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系疾病舌苔变化的凋亡相关基因分子机理研究

吴正治;李明;张永锋;陈嫚茵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诊断, 舌苔/免疫学
摘要:目的:检测消化系疾病常见舌苔舌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基因TGF-β 3与Fas mRNA和蛋白产物,探讨舌苔厚度变化与舌上皮细胞凋亡、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运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与正常薄苔比较,剥苔Fas基因过度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增多,而厚苔TGF-β 3基因低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减少.舌苔上皮细胞中促凋基因Fas、TGF-β 3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细胞凋亡水平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凋亡相关基因Fas、TGF-β3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影响舌苔上皮细胞凋亡并导致舌苔厚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健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健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气虚(阳虚)血瘀、水饮内停证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健心颗粒,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疗效及心功能、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BNP水平均下降;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健心颗粒,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安全有效且未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叶盈;黄飞翔;陈美华;严萍;林求诚;王永;吴耀中;陈炳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浅谈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

    美国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建国200多年来,逐渐形成了多人种、多民族社会,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规范的市场,形成主流人群的所谓美国风格和生活习惯,包括医疗保健的观念和习惯.而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医学,从观念到方法,与美国主流习俗是不相融的.回顾以往,从华人进入美国新大陆就有中医药出现,但是仅仅局限于华人范围.20世纪70年代,针灸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大力提倡后[1],逐步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经过20~30年的考验,中医药在美国医疗保健市场逐渐呈现上升之势,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作者:吴伯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消化系疾病舌苔变化的凋亡相关基因分子机理研究

    目的:检测消化系疾病常见舌苔舌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基因TGF-β 3与Fas mRNA和蛋白产物,探讨舌苔厚度变化与舌上皮细胞凋亡、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运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与正常薄苔比较,剥苔Fas基因过度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增多,而厚苔TGF-β 3基因低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减少.舌苔上皮细胞中促凋基因Fas、TGF-β 3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细胞凋亡水平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凋亡相关基因Fas、TGF-β3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影响舌苔上皮细胞凋亡并导致舌苔厚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作者:吴正治;李明;张永锋;陈嫚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解毒活血法治疗胃癌前病变66例

    胃癌前病变(PLGC)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热毒和血瘀是本病的发病及病机演变的关键.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运用解毒活血法治疗PLGC6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艳茹;刘启泉;王志坤;白海燕;张纨;刘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热咳清颗粒剂与浸膏剂的对比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配方颗粒剂与按传统混煎制取的浸膏剂进行药效学的对比实验研究,以证实两种剂型是否存在差异.

    作者:杨殿兴;林红;周厚成;盖沂超;鲁法庭;罗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俞尚德治疗小儿脾胃病验案4则

    1腹痛王某,男,8岁,初诊日期:2002年11月5日.患儿近3年来,长期间歇性反复发作腹痛,约每月发作1次,每次约持续1周渐和,进食后或空腹时均可有疼痛发作,痛时喜俯身按腹,如在早餐或晚餐后痛作时常伴有呕吐,吐出量物为所进食物及酸水.长期厌食,排便正常.就诊时为发作期.苔薄滑,脉细滑.查体:微痛苦貌,营养一般,肝脾未及,全腹无压痛,未及肿块.此前曾作儿科胃镜检查示,为十二指肠球炎.3年来常服西药,疗效不显.诊为脾胃虚寒、气滞血涩腹痛.处方:炒苍术4g,炙甘草5g,赤芍5g,干姜2g,吴茱萸2g,紫苏梗4g,木香3g,炒枳壳4g,水煎服,1日1剂,3剂.11月22日复诊:诉服前方1剂后,未再有腹痛发作,食欲增进,再予原方7剂,嘱间隔3天服1剂.12月13日其祖父来告知,患儿一切正常.

    作者:俞文武;邓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丘和明治疗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经验

    丘和明(1936~),男,196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中医系.从事中医血证临床、科研、教学40余载.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的重点方向中医血证的主要学术带头人,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医血证急症研究协作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完成的紫地系列止血制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等出血性病证,3次获得国家教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紫地宁血散被指定为全国中医院急症室必备中成药之一.主编的著作有<血证要览>、<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治疗学>、<中医内科学>等.

    作者:古学奎;李文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瘀证的客观化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医血瘀证的相关检验及对证候客观化的意义.方法:分DPN属血瘀证者(Ⅰ组),DPN非血瘀证者(Ⅱ组),无并发症、非血瘀证的糖尿病患者(Ⅲ组),正常组(Ⅳ组)4组进行观察.对Ⅰ、Ⅱ、Ⅲ组进行糖尿病其他血管并发症、中医症状、舌象、脉象观察,各组均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动力学、甲襞微循环、血脂及眼底镜检查,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DPN血瘀证者多合并其他血管并发症,临床表现以麻木(86.1%),舌质暗(100%)、淡(80.6%)多见,血液动力学、甲襞微循环、血脂指标及眼底异常率均高于其他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DPN血瘀证与血液动力学、甲襞微循环、血脂异常及眼底改变关系为密切.

    作者:陈红霞;魏华;冯维斌;余晓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王希知医案2则

    王老1915年生,湖北省武昌市人,从事中医工作60余年,他精研<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及历代名医学说,潜心探求,治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多年,聆听教诲,受益匪浅,兹将其高热验案介绍如下.

    作者:刘菊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化痰活血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及其目标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乙酰辅酶A氧化酶(ACO)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后分别给予化痰活血方大、中、小剂量及力平脂治疗,检测其相关指标.结果:化痰活血方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水平,增强肝脏PPARα、ACOmRNA的表达.结论:化痰活血方增强PPARα、ACO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高脂血症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叶勇;王家宁;汪道文;梅国强;刘松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吴鞠通用桂枝汤治温病初起刍议

    有关清代吴鞠通(瑭)所著的<温病条辨>上焦篇桂枝汤的应用,争论甚多.后世医家对其用桂枝汤的争议主要持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温病初起可以配合辛温解表法,可以用桂枝汤,另一种认为不应当用桂枝汤治温病.我们赞同第二种说法.

    作者:卢红蓉;宋乃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巴斯特关节止痛膏治疗风寒湿性关节痛33例

    巴斯特关节止痛膏(常州市盛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是由辣椒流浸膏、颠茄流浸膏、薄荷油、水杨酸甲酯、樟脑、盐酸苯海拉明等成分组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对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具有活血、消炎、镇痛等功效,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痛、关节扭伤及寒湿引起的其他疼痛.2002年8月~2003年12月,我们对33例风湿性关节疼痛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力;蒋建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宣敛并用治咳嗽

    咳嗽临床上多分外感与内伤辨治,治疗大法则推崇清代喻嘉言的外感咳嗽主以宣散,内伤咳嗽主以敛降.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咳嗽一病在分清外感与内伤的同时,更要分清虚实,治疗上注重调理肺的升降气机,在宣发散邪中佐以敛降,或在敛降补虚的同时辅以宣发,求得宣敛相合,升降相因.

    作者:钱林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医药对173例艾滋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对艾滋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173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中药制剂益艾康胶囊与中医辨证施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6个月,观察中医药对艾滋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中药具有一定的提高艾滋病患者CD4淋巴细胞数量,提高CD4/CD8比值,延缓CD4淋巴细胞下降的作用.结论:中医药可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或使之保持稳定,减缓其下降趋势.

    作者:李发枝;徐立然;李柏龄;何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从络论治探析

    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既往多责于肝阳、肝风、痰浊、瘀血为本病的病机,论治上则以潜阳、息风、祛痰、化瘀等为常规法则.随着临床有关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有的学者提出络脉瘀阻,血供失调与高血压病的发病有着密切联系,因而主张用通络的治法,但只限于通络方药的临床应用,鲜有致络痹阻的理论研究.从络脉角度论述高血压病从络施治的理论基础、根据及治法,为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提供理论和客观依据.

    作者:徐树楠;王文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京万红软膏在褥疮疮面换药中的应用

    为了减轻患者换药时的痛苦和恐惧心理,有效控制疮面感染,促进褥疮愈合,我院于2000年2月~2005年4月对38例褥疮患者的疮面换药采用常规清创护理加用京万红软膏,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贤芹;李颜;魏凌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药配合肝动脉结扎置泵治疗原发性肝癌30例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自然生存期约1~6个月.我们采用肝动脉结扎置泵联合中药治疗该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正国;刘加升;张立光;杜尚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邓氏冠心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邓铁涛教授经验方邓氏冠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WHO标准,至少有4个月以上典型劳力型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邓氏冠心胶囊、消心痛及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对心绞痛症状、生活质量等的影响.结果:3组均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硝酸甘油停减率、心电图疗效及动态心电图疗效,但试验组的硝酸甘油停减率及中医证候疗效尤为显著,且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更优.结论:邓氏冠心胶囊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瘀型的有效中成药,能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焕林;李新梅;罗文杰;邓铁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药配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0例

    2000年7月~2004年7月,我们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药口服、早期康复及西医内科综合疗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彦青;王伟民;王松龄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逆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保护效应的抗氧化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逆灸对完全弗氏佐剂关节炎(AA)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抗氧化机制.方法:大鼠大椎穴逆灸(预先艾灸).用AA大鼠模型,观察逆灸对AA大鼠早期和继发期原发关节组织病理学及下丘脑、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A各组大鼠原发足踝关节滑膜炎症表现更为明显,早期重于继发期,继发期关节软骨呈现部分损坏.同时,AA各组大鼠血浆和下丘脑SOD活性下降(P<0.05或P<0.01);MDA含量增加(P<0.01).与同期AA各组比较,逆灸可使原发足踝关节的组织病理学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使血浆、下丘脑SOD活性明显回升(P<0.05或P<0.01),血浆MDA明显下降(P<0.05),但仅使继发期AA大鼠下丘脑MDA有所下降(P<0.01),对早期下丘脑MDA影响不大(P>0.05).逆灸还可使正常大鼠血浆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逆灸对AA大鼠早期和继发期原发关节炎具有阻抑减轻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逆灸调整早期及继发期血液及下丘脑自由基代谢失衡有关.

    作者:李晓泓;张露芬;郭顺根;解秸萍;李学武;翟景慧;李辉;朱文莲;周登方;张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