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彭万年应用加味真武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蓝柳贵;闵晓莉;周英;封翠芸;宋爱军;陈丽兰;戚沁园;王庆华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临床经验, 加味真武汤, 彭万年
摘要:彭万年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善于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彭教授在临床观察中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进入临床期后,由于阴损及阳,阳虚则不能化气行水,易致水湿内停.加上贯穿糖尿病肾病始终的瘀血,出现阳虚兼有血瘀的少阴阳虚证.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祛风宣肺燥湿法治疗慢性咳嗽40例

    2005年1月~2006年6月,笔者运用祛风宣肺燥湿法治疗慢性咳嗽,并与中成药口服治疗作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26例

    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亦称糖尿病膀胱或无力性膀胱,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并发症的表现之一,主要表现为残尿量增加、尿失禁、尿潴留.近年来我们在西药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取得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健胃愈疡颗粒对乙酸性胃溃疡复发大鼠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 分析健胃愈疡颗粒(JWYY)对乙酸性胃溃疡复发大鼠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寻找JWYY抗胃溃疡复发作用的相关蛋白.方法 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JWYY处理组和JWYY未处理组大鼠胃组织的总蛋白,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得到相应的肽质量指纹图,NCBInr及SWISS-PROT数据库搜索鉴定蛋白质.结果 所获2-DE图谱分辨率高、重复性好,质谱分析共鉴定了12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JWYY处理组有8个蛋白质点表达上调,4个蛋白质点表达下调,大多数蛋白与溃疡复发的形成、生长、凋亡及免疫等环节相关.结论 JWYY抗胃溃疡复发作用可能与多种蛋白直接或间接相关,这些蛋白质的鉴定及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抗溃疡复发药物新型靶标的发现.

    作者:申定珠;李家邦;蒋荣鑫;凌江红;叶川;马国添;叶仁群;张宗;黄国栋;郭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四逆散加减治疗糖尿病阳痿56例

    我们于2003年10月~2006年10月用四逆散加减治疗糖尿病阳痿56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英;张国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27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全部来自山西省长治市中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

    作者:赵岭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大鼠不同证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候发生时胃黏膜细胞凋亡及调控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揭示CAG各证候的实质.方法 复制大鼠脾虚证、肝郁证和湿热证CAG病证结合模型,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水平和胃黏膜细胞凋亡调控蛋白Bcl-2、Fas抗原的表达水平.结果 各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证候模型组中以脾虚CAG组高.各模型组大鼠胃黏膜Bcl-2、Fas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证候模型组中以脾虚CAG组高.结论 CAG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Bcl-2、Fas蛋白表达与CAG证候有一定的相关性,以脾虚CAG组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高和Bcl-2、Fas表达量高.

    作者:徐珊;周嘉鹤;王常松;杨季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血压病血瘀证机理研究述评

    高血压病系排除一切已知原因而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慢性心血管疾病.中医学认为,其病机多为肝阳、肝风、痰浊等等.近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有些学者发现高血压病又多兼血瘀证,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效果显著.本文就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病理特点加以阐述.

    作者:王文智;徐树楠;徐伟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医症状规范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医的症状是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症状规范是制订完善的诊断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推断预后等的前提.症状名称、内涵、外延、性质、程度的不规范是严重制约中医病证规范化的障碍.症状的规范化可从症名的规范,相关症状分离、独立,分离症状与病机,提出反应病情的症名,明确症状的内涵、外延,区别症状轻重主次的诊断价值,纳入实验室检测指标,作为四诊资料的延伸,明确其辨证意义,计量刻画症状对病、证素、证的诊断贡献度,避免使用定向诱导症状名等方面进行研究.

    作者:刘旺华;朱文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加味四妙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加味四妙汤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尿酸(UA)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加味四妙汤,对照组口服别嘌醇片,两组均在治疗1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2周后观察UA、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愈显率65.0%,总有效率8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2.5%和72.5%(P<0.01);在降低UA和血脂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加味四妙汤能明显改善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体征,并降低UA和血脂水平,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剂.

    作者:李慎贤;张占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怎样辨证足浴小儿夏季热

    答:夏季热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尤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临床以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症.

    作者:胡献国;黄成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建立中医药技术标准体系的迫切性

    近些年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出现了把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相结合,形成新的技术垄断联盟的情况,即借助于技术标准的特殊地位,强化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借助知识产权的专利性,来实现某些技术标准事实上的垄断,以追求经济利益的大化.随着传统医药巨大的医疗价值和市场潜力日益显现,中医药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迅速普及,中医药标准化的国际呼声和需求日益高涨.

    作者:王永炎;王志国;韩学杰;黎元元;刘垣;赫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从息论态,综合施治(续前)

    5 临床中识别状态的基本方法前文从信息的角度和状态的要素方面论述了识别状态的一般性原则,临床需将原则具体化,以下是识别人体状态的具体方法.

    作者:姜良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清毒衍宗散治疗解脲支原体性男性不育症38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清毒衍宗散治疗解脲支原体性男性不育症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38例口服清毒衍宗散,每日2次,早晚各冲服75ml;对照组30例口服清淋冲剂,每日3次,每次3g,三餐前开水冲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3%(P<0.05).结论 清毒衍宗散是治疗解脲支原体性男性不育症的有效方剂之一,其疗效与解脲支原体转阴率有关.

    作者:董文毅;金冶;李湛民;丁涛;陈苏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如何治疗不明原因的小儿阵发性腹痛

    答:小儿腹痛,其部位多在脐以上或脐之四周,疼痛的状态、发作的时间,以及相关的临床表现和某些必要的检查,可资诊断.但也有一些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几经检查不明原因之腹痛.笔者曾诊治此类患儿数例,其证候表现多属寒(实)证,运用温通法治疗,多能取效.现举例如下.

    作者:孙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李文瑞治疗便秘经验

    李文瑞(1927~),男,黑龙江呼兰县人.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0年8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1964年8月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

    作者:王凌;黄飞;李秋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肾移植术前后中医证候学变化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前后中医证候学变化.方法 收集肾移植术后未见排斥反应和并发症的患者54例,研究其术前1天到术后28天期间的中医证候学特点.结果 肾移植术后证候总频率呈逐步递减趋势.阴阳两虚、水湿、血瘀、湿热证频率呈递减趋势;肝肾阴虚、脾肾气虚证频率呈递增趋势;痰热、湿浊证频率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各证候术后积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减少.结论 肾移植早期的治疗原则应以治疗标实为主,以活血、清热、化湿浊痰饮为法.

    作者:李响;刘尚建;李靖;刘奎利;蔡明;钱业勇;郭鸿波;王耀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龟鹿益髓胶囊配合针灸治疗脊髓空洞症60例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缓慢进行性的脊髓变性疾病,病理特征是脊髓内有空洞形成及胶质增生,典型的临床症状为病变节段分离性痛温觉丧失,以及病灶支配区的肌肉萎缩与营养障碍.

    作者:王殿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致歉·更正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评《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辑的《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先后出版了3辑,共47种(第一辑13种、第二辑14种、第三辑20种).这些著作大多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所涉及到的著名老中医不仅医疗技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堪称后学的楷模.他们博览群书,精通经典,知识广博,学验俱丰,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作者:张永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药膏摩疗法的药物配伍

    膏摩疗法是中国传统推拿学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种外治疗法,指的是在人体体表施行推拿手法时,涂抹用中药制成的膏剂,然后再施以各种推拿手法,使手法和药物相得益彰,从而提高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志锦;陈鹏;黄选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