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珠;刘布谷;罗有年;刘俊贤;罗继红
何嘉琳主任医师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治学严谨、勤于实践,从事中医妇科4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何师对流产后继发不孕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胡翠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白花蛇舌草性味甘、淡,微寒,归肺、心、肝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抗癌.笔者在辨证的基础上,重用白花蛇舌草治胃病,收效良好,兹举例如下.
作者:田常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 对114例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患儿进行证候学资料调查及统计分析. 结果 风热闭肺证和痰热闭肺证患儿在发热、痰壅、紫绀、舌象、脉率、精神方面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痰热闭肺证重于风热闭肺证;在恶风恶寒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热闭肺证重于痰热闭肺证;其他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发热、痰壅、恶寒、紫绀、舌象、脉率、精神的程度可作为小儿呼吸道合肥病毒性肺炎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的主要鉴别指标.
作者:杨燕;闫慧敏;梁建卫;李瑞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现代社会由七情过极或饮食失调导致的痰热扰心之失眠逐渐增多.究其酿生痰热之因,又常与肝胆气机郁滞,胆胃失和有关.肝藏血主疏泄,体阴用阳,合于胆,性喜柔和舒畅,恶烦扰壅郁.
作者:刘宗莲;康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瘫痿胶囊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的作用机制. 方法 以乙酰胆碱受体α1肽(AChR α1肽)多点注射法制备EAMG模型小鼠.将造模成功的58只健康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瘫痿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强的松组及正常组、佐剂组,观察其症状变化,检测其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4(IL-4)水平.结果 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瘫痿胶囊高中剂量组及强的松组临床症状评分减少(P<0.01),AChR-Ab降低(P<0.01),TGF-β1升高(P<0.05),IL-4降低(P<0.05).结论 瘫痿胶囊治疗EAMG的机制可能足通过升高外周血TGF-β1水平、降低IL-4,抑制AChR-Ab的产生,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金硕果;刘福友;陈卫银;冷卫军;冉宁晶;周雨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以毒攻毒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中医治则之一.五虫散胶囊是在此理论指导下,本院自制的一种抗肿瘤制剂.我科于2004年4月~2005年12月应用五虫散胶囊配合化疗、介入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冬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我们自2004年5月~2006年4月用清热化瘀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取得了显著疗效.为深入探讨其作用机理,我们观察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前后P物质(SP)及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剑刚;夏忠诚;高桂琴;李敬会;蔡莉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肩周炎是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变和慢性无菌性炎症.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们采用太汲神系列药物综合疗法及肩关节注射,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何先青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如何推动中医学术的进步,长期以来一直萦绕于中医学界同仁的胸臆,为此我也一直苦苦进行思考与探索.近来对这个问题似乎从朦胧中渐渐清晰起来.将其初步归结为三点:一是理论的产出与发展;二是学科的分化与构建;三是治疗学的丰富与提高,这三点互动起来,中医学的进步就有了标志,就有了动人的前景.之所以启发我产生这些想法.应该说与我读一本书有关.这本书是王永炎、张伯礼两院士主编的<中医脑病学>.该书的学术成就,可以从以下方面得到印证.
作者:王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慢性荨麻疹是主要由自身免疫因素参与引起的复发性皮肤病.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55例,取得了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爱民;方玉甫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发生于直肠与结肠黏膜、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以腹泻、腹痛、黏液血便、易复发为特征.目前多采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加糖皮质激素(GCS)口服和灌肠治疗.但其疗效尚不满意.笔者2004年1月~2007年9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UC,报告如下.
作者:叶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清化活血敛疡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45例,以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保留灌肠,每晚1次;治疗组55例,以清化活血敛疡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每晚1次,两组均口服中药基础治疗,均以30天为1个疗程.两组分别于治疗后对临床疗效作对比分析,并观察内镜下肠黏膜病变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肠黏膜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清化活血敛疡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能够显著修复肠道黏膜.
作者:叶柏;沈洪;陆乐;王亚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根据小型猪用于医学实验研究的生物学特点和脉象形成机理建立脉诊教学模型. 方法 通过指下感觉验证模型并采集脉图直观展现模型来建立三位一体的脉诊教学模型. 结果 通过对小型猪后肢股动脉切脉、前肢腋动脉采集脉图的方法 ,建立了平脉、涩脉和滑脉稳定的脉诊模型.结论 小型猪三位一体教学模型的建立,既拓展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又创建了生物学的脉诊模型.
作者:董晓英;牛欣;杨学智;李海燕;高蔚;陈冬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由于中西医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因此,采用教授西医实验课模式教授中医实验课,极易导致学生在中医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与西医理论相互矛盾且混乱的理论系统,从而极大地妨碍了学生准确地继承中医学.为此我们进行了中医实验课程的教改研究,力求使实验课模式具有中医特色,使实验课这一有效教学手段能够真正为中医教育事业服务,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大鹏;丰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骨髓增殖性疾病为一系或多系骨髓细胞持续异常增殖所致的一组疾病的统称,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不能分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总称.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目赤、耳鸣、视力障碍、脾肿大、手足麻木及出血、血栓等并发症,西医采取改善血液黏稠度、放血、化疗以抑制骨髓增殖及对症处理.黄振翘教授认为,本病因肝木失条、气火偏旺所致,以营血痹塞、络脉瘀阻为主要病机,运用调肝化瘀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其经验分述如下.
作者:胡明辉;周韶虹;许毅;黄振翘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规律的临床研究,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问卷方法 对经过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SA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问卷调查,计算其症状频数,分析SAS的中医证候特征和分型. 结果 痰证患者为多见,共计61例次(76.25%);其次为瘀血证34例次(42.50%);舌色以淡白和暗红较为多见,舌体以胖带齿痕和舌腹经脉瘀曲较为多见,舌苔以腻苔较为多见.轻度SAS中痰证38例次,占90.5%,提示轻度患者以痰证为主;中重度患者以体虚夹瘀为主. 结论 SAS证候分型多为虚实夹杂,以痰证和血瘀证多见,轻度以痰证为主,中度以痰瘀互结为主,重度以血瘀证为主.
作者:苗青;张旭丽;林佳扬;张燕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脾益肾、活血化痰法联合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胰岛素抵抗的早期治疗意义.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29例、西药组(口服罗格列酮)32例、治疗组(口服罗格列酮和健脾益肾、活血化痰方)29例,1个月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血清瘦素、脂联索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肝功能、血脂、FBG、FINS、IRI、瘦素、脂联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西药组比较,在改善7-谷氨酰转肽酶(GGT)及FINS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组总有效率79.31%.结论 健脾益肾、活血化痰法联合罗格列酮早期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胰岛素抵抗有着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姜海伟;和单凤;肖会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是指静脉血浆空腹血精<7.0mmol/L(126mg/d1),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值≥7.8mmol/L(140mg/d1),<11.1mmol/L(200mg/d1)的状态.
作者:吕雄;陆璐;卢红梅;张芸;邱健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湿热病机表现多阴阳交错,寒热并见,临床涉及面广,可引起诸多病证.周仲瑛教授重视湿热在疑难杂病病机演变过程中的作用,从湿热论治诸多疾病,有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立中;刘琴;皇玲玲;苏克雷;赵金荣;叶政章;陈治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规范化、标准化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证候是中医立法处方的依据,证候标准化、规范化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重要问题.对中医证候的规范化研究包括症状名称及内涵界定的规范、症状量化的规范、证候名称的规范以及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等全方位进行反思,促进中医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作者:郭铭隆;陈家旭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