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王凤琴

关键词: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脱落容易造成肺栓塞,是导致骨科患者猝死的常见原因.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共收治此类病人428例,经过系统化的预防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共收治此类病人428例,髋关节置换107例,膝关节置换83例,股骨干骨折62例,胫腓骨骨折91例,踝关节骨折78例,骨盆骨折7例.男279例,女149例.年龄16~95岁,平均53岁.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长期饮用碳酸饮料与青少年骨折的关系

    近几年青少年骨折明显增多,青少年期骨的有机质含量高,相比成人骨更具有弹性而少脆性,遭遇创伤时较成人不易骨折.碳酸饮料是指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碳酸饮料的主要成分包括:碳酸水、柠檬酸等酸性物质,白糖、香料,有些含有咖啡因,人工色素等.除糖类能给人体补充能量外,充气的“碳酸饮料”中几乎不含营养素,多喝对身体有害无益.本文通过调查探讨长期饮用碳酸饮料与青少年骨折的关系.

    作者:李凤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接触四乙基铅生产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为了早期发现四乙基铅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损害,现将我院于2009年对某四乙基铅生产企业职工192人进行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某四乙基铅生产企业职工112例(接触组),其中男96例,女16例.岗位分布为:压滤31例,备料34例,洗涤17例,蒸馏12例,灌压8例,压力合成7例,其他岗位3例.某事业单位机关工作人员,对照组共102例,其中男66例,女36例.

    作者:董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护理

    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瘢痕小等优点.随着腹腔镜技术开展及技术的不断成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胆结石、胆囊息肉的首选方法.我科2005年11月至2012年9月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共300例,患者成功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许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脱落容易造成肺栓塞,是导致骨科患者猝死的常见原因.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共收治此类病人428例,经过系统化的预防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共收治此类病人428例,髋关节置换107例,膝关节置换83例,股骨干骨折62例,胫腓骨骨折91例,踝关节骨折78例,骨盆骨折7例.男279例,女149例.年龄16~95岁,平均53岁.

    作者:王凤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腿肌肉内静脉血栓的价值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以血流瘀滞,高凝状态常见[1].本文对42例小腿肌肉内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从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经彩超诊断为小腿肌肉内静脉血栓42例,门诊8例,病房34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18~79岁,平均52岁.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小腿肿胀疼痛病史,患者为手术后长期卧床、久坐及小腿外伤病史.

    作者:白东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血清学检查情况分析

    人们经常谈到的乙肝二对半,就是检测乙肝病毒感染后,血清中出现的几种乙肝感染性标志物,现在就一些比较常见的,还有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往往从理论上很难解释的,为此对个别情况进行了分析.目前临床实验室主要靠RIA和ELISA等血清学方法检测HBsAg、HBeAg、抗-HBc、抗-HBe、抗-HBs.其中HBsAg的检测为重要.可以发现无症状携带着,是筛选献血员的必检指标.

    作者:徐永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胃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检查不仅可以查出进展期胃癌,而且对部分早期胃癌亦能满意显示,现已成为胃癌术前分期的首选检查方法.现回顾分析我院胃癌CT扫描患者52例,探讨CT在胃癌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1-2013年胃癌患者52例,男35例,女17例,年龄33~84岁,平均56岁,其中贲门癌17例,胃体癌13例,胃窦癌19例,其他3例.

    作者:朱立欣;何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双重正压静脉留置针技术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通过采用双重正压静脉留置针在患儿中的应用,改进了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固定方法、封管方法.应用改进的双重正压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可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保护静脉血管,便于抢救用药,并可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由于静脉注射产生的痛苦及恐惧心理.减轻了护理人员由于穿刺困难带来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作者:何丽华;刘素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派丽奥牙科用软膏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牙周炎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破坏性炎症性疾病,成人患病率很高.近年来,我院对收治的牙周炎患者在行基础治疗后应用派丽奥牙科用软膏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2-2013年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周炎患者100例,男64例、女36例,年龄20~73岁、平均43.6岁;患者均主诉牙痛、口臭、刷牙时出血.专科检查示牙龈红肿、充血,牙齿表面及龈下附有菌斑、牙石,探诊触碰牙龈出血、疼痛.

    作者:李艳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及并发症原因分析与处理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临床上理想的血液透析通路,尤其是带Cuff涤纶环导管长期深静脉留置的应用,为自身血管条件差、易发生内瘘堵塞及畏惧反复血管穿刺的患者提供了较理想的血管通路;而预防及有效处理留置导管并发症,建立和维持良好的血管通路则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近年来,我科对32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经颈内静脉留置带Cuff涤纶环导管建立长期血管通路,本文就导管留置与使用方法及并发症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探讨如下.

    作者:孙晓旭;牛月芝;李世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CT导引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肾囊肿

    肾囊肿是临床常见的肾脏良性疾病,可单发、多发.经皮囊肿穿刺术虽历史悠久,但近年来能被临床普遍接受得益于CT设备的发展.我科室近几年对60例70个肾囊肿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并行用无水乙醇硬化剂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且安全可靠,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胃穿孔的临床诊治体会

    本文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典型急性胃穿孔患者40例,分析其临床数据,以探讨该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旨在为今后的工作中提供实践及理论帮助.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经单纯胃修补术或胃大部切除术的急性胃穿孔患者40例,搜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

    作者:赵春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下肢长骨骨干骨折不愈合43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本文通过分析我院2009-2013年43例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围手术期的护理.1 临床资料43例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男32例,女11例,平均年龄35岁(6~70岁).股骨骨折20例,胫骨骨折23例;开放性骨折21例,闭合性骨折22例.43例患者均不能做负重运动,关节活动范围不同程度受限.

    作者:王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小儿肺炎是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全球三种重要的儿科疾病之一,本病也是我国卫生部要求重点防治的儿科四病之一.我国传统中医认为发病原因主要是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肺常不足,经脉未盛,内脏精气未足,卫外不固,寒暖不能自调,外邪犯肺,肺气郁闭,感受风邪,或由其他疾病转变而来.通过观察肺炎患儿在基础对症治疗期间,加用捏脊疗法来探讨对肺炎患儿辅助诊治中的意义.

    作者:杨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预防糖尿病足患者产生抑郁情绪的意义分析

    糖尿病为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一旦发展为糖尿病足,由于疾病长期折磨,导致患者易发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和加重足部的症状.本文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对预防糖尿病足患者产生抑郁情绪,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糖尿病足的患者86例,其中男45例,女41例,年龄42~68岁,平均(55.26±13.03)岁,糖尿病史11~23年,平均(16.80±7.18)年;糖尿病足分级:0级23例,Ⅰ级19例,Ⅱ级15例,Ⅲ级15例,Ⅳ级14例;文化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上21例,初中46例,小学19例.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n=43)和实验组(n=43),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院前心脏骤停59例临床诊治分析

    心脏骤停(S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丧失泵血功能,导致全身组织严重缺血、缺氧,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脑及全身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而导致死亡,是临床上危急的情况.病人出现心脏骤停后,如能采取科学正确的复苏抢救,很可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本文对59例心脏骤停病人院前现场抢救复苏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院前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

    作者:陈建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根据病变的部位、性质和范围,约有3/4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以偏身的感觉障碍常见,它直接影响患侧肢体运动功能,而且给患者重返社会带来困难.本文通过对30例脑卒中后患者在运动功能训练基础上同时接受感觉功能训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一种反映组织间磁敏感差异对比的成像技术,SWI对显示静脉结构、血液代谢产物、铁沉积等方面十分敏感,本文通过SWI与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序列的比较,来评价其在颅内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月洁;黄砚玲;丁泽;张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233名街头无偿献血者初筛情况分析

    由于无偿献血者的不固定性、随意性及对献血相关知识不清楚等原因,同时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加之梅毒阳性率卒年递增,转氨酶阳性率持高不下,由于饮食因素乳糜血液问题越加突出,以及女性献血者生理特性导致贫血等因素造成血液报废,除了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血红蛋白、转氨酶筛查外、合理有效的开展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抗体、乳糜筛查,能够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

    作者:谷丽;夏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超过25%,因此,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治已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采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的骨质疏松患者160例的不良反应和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采用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的骨质松疏症患者160例,均经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确诊.其中男28例,女132例,年龄44~78岁,平均(64.8±9.3)岁;排除合并严重营养不良、肝、肾功能损害病人、拔牙或牙科术后患者.

    作者:黄宁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办:鞍山钢铁(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