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哮喘患者24小时食管酸碱度监测的护理

朱巧英;张齐;许金美

关键词:哮喘, 胃食管反流, 酸碱度监测, 护理
摘要:总结30例哮喘患者24 h食管酸碱度监测的护理.认为重点是加强心理护理,完善各项准备工作,监测时定时更换体位,正确记录,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指导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改善症状和控制疾病的复发.
护理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抢救重症中毒患者的护理

    总结49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认为加强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监护,做好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前后护理,可保证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马和群;黄利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门诊慢性病患者疾病认知及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

    健康教育是向人们提供改善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服务等,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行为抉择,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达到佳的健康状态.为了更好地对门诊慢性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本院对177例慢性病患者进行疾病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瑞芬;伊仙琼;邹碧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1例腹腔镜袖套式胃减容术的巡回配合

    手术减重是治疗病态性肥胖的好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1~3].腹腔镜袖套式胃减容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本院采用腹腔镜袖套式胃减容术治疗病态性肥胖症11例,经过临床观察,效果显著.现将手术巡回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诸莉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躁动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改良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躁动患者经口气管插管行安全、有效的固定方法.方法 将104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按插管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即牙垫和插管一起固定;观察组采用先单独固定气管插管,再将牙垫和气管插管一起固定,观察两组固定效果、口腔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两组固定效果、口腔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固定方法安全、有效、便于口腔护理,优于传统固定方法.

    作者:朱志云;赖立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肢体毁损伤修复术后血小板增多的观察和护理

    对16例肢体毁损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血小板增多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16例患者于术后第2天起血小板逐渐增多,术后14~21 d达到高峰值,术后28 d逐渐下降.为此,护理重点为肢体毁损伤修复术后监测血小板变化,根据患者病情做好综合治疗与护理,防止血栓形成及血管危象的发生.经治疗和护理,16例患者皆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管危象.

    作者:蒋顺仙;王锦霞;丁青;朱海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术前术后评估单在手术患者交换班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护理交接班是加强护理工作连续性、保证患者护理治疗不间断的必要措施[1].手术患者交接班涉及多个科室,交接项目多,且大多以口头交接为主,容易造成交接漏项和信息传递不清,常因责任不明而忽视护理细节,影响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2],降低护理质量.自2006年1月始,本院手术室设计了术前术后评估单,应用于手术室手术患者交接班,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淑珍;陈建娥;李洁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海岛地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和家庭护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分析海岛地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和家庭护理服务需求的现状,为更好开展老年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量表调查方式对175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家庭护理服务需求进行入户评估. 结果 海岛地区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占前三位为高血压(29.3%)、冠心病(12.0%)、慢性胃炎(11.8%),并伴有心理、认知异常,78%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家庭护理服务需求,其中41%的老年人有3项以上的服务需求.结论 海岛地区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进一步加强对老年人的社区卫生保健服务.

    作者:王水萍;何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例腹腔镜手术气腹针螺帽丢失的原因分析

    由于微创手术的创伤和切口都很小,且能更好地促进术后康复,因此,微创外科手术已在越来越多的传统手术领域中得到应用,并获得成功.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腔镜类手术器械不同于传统的手术器械,其产品结构相对复杂得多,且型式多样、部件种类繁多,使用中需要医护人员的默契配合,如操作、配合不当,很易导致安全隐患,如器械损坏、部件丢失,甚至发生医疗事故.2007年12月,本院手术室行1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中,发生气腹针螺帽丢失,现将丢失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楼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肩锁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喙锁韧带重建修补术的术后护理

    总结5例肩锁关节脱位行切开复位喙锁韧带重建修补术后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术后加强疼痛护理、引流管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正确指导功能锻炼,重视出院指导.5例术后肩关节功能基本正常.

    作者:周玲霞;童丽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延期拔除T型管预防胆漏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延期拔除T型管对减少胆漏发生的效果.方法 将327例患者按手术时间单月、双月分观察组153例、对照组174例.对照组T型管留置10~14 d后,全日夹管1~2 d,常规T型管逆行胆道造影证实胆道通畅,开放引流1 d后拔管.观察组按对照组夹管1~2 d后无不适,予夹管后带管出院,留置4周后,常规造影、开放引流1 d后拔管.结果观察组胆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5).结论 延期拔T型管可减少胆漏发生率.

    作者:朱利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481份护理病历存在的缺陷和对策

    为规范护理病历的书写,检查了945份护理病历,其中481份存在缺陷.认为缺陷与护士的知识、业务水平有关,为此,要强化护理人员病历书写的培训,加强专科和法律知识的学习,以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

    作者:朱徐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62例泪道浚通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患者的护理

    总结62例泪道阻塞患者行泪道浚通联合硅胶管植入术的护理.认为重点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一般护理外,加强眼部护理、用药护理,重视出院指导,可提高手术的疗效.

    作者:单华桂;李玲娇;张美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无主肺结核患者的护理

    总结71例杭州地区流动人口中无主肺结核患者的护理体会.认为对无主肺结核患者提供集中管理和人性化的护理,可减少其丢失率,提高治愈率,有效降低流动人口中结核病的传染性.护理重点是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严密观察病情、严格的传染病管理、健康教育等.

    作者:孔晓华;沈斌;沈美琴;俞丽娟;杨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给药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

    分析用药过程中133起护理缺陷的发生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给药护理缺陷的发生原因有人员因素和管理因素,而3年护龄以下的护士是发生缺陷的高危人群,具体原因为低年资护士不熟悉业务,药物知识的更新与临床不同步和未严格执行护理管理制度.为此,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对护士加强业务培训,进行环节控制,加强细节管理,以确保给药安全.

    作者:徐勤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负压闭式引流术治疗开放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总结16例开放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负压闭式引流术后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正确调节负压,保持引流管通畅,保证有效引流,发现引流管引流不畅、阻塞、脱出及时处理,能促进开放性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

    作者:陈彩芬;黄霞;张巧萍;周敏;赵宇音;苏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胃癌前病变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护理

    总结10例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患者的护理.认为术前要完善全身脏器功能检查,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卫生宣教,做好用物准备;术后采取针对性饮食控制,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出院指导,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俏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在防范护理缺陷中的应用

    为了科学有效的降低护理缺陷,提高患者安全,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程序指导护理缺陷的管理,即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衡量与评价、风险处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有效的识别了护理隐患,防范差错,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卞丽芳;陈黎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临床护士化疗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全面了解温州市综合性医院临床护士化疗职业防护现状,为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用自制的调查表分别对温州市16所综合医院的化疗防护管理体系、化疗防护装备和其中6所综合医院临床护士的化疗防护知识与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16所医院中,8所二级医院为分散式管理,无任何防护装备;8所三级医院中,3所的集中式管理、5所分散式管理,6所配有生物安全柜,2所无防护装备.临床护士化疗防护知识的知晓率均在90%以上,但防护措施落实差.结论 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化疗职业防护基础条件存在不足,化疗防护措施落实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予以改进.

    作者:胡显玲;王卫康;夏晓清;徐文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护理

    总结41例手汗症行胸腔镜下T2,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护理.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充分准备;术后做好一般护理外,全面评估患者,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蔡仁美;顾惠萍;史谨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两种手术体位安置对阴式子宫全切患者循环功能和腓总神经损伤的观察

    目的 探讨两种体位摆放对阴式子宫全切除患者循环功能和腓总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妇科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患者76例,按手术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截石位;观察组患者采取平卧位,双下肢水平分开100~110°.术中监测心率、无创血压,术后了解下肢腓总神经损伤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中血压、心率波动较观察组明显,术后下肢疼痛、麻木等不良反应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阴式子宫全切除术采用平卧位,双下肢水平分开,可稳定和改善患者循环功能,减少下肢腓总神经损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黄莉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护理与康复杂志

护理与康复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