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爽;项本宏
目的 评价吸脂术及自体脂肪填充术麻醉期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拟行双大腿吸脂术的女性患者60例,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术中麻醉诱导维持药物及方法相同.Ⅰ组为单纯双大腿吸脂术,Ⅱ组为双大腿吸脂后自体脂肪填充面部术.分别在术前(T1),手术结束后(T2),术后2h(T3)取静脉血2ml,检测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FFA)的浓度并比较.结果 与T1比较,两组患者T2时TG小幅增加,T3回落且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 FFA大幅度增加,T3缓慢回落,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大腿吸脂后自体脂肪填充术在术后2h相比单纯双大腿吸脂患者的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代谢无显著影响.而吸脂术会导致患者手术结束时至术后2h的TG先升高再下降,幅度较小.而FFA先明显增高再缓慢下降.
作者:徐凯;黄云萍;李钧;郑笛;谭晓燕;孙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脂肪肉瘤(liposarcoma,LS)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间叶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全身所有恶性肿瘤的1%,在腹膜后软组织肉瘤中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脂肪肉瘤,约占全部腹膜后软组织肿瘤的41%[1].因此类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极少数患者有早期临床表现,较难通过临床表现明确诊断[2].本文回顾性分析巨大腹膜后高分化脂肪肉瘤1例.报道如下.
作者:莫文魁;杨惠文;胡如英;黄一波;王国平;黄国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Dieulafoy病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是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引起的.其特点是突发性、间隙性、反复发作,出血凶猛,病死率高.内镜检查是其首选诊断手段,内镜下止血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本文报道1例本院近期收治的Dieulafoy病,其临床特点、诊疗过程等情况,可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提高Dieulafoy病的首次内镜确诊率.
作者:马剑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经皮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强化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38例.根据术前和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随访期间固定失败情况等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2.5±6.4)个月.手术时间40~80min,平均(60.2±27.8)min;术中出血量40~80ml,平均(65.2±22.5)ml.伤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52.2±3.6)%改善至术后1周(90.4±2.2)%及末次随访的(89.6±2.8)%;伤椎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30.2±4.3)°改善至术后1周的(7.1±1.2)°及末次随访的(7.8±1.3)°;ODI评分由术前(66.12±2.71)分改善至术后1周的(22.72±3.14)分及末次随访的(24.55±3.74)分.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ODI平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伤椎前缘高度比、ODI、矢状面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神经功能损伤、内固定失败情况及后凸畸形再发.结论 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成形术可恢复伤椎高度,改善后凸畸形,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安全、可靠的微创方法.
作者:林伟龙;蓝芳;林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κ受体激动剂纳布啡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至6月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布啡组(N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各30例,N组予纳布啡0.1mg/kg联合丙泊酚麻醉,S组给舒芬太尼0.1μg/kg联合丙泊酚麻醉,待麻醉成功后进行胃肠镜检查.记录胃肠镜检查时间、清醒时间、离院时间、两组丙泊酚诱导用量和总用量.记录检查期间发生心率下降、低血压、SpO2降低情况.记录清醒后肠蠕动次数、清醒后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RS)和患者的满意度.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包括检查期间呛咳和体动情况、在麻醉复苏室(PACU)发生头晕、腹胀和腹痛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N组肠蠕动次数明显增多(P<0.05),术后NRS评分降低(P<0.05),丙泊酚总用量减少(P<0.05),离院时间缩短(P<0.05),患者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 纳布啡联合丙泊酚是适合门诊无痛胃肠镜检查一种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露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单、双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OVCFs患者76例,均为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所有患者行PKP术治疗,其中36例(36椎)患者采用经双侧椎弓根穿刺(双侧组),40例(40椎)患者采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单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术前、出院时、术后6个月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伤椎后凸角度(Cobb角)改善率,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3个月,平均10.7个月.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出院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及术后6月随访时,双侧组Cobb角改善率、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或压迫,肺栓塞等并发症.单侧组出现伤椎再骨折2例,临近椎体骨折3例,双侧组出现临近椎体骨折3例.结论 PKP术治疗OVCFs,术中经单、双侧椎弓根穿刺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比双侧操作简便,骨水泥用量少.但经双侧椎弓根穿刺比单侧能更好的恢复伤椎形态,维持伤椎稳定.
作者:任国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近指间关节(PIP)对手指的独立功能及整个手的功能均非常重要.各种关节炎终导致严重的PIP疼痛和活动受限,直接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和手的运动功能,目前关于PIP的治疗有以下几种:关节融合术、关节移植术及关节置换术,其中关节置换术在近几年得到较大的普及,并取得显著的进展.1959年小关节置换术被Brannon和Klein在临床中应用[1].1966年Swanson硅胶人工手指关节开始应用,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取得理想的临床结果 [2],但远期疗效欠佳.目前新型PIP置换术在国外越来越受欢迎,特别是在这些骨关节炎日益增长的人群中[3].
作者:谈伟健;谢庆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与血磷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研究,使用《透析患者症状困扰量表》及透析日清晨空腹采静脉血用钼酸盐比色法测得血磷水平.结果 (1)维持性血透患者各种症状发生率10.29%~82.35%,发生比例高的前三位为易醒(82.35%)、瘙痒(80.88%)和性欲减退(77.94%),严重程度得分排序前三位分别为瘙痒(2.82±1.29)、性欲减退(2.76±1.09)、和皮肤干燥(2.53±1.37).(2)本中心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发生比例为67.64%.(3)透析患者症状困扰的有无得分及严重程度得分与血磷水平呈正相关(P<0.001),症状困扰中瘙痒、皮肤干燥的严重程度得分与血磷水平呈正相关(P<0.001).结论 透析患者的症状困扰与血磷水平存在相关性,高磷血症更易引起患者各种症状困扰,其严重程度更与高磷血症呈正相关.
作者:陈宁;李飞静;缪晟;程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鼠老年性耳聋与听觉器官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的关系.方法 取SD大鼠按年龄随机分为对照组(3个月龄)与观察组(24个月龄),各10只.分别对2组大鼠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听阈,采用PCR技术检测大鼠内耳耳蜗及蜗神经核组织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情况,应用凝胶酶切电泳技术证实线粒体DNA缺失突变的存在.结果 对照组大鼠ABR平均听阈为(19.50±3.69)dB peSPL,观察组大鼠ABR平均听阈(46.00±3.94)dB peSP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DNA大片段缺失检出情况:对照组大鼠内耳组织及蜗神经核未发现线粒体DNA4834bp缺失,观察组大鼠内耳组织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检出率为90.0%,脑蜗神经核线粒体DNA4834bp缺失检出率为100%.结论 老龄大鼠听觉器官(内耳组织和蜗神经核)线粒体DNA4834bp缺失突变检出率高,这种大片段缺失与老龄大鼠听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作者:黄海林;刘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拆钢板困难时用非常规方法 强拆致术中再骨折,或钢板拆除后无外伤再骨折的原因,探讨再骨折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3月拆钢板术中或术后再骨折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因螺钉滑丝钢板拆除困难6例,采用大力剪剪断钢板、钨钢钻磨掉螺钉尾部撬拨钢板、扩孔取螺钉等方法,术中发生骨折4例,术后无外伤2d内骨折2例;钢板顺利拆除,术后无外伤10d内骨折5例,均因为骨折未愈合或未完全愈合.再骨折部位:锁骨中段6例,尺骨中段1例,桡骨中下段2例,肱骨中上段1例,肱骨中下段1例.根据发生再骨折的原因,对术中再骨折的4例患者即刻重新内固定,其中2例取髂骨植骨;术后再骨折7例患者中,予植骨、内固定4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 11例患者骨折愈合10例,1例锁骨再骨折予保守治疗仍未愈合,因为功能影响不大,患者放弃进一步治疗.结论 拆除内固定前要仔细检查,明确患者骨折愈合的状况,术中内固定取出困难时,尽量采用无损伤或损伤较小的方法,重视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做好再骨折的预防.
作者:沈健健;高益斌;裘情密;周维锋;虞建浩;童松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小切口限制韧带切除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至2017年3月采用小切口切除限制韧带联合重睑术治疗轻度上睑下垂患者,对术后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本组矫正轻度上睑下垂患者23例(37只眼),术后随访3~15个月,所有患者上睑下垂矫正效果良好,抬眼明显轻松,无复发.结论 经小切口切除限制韧带,有助于恢复上睑提肌功能,能有效矫正轻度上睑下垂,手术创伤小,形态自然、不易复发.
作者:司婷婷;孙华凤;吴近芳;茅东升;赵启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膜性肾病是导致中老年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因[1],而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膜性肾病的主要形式.目前认为, IMN是一个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足细胞病[2]:循环中的自身抗体与足突上的靶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上皮下,激活补体系统,诱发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出现蛋白尿.因此,关注足细胞损伤是研究IMN的重要研究方向.自噬是进化上高度保守和受严格监管的降解胞质成分的过程[3],对于细胞稳态维持和应激处理至关重要,应激条件下细胞会发生自噬的激活[4].新研究表明足细胞损伤和自噬水平相关,且提高自噬水平可减少足细胞损伤,靶向调节自噬有治疗IMN的可能性[5].为此,本文对自噬与IMN的研究进展作一相关综述.
作者:任晶晶;张伟;何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钠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BRG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熊去氧胆酸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胃内胆汁24h反流,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24h胆汁反流指标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控制率61.54%,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临床控制率43.59%,总有效率71.79%;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24h胆汁反流指标均见明显好转(P<0.05),同时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与反流次数、胆红素吸收值高于0.14的总时间占比有高度正相关性(P<0.01);临床疗效与反流时间>5min次数有中度正相关性(P<0.01);临床疗效与胆汁单次长反流时间有低度正相关性(P<0.05).结论 熊去氧胆酸钠应用于BRG治疗中可改善患者胃内胆汁反流及临床症状,胃内胆汁反流与临床症状具有确切相关性,因此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预防复发,值得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王士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小瞳视网膜检影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屈光状态筛查,以便早发现屈光不正和弱视患儿,并及早干预.方法 2017年5月应用苏州六六视觉YZ24带状光视网膜检影镜对793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屈光状态筛查,对检影异常者进行散瞳验光确诊与屈光不正矫正.结果 793名学龄前儿童通过小瞳视网膜检影发现屈光不正可疑48例,经散瞳确诊屈光不正患儿41例和弱视24例,屈光不正异常患病率为5.17%,弱视发生率为3.03%.结论 小瞳视网膜检影法适合学龄前儿童的屈光不正和弱视筛查,可早发现屈光异常和弱视患儿,并早期进行干预与矫治.
作者:袁莉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应用情景模拟演练骨科应急预案的效果.方法 对骨科18名护士采用模拟演练的方式培训骨科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应急预案.比较培训前后护士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综合能力,并调查护士对情景模拟演练后的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护士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与综合技能比较,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并发症应急预案情景模拟演练效果均满意.结论 情景模拟演练可以发现预案和流程中存在的缺陷;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有利于护理人员决策能力的培养,早期发现并发症,协助医师进行抢救;有助于调动护士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作者:何敏娟;章丽黎;王霞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比较两种方法 筛查鼻咽癌(NPC)的效果.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PCR法检测NPC鼻咽标本的LMP-1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两种方法诊断筛查NPC的效果.结果 LMP-1免疫组化筛查鼻咽癌的灵敏度为0.633,特异度为0.903,准确度为0.780;LMP-1PCR筛查鼻咽癌的灵敏度为0.933,特异度为0.875,准确度为0.902;LMP-1PCR法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明显高于LMP-1免疫组化法0.768(P<0.05).结论 鼻咽标本的LMP-1 PCR法筛查NPC,其诊断效果明显好于LMP-1免疫组化法,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梁;陈亮宇;熊华;陈建强;邹坚定;鲁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微创固定结合补肾健骨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微创动力髋螺钉固定,观察组术后服用仙灵骨葆胶囊,对照组术后服用钙尔奇D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骨密度值变化、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90d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80d骨密度值,患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微创固定,结合补肾健骨的方法能够改善骨质疏松,同时促进骨折愈合,且在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也有一定优势.
作者:成立;童松林;高益斌;陆文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便秘情况的调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5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便秘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55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便秘92例,其中轻度便秘64例、中度便秘23例、重度便秘5例.年龄、 血清白蛋白水平、原发病、活动量均是其影响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便秘发生率较高,尤其在老年及糖尿病肾病患者更为明显.透析前应进行充分评估,避免因便秘造成透析低血压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善梅;陆晓艳;范汝艳;姜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改良固定法在预防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10月本院门诊行PICC导管维护的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比较两组PICC导管及附件固定后对局部皮肤压迫及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PICC维护期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固定法可有效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皮肤损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君芬;邹丽芳;王信娟;潘海燕;黄盼盼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血清铁调素(HEP)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浓度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于入院时、入院后第1、3、7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104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铁调素浓度,以门诊健康检查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铁调素浓度差异.结果 AP患者入院时血清铁调素(115.88±15.56)ng/ml高于对照组(50.26±13.92)ng/ml(P<0.05);入院后1、3、7天SAP组血清铁调素[(129.49±15.57)、(158.07±11.73)、(168.87±18.43)]ng/ml高于MAP组[(124.58±12.60)、(142.62±15.09)、(132.62±14.52)]ng/ml(P<0.05),而入院时两组间血清铁调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铁调素与CRP、APACHE-II评分正相关,与血钙呈负相关.以入院后第3天血清铁调素、CRP绘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782(P>0.05).结论 AP患者血清铁调素浓度显著增高,血清铁调素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度判别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沈阳;薛成俊;薛勇;尤国莉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