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胜利;张学智;王玉芬
痰是一种致病因子,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更为多见.周仲瑛教授对肺系痰病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认为治痰应以化痰、祛痰为大法,痰祛则病之原自绝.痰是津液留聚所成,津液赖气化以宣通,若气机失调,则津液停积而为痰,因此治痰必先理气;而脾湿是成痰的基础,故理脾化湿为治痰要着;痰浊蕴肺,肺气郁滞,不能正常推动血液的运行,可使肺部瘀血,表现痰瘀互结,因此治痰常兼治血.此外,对正气不足,输化无权所致之虚痰,治宜标本兼顾,风痰为患者又当祛风涤痰.
作者:王志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王化良教授是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治学严谨,经验丰富,特别对心系疾病的治疗有其独到的经验.现将王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冯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证候概念同自然科学中的所有概念一样,其形成过程经历了从经验积累到前科学概念,从前科学概念到科学概念,进而与原有理论体系相融合的基本环节,其形成轨迹是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逐渐深入而演进的,即甲骨文和<马王堆医书>从疾病的表象--症状开始,到<内经>对包括症状在内的一切与疾病相关的内容进行分类,分类后<伤寒论>实现了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飞跃,并使之终与中医理论体系实现了完美的融合,从而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作者:郭蕾;王永炎;张志斌;张俊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药材的质量与其品种、产地、生长年限、采收季节和加工方法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许多产地适宜、品利优良、产量高、疗效突出,带有明显地域性特点的药材,即道地药材(域地道药材).
作者:饶伟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枕部或/及肩部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致的以同侧头痛为主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推拿治疗效果明显.为探讨临床常用的仰卧位整复推拿法的临床疗效,我们自2004年起运用仰卧位整复推拿法治疗该病,并设立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芳俊;王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伤乐生颗粒(NSLs)治疗脑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 SD大鼠分组后,分别灌胃给予NSLS(12g/kg、6g/kg、3g/kg)及尼莫地平(10mg/kg),观察药物对脑含水量、脑指数、丙二醛含量、大脑中动脉阻塞后脑梗死程度、运动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的影响;健康杂种犬分组后分别灌胃给予NSLS(3.0g/kg、1.5g/kg)及尼莫地平(10mg/kg),观察药物对犬脑血流量及脑血管阻力的影响.结果 NSIS能够显著降低脑缺血及脑损伤大鼠脑含水量、脑指数、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明显提高犬脑血流量、降低脑阻力,而对心率、血压、心电图无明显影响;明显改善脑损伤大鼠运动神经功能;显著降低大鼠中动脉阻塞后脑梗死面积.结论 NSLS对脑损伤的治疗有显著效果.
作者:沙松华;李广明;刘猛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理及保肝解毒颗粒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以相应剂量药物灌胃5天,再以雷公藤多苷灌胃造模,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白介素18(IL18)水平及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模型组IL-18明显升高,肝细胞凋亡严重;保肝解毒颗粒可有效降低ALT、AST和IL-18水平,并使肝细胞凋亡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雷公藤多苷所致的急性肝损伤与IL-18和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保肝解毒颗粒可通过降低IL-18水平、抑制肝细胞凋亡等起到防治肝脏损害的作用.
作者:彭勃;禄保平;苗明三;杨晓娜;许家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 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调研经冠脉造影证实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然后用SAS软件中的多元对应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冠脉造影无病变组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的先后顺序为气滞>气虚>气阴两虚>血瘀;单支病变组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的先后顺序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双支病变组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的先后顺序为阴虚>痰浊>血瘀>气虚;三支病变组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的先后顺序为阳虚寒凝>阴虚>痰浊>血瘀.冠脉不同病变支数的证型相兼分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冠脉造影无病变的患者与中医的肝郁气滞相关性强,而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痰浊证、血瘀证和阴虚证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越来越强.
作者:王阶;邢雁伟;李志忠;朱小玲;李十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心房颤动(AF)是心律失常领域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心房电重构(AER)和结构重构(AAR)是AF发生和维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利用膜片钳技术,记录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伴有AF和不伴有AF患者心房肌细胞的L型钙电流(ICa-L)、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并记录稳心颗粒干预后其心房肌细胞的上述电流的改变.
作者:晋军;黄岚;张殿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杨少山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行医60余载,学验俱丰,擅长治疗老年病、脾胃病、疑难杂症等.笔者有幸随杨师侍诊多年,曾于2001年遇杨师从肝论治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取得良效,现举例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李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堪称是一部系统而完整的临床医学专著,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主要记载了外感类疾病的辨证论治方法与有效方剂,同时对杂病的论治也大量述及.
作者:张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平肝益肾涤痰饮对高血压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共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在对照组方法上加用中药),治疗8周.观察血压、体重、腰围(WC)、腰臀比(WHR)、代谢参数及胰岛素(FINS)、瘦素的变化,进行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结果 中药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WC、WHR、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INS、瘦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SBP、DBP、FPG、TC、HDL-C、LDL-C、ISI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肥胖患者时,在适度运动、合理膳食及口服降压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疗法,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血压、体重和BMI等,对代谢参数也有调整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瘦素有关.
作者:汪春;程志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前列腺痛是以会阴、睾丸、阴茎、肛门、小腹、耻骨上区、腰骶疼痛不适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可伴有排尿踌躇、排尿中断、尿细无力、尿频、尿急、尿滴沥、尿不尽等排尿异常改变.
作者:姚实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浅表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在临床并不少见,主要包括:疖、痈、蜂窝织炎、淋巴结炎等,均可演变为脓肿,远处感染经过血液、淋巴液转移可形成多发性脓肿.我们应用脓肿切开后拔罐并用自制中药六神祛腐汤治疗浅表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40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袁进国;于明克;王子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我们于2002~2006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卒中(CVD)与脑外伤引起的肢体痉挛4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单纯西医组41例作临床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成;杨子涵;张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植物日光性皮炎是由于食入或接触某些含有光感物质的植物,经日光照射后引起面部等暴露部位急性皮肤炎症的光过敏性疾病.
作者:张云璧;瞿幸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逍遥颗粒合氟西汀治疗心境恶劣(肝郁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确诊为心境恶劣(肝郁证)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逍遥颗粒合氟西汀口服,对照组单纯予氟西汀口服,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单一症状、Zung氏抑郁量表(SDS)评分的变化,观察时间为6周.结果 治疗组患者情志抑郁、胸胁胀闷等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逍遥颗粒联用氟西汀与单纯服用氟西汀比较,中医证候积分、SDS评分明显下降(P<0.05或P<0.01)、SDS评分疗效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 逍遥颗粒合氟西汀能明显降低心境恶劣(肝郁证)的抑郁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中医证候病情.
作者:丰胜利;张学智;王玉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伤寒论>中对灸法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重视脉象,辨证施灸.(2)回阳救逆,急症用灸.(3)温阳消阴,虚寒宜灸.(4)治病求因,以热治热.(5)灸药结合,各取所长.(6)强调禁忌,谨防火逆.
作者:孙敬青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卵巢早衰(DOF)是指已建立规律月经的妇女,40岁以前,由于卵巢衰退而出现持续性闭经和性器官萎缩的病证,患者常有促性腺激素水平的上升和雌激素的下降,临床常伴见不同程度的潮热多汗、腰膝酸软、失眠多梦、阴道干涩、性欲下降等绝经前后症状,使患者未老先衰,给患者身心健康和夫妻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
作者:施丽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早期发病的免疫功能状态与急性虚证之间的关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MODS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技术,随机对照、动态检测62例MODS急性虚证患者外周血中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1/2(Th1/Th2)变化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DR(HLA-DR)表达的情况,并比较单纯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促炎-抗炎平衡的影响.结果 MODS急性虚证患者外周血的Th1/Th2比值、单核细胞表面HLA-DR含量低于正常人(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两指标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P<0.05),且28天存活率较西医常规治疗组高(P<0.05),终死亡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MODs发病早期的免疫抑制与急性虚证具相关性;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急性虚证患者免疫抑制状态.
作者:张畔;崔乃杰;王兵;王今达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