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丹萍;李情操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318例AECOPD患者痰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318例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痰标本中249例培养出病原菌,共计28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69株(60.14%),前三位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其构成比分别为15.30%、13.52%和9.61%;革兰阳性球菌83株(29.54%)和真菌29株(10.32%).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一代及二代头孢、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而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其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均>90%,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和万古霉素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AECOPD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存在普遍耐药现象,临床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AECOPD的重要手段.
作者:闻文波;徐宏权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预后影响因素,为胆囊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76例胆囊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14个可能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学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Kaplan-meier分析对确定的单因素进行生存率的描述,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变量分析显示,根治性切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位置、组织学分化程度、术中失血和术前黄疸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在胆囊中所处位置是导致胆囊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结论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胆囊癌的唯一有效方法;黄疸是影响胆囊癌预后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史永平;许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清除的方法和乳房整形修复的临床策略.方法 2010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32例PAAG注射隆乳术后患者,术前应用B超或MRI明确注射物层次.11例感染患者予引流,21例未感染患者予包囊外清除凝胶;I期假体植入12例,Ⅱ期假体植入2例,不植入假体18例.结果 随访1年,满意29例,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0例,满意率100%.14例隆乳患者外形对称,美学效果良好.结论 根据影像检查指导清除方式,尽量包括包囊完整清除凝胶;乳房修复应在整形美学角度分析形态、软组织厚度、凝胶破坏的程度等方面,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欧欧;罗华;胡祖健;徐海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健侧胫骨结合数字化技术制定术前计划,指导临床应用胫骨骨折髓内钉的个性化置钉,评价其疗效.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运用数字化技术指导胫骨骨折髓内钉治疗中个性化置钉并实际应用于病例共3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均术前采用数字化技术术前测量髓内钉直径、长度、进针点和胫骨结节垂直胫骨平台沿线距离,在术前选择好合适利用的髓内钉,术中寻找到合理的进针点并实际应用于手术.对照组均采用常规经验置钉的手术方案.术后定期随访,指导功能锻炼,并评定其疗效.结果 34例均为单侧胫骨骨折患者,并以交锁髓内钉完成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3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3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4~42周,平均(16.2±1.3)周.平均进针点距离胫骨结节垂直平台沿线距离(6.6±0.7)mm.术后1年按Johner-Wruh评分标准,优23例,良9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94.12%.结论 采用数字骨科技术进行术前手术设计,并进行个性化置钉,能够有效减少手术中不必要的操作减少创伤,降低感染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预后的满意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作者:龚冲丞;刘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芪山无糖颗粒剂对糖尿病前期大鼠慢性炎症因子瘦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SD雄性大鼠,通过高脂高糖饲料喂食制造糖尿病前期模型.然后将模型大鼠分为四个干预组,分别以小剂量(Z1组)、中剂量(Z2组)、大剂量(Z3组)中药芪山无糖颗粒剂和罗格列酮(X)进行干预,同时设立普通饲料喂食的正常对照组(NC)和单独高糖高脂饲料喂食的模型组(MC).干预16周后,测量体重;以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糖(部分采用试纸法)、血脂;采用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Leptin)、血清胰岛素.结果 与NC组比较,MC组Leptin和TNF-α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P<0.05或0.01),Z2、Z3、X组下降显著(P<0.01).与MC组比较,药物干预各组均出现血糖、血脂降低,Z3、X组血糖、血脂降低更明显(P<0.01).与NC组比较,MC组胰岛素水平明显增加(P<0.01);与增高的MC组比较,Z3、X组两者胰岛素降低明显(P<0.01),而Z3与X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山无糖颗粒明显降低糖尿病前期大鼠TNF-α和leptin水平,改善糖尿病前期大鼠糖代谢和脂代谢,可缓解糖尿病前期大鼠高胰岛素血症,降低胰岛素抵抗程度.
作者:徐新鹏;朱岚;魏燕;侯鹏超;李迎新;洪郁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多元整合护理在提高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至12月分娩的乳头凹陷产妇8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等量(4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向产妇提供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指导基础上,加用多元整合式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升护理,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乳头凹陷产妇干预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产后1周和6周时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类产妇(P<0.05).结论 采用多元整合护理对乳头凹陷产妇实施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干预,对于提高该类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具备积极价值,可显著提高其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戴玲华;张婉婉;卢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患者体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变化及与卵巢体积(OV)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将188例PCOS患者分为胰岛素抵抗组(PCOS-IR组,HOMA-IR≥2.69)和胰岛素非抵抗组(PCOS-NIR组,HOMA-IR<2.69).检测两组患者的T、LH、FSH、LH/FSH和OV水平.结果 PCOS-IR组的T、OV、LH/FSH水平均显著高于PCOS-NI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LH/FSH均与OV呈显著正相关(r=0.272、0.252,P<0.05);以OV为因变量,T、LH、FSH、LH/FSH、HOMA-IR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LH/FSH水平为OV的危险因素.结论 胰岛素抵抗PCOS患者体内T上升,OV增大,LH/FSH下降,T、LH/FSH均与OV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潘丽翔;郧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X综合征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率的情况,同时比较伴或不伴HP感染的X综合征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的差异.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住院的心脏X综合征患者61例设为观察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的患者61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血清HP IgG水平测定,比较两组感染的阳性率.同时进行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测定.结果观察组HP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8%vs57.6%),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对比在HP感染阳性及阴性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发现两组HP阳性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HP阴性的患者(P<0.05),但这种差异在观察组中更为明显(P<0.01).根据HP感染的年龄分布情况,<55岁的观察组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HP感染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与心脏X综合征发生相关联.
作者:俞子恒;卢孔杰;程震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浆和肽素及精氨酸加压素受体基因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谵妄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择期行腹腔镜患者395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谵妄分为对照组(320例)与谵妄组(75例).检测两组和肽素及精氨酸加压素受体基因,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法进行腹腔镜全麻术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术前合并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谵妄组(21.3%)较对照组(12.2%)多,术中发生低血压发生率谵妄组(17.3%)较对照组(6.9%)多,术中输血量谵妄组(439.25±74.32)ml较对照组(322.52±79.59)ml多,及术中失血过多发生率谵妄组(12.0%)较对照组(5.3%)多,术后疼痛评分谵妄组(3.13±0.32)较对照组(2.24±0.47)高,术前COR浓度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术前和肽素、NE、PGE浓度,术后和肽素、COR、NE、PGE浓度,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精氨酸加压素受体基因(rs28632197)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谵妄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术后谵妄组CC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低血压发生率(OR=1.33)、术中失血量(OR=1.01)、术后和肽素(OR=1.13)、术后去甲肾上腺素浓度(OR=1.26)、AVPR1B(rs28632197)CA/AA基因型(OR=2.98)为正相关因素.结论 术后谵妄的发生与血浆和肽素及精氨加压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术后谵妄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晓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用麦粒灸合腕踝针与口服加巴喷丁两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在不同时点的VSA疼痛评分,分析麦粒灸合腕踝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疗效.方法 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予麦粒灸合腕踝针治疗,对照组口服加巴喷丁,10d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后30min、24h、10d进行VAS评分.优:VAS0~1分,良:2~4分或下降>3分,余为无效.结果治疗后30min、24h、10d实验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个疗程后,实验组优良率为97.1%,对照组为8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麦粒灸合腕踝针与口服加巴喷丁两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均有效,但麦粒灸合腕踝针的止痛效果更快、更持久、更安全.
作者:吴蔚;黄双英;孟伟洁;罗宏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创伤骨折后肘关节早期僵硬在使用了JAS支具配合CPM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肘关节僵硬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使用肘关节JAS支具及CPM机进行关节松解.对照组以治疗师的手法治疗及CPM机进行关节松解.结果 60例患者治疗后第1周肘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增加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第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7),第3周观察肘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开始1、2、3周及1、3月随访复查X线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再折、骨化性肌炎情况及内固定物断裂.治疗3个月后随访评价肘关节功能(HSS肘关节功能评分)治疗组评分(89.18±3.35)分,对照组(87.18±3.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此项康复治疗创伤后早期肘关节僵硬疗效较好,从而能降低肘关节僵硬的致残率,增加医疗的安全性和简便性,提高操作效率,并且能获得较好的社会效应.
作者:任雅春;杨寅;赵剑锋;王人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三维CT引导联合组织保护套管经皮微创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经三维CT扫描确诊为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5例,采用术中三维CT引导下经皮微创治疗,全部病例均进行临床随访6个月左右,采用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 优22例,良1例,优良率96%,末次随访膝关节关节功能达对侧>95%.患者膝关节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使用三维CT引导联合组织保护套管经皮微创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方法,手术方法简便,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作者:吴生华;徐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腹膜透析的透析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及依从性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使患者知识和技能提高、依从性提高,减少了患者因护理不当引发的并发症发生,故在临床实践中可广泛推广.
作者:潘敏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住院治疗的>60岁2型糖尿病患者294例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BDI-Ⅱ)进行自评,根据评分分为并发抑郁综合征组和不并发组;此外本研究还自制人口学及健康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健康状况,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时间、是否吸烟、体质指数(BMI)、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并发症情况(≤1/≥2)、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使用种类(≤1/≥2)、是否使用胰岛素,同时嘱患者在此期间定期(每隔3个月)回医院随访,抽血了解血糖控制情况(HbA1c%<7/≥7)和血皮质醇情况(8:00、16:00和00:00),用服药依从量表(MMAS-8<6/≥6)了解患者药物依从水平.结果 29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120例(40.82%)患者并发了抑郁综合征.经单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女性、教育程度低、家庭每月经济收入、工作状态、是否有抑郁症家族史、人际关系状态、有≥2个的并发症、服药依从性低和肥胖(BMI≥30kg/m2)的老年2型糖尿病容易并发抑郁综合征,而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病程及其它因素与并发抑郁综合征相关性不大;且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得教育水平低、从不运动、有≥2个的并发症和服药依从性低与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综合征患者的相关程度高.并发抑郁症组患者皮质醇在8:00、16:00和00:00均显著高于不并发组,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 早期重点关注教育水平低、有≥2个的并发症和服药依从性差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提倡多运动,以降低其并发抑郁症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霁;俞娉;李利;于冰;宣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胸部外Castleman病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胸外Castleman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本组8例患者CT平扫发现病灶均位于胸外,呈密度均匀的椭圆形软组织肿块,3例有钙化(分支、点状),5例进行增强扫描动脉早期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与周围血管相似.结论 胸外的Castleman病较少见,常容易误诊,其CT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多数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仔细分析CT特征及临床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吴娟;何海青;徐新建;郑柯;朱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可吸收止血膜在腮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接受腮腺肿物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2例,将术后应用可吸收止血膜患者设为观察组(n=36),常规手术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n=36),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总引流量,以及术后面瘫、涎漏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均一类切口甲级愈合,观察组所得出的各项数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膜可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应使用.
作者:王海鑫;刘宇;张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表现分级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收治下肢穿静脉功能不全患者32例,采用彩超及静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IPV的临床价值差异.结果 穿静脉主要位于小腿下段;静脉造影检查后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静脉炎等并发症,而彩超则无并发症发生,且在过敏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以反流时间0.5s为界值,灵敏度差(35.2%),特异度好(100.0%),一致性较差(Kappa=0.37);以反流时间0.35s为界值时,灵敏度升高(88.2%),但特异度降低(82.6%),一致性较好(Kappa=0.69).而以直径3mm为界值时,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83.3%,一致性较好(Kappa=0.73);后联合应用反流时间0.35和直径3mm两个界值一致性高(Kappa=0.78),敏感度虽有所下降(86.0%),但显著高于单纯以反流时间0.5s为界值,且特异度强(94.6%);IPV的内径、血流速度和反流时间与临床表现分级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3,0.826,0.849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彩超较静脉造影而言,诊断IPV具有无创性,且检出率较高,并与X线静脉造影一致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颖超;杨章慧;邵倩;项秉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青年吸烟者吸烟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暂时性心功能改变.方法 选择100例健康吸烟男性,所有观察对象均于吸烟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其心功能指标.并在5min内吸完一支烟后再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吸烟前后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右房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Vs、Vd、Vs/Vd、加速时间;左室舒张功能:IVRT、E、A、E/A、EDT、Em、Am.并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明确吸烟指数与心功能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观察对象吸烟前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右房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Vs、Vd均显著低于吸烟后,肺动脉Vs/Vd、加速时间显著高于吸烟后(P<0.05).吸烟前后IVR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前的E、E/A、Em均显著高于吸烟后,A、EDT、Am均显著低于吸烟后(P<0.05).吸烟指数与Vs、Vd均呈现明显正相关(P<0.05),与Vs/Vd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IVRT、E、A、E/A、EDT、Em、Am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吸烟可能引起心功能改变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超声心动图为无创性心功能检测手段,可反复评定左右心室舒张功能.
作者:张玲芳;虞忠东;柳海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中间入路近端残胃癌切除术后癌胚抗原(CEA)的表达及远期生存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4例近端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进腹时、全胃切除术时门静脉血CEA-mRNA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淋巴结清扫结束时门静脉血CEA-mRNA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胃肠恢复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淋巴结清扫数量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根治性切除率为100.00%,术后感染率为11.90%;对照组根治性切除率为80.10%,术后感染率为30.95%,两组根治性切除率与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腹、清扫淋巴结结束、残胃切除时门静脉血中CEA-mRNA阳性患者术后1~3年肿瘤远处转移率为88.89%,对照组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门静脉血中CEA-mRNA阴性患者术后1~3年肿瘤远处转移率为25.81%,对照组为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年生存率为71.43%,对照组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间入路行近端残胃癌切除术近远期疗效确切,根治性切除率高,术后感染率低,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作者:孙一峰;姜亚奇;徐卫星;杨月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体位改变时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ASA)分级Ⅱ~Ⅲ级,2017年1月至9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和静脉注射芬太尼镇痛组(I组),每组各30例.F组患者入室前30min,以0.45%甲磺酸罗哌卡因30ml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I组患者入室前5min,静脉注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25μg/kg.记录患者入室后(T1)、过床时(T2)、麻醉体位摆放(T3)时的VAS评分,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F组T1、T2、T3时的VAS评分分别为(2.17±0.59)分、(3.03±0.72)分、(4.47±0.86)分,明显低于I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P=0.00.F组患者无穿刺部位血肿、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出现,I组患者有头晕3例(10%),恶心2例(6.7%).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比静脉用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体位改变时的镇痛效果更加明显且安全,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李宗师;康志宇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