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中医证素及基础证候临床调查

王海峰;李建生;余学庆;李素云;王明航;李亚

关键词: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呼吸衰竭, 证候要素, 基础证候, 临床调查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证候要素的分布和基础证候,为其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330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生物学与社会学3个方面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证素、基础证特征分布研究.结果共收集合格调查表327份,提取病性证素10项,痰出现的频率高(65.75%),其构成比为32.48%,其次为热与气虚;病位证素7项,肺出现的频率高(77.98%),其次为肾与脾.基础证有15个.痰热证的频率高(34.56%);其次为肾气虚证、血瘀证、痰湿证和肺气虚证.结论痰(饮)、热(火)、虚、瘀是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的主要证素特征,痰热证、肾气虚证、血瘀证、痰湿证和肺气虚证是其基础证候.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脑卒中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本身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造成很大的影响,由此引发的肺栓塞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据报道,脑卒中患者DVT的总检出率为21.7%,卒中合并严重瘫痪者DVT发生率为25.9%.而在脑卒中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容易并发.本文根据中医理论从病因病机、研究现状方面探讨中医预防思路.

    作者:王普京;王少松;张雪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致死、致残率均很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为冠心病之临床急症,往往含服硝酸甘油不易缓解,极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本临床观察使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观察其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秦际德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收集PCOS患者212例,采集各症状要素积分和阈值法确定证候及各个辨证要素的权重,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归纳辨证分型,分析与空腹血糖(FPG),葡萄糖曲线下面积(GAU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AU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醋(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相关性.结果聚类结果为:肾虚证64例(30.19%),肝郁证61例(28.77%),脾虚证41例(19.34%),痰湿证33例(15.57%),血瘀证13例(6.13%).FINS水平痰湿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与肝郁型、脾虚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型胰岛素峰浓度明显升高,较肝郁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 ;HOMA-IR指数显示痰湿型高,较肾虚型、肝郁型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湿型患者TG、LDL-C含量较其他组明显升高,尤其较肝郁型、肾虚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OS中医证候基本为5个单一证候即肾虚型、肝郁型、脾虚型、痰湿型、血瘀型,其中痰湿型与HOMA-IR、FINS、TG、LDL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张晓金;归绥琪;钱俏红;程明军;章浩伟;周丽蓉;邹琴娣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清胰化积中药联合动脉灌注化疗及放疗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胰腺癌患者41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清胰化积中药联合动脉灌注化疗(TAC)及胰腺肿瘤放疗治疗手术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共80例胰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接受TAC(吉西他滨+顺铂或奥沙利铂)及胰腺肿瘤放疗(36~40 Gy/1.8~2 Gy)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中药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中药组给予清胰化积中药,连服8周.比较两组间的客观疗效、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中药组中位生存期5.1个月,对照组4.2个月,一年生存率两组分别为9.8%和5.1%(P<0.05).中药组部分缓解(PR)13.9%,稳定(SD)33.3%,进展(PD)52.8%;对照组PR 0,SD 36.1%,PD 63.9%,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清胰化积中药联合TAC及放疗可延长晚期胰腺癌患者生存期.

    作者:沈晔华;刘鲁明;朱晓燕;孟志强;陈震;林均华;周振华;陈颢;王琨;于尔辛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麻黄升麻汤、升阳益胃汤与慢性肺系疾病

    麻黄升麻汤来自于张仲景<伤寒论>,是由麻黄、升麻、当归、知母、黄芩、玉竹、芍药、天冬、佳枝、茯苓、炙甘草、石膏、白术、干姜组成.升阳益胃汤,方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卷中,药物有黄芪、半夏、人参、炙甘草、独活、防风、白芍、羌活、陈皮、茯苓、柴胡、泽泻、白术、黄连.我们发现二方颇有共通之处,均可用于慢性肺系疾病的治疗.通过对二方的分析,能为临床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孙端;周一民;朱燕飞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电针足三里穴对正常大鼠微循环的调节作用及穴位脏腑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正常大鼠微循环的调节作用,探讨足三里穴与胃的特异性效应.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三阴交1组、2组,足三里1组、2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及三阴交1组、足三里1组束缚7天,三阴交2组、足三里2组连续电针7天,第8天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分析仪监测各组大鼠胃、肠、肝、脑等器官表面微循环.结果电针各组大鼠胃微循环较本组电针前及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且电针1min时足三里2组大鼠胃微循环较足三里1组及三阴交2组提高(P<0.05).电针中三阴交2组、足三里2组大鼠肠微循环较本组电针前明显提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针刺对各组大鼠肝及脑微循环的影响均不明显(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有效调节正常大鼠胃、肠微循环血流量,具有穴位特异性.

    作者:吴富东;王世军;王晓燕;英振昊;黄薛慧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脾胃升降失常的病机与治则探讨

    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病多与气机升降失调有关.根据病机趋势的不同,从气机升降的角度,对常见的脾胃病症进行了新的分类,分为气机上逆、病势趋下、中阻痞膈4和上下交变4类证候.每类证候又细分病机,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进一步指出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气机升降的病机与治则.旨在提高对脾胃升降理论认识上的系统性和临床运用中的可操作性.

    作者:李振华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理血方剂对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血清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理血方剂对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10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辨证分为血热型47例,血燥型31例,血瘀型25例,分别内服凉血解毒方、养血解毒方和活血解毒方.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与3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银屑病患者治疗前IFN-γ、TNF-α及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1).经治疗后血热、血燥、血瘀3种证型的银屑病患者血清的IFN-γ、IL-6及TNF-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血热证和血燥证患者IFN-γ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或P<0.01);血热证与血瘀证患者血清中的IL-6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IFN-γ、IL-6及TNF-α与银屑病病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表达水平与证型无关.

    作者:张蕾;刘欣;王丽华;赵京霞;李萍;王莒生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白术镇咳祛痰、镇痛和止血潜在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验证白术的镇咳祛痰、镇痛和止血的潜在作用.方法 通过浓氨水喷雾诱咳法建立小鼠咳嗽模型,观察白术的镇咳作用;采用酚红祛痰法观察祛痰作用;利用热板法、冰醋酸刺激扭体法建立小鼠疼痛模型,观察其镇痛作用;通过检测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C),凝血酶时间(TT)含量等指标探讨其止血作用.结果白术能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小鼠咳嗽次数(P<0.05或P<0.01);增加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泌量(P<0.05);提高小鼠痛阑(P<0.05或P<0.01);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5);白术可降低大鼠FbgC、延长PT与APTT(P<0.05或P<0.01).结论白术水煎液具有镇咳祛痰、镇痛及抗凝血作用.

    作者:安然;梁茂新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薏苡仁治疗带状疱疹

    笔者用薏苡仁治疗带状疱疹.现举例介绍如下.张某某,男,46岁.2007年8月7日初诊.自诉:右胁肋部刺痛3天.用消炎药治疗不效.现疼痛加剧,伴作痒灼热感,并出现绿豆大小水疱.查体:右胁肋第7、8肋骨部皮肤掀红,集簇成片,绿豆大小不等的水疱,约手掌大一块.

    作者:谢高仲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体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36例

    在脑卒中后肢体瘫痪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几乎都会出现患肢肌张力增高或痉挛,不但会引起患肢的疼痛,并可造成关节挛缩及变形、肌肉萎缩.我们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3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马云枝;王维杰;杨靖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热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热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人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服用热痹汤水煎液)58例和对照组(服用来氟米特片及中药安慰剂水煎液)38例,从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疼痛程度及数目、关节肿胀程度及数目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安全性指标等方面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21%和68.42%,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方面均有较好作用,而治疗组在晨僵、双手握力、20m步行时间、关节疼痛程度、关节疼痛数目、关节肿胀程度等6个方面则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在恢复或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除IgA之外,均有较好作用(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热痹汤对RA活动期治疗作用显著.

    作者:姚俊红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胸痹心痛气虚血瘀证60例

    胸痹指胸阳不振,气血痹阻而言,症以咳喘憋闷、胸背痛为主;心痛则由心之阴阳气血亏损、寒凝气滞、痰阻血瘀等形成,症以心胸疼痛为主,因两症常相兼出现,故概称为胸痹心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其瘀血的形成,多由正气亏损,气虚阳虚或气阴两虚而致,加之本病具有反复发作、病程日久的特点,属单纯血瘀实证者甚微,多表现为气虚血瘀或痰瘀交阻等夹杂证候[1].在临床治疗胸痹心痛过程中,发现气虚血瘀证占很大比例,我科自2009年以来,采用中药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胸痹心痛气虚血瘀证6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宋红莉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中药治疗肛周湿疹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目的 用系统评价方法评价中药治疗肛周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互联网检索期刊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VIP、CBM、CMCI.纳入的临床试验类型为中药或者中药联合西药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肛周湿疹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质量评价标准并用其提供的软件RevMan 4.2,对纳入试验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计纳入32篇随机对照试验治疗3429名患者.所纳入的文献质量普遍偏低.26个中药与西药治疗比较的试验中有15个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11个研究显示两组统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中药联合西药与单用西药治疗比较的试验中有5个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1个研究显示两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从干预措施整体比较,中药及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肛周湿疹临床总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中药治疗肛周湿疹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治疗肛周湿疹可能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方法学方面亟待提高.

    作者:史成和;车念聪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糖肾Ⅰ号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

    糖尿病肾病(DN)是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我们总结马居里教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多年临床实践经验,以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为法,制成糖肾I号胶囊治疗该病,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衍进;王惠玲;王郁金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逐瘀逍遥汤联合左洛复治疗脑梗死伴抑郁症28例

    卒中后抑郁症是发生在卒中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躯体症状的复杂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是卒中常见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约占卒中患者的34.2%[1].卒中后抑郁症不仅造成情感上的痛苦,而且还影响肢体功能、认知功能的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负担.在我国,目前已有专家开始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探索.我们于2007年4月~2010年3月采用自拟逐瘀逍遥汤联合左洛复治疗脑梗死伴抑郁症2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浩鹏;许惠利;金叶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中医病机特点与辨识方法探讨

    中医病机具有同一性与差异性、复杂性与客观性、隐匿性与预知性、专一性与顺序性的特点.临床中辨识病机方法是别阴阳于疑似问,求寒热之所以殊,责虚实之所以异,辨表里于隐约中,必先五胜辨制化,审其所属司其治.这样才能正确、准确把握病机.

    作者:卢红蓉;潘桂娟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薏苡仁治疗阑尾炎术后盆腔积液

    笔者近年来外科会诊,遇多例阑尾炎术后盆腔积液患者,皆重用薏苡仁治疗而愈.举例介绍如下.方法:薏苡仁5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大黄6g,桃仁10g,牡丹皮10g,厚朴15g,当归15g,黄芪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作者:史增友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中医证素及基础证候临床调查

    目的 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证候要素的分布和基础证候,为其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330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生物学与社会学3个方面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证素、基础证特征分布研究.结果共收集合格调查表327份,提取病性证素10项,痰出现的频率高(65.75%),其构成比为32.48%,其次为热与气虚;病位证素7项,肺出现的频率高(77.98%),其次为肾与脾.基础证有15个.痰热证的频率高(34.56%);其次为肾气虚证、血瘀证、痰湿证和肺气虚证.结论痰(饮)、热(火)、虚、瘀是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的主要证素特征,痰热证、肾气虚证、血瘀证、痰湿证和肺气虚证是其基础证候.

    作者:王海峰;李建生;余学庆;李素云;王明航;李亚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中医舌诊研究方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舌诊是中医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受到历代临床医家的重视.为探索中医舌诊客观化的方向,对舌诊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现有研究成果难以得到临床应用的原因在于偏离了中医系统辨证的思想原则.在结合中医舌诊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的发展途径及趋势.

    作者:严文娟;赵静;林凌;宋俊生;商铁成;李刚 刊期: 2010年第12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