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强;蒋顺仙;王双燕;郭茜
目的 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便秘情况的调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5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便秘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55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便秘92例,其中轻度便秘64例、中度便秘23例、重度便秘5例.年龄、 血清白蛋白水平、原发病、活动量均是其影响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便秘发生率较高,尤其在老年及糖尿病肾病患者更为明显.透析前应进行充分评估,避免因便秘造成透析低血压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善梅;陆晓艳;范汝艳;姜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拆钢板困难时用非常规方法 强拆致术中再骨折,或钢板拆除后无外伤再骨折的原因,探讨再骨折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3月拆钢板术中或术后再骨折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因螺钉滑丝钢板拆除困难6例,采用大力剪剪断钢板、钨钢钻磨掉螺钉尾部撬拨钢板、扩孔取螺钉等方法,术中发生骨折4例,术后无外伤2d内骨折2例;钢板顺利拆除,术后无外伤10d内骨折5例,均因为骨折未愈合或未完全愈合.再骨折部位:锁骨中段6例,尺骨中段1例,桡骨中下段2例,肱骨中上段1例,肱骨中下段1例.根据发生再骨折的原因,对术中再骨折的4例患者即刻重新内固定,其中2例取髂骨植骨;术后再骨折7例患者中,予植骨、内固定4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 11例患者骨折愈合10例,1例锁骨再骨折予保守治疗仍未愈合,因为功能影响不大,患者放弃进一步治疗.结论 拆除内固定前要仔细检查,明确患者骨折愈合的状况,术中内固定取出困难时,尽量采用无损伤或损伤较小的方法,重视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做好再骨折的预防.
作者:沈健健;高益斌;裘情密;周维锋;虞建浩;童松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慢性乳腺炎常见于非哺乳期妇女,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大多数患者首发症状为局部单一或多发包块,且活动度较差,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易反复发作,临床早期诊断与乳房恶性肿瘤较难鉴别.本文对慢性乳腺炎中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和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d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IGM)的诊疗进行系统概述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兰芳;王蓓;吕晓皑;杜琪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远端胃癌根治术中B-II+Braun与Uncut Roux-en-Y吻合的围术期指标及消化道重建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消化道重建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34例行Uncut Roux-en-Y吻合的患者为观察组,26例行B-II+Braun吻合的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等围术期指标,术后Roux潴留综合征(RSS)、碱性反流性胃炎、吻合口瘘及小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存情况及胃肠道造影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重建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3.13±1.28)d明显短于对照组(3.87±1.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4);观察组患者肠道恢复时间(3.19±0.33)d明显短于对照组(3.65±0.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P=0.00).观察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创面感染各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RSS,吻合口瘘、创面感染、小肠梗阻、倾倒综合征及胃瘫各1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P=0.01);且观察组患者未发现碱性反流性胃炎,对照组患者碱性反流性胃炎的发生率1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4).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均存活,生活质量基本达正常水平,行胃镜及胃肠道造影观察其胃肠道情况,患者吻合口愈合情况良好,空肠阻断效果良好,无再通发生.结论 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显著,B-II+Braun和Uncut Roux-en-Y吻合方式的消化道重建效果良好,Uncut Roux-en-Y吻合的围术期指标更好,且能显著降低碱性反流性胃炎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高大爽;项本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膜性肾病是导致中老年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因[1],而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膜性肾病的主要形式.目前认为, IMN是一个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足细胞病[2]:循环中的自身抗体与足突上的靶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上皮下,激活补体系统,诱发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出现蛋白尿.因此,关注足细胞损伤是研究IMN的重要研究方向.自噬是进化上高度保守和受严格监管的降解胞质成分的过程[3],对于细胞稳态维持和应激处理至关重要,应激条件下细胞会发生自噬的激活[4].新研究表明足细胞损伤和自噬水平相关,且提高自噬水平可减少足细胞损伤,靶向调节自噬有治疗IMN的可能性[5].为此,本文对自噬与IMN的研究进展作一相关综述.
作者:任晶晶;张伟;何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鼠老年性耳聋与听觉器官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关系.方法 取SD大鼠按年龄随机分为对照组(3个月龄)与观察组(24个月龄),各10只.分别对2组大鼠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听阈,采用PCR技术检测大鼠内耳耳蜗及蜗神经核组织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情况,应用凝胶酶切电泳技术证实线粒体DNA缺失突变的存在.结果 对照组大鼠ABR平均听阈为(19.50±3.69)dB peSPL,观察组大鼠ABR平均听阈(46.00±3.94)dB peSP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DNA大片段缺失检出情况:对照组大鼠内耳组织及蜗神经核未发现线粒体DNA4834bp缺失,观察组大鼠内耳组织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检出率为90.0%,脑蜗神经核线粒体DNA4834bp缺失检出率为100%.结论 老龄大鼠听觉器官(内耳组织和蜗神经核)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检出率高,这种大片段缺失与老龄大鼠听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作者:黄海林;刘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及Tol样受体7、9(TLR7,TLR9)在鲍温样丘疹病(BP)皮损中的分布及表达情况,探讨其在B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BP患者皮损中CD123+pDCs及TLR7、TLR9的表达情况,以皮损旁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并对CD123+pDCs密度与TLR7、TLR9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D123+pDCs、TLR7、TLR9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真皮乳头层.与皮损旁正常皮肤组织比较,BP皮损中CD123+pDCs密度(0.351±0.107)增高,胞体较大呈多角形.TLR7和TLR9在皮损真皮中的阳性率半定量评分[分别为(5.083±2.285)和(4.639±2.072)]均比在皮损旁正常皮肤组织真皮和表皮中的阳性率[(3.611±1.498)和(3.278±1.137)]升高.真皮乳头层CD123+pDCs密度与TLR7、TLR9的表达强度在皮损组织及皮损旁正常皮肤组织均呈直线正相关(P<0.05).结论 BP皮损真皮组织中CD123+pDCs密度增高,TLR7、TLR9表达增强,提示HPV感染时三者有一定程度的激活,推测这种激活程度可能并不足以清除临床病毒感染而使BP皮损持续存在,这可能与B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朱宁;韩睿;程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患者不同感染部位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特征,并检测毒力基因.方法 采用MALDI-TOF对菌株进行鉴定,应用主成分分析系统(PCA)进行菌株聚类分析,采用VITEK-II COMPACT进行药敏试验,改良Hodge实验测定碳青霉烯酶表型,拉丝试验判断菌株是否为高黏性菌株,应用PCR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结果 4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耐药,改良Hodge实验和拉丝试验阳性,PCA进化距离显示为同一克隆,携带rmpA、alS、iut A、kfu等毒力基因.结论 该患者多部位分离到的肺炎克雷伯菌为碳青霉烯类耐药的相同克隆菌株,且携带相同的毒力基因,可能为高毒力菌株.
作者:王洁;王敏敏;陈琼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钠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BRG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熊去氧胆酸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胃内胆汁24h反流,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24h胆汁反流指标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控制率61.54%,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临床控制率43.59%,总有效率71.79%;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24h胆汁反流指标均见明显好转(P<0.05),同时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与反流次数、胆红素吸收值高于0.14的总时间占比有高度正相关性(P<0.01);临床疗效与反流时间>5min次数有中度正相关性(P<0.01);临床疗效与胆汁单次长反流时间有低度正相关性(P<0.05).结论 熊去氧胆酸钠应用于BRG治疗中可改善患者胃内胆汁反流及临床症状,胃内胆汁反流与临床症状具有确切相关性,因此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预防复发,值得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王士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经皮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强化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38例.根据术前和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随访期间固定失败情况等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2.5±6.4)个月.手术时间40~80min,平均(60.2±27.8)min;术中出血量40~80ml,平均(65.2±22.5)ml.伤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52.2±3.6)%改善至术后1周(90.4±2.2)%及末次随访的(89.6±2.8)%;伤椎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30.2±4.3)°改善至术后1周的(7.1±1.2)°及末次随访的(7.8±1.3)°;ODI评分由术前(66.12±2.71)分改善至术后1周的(22.72±3.14)分及末次随访的(24.55±3.74)分.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ODI平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伤椎前缘高度比、ODI、矢状面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神经功能损伤、内固定失败情况及后凸畸形再发.结论 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成形术可恢复伤椎高度,改善后凸畸形,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安全、可靠的微创方法.
作者:林伟龙;蓝芳;林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高危胸痛患者病因复杂,治疗及预后不尽相同,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高危症,可能短时间内危及生命.对急诊科的高危胸痛患者给予快速分诊,同时对其危险性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处理,仍然是急诊科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1].为使急诊胸痛(尤其是高危胸痛)患者早诊断、早治疗,相关的医护人员对胸痛的处理流程、诊断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为更好提高胸痛患者的流程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现将本院急诊科接诊的高危胸痛患者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沈新秀;祖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高校教育国际化格局已经形成,而来华留学生教育是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见习是医学生正式接触临床的开始,是从课堂到临床的过渡,是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开始,为进一步临床实习和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探讨多种教学方法 在海外留学生儿科临床见习带教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凌婧;殷杰;王喆;周婷婷;黄洁;程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剂量维生素D和钙剂的补充对艾滋病(AIDS)患者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AIDS起始治疗患者134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同时予大剂量的维生素D和钙剂的补充.分别在每组起始治疗、治疗后第24、48周进行血清25(OH)D,骨转换标记物,CD4细胞数量等检测.分别在每组起始治疗、治疗后第48周进行髋关节、腰椎骨密度测定.并比较不同时间阶段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119例患者完成随访(观察组63例,对照组56例).在48周,对照组整体髋部、腰椎BMD与Z值均较初诊时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转换标记物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在24和48周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应用高剂量维生素D和钙剂可以治疗AIDS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相关的骨量丢失,可能对预防骨质疏松降低骨折风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伟;赵明兴;张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清指标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ICP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思美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UDCA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A、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A、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瘙痒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瘙痒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羊水污染、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产后出血、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ICP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瑞勉;李丹玲;张永研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κ受体激动剂纳布啡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至6月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布啡组(N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各30例,N组予纳布啡0.1mg/kg联合丙泊酚麻醉,S组给舒芬太尼0.1μg/kg联合丙泊酚麻醉,待麻醉成功后进行胃肠镜检查.记录胃肠镜检查时间、清醒时间、离院时间、两组丙泊酚诱导用量和总用量.记录检查期间发生心率下降、低血压、SpO2降低情况.记录清醒后肠蠕动次数、清醒后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RS)和患者的满意度.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包括检查期间呛咳和体动情况、在麻醉复苏室(PACU)发生头晕、腹胀和腹痛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N组肠蠕动次数明显增多(P<0.05),术后NRS评分降低(P<0.05),丙泊酚总用量减少(P<0.05),离院时间缩短(P<0.05),患者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 纳布啡联合丙泊酚是适合门诊无痛胃肠镜检查一种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露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吴茱萸包热敷在防治静脉输注阿奇霉素所致胃肠道反应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12月静脉输注阿奇霉素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加强巡视及不良反应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吴茱萸包热敷神阙、天枢、气海、中脘,疗程为5d,保证两组患者静脉输注阿奇霉素的浓度和速度相同,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和反应程度.结果 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和反应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吴茱萸包热敷能有效防治静脉输注阿奇霉素所致的胃肠道反应.
作者:章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精细化管理是应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手段,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盐酸罂粟碱是一种鸦片类生物碱,具有抗血管痉挛、扩张血管及镇痛的作用[1],为预防断指再植、再造及各类皮瓣血管危象的发生,术后常用药7~10d.肌肉注射易引起注射部位发红、肿胀或疼痛、硬结[2];静脉微量泵入给药具有方便、快速、流速易控、药物浓度稳定等特点,近年来成为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方式[3].但外周静脉炎发生率较高.本文探讨精细化管理降低罂粟碱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宏强;蒋顺仙;王双燕;郭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小切口重建内侧髌骨支持韧带(MPFL)治疗创伤性复发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MPFL重建的髌骨脱位患者64例,手术后随访1年,应用正位与侧位X线检查对患者膝关节进行检测,且与完成手术后即刻X线检查结果 比较,并比较Lysholm与Kujalal评分.结果经过1年随访,64例手术患者伤口均为甲级愈合,所有患者获得随访,膝关节稳定性增加,无髌骨再脱位现象发生,恐惧试验均阴性,患者后随访时,在膝关节呈60°屈曲状态下X线检查结果进行测量,手术前后Lysholm与Kujala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73,t=40.087,P<0.05),手术前后外侧髌股角与髌骨外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17,t=24.251,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自体腘绳肌腱小切口重建MPFL方法,可以有效治疗创伤性复发髌骨脱位,提高髌骨的稳定性并减少复发概率,疗效良好.
作者:潘界恩;蔡震海;黄成龙;何晓君;陈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吸脂术及自体脂肪填充术麻醉期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拟行双大腿吸脂术的女性患者60例,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术中麻醉诱导维持药物及方法相同.Ⅰ组为单纯双大腿吸脂术,Ⅱ组为双大腿吸脂后自体脂肪填充面部术.分别在术前(T1),手术结束后(T2),术后2h(T3)取静脉血2ml,检测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FFA)的浓度并比较.结果 与T1比较,两组患者T2时TG小幅增加,T3回落且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 FFA大幅度增加,T3缓慢回落,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大腿吸脂后自体脂肪填充术在术后2h相比单纯双大腿吸脂患者的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代谢无显著影响.而吸脂术会导致患者手术结束时至术后2h的TG先升高再下降,幅度较小.而FFA先明显增高再缓慢下降.
作者:徐凯;黄云萍;李钧;郑笛;谭晓燕;孙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比较两种方法 筛查鼻咽癌(NPC)的效果.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PCR法检测NPC鼻咽标本的LMP-1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两种方法诊断筛查NPC的效果.结果 LMP-1免疫组化筛查鼻咽癌的灵敏度为0.633,特异度为0.903,准确度为0.780;LMP-1PCR筛查鼻咽癌的灵敏度为0.933,特异度为0.875,准确度为0.902;LMP-1PCR法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明显高于LMP-1免疫组化法0.768(P<0.05).结论 鼻咽标本的LMP-1 PCR法筛查NPC,其诊断效果明显好于LMP-1免疫组化法,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梁;陈亮宇;熊华;陈建强;邹坚定;鲁杰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