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流程微电影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陈小娣;沈波;陆佳音

关键词:择期手术, 术前访视, 手术流程, 微电影
摘要: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这一工作体现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内涵,让患者以佳的心理状态接受和配合手术治疗,早日恢复心身健康,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1].常规术前访视是一对一以口头讲解和结合图片的形式进行,形式较单调、抽象,并且耗时,患者难以理解手术室环境、手术的流程、手术所需的配合要点.
护理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科轮转护士规范化路径培训的实践

    总结对急诊科轮转护士实施规范化路径培训的实践体会.通过制定培训路径,组织带教老师学习讨论,对57名轮转至急诊科的护士严格按培训路径进行急诊护理管理、专科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与传统培训方式比较,轮转护士理论成绩合格率从42,37%上升到了92.98%,心肺复苏、洗胃、口鼻吸痰操作考核合格度达100.00%,呼吸机使用考核合格率也从35.95%上升到了96.49%.

    作者:丁芬娟;毛雅琴;朱丽华;邵小平;方春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减少儿科输液室输液相关投诉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减少儿科输液室输液相关投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根本原因分析团队,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提出相应措施.观察实施前后不同年度不良事件发生率、输液相关投诉及家长对输液护理的满意度、依从性、知识知晓率.结果 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相关投诉明显下降,家长对输液护理满意度、配合依从性及知识知晓率明显升高.结论 在儿科输液护理中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可降低输液相关投诉率.

    作者:候燕;帕提麦·马秉成;赵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方式新进展

    脑卒中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脑卒中急性期病死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该病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甚至有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社会及家庭负担[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2]建议对脑卒中后患者进行持续的康复训练,以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方式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丽君;史平;章亚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结直肠癌患者口服卡培他滨致Ⅲ°手足综合征12例的护理

    总结12例结直肠肿瘤手术后患者因口服卡培他滨化疗导致Ⅲ°手足综合征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是心理护理、症状护理、疼痛管理、中药浸泡、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8例患者暂停1~2次化疗并减量后完成化疗疗程,4例终止化疗;12例患者的Ⅲ°手足综合征症状均治愈出院.

    作者:徐娟;蒋新芳;吉冬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对改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疼痛及抑郁、焦虑症状的疗效.方法 将76名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运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并进行比较.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的分组效应、时间效应以及分组和时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都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速度比对照组快.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可改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疼痛及抑郁、焦虑症状.

    作者:魏亭亭;秦苇;周海燕;吴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浙江省应急护士灾害护理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浙江省应急护士对灾害护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的需求.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23名应急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应急护士对灾害护理知识技能的培训需求总评分为(81±8)分(满分90分),应急护士培训内容得分高的项目是“现场急救”“自我防护”和“急救文书”,理论知识培训方式选择主要集中在“理论授课“专题讲座”及“案例分析”,技能培训方式选择主要为“理论授课”“示范教学”以及“隋景模拟”;初级职称护士对“灾害认知”“院内急救”培训需求高于其他职称护士,三级医院护士有10项培训内容需求高于二级医院护士,急诊科护士在“灾害认知”“检伤分类”的知识需求高,有救灾经历的护士比无救灾经历护士对培训的需求更高.结论 应急护士对灾害护理知识技能的培训需求高,在进行灾害护理培训时应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

    作者:潘向滢;赵雪红;周晓瑜;冯国和;朱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金霉素眼膏在血液透析扣眼穿刺去痂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金霉素眼膏应用于血液透析扣眼穿刺去痂的效果.方法 对25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已经使用扣眼穿刺法半年以上的患者,初始3个月按常规方法护理扣眼,第4~6月用金霉素眼膏涂于扣眼穿刺的结痂上,比较使用金霉素眼膏前后患者瘙痒、疼痛的程度及渗血情况.结果 使用金霉素眼膏前患者疼痛评分(中位数)为5分,使用后为1分;使用前瘙痒评分(中位数)为0分,使用后为0分;使用前渗血率为7.1%,使用后为2.4%,使用前后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金霉素眼膏可降低血液透析扣眼穿刺去痂时局部疼痛,减少穿刺点的渗血发生率.

    作者:林小敏;叶一蓓;马璐璐;张周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胃癌化疗后致重度骨髓抑制继发出血和红皮病1例的护理

    胃癌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中晚期胃癌单纯手术疗效甚差.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生物学认识的提高,胃癌的治疗模式从单一的手术发展为围手术期治疗加规范化手术的新治疗模式[1],新辅助化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种方法越来越受关注.胃癌化疗有各种毒副作用,骨髓抑制是肿瘤化疗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之一[2],文献报道[3],以Ⅳ度骨髓抑制的治疗性相关的病死率达4%~12%.2014年7月,本院腹部肿瘤外科收治1例胃癌新辅助化疗后致重度骨髓抑制继发感染、大出血、红皮病患者,通过抗感染、升白细胞、升血小板药物治疗和手术止血、皮肤护理后,终病情稳定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徐枝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上臂置入PICC发生体内部分破损12例的观察与处置

    总结12例经上臂置入PICC发生体内部分破损的观察与处置.PICC置管期间动态评估导管状况,重视患者的主诉,早期识别体内导管破损;及时处理药物外渗,酌情进行导管修复或拔管,加强与医生及患者的沟通交流,避免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林芳;曹秀珠;王雅萍;曾旭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上肢骨折患者病员服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骨科上肢骨折患者和手外伤患者手术后或打石膏后通常不方便穿脱上衣,冬季活动易受凉[1],加之患者因害怕活动或穿脱衣服造成伤口引流管脱落或石膏断裂、移位,影响了患者下床活动,给患者和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鉴此笔者设计了一种上肢骨折的病员服,透气性强,美观舒适,便于穿脱,同时对观察手指血液循环、手指活动以及伤口换药提供方便,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梅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早期虚拟现实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期虚拟现实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虚拟现实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份)评定其运动功能、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效果更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辅以虚拟现实训练,可进一步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杨叶珠;曹小英;陆茹;吴彩虹;陈迎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胃管作支撑引流管在小儿食管黏膜损伤中的应用护理

    总结24例食管黏膜损伤患儿使用胃管作支撑引流管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正确的固定胃管做好禁食和胃肠减压的护理,加强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处理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尽早恢复肠内营养,做好家庭肠内营养的指导.24例患儿置管4~30 d后携带胃管出院,行家庭营养治疗及营养门诊随访,18例患儿于出院后7~42d成功拔除胃管,6例患儿发生食管狭窄,须择期行食管扩张.

    作者:沈倩倩;章毅;陈晓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手术流程微电影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这一工作体现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内涵,让患者以佳的心理状态接受和配合手术治疗,早日恢复心身健康,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1].常规术前访视是一对一以口头讲解和结合图片的形式进行,形式较单调、抽象,并且耗时,患者难以理解手术室环境、手术的流程、手术所需的配合要点.

    作者:陈小娣;沈波;陆佳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兴趣原则在新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兴趣原则在新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名新毕业护士按报名表序号分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8人,观察组采用兴趣原则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带教,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带教.3个月后,比较两组新护士护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新护士在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护理观察、健康教育、应急能力、感染防护、规避纠纷等护理能力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兴趣原则的临床带教可提高新护士护理能力.

    作者:盛珍;贾仙娥;陈荷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知信行模式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知信行模式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按照糖尿病护理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知信行模式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得分和血糖控制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各维度均分和总分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知信行模式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

    作者:张英;陈国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同伴教育对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

    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高自杀率等特点[1].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疾病[2].患者及家属缺乏及时、长期性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是抑郁症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陈黎黎;叶雪花;吴满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对孕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对孕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1 668例孕妇按时间段分成观察组796例和对照组8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孕妇给予“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观察观察组孕妇的分娩方式意向,比较两组实际分娩方式.结果 随着分娩教育的深入观察组孕妇选择自然分娩意向例数明显增多,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孕妇的自然分娩意向和自然分娩率.

    作者:张萌;王静波;王庆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实施同伴教育对ACS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和预后的影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进而发生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为病理基础的一组综合征,约50%冠心病患者进展成ACS[1].ACS患者出院后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远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与患者接受药物治疗以及护理的依从性有关[2].同伴教育是指等同社会人口学资料以及背景的同伴之间的理念、信息和行为技能分享为主,医护人员咨询为辅的一种教育模式[3-4].

    作者:胡静;童玲;胡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艾灸缓解初产妇分娩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艾灸三阴交及悬钟、血海穴对分娩镇痛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分娩镇痛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结果 产妇疼痛的自评及宫缩痛分级观察组产妇宫口扩张2~3cm后0.5h及1h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观察组(187.12±50,65)ml、对照组(214,90±54.79)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观察组(9.95±0.29)分、对照组(9.71±0.5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可缓解初产妇分娩疼痛.

    作者:黄丽英;黄爱武;方亚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乳腺癌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乳腺癌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71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功能锻炼行为资料和心理社会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侧为非主力手、术后>7d开始锻炼、不依从或部分依从、担心害怕、无家人督促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相关.结论 术侧主力手、开始锻炼时间、依从性、担心害怕、家人督促是乳腺癌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应采取多种措施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肩关节障碍的发生.

    作者:蔡中博;方桂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护理与康复杂志

护理与康复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