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月凤;骆雪英;蔡丽萍
目的 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 对体检中首次发现高脂血症的100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持续性护理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心理干预等,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1年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效果明显.结论 持续性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未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
作者:沈月凤;骆雪英;蔡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总结9例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急诊胃镜下诊治的护理配合.护理配合重点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完善物品准备,做好进镜前、进镜时、止血时的护理配合,重视呼吸道护理及输液管理,加强病情观察,使胃镜诊治顺利进行.8例首次检查明确出血灶位置,其中6例镜下止血、2例送外科手术治疗;1例因血压太低未能检出出血灶.
作者:陈利娜;许幼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用于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93例重症肺炎患者按入科顺序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予机械通气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道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运动疗法.在机械通气3 d、15 d、25 d时监测患者潮气量、呼吸频率、氧合指数、心率,比较两组28 d预后.结果 机械通气15 d、25 d时,观察组潮气量、呼吸频率、氧合指数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25 d,观察组心率较对照组慢;观察组28 d预后好于对照组.结论 运动疗法能改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冯洁惠;徐建宁;高春华;路杨;汤红丹;王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总结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策略.通过创造无惩罚性报告的文化环境,完善管理制度及新生儿护理安全信息单,加强过程管理,从而提高了护士安全意识及应对能力,确保新生儿安全.
作者:余晓燕;胡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对杭州市3家医院187名实习护生作调查.结果 187名实习护生职业价值观4个维度均分依次排序为信任(4.16±0.87)分、责任安全(4.11±1.01)分、提供照护(3.99±1.12)分、行动主义(3.95±0.99)分;女护生除行动主义外其余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男护生,不同学历及是否独生子女的护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分均存在差异,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学历和独生子女是影响实习护生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因素.结论 实习护生职业价值观尚显不足,受性别、学历、是否独生子女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鲜雪梅;刘卫明;项伟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活动减轻肩背部酸胀痛的效果.方法 1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床上活动,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肩背部酸胀痛持续时间和程度分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肩背部酸胀痛发生率、持续时间和程度分级均显著降低.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床上活动可明显减轻肩背部酸胀痛.
作者:盛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非霍杰金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绝大多数来源B细胞[1].B细胞非霍杰金淋巴瘤采用常规化疗难以治愈,增加化疗强度虽能缩小肿块,提高缓解率,却无益于延长患者生存,即使高剂量化疗配合干细胞移植,也不能改善自然病程[2].美罗华又名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是一种人鼠嵌合性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地与跨膜抗原CD 20结合,启动介导B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适用于治疗复发或化疗耐药的B细胞非霍杰金淋巴瘤[3].
作者:廖巧芬;胡晓蓉;程晓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应急医疗救援队训练能提高队员应急能力,以便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能快速、高效救治伤病员.护理工作是应急医疗救援工作之一,必须根据组织管理体系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组织基础训练、模块化训练,参加检验性训练,各项训练中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通过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作者:凌霞;葛学娣;黄莹;朱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HC)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10%~53%[1].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Ⅳ度,其中肉眼血尿伴血块(Ⅲ度)和在Ⅲ度基础上出现尿道阻塞(Ⅳ度)为重度HC[2].移植4周后发生的HC称为迟发性HC[3[,尤其重度者予常规治疗通常无效[4[,而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可提高治疗成功率.2010年6月,本院血液科成功救治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重度迟发性HC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红贞;周倩;陆亚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联合利多卡因湿敷加保鲜膜包裹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100例输液性静脉炎患者,按静脉炎发生时间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用山莨菪碱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湿敷,外用保鲜膜包裹,对照组用新鲜芦荟片局部外敷,观察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痊愈44例,对照组痊愈24例,两组比较,x2=13.74,P<0.01;总有效率观察组98.1%、对照组87.5%,x2=4.28,P <0.05.结论 应用山莨菪碱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湿敷外加保鲜膜包裹,能提高输液性静脉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小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自1949年Hench[1]应用考的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获得成功后,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在临床广泛应用.在神经内科,激素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病、炎性肌病等[2].不适当使用或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可导致多种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如库欣综合征、胃出血及骨质疏松等,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3].护理工作以往局限于住院期间的观察和宣教,患者出院即停止,由于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差、不注意控制饮食或不按时复诊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作者:陈金花;徐敏;金丁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总结5例腹部卒中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认为重点为术前重视腹部症状和体征的观察,积极做好抗休克护理;术后严密观察血压和引流液的量、色、性状,以便及早发现术后再出血.5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及护理,痊愈出院.
作者:王文琳;孙珍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骨髓腔输液技术在危急症患儿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5例危急症患儿采用骨髓腔输液,观察应用效果.结果 14例1次穿刺成功,输液通畅,1例患儿因穿刺针弯曲,更换另一下肢重新穿刺成功,平均穿刺时间<60 s,骨髓通路保持时间1~3 h;经抢救存活12例、死亡3例.结论 对危急症患儿采用骨髓腔输液,能有效替代静脉途径,提供抢救时机.
作者:赵再召;凌云;倪萍;黄玉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总结5例胸廓出口综合征行神经血管松解术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相关准备,术后加强血肿、气胸、乳糜漏、淋巴漏等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重视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蒋顺仙;骆向红;赵娟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总结肺癌术后早期并发心房颤动的原因及护理.肺癌术后并发心房颤动的主要原因为高龄、术前肺部感染及术后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护理重点为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情况,术后持续心电监测,严密监测电解质,加强疼痛护理、呼吸道管理,防止肺部感染,对预防和减少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阮玉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内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90%位于肾上腺,患者可因高血压造成严重的心、脑、肾损害.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是近几年来开展的一种新技术,术中联合使用超声刀具有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1].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本院手术室配合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30例,手术顺利,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吕敏芳;王雪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在颅脑损伤手术中,当骨瓣去除、硬脑膜剪开、血肿清除后,原骨折断裂的板障、破损的脑膜动脉及脑内小血管因为急性血肿和脑水肿产生的颅内压力填塞效应导致不出血的部位可再次出血[1].再度出血形成新血肿是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其次原因有脑水肿、血肿残留、脑梗死和脑室内积血增多等[2].出现脑膨出后明确原因至关重要,可以通过CT检查明确诊断,但由于部分患者的生命体征尚不稳定,在送检查途中及检查过程可能出现意外,需要在检查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和检查中做好护理配合工作,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李静;阎仁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检验Braden量表在足部压疮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Braden量表分别对52例足部压疮和124例尾骶部压疮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随机选择120例无压疮的危重患者作为对照,将Braden量表评分输入SPSS软件,预测足部压疮和尾骶部压疮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两者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Braden量表预测尾骶部压疮,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预测足部压疮,ROC曲线下面积为0.674.结论 Braden量表预测足部压疮风险的诊断价值不高.
作者:潘夏蓁;林碎钗;姜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总结腺苷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的护理配合.试验全程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试验前重视病情评估,完善准备工作,试验时规范输注药液,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以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作者:吴红斌;冯国和;高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骨折卧床排尿困难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184例骨折卧床排尿困难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松节油点擦神阙穴、推压利尿穴、按压耳穴、饮食调护等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1 h、2 h、5 h内的排尿情况,需导尿例数,卧床期间再次出现排尿困难例数及尿路感染例数.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1 h、2 h内排尿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排尿困难再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未行导尿,无尿路感染发生.结论 骨折卧床排尿困难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能促进排尿.
作者:黄燕萍;曹晓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