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泽民
目的 探讨胃黏膜异型增生(Dys)虚实关联证候结构类型特征及具癌变趋向的证型.方法 多中心临床协作,采集324例Dys虚实关联证,聚类统计证候结构类型,同步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TSGF)或癌胚抗原(CEA),并以TSGF、CEA水平判断癌变趋向程度.结果 Dys虚实关联证有5类11种,5类中肝胃气滞并/兼气阴两虚类占30.9%;湿热蕴胃并/兼胃阴不足类占23.5%;瘀阻胃络并/兼气阴两虚类占15.4%;湿热蕴胃并/兼脾胃虚寒证占12.3%;痰湿中阻并/兼脾气虚弱类占11.1%.TSGF、CEA水平的高峰值出现在湿热蕴胃并/兼脾胃虚寒证、瘀阻胃络并/兼气阴两虚证,表明是具癌变趋向的证型.结论 Dys证候呈11种虚实关联结构的多态性分布,从证候层面向临床揭示了趋向癌变的两种高危证型.
作者:沈舒文;宇文亚;陈丽英;王捷虹;杨志宏;刘梅君;牛阳;彭宁;惠建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前列腺素(PGs)的影响.方法 将原发性痛经实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行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口服田七痛经胶囊.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痛经的疼痛积分以及伴随症状,并测定外周血前列腺素F2α(PGF2α)与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疗效、疼痛积分及伴随症状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PGE2含量增高,PGF2α及PGF2α/PGE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PGE2升高程度和PGF2α/PGE2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实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前列腺素的合成有良性调节作用.
作者:王澍欣;李艳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周仲瑛教授是学验俱丰的中医临床大家,在中医学众多领域都有很高深的造诣,尤善治疗疑难杂病.我们有幸跟师学习,以下仅就周老诊疗运动神经元病1例,谈谈学习体会.
作者:刘志宇;周学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周围关节对称性滑膜炎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3%[1].其治疗棘手,易于复发,常常导致关节软骨及骨的破坏,终造成关节畸形、功能障碍.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在概述象思维方法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象思维对中药药性中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功效等形成的影响,并指出象思维对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作者:唐仕欢;黄璐明;杨洪军;黄璐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针对胃癌患者不同阶段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的主要环节,在扶正培本治则指导下,研制出健脾益肾冲剂、扶正防癌口服液、养胃抗瘤冲剂,将其运用于胃癌综合治疗中,经过30余年的临床实践,收到较好效果.
作者:孙桂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答:汗出是诸多疾病出现的症状,辨汗出主要有全身汗出、半身汗出、手足汗出,头汗出,腋下汗出,阴部汗出等,引起汗出的原因主要有郁热、瘀血、湿热、气虚、阳虚、阴虚等.
作者:王付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是高发病.我们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入玄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取得良好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李金全;梁翠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寤寐即醒时和睡时,寤寐理论是中医对睡眠过程的理性认识.<内经>营卫运行说在寤寐理论中占有主导地位,书中还有寤寐与脏气关系的散在论述.随着神主寤寐说和藏象理论的发展,以藏象理论阐述寤寐机理、以脏腑辨证论治寤寐病证的理论论述与临床经验逐渐增多,略嫌散乱.<医原>将寤寐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分别配属脏腑,使寤寐与藏象理论紧密结合成为有机整体,有利于指导临床遣方用药[1].
作者:杨威;张宇鹏;于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胃癌是我国觉的恶性肿瘤,每年死于此商者超过16万人,约占全站肿瘤死亡的1/5[1].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基因改变的多步矛过程.
作者:常胜;祝炳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答:颈性眩晕是由颈背部软组织病变或颈椎骨关节病变继发软组织病变引起的眩晕.临床易误诊为梅尼埃综合征、脑动脉硬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
作者:焦德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和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理障碍.笔者在临床上运用逍遥散治疗抑郁症3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寅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通过考察和分析古代中医名家名方的组方模式,以理解先贤制方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揭示方剂、药物与病、证、症之间的关系,验证和挖掘古代方剂治疗病、证、症的机理,阐释方证相关等方剂学基本问题.通过对方剂遣药组方模式的考察有助于发现某些药物组合的潜在规律以及药物的效用与机体状态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能准确把握古代方剂遣药组方的基本思路,为临床科学合理地运用方剂、创制新方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范式.
作者:范颖;于彩娜;张红梅;李然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性味配伍理论肇始于<内经>,后经历代医家发挥,成为方剂配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辛味药属阳,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迭经配伍,其效各异.本文试以辛味药为例,浅谈性味配伍理论指导组方之法.
作者:刘明;张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郭维琴(1940~),女,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冠心病及并发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先后获部、市级科技进步奖二项,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四项.主编与参编著作七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作者:谢连娣;陈立新;王宗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芪药消渴胶囊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对照组90例,另外将未系统服用西药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设为开放组.治疗组患者在服西药降糖药盐酸二甲双胍片基础上口服芪药消渴胶囊,对照组患者在服用同样西药降糖药基础上加服消渴灵胶囊,开放组患者单独服用芪药消渴胶囊,导入期2周,观察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检测3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计算中医证候疗效、症状评分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74.67%,对照组72.22%,开放组70.00%;除开放组2hPG外,3组患者FBG、2hPG、HbA1c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除尿赤便秘外,其他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和开放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药消渴胶囊具有降血糖、改善糖尿病患者症状的功效.
作者:张晓慧;任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我们采用抚触配合中医穴位按摩对婴儿经络和特定穴位进行轻柔按摩,可促进新生儿排便,有减轻新生儿黄疸、提高免疫力的作用[1].共治疗40例,报道如下.
作者:芦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煎药次数及器具对煎药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5个处方中的有效成分为指标,对高温高压煎药机和砂锅不同煎药次数下制得的汤剂有效成分煎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高温高压煎药机两煎煎出率比一煎高47.1%~65.9%.与砂锅两煎煎出率比较,其一煎、两煎煎出率分别为砂锅的63.5%~92.1%、111.1%~137.5%.高温高压煎药机一煎、两煎与砂锅两煎煎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高温高压煎药机一煎煎出率略低于砂锅两煎,其两煎煎出率则高于砂锅两煎,故采用高温高压煎药机两煎更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
作者:李学林;孟菲;刘培;孟祥乐;唐进法;陶继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部灼痛、胀满、吐酸、恶心呕吐等综合征[1],现代医学缺乏疗效好的药物治疗,多数只能改善临床症状,停药后易复发,但长期服药又有一定的副作用.我们于2005年3月~2007年9月应用清胃降逆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俊玫;白海燕;陈国会;郭立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乳房常见病,我们自2007年2月~2008年10月采用针药结合治疗本病46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喻国华;邹来勇;刘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