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花蛇舌草降酶、降尿酸效佳

张子臻;李刚;郭中恒

关键词:白花蛇舌草, 降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脂肪肝, 谷氨酰转移酶, 肝损害, 中医药防治, 高尿酸血症, 门冬氨酸, 脂肪瘤, 内波动, 重度, 治疗, 烟酒, 体重, 嗜好, 身体, 身高, 皮下, 腹围
摘要:我们在观察中医药防治代谢综合征中发现本品治疗脂肪肝伴发肝损害,高尿酸血症效果可靠.兹介绍如下.例1:杨某,男,42岁.1年前,查体发现中一重度脂肪肝,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7 I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8 IU/L,γ-谷氨酰转移酶(GGT)138 IU/L.1年后复查,仍在此范围内波动(排除其他原因肝损害).身体肥胖,喜食肥甘厚味,嗜好烟酒,多静少动.身高172cm,体重96kg,腹围104cm,皮下可触及多个脂肪瘤.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丹芍颗粒Ⅱ号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30例临床观察

    观察丹芍颗粒Ⅱ号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5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丹芍颗粒Ⅱ号和雷公藤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强的松和雷公藤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尿红细胞、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46.7%,对照组完全缓解率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尿、蛋白尿和尿NAG酶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CD3+和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CD19+显著降低,CD4+、CD16/56+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芍颗粒Ⅱ号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孔飞;孙轶秋;樊忠民;吴波;高远赋;张永春;李辉;袁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白花蛇舌草治疗湿疹

    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寒,归心、肺、脾、肝经,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我们临床上用其治疗湿疹收到很好的疗效,举例如下.例1:张某某,男,59岁,因服食鱼虾,出现周身瘙痒3、天来诊,现周身瘙痒剧烈,双肘部和大腿内侧呈片状丘疹,有白色浆疱,淡黄色液体渗出,伴口干喜饮,夜间诸症加重,无法入睡,平素喜烟酒.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诊断:急性湿疹,证属湿热夹风蕴发肌肤.治以清热利湿祛风.处方:白花蛇舌草60g,金银花20g,连翘20g,薏苡仁20g,防风20g,陈皮15g,土茯苓10g,生地黄20g,大青叶30g,甘草10g,每日1剂.服用3剂后,症状明显缓解,渗出处已渐结痂,夜间可入睡;继服上方3剂,自觉偶有瘙痒,周身乏力,原方加墨旱莲15g,当归15g,继服6剂,诸症痊愈.

    作者:曹爽;刘春波;吕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从期刊引证关系分析中医类期刊的特点

    利用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统计<中医杂志>在2005年的被引证情况,分析该杂志发表文献的老化速度和使用寿命,以及不同学科期刊间的相互影响.表明<中医杂志>的文献老化速度较慢,使用寿命长.中医中药类期刊与现代医学类期刊之间、图书与期刊之间存在一定的学术影响.期刊的影响力指标随着计算方式和数据来源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

    作者:刘树春;何素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肝脂消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2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肝脂消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方法 依据中华医学会NAFLD诊断标准人选NAFLD患者(NAFLD组)22例并与20名健康人(正常组)对照.两组均进行常规体检和肝脏CT扫描,以CT肝/脾比值做为疗效评价指标.NAFLD组患者服用肝脂消胶囊8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和CT肝/脾比值的变化.结果 NAFLD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较正常组明显升高,CT肝/脾比值较正常组明显侔低(P<0.01).经治疗后ALT、TG均明显下降,CT肝/脾比值升高(P<0.05或P<0.01).结论 肝脂消胶囊治疗NAFLD疗效肯定.

    作者:董慧;陆付耳;王南;饶晶晶;魏世超;徐丽君;邹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解郁丸治疗失眠症34例

    失眠症是一组非器质性的,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足状况,是一种影响机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长期失眠可引起焦虑,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可产生诸多的不良反应和躯体依赖性.为进一步探讨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我们用解郁丸治疗失眠症34例,并与抗失眠焦虑药艾司唑仑治疗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蒋陆平;徐兴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芪麻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98例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活习惯改变与不合理用药,急慢性咳嗽增多.其中咳嗽变异型哮喘较为常见,该病常因认识不足,没有得到合理治疗而导致迁延不愈,笔者用自拟芪麻汤治疗该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中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五味地龙汤对哮喘豚鼠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五味地龙汤治疗哮喘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卵白蛋白喷雾引喘制作动物模型,致敏15天后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8天.取血分别进行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EOS)、淋巴细胞分类计数、γ-干扰素(IFN-γ)和二羟酸白三烯(LTB4)测定.结果 哮喘模型组白细胞总数、EOS、淋巴细胞均显著升高,与五味地龙汤各剂量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哮喘模型组动物血清LTB4含量明显升高,IFN-γ水平明显降低,给予五味地龙汤后,大、中、小3个剂量组均使血清LTB4含量降低、IFN-γ上升(P<0.05或P<0.01).结论 五味地龙汤能抑制哮喘状态下的炎症细胞浸润和扩散,对LTB4和IFN-γ有调节作用,其可能是五味地龙汤治疗哮喘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李祥华;涂献玉;张德新;许甲凤;王文英;张渊;杜亚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范永升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经验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感染性疾患,以口腔黏膜白色网状损害或丘疹、斑块、糜烂为特征.病损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以颊部为多.患者多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有黏膜粗糙麻涩感、烧灼感、口干、偶有虫爬痒感.黏膜充血糜烂和遇辛辣、热、酸、咸刺激时,局部可有灼痛.现代医学认为,发病与精神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等有关.中医学可将本病归属口疮、口糜、口疳、口蕈等范畴.现将浙江中医药大学范永升教授辨治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杨孝兵;孙颖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怎样选用外治法治疗流行性感冒

    答: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药外治,对流行性感冒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介绍几方,供选用.1纳鼻疗法:雄黄90g,金银花60g,硼砂、白芷、苍术各15g,冰片、樟脑、薄荷各9g,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少许涂抹于鼻孔内,作吸气动作,每日2次,早晚各1次,连续5天.可清热解毒.

    作者:黄成汉;胡献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6例

    为了探索减轻化疗毒性反应的方法,我科应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3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与36例单独应用化疗者对照,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材料1.1 纳入标准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及影像学检查证实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Karn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既往无其它肿瘤病史;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正常;近期(<30天)未接受化疗或放疗及免疫调节剂治疗.

    作者:宋翠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李宝珍治疗小儿脾胃病经验

    李宝珍老师业医30余年,先后师从王士相和李少川两位儿科大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经验.我们有幸随师学习,现将导师治疗小儿脾胃病经验介绍如下.1 小儿脾胃疾病,首重调护

    作者:赵久龄;金红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观察性研究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1)——队列研究方法及设计

    队列研究作为经典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方法之一,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可用于探讨暴露因素和研究结局的关联程度.从队列研究的定义出发,结合中医学的特点,介绍了队列研究的类型、设计及其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范畴,期望能扩大队列研究方法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作者:邢建民;费宇彤;陈薇;杨红;刘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虚寒证的症状分布特点及其客观化的现代文献研究

    目的 通过对近10年虚寒证文献的统计分析,了解虚寒证的症状分布特点和客观化研究的现状.方法 收集1996~2006年中医、中西医结合期刊中涉及虚寒证研究的文献,对其描述的症状和客观指标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结果 文献中诊断标准以作者自己拟定为主,参考其他诊断标准者少.两者症状分布存在一定差异;虚寒证客观化指标研究分散,以研究单个或多个指标为主.结论 四肢发冷、困倦乏力、畏寒怕冷、大便溏稀四个症状可能对虚寒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虚寒证的诊断标准和客观化研究思路和方法有待改进.

    作者:陈冬梅;杜惠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三步针罐疗法配合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高,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和反射变化,为各种原因导致椎间隙变窄、压迫和刺激脊神经根所致.目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现有临床研究多采用单一疗法作为干预措施,对于综合疗法治疗此病的文献报道较少.本中心自2007年7~12月期间,采用三步针罐疗法与正骨推拿相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凯;蒋戈利;邢军;刘玉珍;刘文红;董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怎样辨证治疗血管性痴呆

    答:血管性痴呆(V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行为、智力障碍性疾病.本病应与其他原因的痴呆相鉴别,2000年制定的<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对VaD的研究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痴呆的程度需通过量表进行数学的标准化计分.它包括记忆能力、判定能力、计算力、识别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个性、人格、年龄、病程等10个方面内容.

    作者:吴沛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补肾化瘀解毒复方含药血清对肺癌A549/DDP耐药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肾化瘀解毒复方含药血清对肺癌耐药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及流式细胞法,分析补肾化瘀解毒复方含药血清分别与顺铂(DDP)和维拉帕米(VRP)合用后A549/DDP耐药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补肾化瘀解毒复方含药血清均能明显增加A549/DDP耐药细胞G0/G1期细胞数,减少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P<O.05).结论 补肾化瘀解毒复方含药血清能使A549/DDP耐药细胞阻滞于G0/G1期,协同增强DDP和VRP阻止A549/DDP耐药细胞DNA的合成,抑制肺癌耐药细胞的分裂增殖.

    作者:曹勇;钟安朴;陈璐;李亮;许林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白花蛇舌草降酶、降尿酸效佳

    我们在观察中医药防治代谢综合征中发现本品治疗脂肪肝伴发肝损害,高尿酸血症效果可靠.兹介绍如下.例1:杨某,男,42岁.1年前,查体发现中一重度脂肪肝,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7 I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8 IU/L,γ-谷氨酰转移酶(GGT)138 IU/L.1年后复查,仍在此范围内波动(排除其他原因肝损害).身体肥胖,喜食肥甘厚味,嗜好烟酒,多静少动.身高172cm,体重96kg,腹围104cm,皮下可触及多个脂肪瘤.

    作者:张子臻;李刚;郭中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亚健康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

    通过亚健康状态相关文献的调研,建立亚健康状态知识型数据库,结合流行病学、计算机运用、数学、国际量表等有关原则,依据GB/T1.1-2000和ZY/T001.1-94标准表述方法,拟定<亚健康证候量化诊断标准>,通过临床验证,对需要增减的证候诊断因素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学分析处理后,确定终的<亚健康证候量化诊断标准>.

    作者:石鹤峰;邹杰;蔡永敏;赵会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益气健心汤治疗围生期心肌病3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方益气健心汤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健心汤.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胸闷、心悸、气促、疲乏、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EF)、心功能分级等心功能指标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益气健心汤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许宏珂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调和气机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64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调和气机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性胃轻瘫(I=)Gt,)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胃动素、胃动力、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136例T2DM DG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72例,在选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一致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调和气机中药和氯波比利治疗.检测血浆胃动素、胃动力及血糖水平.结果 胃、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Ⅰ相时间明显延长,Ⅲ相时间明显缩短,Ⅱ相时间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5.63%、96.88%,对照组分别为52.78%、84.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浆胃动素和血糖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的MMC时相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调和气机中药治疗T2DM DGP临床疗效显著,能降低空腹血糖及血浆胃动素,明显增强胃动力的作用.

    作者:吕文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