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林学正;罗宇
目的 了解湖州地区食源性腹泻病原谱的分布特征,可疑中毒食物范围和感染的季节分布为临床诊断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湖州地区2016年食源性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细菌病原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10例食源性腹泻患者的粪便共分离得到病原菌110株,检出率21.57%,检出的病原菌包括致泻性大肠杆菌60株11.76%(60/510)、副溶血性弧菌41株8.04%(41/510)、沙门菌5株0.78%(5/510)、气单胞菌3株0.59%(3/510)、其它肠道病原菌2株0.40%(2/510),志贺氏菌未检出.510例食源性腹泻患者中主要可疑食物为肉类与肉制品24.2%,果蔬类占18.1%,混合多种食品占17.1%,水产品类占13.9%.结论 湖州地区食源性腹泻感染高发期为8月份,病原菌前三位是致泻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同时肉类和肉制品、果蔬类、混合多种食品和水产品是可能的污染食品.
作者:周丽华;王萍;强鑫华;柳秋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个体化综合方案治疗老年人压疮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应用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对99例老年IV期压疮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创床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SO2)等方法,对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影响愈合主要危险因素有低蛋白血症、血细菌培养阳性、心肺功能障碍和周围血管血运障碍,且心肺功能障碍和周围血管血运障碍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rSO2检测数据显著提升组的患者与其创面愈合率呈正相关.结论 血细菌培养阳性、心肺功能障碍、周围血管血运障碍、低蛋白血症是导致治疗老年人压疮失败率增高的危险因素.同时压疮创床rSO2检测可作为临床疗效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邱芳晖;田耿家;陈宁;孙多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股骨大粗隆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8例股骨大粗隆结核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均是单侧股骨大粗隆受累,包括滑囊型4例,中心型3例,边缘型21例.X线表现:中心型主要表现粗隆部骨质密度增高,骨质破坏,粗隆或股骨颈增粗、变形,边缘型表现粗隆边缘骨质毛糙,骨质硬化、破坏,临近软组织肿胀,钙化等.CT表现:主要表现为粗隆区骨质破坏、溃烂,或脓腔及死骨形成,临近软组织肿胀或脓肿形成,及软组织内散在钙化.MRI表现:主要表现大粗隆区骨质破坏,呈稍长或长T1长T2信号,T2W脂肪抑制像:明显高信号,软组织肿胀、渗出,或寒性脓肿形成,或伴有低信号钙化灶.结论 股骨大粗隆结核的发病部位、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X线平片和CT对骨质破坏、硬化及死骨和钙化灶观察有一定价值,对早期滑囊型病变诊断MRI检查更有价值.
作者:柳祖孝;樊小红;何家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6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24).两组治疗患者在肺功能和血气指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急性加重风险低于对照组(P=0.018).结论 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稳定期COPD临床效果显著,在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等方面优于传统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琴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病情比较复杂,常合并精神障碍及活动失调等,且病情发展变化较快,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难点.安全管理指的是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作为基础条件,以预防为主,始终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尽大能力保障患者的安全,致力于杜绝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以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1].预见性护理是一种针对无明显症状,但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及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一种护理模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部分患者可能发生躁动、偏瘫及昏迷等状况,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具有高风险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通过预见性护理的干预,可显著降低高风险因素,从而提高护理水准[2].对此,本文重在探讨预见性护理手段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安全管理中的效用,并和一般性护理进行对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徐文鸿;周玲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前臂超肘关节长臂石膏托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再移位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将随访的8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法复位后,超肘关节长臂石膏托外固定,观察骨折位置固定效果、并发症、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愈合后对位情况为疗效判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按Gartl-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优25例,良44例,可13例,差2例,优良率82.1%.结论 改良超肘长臂石膏托更有效地保证固定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不明显影响肘关节功能.
作者:方高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UGIB)患者的人格特质、心理弹性及家庭关怀度对其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人格特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对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就诊的203例UGIB患者进行调查.结果91.63%的UGIB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其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33.23±6.57)分,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患者,其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GIB患者的人格特质在精神质、神经质及社会掩饰性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内外性(49.94±10.09)得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心理弹性得分为(59.21±10.23)分,低于我国普通成人的心理弹性水平(70.50±1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家庭关怀度平均得分为(7.03±1.28)分,其中61.58%的患者家庭功能良好.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GIB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费用支付方式、精神质、内外性、神经质、心理弹性、坚韧、乐观、家庭关怀度、情感度、适应度及亲密度是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可联合解释其变异的46.8%.结论自我感受负担普遍存在于UGIB患者中,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干预,从而降低其自我感受负担水平.
作者:吴平;揭中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体位改变时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ASA)分级Ⅱ~Ⅲ级,2017年1月至9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和静脉注射芬太尼镇痛组(I组),每组各30例.F组患者入室前30min,以0.45%甲磺酸罗哌卡因30ml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I组患者入室前5min,静脉注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25μg/kg.记录患者入室后(T1)、过床时(T2)、麻醉体位摆放(T3)时的VAS评分,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F组T1、T2、T3时的VAS评分分别为(2.17±0.59)分、(3.03±0.72)分、(4.47±0.86)分,明显低于I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P=0.00.F组患者无穿刺部位血肿、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出现,I组患者有头晕3例(10%),恶心2例(6.7%).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比静脉用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体位改变时的镇痛效果更加明显且安全,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李宗师;康志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318例AECOPD患者痰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318例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痰标本中249例培养出病原菌,共计28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69株(60.14%),前三位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其构成比分别为15.30%、13.52%和9.61%;革兰阳性球菌83株(29.54%)和真菌29株(10.32%).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一代及二代头孢、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而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其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均>90%,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和万古霉素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AECOPD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存在普遍耐药现象,临床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AECOPD的重要手段.
作者:闻文波;徐宏权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末期进行腹腔内罗哌卡因雾化作为术后镇痛手段疗效和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进行LC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ASAⅠ~III级,年龄25~64岁,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观察组在手术末期通过腹腔内1%罗哌卡因3ml(30mg)雾化后用于镇痛,对照组在手术末期使用0.9%生理盐水3ml在腹腔内雾化用于镇痛.用镇痛评分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阻滞后6h、24h、48h的疼痛程度,同时记录肩背部疼痛缓解率、自主下床时间、哌替啶需要量、术后哌替啶使用率及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镇痛效果均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缓解相关术后肩背部疼痛,减少哌替啶需要量,提早自主下床时间;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实施腹腔镜下雾化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吴仁毅;金肖丹;宋洪亮;陈海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比较经皮微创与开放小切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于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并行微创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经皮微创组与开放小切口组,每组各49例.开放小切口组患者采用Wiltse入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经皮微创组则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渗血量.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伤椎Cobb's角恢复情况及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VAS),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渗血量均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小切口组手术时间优于经皮微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与开放小切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轻中度胸腰椎骨折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恢复快等优势,开放小切口组操作较经皮微创组为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X线透视明显减少.
作者:江志强;徐德洪;吴巍巍;李之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4岁,1个月前在本院体检X线胸部后前位示:右上肺野第2前肋处见一结节样密度增高影,边界清,边缘欠光整,大小约2.9cm×2.4cm,其内见条索状高密度影, X线诊断:右上肺野占位,建议进一步检查.行胸部CT平扫+增强示:右上胸膜见一宽基底软组织团块影,边界较清,大小约3.4cm×1.7cm,CT值约26~42HU,增强强化不明显,对应右侧第2前肋受压、骨质破坏吸收,可见硬化边.CT诊断:右上胸膜肿瘤首先考虑,肋骨肿瘤待查,建议穿刺活检.患者平素一般情况良好,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无心慌、气急,无畏寒、发热等不适.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体格检查无殊.手术及病理:右侧第2前肋部分呈空洞样改变,表面粗糙,周围组织增生,部分突入胸腔,瘤组织分叶状,见灶状透明软骨,周围为成片胞浆红染的梭形细胞,免疫组化示灶状透明软骨S100+,增殖指数低.病理诊断: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作者:纪海明;陈兴灿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住院治疗的>60岁2型糖尿病患者294例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BDI-Ⅱ)进行自评,根据评分分为并发抑郁综合征组和不并发组;此外本研究还自制人口学及健康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健康状况,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时间、是否吸烟、体质指数(BMI)、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并发症情况(≤1/≥2)、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使用种类(≤1/≥2)、是否使用胰岛素,同时嘱患者在此期间定期(每隔3个月)回医院随访,抽血了解血糖控制情况(HbA1c%<7/≥7)和血皮质醇情况(8:00、16:00和00:00),用服药依从量表(MMAS-8<6/≥6)了解患者药物依从水平.结果 29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120例(40.82%)患者并发了抑郁综合征.经单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女性、教育程度低、家庭每月经济收入、工作状态、是否有抑郁症家族史、人际关系状态、有≥2个的并发症、服药依从性低和肥胖(BMI≥30kg/m2)的老年2型糖尿病容易并发抑郁综合征,而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病程及其它因素与并发抑郁综合征相关性不大;且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得教育水平低、从不运动、有≥2个的并发症和服药依从性低与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综合征患者的相关程度高.并发抑郁症组患者皮质醇在8:00、16:00和00:00均显著高于不并发组,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 早期重点关注教育水平低、有≥2个的并发症和服药依从性差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提倡多运动,以降低其并发抑郁症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霁;俞娉;李利;于冰;宣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表现分级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收治下肢穿静脉功能不全患者32例,采用彩超及静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IPV的临床价值差异.结果 穿静脉主要位于小腿下段;静脉造影检查后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静脉炎等并发症,而彩超则无并发症发生,且在过敏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以反流时间0.5s为界值,灵敏度差(35.2%),特异度好(100.0%),一致性较差(Kappa=0.37);以反流时间0.35s为界值时,灵敏度升高(88.2%),但特异度降低(82.6%),一致性较好(Kappa=0.69).而以直径3mm为界值时,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83.3%,一致性较好(Kappa=0.73);后联合应用反流时间0.35和直径3mm两个界值一致性高(Kappa=0.78),敏感度虽有所下降(86.0%),但显著高于单纯以反流时间0.5s为界值,且特异度强(94.6%);IPV的内径、血流速度和反流时间与临床表现分级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3,0.826,0.849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彩超较静脉造影而言,诊断IPV具有无创性,且检出率较高,并与X线静脉造影一致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颖超;杨章慧;邵倩;项秉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低频振幅(ALFF)分析法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基线脑活动变化.方法 对AD组、MCI组、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应用ALFF分析法计算并对比三组间ALFF改变的脑区.结果 静息态下,AD患者、MCI患者和对照组间ALFF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位于颞上回、内侧额回、中央后回、海马旁回、楔前叶、脑岛、扣带回、尾核以及额上回.A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在双侧颞上回、内侧额回、楔前叶、海马旁回、额上回、尾核表现出ALFF降低,在右侧豆状核表现出ALFF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在下顶叶、缘上回、额上回、额中回、中央后回、海马旁回、颞上回、楔前叶、后扣带回、内侧额回表现出ALF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与MCI患者比较,在海马旁回、楔前叶、后扣带回以及小脑的ALFF显著降低.结论 AD和MCI患者静息态下脑功能区ALFF存在显著变化.
作者:吴甜莺;郑永克;陈淑超;王一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50岁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排泄分数(FEUA)与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及FEU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35例,入院第2天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酸等.然后低嘌呤饮食5d后测定其24h尿尿酸、尿白蛋白、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并计算FEUA和eGFR.按FEUA值分为尿酸排泄不良型、混合型、尿酸排泄过多型三组,比较各组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经协方差检验显示三组间血尿酸、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eGFR及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病程和血糖,FEUA和eGFR呈负相关(r=-0.501,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GFR是FEUA的影响因素(t=-8.800,P<0.01).结论 >50岁2型糖尿病患者FEUA和eGFR呈负相关.FEUA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指标.
作者:王保法;傅莉萍;洪郁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随访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患者131I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DTC肺转移患者131I疗效、发展及转归因素.方法 从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给予131I治疗的5361例DTC患者中筛选单纯肺转移患者,随访>5年,观察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分析影响患者131I疗效及生存的因素.结果 符合筛选条件的患者共109例,男43例,女66例.肺部转移灶摄I患者79例,不摄I的患者30例.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患者19例(19/109,17.4%),部分有效(PR)患者23例(23/109,21.1%),稳定(SD)患者38例(38/109,34.9%);PD患者29例,其中摄I但疗效评价进展(PD)的患者15例(16/109,13.8%).年龄和病灶大小与患者的131I治疗疗效相关(P<0.01,OR值分别为0.056和0.036);年龄、Tg水平、病灶大小、病灶摄碘情况是影响DTC肺转移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P<0.05,OR值分别为4.5、0.356、8.8和2.5).结论 131I是治疗DTC的有效手段;131I治疗抵抗涉及碘代谢功能障碍和固有放疗敏感性两个方面;年龄和病灶大小与131I疗效相关;患者年龄、Tg水平、肺部病灶大小、病灶摄碘与否和患者生存相关.
作者:易贺庆;张丽军;陈授聪;龙斌;叶雪梅;李林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荟萃分析评价下肢静脉泵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主题为下肢静脉泵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对纳入文献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进行定量分析.Meta分析结果表明,下肢静脉泵可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可明显改善下肢肿胀.结论 下肢静脉泵可明显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并促进下肢肿胀恢复,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施建勤;俞霞;杨贺杰;葛国芬;吴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Lgr5,又名GPR49,被认为是癌症干细胞标志物之一.Lgr5+细胞可长期自我更新,具有多向分化潜能.Lgr5作为一种参与调控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重要蛋白,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Lgr5与多种消化道肿瘤的进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新靶点在肿瘤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本文就Lgr5与多种消化道肿瘤进展、诊疗及预后的相关报道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侯震涛;冀子中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血糖波动和母体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定期产检的180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组后第1周行持续性动态血糖监测72h,给予为期4周血糖控制,入组5周时行第2次持续性动态血糖检测72h.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GDM患者血糖波动与母体、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入组第5周各项血糖指标波动情况明显低于入组第1周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80例GDM患者中有21例(11.7%)发生母体不良妊娠结局,23例(12.8%)新生儿存在不良妊娠结局;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组第1周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平均血糖水平(MBG)指标是胎龄儿偏大、偏小的危险因素(P<0.05),巨大儿高危因素为患者入组第1周MAGE、MBG及入组第5周MAGE指标有关(P<0.05),患者入组第1周MAGE是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GDM患者血糖波动会引起母体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要加强对患者血糖水平监测及血糖波动监测.
作者:杨棋英;夏亚娣;孙芸;邱作奇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