细胞,并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表面标志物A2B5及NG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细胞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及总体DNA甲基转移酶(DNMTs)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DNMTs的3种主要亚型DNMTl、DNMT3a及DNMT3b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本研究培养的OPCs纯度达95%以上.新生组、4周组和32组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87±0.12、0.79 ±0.14和0.37±0.07,其中32周组与新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细胞总体DNMTs活性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NMTs的3种亚型DNMT1、DNMT3a及DNMT3b的变化趋势为:与新生组比较,4周组DNMT1的表达下降43%,DNMT3a和DNMT3b的表达分别增高56%和36%;32周组DNMT1的mRNA表达下降69%,DNMT3b表达增高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脊髓源性OPCs在衰老过程中,其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及总体DNMTs活性呈下降趋势,而在此过程中DNMT1活性的下降发挥了主要作用.
作者:吴斌;吴永超;潘海涛;郭晓东;郑启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肝再生磷酸酶-3(PRL-3)和微小RNA17-92 (miR-17-92)家族成员在结肠癌中异常表达的意义.方法 构建稳定转染PRL-3基因和空白对照质粒的结肠癌细胞株LoVo-PRL-3和LoVo-VC,用MicroRNA芯片筛查表达异常的促癌microRNA,从中选取miR-17-92家族成员miR-17、miR-19a行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进行验证.在LoVo-PRL-3细胞中对STAT3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进行RNA干扰,检测miR-17、miR-19a的表达,在稳转细胞株中转染miR-17、miR-19a或对其进行敲除,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Tanswell试验对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变化进行研究.在13例患者结肠癌原发灶、转移灶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行免疫组织化学及qRT-PCR检测PRL-3、pSTAT3和miR-17、miR-19a的表达.结果 在结肠癌细胞株LoVo-PRL-3中miR-17、miR-19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干扰STAT3可以抑制miR-17、miR-19a的表达.在LoVo-VC细胞中过表达miR-17、miR-19a促进了细胞的增殖(P<0.05及P<0.01)和侵袭(P<0.01),而在LoVo-PRL-3细胞中敲除miR-17、miR-19a抑制了细胞的增殖侵袭(P<0.05).在结肠癌组织中PRL-3、pSTAT3和miR-17、miR-19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RL-3通过上调miR-17、miR-19a的表达在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中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张建龙;孙健;何传超;张贺云;张育超;褚忠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培养大鼠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DC)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培养3种不同树突状细胞(DC):(1)通过加入1×10-6 mol/L地塞米松(DXM)获得未成熟DC (imDC);(2)通过加入1 mg/L脂多糖(LPS)活化获得成熟(matDC);(3)通过1×10-6 mol/L DXM预处理1 mg/LLPS活化获得rDC.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种DC表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量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rDC表现为部分成熟的细胞表型,细胞表面CD40表达较imDC组明显增加,CD86和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表达与imDC类似.rDC分泌产生白细胞介素(IL)-12、IL-10水平都显著高于imDC,但IL-12生成上调在很大程度上被DXM预处理抵消,因此,反映了机体免疫反应状况的IL-10/IL-12比值较后者有显著升高(1.15 ±0.33、0.43 ±0.08;P<0.05).结论 DXM预处理LPS活化可以诱导大鼠骨髓细胞获得rDC,表现为部分成熟的细胞表型,细胞表面CD40表达及分泌IL-10/IL-12比值较imDC组增高.
作者:高晓燕;黄必军;丘惠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筛选与中国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方法 构建包含1号染色体长臂高频杂合缺失区域的基因芯片,对19例结直肠癌标本进行表达谱分析,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加以统计学分析,筛选该区域与结直肠癌相关的未知抑癌基因.结果 通过数据库检索,我们挑选了25个基因进行相关基因筛选.发现CSRP1、LMOD1、PPP1R12B和CFHL3 4个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分别在15、16、16、16例肿瘤组织中表达下调,其中下调比例超过2倍的例数分别为11、11、14、10例.统计学分析发现这4个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相关.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CSRP1基因可能是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结论 表达谱芯片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SRP1基因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
作者:周崇治;韩杨;王晓亮;裘国强;彭志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黏蛋白4(MUC4)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在ⅢA~ N2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对ⅢA~N2期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96例ⅢA~N2期肺癌患者的石蜡标本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UC4、IGF-2在ⅢA~ N2期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MUC4及IGF-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全组患者中,MUC4表达率高,为48.9%,在不同的淋巴结转移站数、个数,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N2的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4高表达患者其中位生存期达到43个月,5年生存率为32.6%,明显优于低表达患者(P<0.01),而IGF-2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15.1%,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01),在COX多因素分析中,MUC4及IGF-2的表达水平均是影响ⅢA~ N2期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且MUC4与IGF-2的表达呈负相关(r=-0,226,P<0.05).联合MUC4及IGF-2将全组患者行进一步亚组分析,其中MUC4+ + IGF-2-组的预后好,其5年生存率高达49.7%,均优于其他3组(P<0.01).结论 MUC4及IGF-2可作为影响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联合MUC4及IGF-2可将N2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不同的亚组,其中MUC4+ + IGF-2-组的预后好,可行积极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张连民;张真发;孙冰生;李跃;刘洋;张铁梅;王长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DNA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结核杆菌的新方法.方法 根据互补序列一段设计捕获探针,另一段设计信号探针,两段探针与互补链结合构建“三明治”电化学传感模式,结合酶的催化作用放大电化学信号,实现对靶序列的高灵敏检测.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目标链浓度(10 nmol/L)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5.0%(n=5);目标DNA在浓度为50 ~ 200 pmol/L范围内与电流值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电流(I) =720.4 +93.6×浓度(c),r=0.9982,检出限为1.6×10-12 mol/L.结论 此方法构建的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与良好的特异性.
作者:洪国粦;刘银环;潘鸿锦;傅希;章涛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