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肝益肾汤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6例

丁荣华;钱俊芳;姜菊星;霍敏

关键词:补肝, 益肾汤, 苦参素,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机体免疫功能, 现报告如下, 持续感染, 应用, 损伤, 疗效, 复制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感染和复制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是慢性乙型肝炎损伤的主要原因.我们应用补肝益肾汤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凉血解毒汤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凉血解毒汤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正常对照者骨髓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α)、γ干扰素(IFN-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含量,并观察凉血解毒汤在体外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经植物血球凝集素诱生的造血负调控因子的调变作用.结果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上清液中TNF-α、IFN-γ、sIL-2R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体外试验显示,在多数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凉血解毒汤可明显抑制IFN-γ、sIL-2R的分泌(P<0.05或P<0.01),而对TNF-α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与造血负调控因子(TNF-α、IFN-γ、sIL-2R)的异常增多有关;凉血解毒汤在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同时,也可能通过下调IFN-γ、sIL-2R的含量而促进造血功能恢复,起到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

    作者:杨淑莲;张文艺;王东侠;侯伟;乔子剑;张广舫;李松坡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50例

    慢性盆腔炎导致输卵管阻塞是造成继发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其治疗方法较多,但各有千秋.2001年3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5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在此基础上再行输卵管通水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何建新;鲍海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成本效果比.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77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38例、西医组39例.中西医组用生脉注射液、梅花点舌丸联合NP(异长春花碱+顺铂)方案化疗;西医组为单纯NP方案化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成本、一年生存率及成本效果比.结果 中西医组的成本/肿瘤控制率和成本/一年生存率(C/E)分别为552.19和1104.51;西医组该两项分别为595.68和1299.56.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NSCLC有较好的成本效果比.

    作者:杨宏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肺痹汤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p38分裂原激活蛋白酶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肺痹汤防治肺纤维化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肺痹汤高、中、低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每组10只.用博莱霉素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后,肺痹汤高、中、低剂量组每天灌服肺痹汤,西药对照组灌服醋酸强的松,28天后处死大鼠,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中p38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以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结果 模型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p38 MAPK及TGF-β1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各给药组(P<0.05),肺痹汤能明显减少大鼠肺组织中p38 MAPK以及TGF-β1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肺痹汤能明显减少博莱霉素所致的大鼠肺组织中p38 MAPK及TGF-β1表达,这可能是其防治肺纤维化的作用机理.

    作者:焦扬;关天宇;周平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夏少农治疗气阴两虚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经验

    夏少农(1918~1998),浙江德清人,出生于中医世家,从事科研、临床教学50余年,1980年被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从师10余年,体会到先生不仅辨证论治的理论及经验丰富,而且用药自成风格.现将先生多年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辨证治疗经验介绍于下.

    作者:宗长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更正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周仲瑛应用反治合法治疗疑难病经验

    反治合法即相反治法的合用,是将两种相互对立、作用相反的治法联合应用.周仲瑛老师从医近60年,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其中对一些疑难杂病的治疗擅长相反治法的合用,疗效良好.兹不揣浅陋,将老师合用相反治法的经验整理于下.

    作者:李培旭;郭立中;刘玉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白花蛇舌草治疗胆囊炎

    本人在中医临床辨证中,加用白花蛇舌草治疗胆囊炎,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王昶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调肝解毒方对慢性癫痫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组织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调肝解毒方对慢性癫痫大鼠学习记忆与海马组织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腹腔注射印防己毒素制作慢性癫痫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调肝解毒方低剂量组、调肝解毒方高剂量组,丙戊酸钠组,每组15只,与正常组(15只)同期观察或治疗60天,以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应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REB mRNA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组织磷酸化的CREB水平变化.结果 调肝解毒方低、高剂量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高于模型组(P<0.01),海马组织CREB mRNA相对吸光度值增高,pCREB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有不同程度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调肝解毒方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反复癫痫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调节海马CREB表达有关.

    作者:裴林;李佃贵;娄燕;杨雁;吴国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固本抑瘤Ⅱ号配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58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固本抑瘤Ⅱ号配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1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固本抑瘤Ⅱ号配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58例、对照组(化学药物动脉灌注)54例;3~4周灌注1次,每组患者至少完成3次治疗.主要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以及患者1、2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的稳定率为89.7%,一年生存率为68.9%,二年生存率为5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可缓解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保护肝脏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固本抑瘤Ⅱ号配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减毒增效作用.

    作者:张青;迟惠昌;于洁;王笑民;赵文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白花蛇舌草治疗心包积液

    于2000年笔者曾重用白花蛇舌草治愈心包积液1例,现介绍如下.患者李某某,女,68岁.2000年1月17日因胸闷、气喘、浮肿月余收住于寿阳县某医院内科.

    作者:郭培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胃力康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00例

    我们于2005年10月~2006年5月,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胃力康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100例,与单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患者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文君;吴贵恺;司雁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旋覆定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41例

    支气管哮喘(BA)是由多种炎性细胞作用引起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顽固性咳嗽等症状,常于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作者:杨健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白花蛇舌草治疗慢性胃炎

    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寒.归心、肺、脾、肝经.功具清热解毒、利湿.常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痈肿疔疮,黄疸,淋病等.我们近年来以白花蛇舌草为君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多例,收到显著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张建明;张瑞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廖金标医案三则

    廖金标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学验俱丰.笔者有幸随侍先生左右,聆听教诲,收益颇多.今择先生医案3则,以飨读者.

    作者:陶云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编读往来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语篇分析在中医英译中的应用

    传统中医经典著作是现代中医理论基础的指导性文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医经典著作被译成英文,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逐步得到国外人士的了解和认同,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翻译上的诸多问题,如误解误译、译名多样、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制约了中医国际化的发展.

    作者:丁雪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1例

    博莱霉素为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常用药物,但治疗其所致肺纤维化较为困难.我们曾采用中医药治疗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1例,取得良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静平;张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40例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且50岁以上的人群中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远远高于男性.我们从2004年1月~2005年12月用治疗及观察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6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英华;张银萍;郭秋兰;康红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47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析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布特点.方法 对475例RA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与年龄、病程、主要实验室指标、X线分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证型在病程、病情活动情况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年龄、主要实验室指标、放射学改变方面亦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75例患者中,湿热痹阻型多,占41.7%;其次为湿热痹阻合并瘀血阻络型,占10.9%.结论 湿热痹阻型病程短,病情重,且多见于疾病活动期,并易与瘀血相合致病,故临床RA活动期多见湿热痹阻合并瘀血阻络证.

    作者:姜泉;蒋红;曹炜;焦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