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刘启泉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王志坤;白海燕

关键词: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以腹痛和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bowel disease,FBD),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及腹泻便秘交替型,其中以腹泻型为常见.河北省中医院刘启泉教授临证30余载,学验颇丰,治疗腹泻型IBS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参芪五味子片对失眠大鼠脑干5-羟色胺的影响

    有报道显示,参芪五味子片具有促进睡眠的作用,我们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1材料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220~250g,普通级.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大平台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睡眠剥夺模型组(模型组)、睡眠剥夺模型加参芪五味子片治疗组(实验组)、睡眠剥夺模型加阿普唑仑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前分笼饲养适应环境1周,实验过程中动物自由进食饮水,室温保持在25℃,给予12h光照/12h黑暗(光照时间为7:00~19:00).

    作者:乌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从肝瘀正虚论肝纤维化治疗思路

    从肝瘀的实质、正虚的内情分析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指出肝瘀正虚贯穿本病发生发展的始终.其中肝瘀多缘于热灼血瘀、气滞血瘀或阴亏血瘀,故其治疗当重视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或清热、或行气、或养阴;正虚则以肝郁脾虚、脾胃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多见,治疗当重视健脾疏肝、滋养肝肾、气阴双补等.认为对肝纤维化进行论治,临床遣方用药时应仔细遵循明确肝瘀、细辨正虚的两大思路.扶正祛瘀兼顾,标本同治,才能体现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取得理想的整体疗效.

    作者:骆欢欢;王新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裂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 ,将24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运用肛裂挂线疗法,对照组运用肛裂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疼痛程度、肛管静息压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肛管静息压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3个月随访其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挂线疗法治疗肛裂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的特点.

    作者:刘仍海;张燕生;张书信;王振彪;代红雨;李薇;江春蕾;张晓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6T突变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型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基因突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 ,检测63例早期DN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的677碱基多态性情况,测定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叶酸浓度、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脂,并记录患者的中医证型.结果 63例早期DN患者中CC型19例,TT例17例,CT型27例,TT、TC、CC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7.00%、42.85%、30.15%;T等位基因频率为48.41%,C等位基因频率51.59%.MTHFR基因的C676T突变与Hey水平相关(P<0.01);与甘油三酯(TG)水平相关(P<0.05).中医证型与基因型具有相关性(P<0.01),CC型基因多辨证为阴虚热盛,杂合子基因型CT多辨证为气阴两虚,纯合子基因型TT多辨证为阴阳两虚. 结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MTHFR基因的677碱基多态性与Hey、TG、中医证候相关.

    作者:林兰;郭小舟;倪青;龚燕冰;王斌;石世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刘润侠治疗母儿血型不合致反复流产经验

    刘润侠(1952~),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医系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教研室、中医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中医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重点中医不育不孕特色专病负责人.

    作者:刘艳巧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陈达灿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陈达灿教授,从事中医皮肤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在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遣方用药灵活多变,尤其在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毛发疾病、性病方面颇有造诣.我们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导师治疗荨麻疹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刘俊峰;黄业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管理策略初探

    阐述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需要选择治疗的原因,并在ASC无症可辨的条件下,提出了多种中医药防治方法 以及疗效监测、疗程的确定和提高ASC患者的依从性,以利于中医药有效干预治疗ASC的管理.

    作者:何泽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血府逐瘀汤动员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影响血管新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血府逐瘀汤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0)、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内皮祖细胞动员因素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对血清VEGF、血府逐瘀汤中剂量组对血清SDF-1和GM-CSF,3个药物剂量组对血清NO的水平均有显著提高(P<0.05或P<0.01),但高、中剂量组均能降低血清G-CSF的含量(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可通过提高VEGF、SDF-1、GM-CSF和NO的水平动员骨髓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动员途径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

    作者:高冬;吴立娅;焦雨欢;陈文元;郑良朴;宋军;陈可冀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玄参为主治疗神经性皮炎

    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其主要功效为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笔者多年来将玄参应用于神经性皮炎的治疗,常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现举例如下.

    作者:刘双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补肾益气法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机制研究概况

    肾纤维化是几乎所有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路,其特征包括肾小球纤维化、肾间质纤维化、肾血管纤维化[1],是各种肾脏疾病慢性化主要的病理学表现之一,是各种肾小球、血管和小管间质本身疾病的后结局.肾间质纤维化(RIF)是以细胞外基质(ECM)在肾间质的过度积聚与沉积以及成纤维细胞增生为特征,是多种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终导致ECM合成增多,降解减少,过度沉积的结果[2].

    作者:沈烨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诱导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ConA)介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茵陈组、联苯双酯组,每组10只,采用ConA尾静脉注射法制作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前14天,模型组、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组每日分别给予荣肝合剂、茵陈蒿汤、单味茵陈煎液、联苯双酯溶液灌胃.末次灌胃给药后1h,空白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尾静脉注射,其余各组按照3μg/g体重尾静脉注射ConA造模.造模给药后8h处死动物取血或组织标本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 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及其他给药组比较,荣肝合剂可降低小鼠ALT、AST、TBiL水平(P<0.05或P<0.01);与联苯双酯组、茵陈组、茵陈蒿汤组相比较,荣肝合剂可降低小鼠HBV DNA载量,降低肝组织MDA含量,提高肝组织的SOD水平,其余各组均无此作用.结论 荣肝合剂的降酶作用优于单味中药茵陈、茵陈蒿汤及联苯双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HBV DNA,减轻肝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损害,起到肝保护作用.

    作者:张引强;唐旭东;王凤云;刘燕玲;王萍;卞立群;赵迎盼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重用玄参疗风火上扰型牙痛

    家父崔正旺传授一方,专治风火上攻之牙痛,临床效果满意.方中以玄参清热解毒为主药,伍生地黄育阴潜阳泻相火,佐加细辛、升麻,升阳解毒;川牛膝导热下行,一升一降,引雷龙之火归本源.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崔应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医寸关尺脉象与取脉压力的关系

    目的 探讨寸口部寸脉、尺脉佳取脉压力的浮沉判别方法 和阈值,解决三部脉象检测仪器研制过程中三部脉象如何定量加压的问题.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55例,分别采集同一受试者同手寸口部寸、关、尺三部脉象的佳取脉压力,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正常人体关脉佳取脉压力比寸脉佳取脉压力衰减程度为0.189±0.053,正常人体关脉佳取脉压力比尺脉佳取脉压力衰减程度为0.226±0.044.结论 通过计算佳取脉压力的衰减程度,由关脉的浮中沉判定阈值推断出寸部和尺部脉的浮,中、沉判定阈值.

    作者:赵宇平;刘聪颖;王晶晶;汤伟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张融碧运用健脾开阖学说论治肿瘤经验

    张融碧(1939~),女,教授,主任中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8年起被评为省级名中医.从医近50年,精通典籍,旁及各家,崇尚中医经典学说,擅长以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对疑难杂症进行辨治.尤其是肿瘤的辨证与治疗有独到经验.发表中医类论文10余篇.

    作者:叶丽红;刘喜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点按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改良Kupperman评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点按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作用及机理.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点按治疗组(点按组)和口服利维爱组(利维爱组)各30例,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评价改良Kupperman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的变化.结果 点按组和利维爱组的改良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而FSH、LH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点按疗法可以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提高血清E2水平,降低血清FSH、LH水平,与口服利维爱疗效相当.

    作者:贾超;林敏;张静;袁学雅;庄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加味十枣汤联合胸腔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3例

    自2006年3月~2009年3月我们应用中药加味十枣汤结合局部给药治疗恶性肿瘤合并胸腔积液患者,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33~78岁,平均61.7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8~77岁,平均62.1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结果证实,或有明确原发病灶,胸水中发现癌细胞,或原发病灶不明,但胸水中已发现癌细胞.所有病例预计生存期>2个月.两组基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马纯政;周世繁;赵丽娜;周旭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辛开苦降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舒缩活动的影响

    目的 观察辛开苦降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舒缩活动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胃康宁组,每组8只,适应性喂养7天后,按照夹尾刺激法制备FD模型,造模7天后,胃康宁组大鼠按0.625g/kg体重灌服胃康宁胶囊,每日2次,其他两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2天,于第13天留取血清和胃组织,测定血浆胃动素(MTL)、一氧化氮(NO)含量及胃体组织MTL、一氧化氮合酶(NOS)、Cajal间质细胞(ICC)和胃肠平滑肌细胞(SMC)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血浆MTL水平较空白组明显下降,NO水平明显升高,胃肌间神经丛MTL、ICC及SMC的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减弱,NOS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康宁组血浆MTL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胃组织MTL、ICC及SMC的表达明显增强,NOS的表达减少(P<0.01).结论 辛开苦降法对FD大鼠的治疗作用与其调节胃舒缩活动有关.

    作者:王奕;郝建军;魏玮;田俊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洋金花全粉胶囊治疗帕金森病51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洋金花全粉胶囊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帕金森病患者中15例首诊患者单纯给予洋金花全粉胶囊,36例已经接受西医治疗的患者在原用药基础上加用洋金花全粉胶囊.分别于用药前、服药7天、服药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行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并评价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1例患者中显著进步29例占56.86%,进步11例占21.57%,稍有进步2例占3.92%,总有效42例,总有效率82.35%.用药7天后,震颤症状改善较为明显(P<0.05).用药1个月后,UPDRS总评分、UPDRSⅡ、UPDRSⅢ分量表评分和震颤、肌强直症状改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洋金花全粉胶囊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孙申田;王玉琳;王曼苏;韩跃冬;匡海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现状评析

    运用系统生物学的思路和方法 是中医药研究的重要策略之一.基于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分析的中医证候和中药药理研究,是目前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该项研究的简要回顾,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研究内容仅为差异组学分析,结果 多为表象性描述,实验设计也有不完善之处等.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对象,包括应重视持续深入研究,整合各种组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完善实验设计等,以深入阐明中医药理论.

    作者:熊绍权;林丽珠;龙奇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功能针法治疗中风后弛缓性瘫痪患者30例

    表面肌电图可反映神经系统的功能状况[1].我们采用功能针法治疗脑卒中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并与普通针刺法进行对比,观察两种方法对脑卒中后弛缓性瘫痪患者肌电指标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冯晓东;李久民;宋晓磊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