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净娅;章正祥;戚观树;杨歆科
目的 观察多元整合护理在提高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至12月分娩的乳头凹陷产妇8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等量(4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向产妇提供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指导基础上,加用多元整合式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升护理,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乳头凹陷产妇干预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产后1周和6周时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类产妇(P<0.05).结论 采用多元整合护理对乳头凹陷产妇实施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干预,对于提高该类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具备积极价值,可显著提高其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戴玲华;张婉婉;卢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末期进行腹腔内罗哌卡因雾化作为术后镇痛手段疗效和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进行LC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ASAⅠ~III级,年龄25~64岁,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观察组在手术末期通过腹腔内1%罗哌卡因3ml(30mg)雾化后用于镇痛,对照组在手术末期使用0.9%生理盐水3ml在腹腔内雾化用于镇痛.用镇痛评分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阻滞后6h、24h、48h的疼痛程度,同时记录肩背部疼痛缓解率、自主下床时间、哌替啶需要量、术后哌替啶使用率及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镇痛效果均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缓解相关术后肩背部疼痛,减少哌替啶需要量,提早自主下床时间;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实施腹腔镜下雾化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吴仁毅;金肖丹;宋洪亮;陈海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低频振幅(ALFF)分析法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基线脑活动变化.方法 对AD组、MCI组、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应用ALFF分析法计算并对比三组间ALFF改变的脑区.结果 静息态下,AD患者、MCI患者和对照组间ALFF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位于颞上回、内侧额回、中央后回、海马旁回、楔前叶、脑岛、扣带回、尾核以及额上回.A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在双侧颞上回、内侧额回、楔前叶、海马旁回、额上回、尾核表现出ALFF降低,在右侧豆状核表现出ALFF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在下顶叶、缘上回、额上回、额中回、中央后回、海马旁回、颞上回、楔前叶、后扣带回、内侧额回表现出ALF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与MCI患者比较,在海马旁回、楔前叶、后扣带回以及小脑的ALFF显著降低.结论 AD和MCI患者静息态下脑功能区ALFF存在显著变化.
作者:吴甜莺;郑永克;陈淑超;王一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疗效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4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加强围手术期风险评估及控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40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未发现髋内翻、感染、脱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例、脑梗1例、深静脉栓塞2例、心力衰竭1例、死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虽然手术及麻醉风险较大,但积极治疗合并症,做好术前准备及风险评估,可使老年患者安全渡过麻醉及手术期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张军;黄永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严重程度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EAP)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有打鼾习惯的患者,经多导睡眠图(PSG)检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结果,分为正常组(12例)、轻度异常组(20例)、中度异常组(31例)、重度异常组(17例)共四组,每例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记录其双耳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比较各组结果差异.结果 各组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及Ⅲ~Ⅴ波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Ⅲ波间期、Ⅰ~Ⅴ波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波潜伏期各组比较,正常组与其余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Ⅴ波间期比较,正常组与轻、中度异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异常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患者夜间缺氧对听觉传导通路外周及中枢均有影响,早中期以耳蜗听神经段为主,晚期以上橄榄核至四叠体下丘核损害为主,而脑干耳蜗核至上橄榄核之间对缺氧相对耐受.
作者:金满意;李红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UGIB)患者的人格特质、心理弹性及家庭关怀度对其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人格特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对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就诊的203例UGIB患者进行调查.结果91.63%的UGIB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其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33.23±6.57)分,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患者,其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GIB患者的人格特质在精神质、神经质及社会掩饰性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内外性(49.94±10.09)得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心理弹性得分为(59.21±10.23)分,低于我国普通成人的心理弹性水平(70.50±1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家庭关怀度平均得分为(7.03±1.28)分,其中61.58%的患者家庭功能良好.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GIB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费用支付方式、精神质、内外性、神经质、心理弹性、坚韧、乐观、家庭关怀度、情感度、适应度及亲密度是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可联合解释其变异的46.8%.结论自我感受负担普遍存在于UGIB患者中,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干预,从而降低其自我感受负担水平.
作者:吴平;揭中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青年吸烟者吸烟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暂时性心功能改变.方法 选择100例健康吸烟男性,所有观察对象均于吸烟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其心功能指标.并在5min内吸完一支烟后再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吸烟前后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右房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Vs、Vd、Vs/Vd、加速时间;左室舒张功能:IVRT、E、A、E/A、EDT、Em、Am.并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明确吸烟指数与心功能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观察对象吸烟前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右房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Vs、Vd均显著低于吸烟后,肺动脉Vs/Vd、加速时间显著高于吸烟后(P<0.05).吸烟前后IVR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前的E、E/A、Em均显著高于吸烟后,A、EDT、Am均显著低于吸烟后(P<0.05).吸烟指数与Vs、Vd均呈现明显正相关(P<0.05),与Vs/Vd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IVRT、E、A、E/A、EDT、Em、Am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吸烟可能引起心功能改变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超声心动图为无创性心功能检测手段,可反复评定左右心室舒张功能.
作者:张玲芳;虞忠东;柳海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拔管后序贯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O)或无创机械通气(NIV)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住的45例需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所有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分别序贯应用HFNCO(高流量组)和NIV(无创组),治疗期间按照25~30kcal/kg目标量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拔管前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部臀(MAC)、计算体重指数(BMI)、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并对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再插管率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序贯治疗前比较,患者营养指标均有下降(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高流量组相关指标优于无创组(P<0.05),在ICU停留时间方面,高流量组明显优于无创组(P<0.05);再插管率、误吸发生率及28d病死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HFNCO在COPD患者拔管后序贯治疗中ICU停留时间及营养状态明显优于无创组,此外其与无创机械通气在误吸发生率、28d病死率及再插管率等临床指标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贤省;张京臣;罗立强;刘殿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表现分级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收治下肢穿静脉功能不全患者32例,采用彩超及静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IPV的临床价值差异.结果 穿静脉主要位于小腿下段;静脉造影检查后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静脉炎等并发症,而彩超则无并发症发生,且在过敏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以反流时间0.5s为界值,灵敏度差(35.2%),特异度好(100.0%),一致性较差(Kappa=0.37);以反流时间0.35s为界值时,灵敏度升高(88.2%),但特异度降低(82.6%),一致性较好(Kappa=0.69).而以直径3mm为界值时,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83.3%,一致性较好(Kappa=0.73);后联合应用反流时间0.35和直径3mm两个界值一致性高(Kappa=0.78),敏感度虽有所下降(86.0%),但显著高于单纯以反流时间0.5s为界值,且特异度强(94.6%);IPV的内径、血流速度和反流时间与临床表现分级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3,0.826,0.849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彩超较静脉造影而言,诊断IPV具有无创性,且检出率较高,并与X线静脉造影一致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颖超;杨章慧;邵倩;项秉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氯胺酮口服用于患儿全麻腹腔镜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围麻醉期的镇静及预防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10月期间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腹腔镜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的2~6岁患儿90例,随机分为3组,术前30min分别鼻内滴右美托咪定2.5μg/kg(D组),鼻内滴右美托咪定2μg/kg和口服氯胺酮3mg/kg(DK组),口服氯胺酮6 mg/kg(K组).给药30min后评估患儿的镇静评分、静脉穿刺抵抗评分、与父母分离时的情绪评分;观察并记录术后30min、1h、2h的躁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DK组患儿的镇静评分、静脉穿刺抵抗评分、与父母分离时的情绪评分均优于D组和K组(P<0.05),DK组患儿的拔管时间较D组、K组长(P<0.05),术后30min、术后1h、术后2h的躁动评分均低于D组、K组(P<0.05),三组出麻醉恢复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氯胺酮的联合应用可产生明确的镇静作用,有助于患儿顺利接受麻醉诱导,围麻醉期不良事件较少,是用于临床实践的合理选择.
作者:王琳;林学正;罗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眼科头位架应用于视网膜脱离患者保持有效体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40例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眼科头位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有效体位保持时间及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有效体位保持时间术后第1、2、3天分别为(17.36±1.82)h、(17.21±1.46)h、(16.98±0.95)h,而对照组分别为(14.09±2.54)h、(14.30±2.36)h、(14.49±2.39)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有明显颈肩腰背酸痛及胸闷憋气的分别为18例、6例,而对照组依次为34例、2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应用眼科头位架,能够延长有效体位保持时间,减轻患者不适.
作者:王菊英;沈晶;章水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体位改变时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ASA)分级Ⅱ~Ⅲ级,2017年1月至9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和静脉注射芬太尼镇痛组(I组),每组各30例.F组患者入室前30min,以0.45%甲磺酸罗哌卡因30ml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I组患者入室前5min,静脉注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25μg/kg.记录患者入室后(T1)、过床时(T2)、麻醉体位摆放(T3)时的VAS评分,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F组T1、T2、T3时的VAS评分分别为(2.17±0.59)分、(3.03±0.72)分、(4.47±0.86)分,明显低于I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P=0.00.F组患者无穿刺部位血肿、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出现,I组患者有头晕3例(10%),恶心2例(6.7%).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比静脉用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体位改变时的镇痛效果更加明显且安全,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李宗师;康志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降钙素原(PCT)在儿童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按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菌组(50例)、革兰阴性菌组(40例)和非细菌感染组(30例),并加正常对照组(入托入园健康体检30例),同时测定四组PCT和HBP表达水平,通过绘制受试者特征(ROC)曲线评价PCT、HBP这两个感染指标的诊断性能.结果 革兰阳性菌组HBP、PCT浓度表达水平分别为17.90ng/ml(9.90~28.70ng/ml)、0.49ng/ml(0.34~0.61ng/ml).革兰阴性菌组HBP、PCT浓度表达水平分别为83.95ng/ml(10.63~182.55ng/ml)、0.67ng/ml(0.35~1.16ng/ml).革兰阴性菌组HB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革兰阳性菌组高于非细菌组和正常对照组.四组间HBP、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P用于诊断儿童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50.0%、96.0%、0.929,用于诊断儿童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AUC分别为95.0%、86.7%、0.956,明显高于PCT.HBP鉴别革兰阳性菌感染和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AUC分别为50.0%、96.0%、0.687.结论 血浆HBP、血清PCT可用于儿童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且HBP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HBP用于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诊断效能相对较弱.二者联合鉴别诊断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效能略高于HBP或PCT.
作者:陈芬;洪开听;陈凤凤;潘辉;陈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葛根黑苏汤联合温针灸对薄性子宫内膜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西药组(A组)、中药+温针灸组(B组)、中药+温针灸+西药组(C组).观察三组患者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容积及内膜下血流,随访妊娠率.结果 与A组比较,C组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及内膜下血流Ⅱ+Ⅲ型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B组与A组比较A型内膜及内膜下血流Ⅱ+Ⅲ型所占的比例高于A组(P<0.05),但内膜厚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内膜容积比较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临床的妊娠率分别为10%、33.3%、36.7%,B、C两组妊娠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葛根黑苏汤联合温针灸能使子宫内膜增厚,A型子宫内膜比例升高,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上与戊酸雌二醇有相似的效果,能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状态,有利于胚胎着床,从而提高了妊娠成功率,研究还发现葛根黑苏汤联合温针灸在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状态及提高妊娠率其疗效优于戊酸雌二醇.
作者:胡慧娟;陈浩波;蔡彬彬;王美霞;田小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荟萃分析评价下肢静脉泵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主题为下肢静脉泵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对纳入文献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进行定量分析.Meta分析结果表明,下肢静脉泵可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可明显改善下肢肿胀.结论 下肢静脉泵可明显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并促进下肢肿胀恢复,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施建勤;俞霞;杨贺杰;葛国芬;吴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以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以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各时间段眼压、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压比较,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97.5%,并发症发生率为7.5%,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72.5%、27.5%,差异明显(P<0.05).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眼压,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沈丽芳;吴伯乐;胡夏云;张丽娜;腾荣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医院保洁工具集中机械清洗消毒的效果.方法 采用细菌采样检测法对医院集中机械清洗消毒的毛巾、地巾清洁后的物表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并以传统的保洁员手工清洗消毒保洁工具为对照组进行比.结果 机械清洗消毒组的毛巾、地巾使用前后细菌培养菌落总数均显著低于手工清洗消毒组(P<0.01);机械清洗消毒组的门把手、床栏、呼叫器表面和地面清洁后细菌培养菌落总数显著低于手工清洗消毒组(P<0.01),机械清洗消毒组的开关和床头柜表面清洁后细菌培养菌落总数明显低于手工清洗消毒组(P<0.05);机械清洗消毒组的空气消毒监测细菌培养菌落总数与手工清洗消毒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医院保洁工具集中机械清洗消毒效果明显,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宜推广使用.
作者:夏丹萍;李情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诊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4.5,2吸/次,2次/d)治疗观察组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4.5,2吸/次,2次/d)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μg/次,1次/d)治疗,观察两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肺功能水平、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AC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PEF较对照组均有改善(P均<0.05);经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急性发作频次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症状评分及肺功能指标,减少急性发作次数,而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刘雪梅;张昌红;刘晓静;张作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腹膜透析的透析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及依从性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使患者知识和技能提高、依从性提高,减少了患者因护理不当引发的并发症发生,故在临床实践中可广泛推广.
作者:潘敏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随访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患者131I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DTC肺转移患者131I疗效、发展及转归因素.方法 从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给予131I治疗的5361例DTC患者中筛选单纯肺转移患者,随访>5年,观察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分析影响患者131I疗效及生存的因素.结果 符合筛选条件的患者共109例,男43例,女66例.肺部转移灶摄I患者79例,不摄I的患者30例.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患者19例(19/109,17.4%),部分有效(PR)患者23例(23/109,21.1%),稳定(SD)患者38例(38/109,34.9%);PD患者29例,其中摄I但疗效评价进展(PD)的患者15例(16/109,13.8%).年龄和病灶大小与患者的131I治疗疗效相关(P<0.01,OR值分别为0.056和0.036);年龄、Tg水平、病灶大小、病灶摄碘情况是影响DTC肺转移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P<0.05,OR值分别为4.5、0.356、8.8和2.5).结论 131I是治疗DTC的有效手段;131I治疗抵抗涉及碘代谢功能障碍和固有放疗敏感性两个方面;年龄和病灶大小与131I疗效相关;患者年龄、Tg水平、肺部病灶大小、病灶摄碘与否和患者生存相关.
作者:易贺庆;张丽军;陈授聪;龙斌;叶雪梅;李林法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