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林;李勇;于清东;刘长芹;孙刚;于东升
放射治疗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局部和(或)全身放疗不良反应也增加.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与患者是否配合密切相关.2002年7月至2004年10月,我科对180例(男134例,女46例,年龄40~72岁)肺癌放疗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健康宣教,提高了患者对肺癌及放疗知识的认识,积极配合放疗,均顺利完成了整个疗程.
作者:熊珍喜;杨丽华;王正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矽肺病是危害矿山工人身体健康和生命较严重的一种职业病,为了找出矽肺病患者死亡原因的规律性,进一步改进矽肺病的防治工作,延长矽肺患者的寿命,我们对本公司三个铁矿自1960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死亡的388例矽肺患者的死亡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
作者:张竹清;韩凤娟;崔连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急性脑卒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是导致急性脑卒中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64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
作者:周承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甘利欣作为一种治疗肝炎病毒性疾病的药物在临床疗效中得到肯定.在治疗非肝炎病毒性传染病方面临床少有报道.我们利用甘利欣抗炎及抗过敏作用,以探讨其治疗非肝炎病毒性传染病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陶久明;张兰芳;李学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食道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早期多无症状,而待出现症状时已属晚期.有资料显示有10%~15%的食道癌在第一次就诊时已有广泛转移[1].如何提高晚期食道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痛苦,延长生存期,是我们所探索的问题.我科自2003年8月至2005年2月,采用持续深静脉输入顺铂加5-氟尿嘧啶共治疗晚期食道癌37例,近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宗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急性心肌梗塞后,部分病人可出现左室形态及功能上的改变.这些变化包括梗塞部位的扩展及非梗塞部位的肥大,称为左室重构.它与心肌梗塞后室壁瘤的发生和恢复期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系作者于北京阜外医院进修期间所做的工作,旨在探讨左室造影对评价心肌梗塞病人左室重构的作用.
作者:梁轶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1983-1993年期间胃镜检查确诊溃疡病500余例,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271例,按不同年龄组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杨宏伟;施慧英;刘光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腰椎结核伴寒性脓肿的传统治疗方法一直采用手术病灶清除的方法.我们采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脓肿局部穿刺,清除脓肿,局部冲洗,化疗药物局部留置的方法治疗此类病人3例,同时结合全身用药,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林林;刘春志;马文伯;付成;李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嗜酸粒细胞肺浸润症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其发病机制多数人认为与免疫反应有关,也是免疫反应类型中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现将我院1997-2000年所见的3例报告如下.
作者:齐秀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腕关节及前臂段头静脉穿刺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经常用到,其优点是易操作、流速快、抢救及时,特别适用于下肢手术病人.我院2003年和2004年各遇1例腕关节及前臂段头静脉穿刺引起肢体麻木的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刘贵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医学免疫学向临床专业的渗透,对基础和临床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问题,即冠心病(CAD)与免疫功能异常的关联.目前的一些研究证实,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标志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一些学者发现很多CAD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随着研究的深入,指出这些异常具体表现在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补体、白细胞介素、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等方面,之后,国内很多学者也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研究.
作者:刘欣;方唯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前常规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传统方法大多采用脱水降颅压、止血和其他对症疗法.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传统方法治疗血肿吸收较慢、功能恢复差、病死率高、致残率也较高.近期,我科依据中医活血化瘀的理论,在急性期血肿吸收过程中探索使用金纳多治疗该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敬玉;周艳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是从简单的心理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具有简便、经济实用和有效等特点,近10多年来已成为西方心理治疗学家的一种主要的治疗技术.
作者:王晶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人工心脏起搏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为人类战胜心脏顽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熟悉和掌握该项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我院近年来植入心脏起搏器30例,均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胡孟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剖宫产术后出血,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本文结合作者几年来的临床经验,分析归纳剖宫产术后的出血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杜明文;马吉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它以全身小血管广泛受损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高血压症状就是其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一般认为高血压症状多发生在少尿期,但我们对66例患者进行了观察,发现高血压症状在少尿期以后的病程中也不少见,现将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天丽;于兰;毕林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本文对我院治疗的50例酒精依赖者(50例均为男性,平均日饮酒量500 ml,高日饮酒量2000 ml,入院后经戒酒等治疗全部治愈)进行回顾性分析,体会如下.
作者:赵玉霞;朴峰春;刘春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胰腺腺泡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κB抑制蛋白(I-κB)活性以及血液中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及ICAM-1含量的影响,揭示NAC治疗AN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牛磺胆酸钠胰管逆行注射制备ANP动物模型.SD雄性大鼠60只,分为A、B、C三组,每组分4个时间点,每组每个时间点大鼠5只,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组.A组:假手术组,给予0.9%NS 0.3 ml/100 g;B组:ANP空白对照组,给予0.9%NS 0.3ml/100g;C组:NAC治疗组,给予0.075%NAC液0.3 ml/100 g.ANP后再继续分别观察1、3、5及7 h后采用颈椎脱位法处死大鼠,并立即取血、腹水、胰腺组织及肺组织供实验用.实验中采用免疫组化法(SABC法)观察胰腺腺泡细胞NF-κB活性和I-κB表达及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液IL-6、TNF-α及ICAM-1含量.结果:NAC能够减轻ANP胰腺和肺组织损伤.SABC法显示抗NF-κB与NF-κB结合活性在3 h时B组较C组显著增强;而抗I-κB与I-κB结合活性强度在3 h时B组较C组显著减弱.ELISA法提示,呈点状出血坏死病理学改变的ANP血液中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及ICAM-1在3 h即显著升高,5 h即达高峰,7 h又呈逐渐下降趋势,应用NAC治疗ANP后血液中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及ICAM-1在3、5及7 h亦较ANP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1)大鼠ANP胰腺腺泡细胞NF-κB活性增高,胰腺腺泡细胞胞质I-κB活性受到抑制,启动或促进控制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及ICAM-1的基因转录,从而加重全身炎症反应.(2)NAC能抑制大鼠ANP胰腺腺泡细胞NF-κB活性,增强胰腺腺泡细胞胞质I-κB活性,抑制大鼠ANP血液中促炎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3)NAC能明显改善大鼠ANP胰腺和肺组织损伤.
作者:周文君;张树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膀胱上皮增生性病变.我科自1987年9月至2004年9月共收治腺性膀胱炎38例,报告如下.
作者:罗兴华;于海滨;韩宏;李泽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红花注射液由中药红花经加工提取制成,有效成分为红花黄色素、红花红色素,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作用.临床多采用静脉滴注给药,但其在输液中的稳定性笔者尚未见报道,为此,笔者选择临床常用6种输液观察红花注射液在其中的稳定性.旨在为临床配伍提供依据.
作者:辛朝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