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凤;谢珠红;钟爱英;高江美;金燕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生理屏障.BBB 结构在多种疾病中遭到破坏,导致血液中有害物质及潜在病原微生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诱发和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作者:罗家昂;张璠;徐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系统探讨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中使用亚甲蓝的安全性及其术中、术后相关护理.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相关的研究,根据Coehrane reviewers手册5.0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使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7篇非随机对照研究,总样本量984例,合并结果显示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术中使用亚甲蓝示踪定位可减少手术时间,及降低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而合并后亚甲蓝组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下降及皮肤黏膜过敏反应三个指标未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中应用亚甲蓝可以起到明显的示踪定位功能,降低术中探查难度,减少创伤,且术后可以通过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董敏;李青;李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旨在了解本县中老年畲族妇女25(OH)D水平,建立本地区维生素D数据,对下一步本县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 用美国Siemens ADVIA Centaur X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检测景宁486例中老年畲族妇女维生素D水平.结果 景宁县中老年畲族妇女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占67.93%,维生素D不足占28.91%.结论 景宁县中老年畲族妇女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现象严重,需要药物或食物补充维生素D.
作者:陈小伟;占伟海;余卫清;潘君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复方消化酶胶囊联合胃电起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前后胃电图的分析,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活动的变化特点,探讨复方消化酶联合胃电起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胃镜检查、腹部CT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其中20例未经任何治疗(A组),20例单用复方消化酶治疗4周(B组),另20例经复方消化酶联合胃电起搏治疗4周(C组);选择正常者20例做对照组(D组),分别进行常规胃电图检测,对各组胃电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A组胃电节律紊乱系数较D组增高,慢波频率、餐后餐前功率百分比、慢波幅值、反应面积较D组的小,且有明显差异(P<0.05).B组的胃电节律紊乱系数较A组的降低,慢波频率、餐后餐前功率百分比、慢波幅值、反应面积较A组的高,且有明显差异(P<0.05).C组的胃电节律紊乱系数较B组的胃电节律紊乱系数低(P<0.05),慢波频率、餐后餐前功率百分比、慢波幅值、反应面积较B组的高,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通过分析复方消化酶联合胃电起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前后胃电活动的变化,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电节律的改变,探讨复方消化酶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琰;余跃;王志红;石振旺;陈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8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一期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进行总结.方法87例多节段CSM需行前路减压手术患者,术前行健康宣教、气管推移训练、锻炼肺功能、床上大小便练习,术后施行颈部颈托制动、轴线翻身、雾化吸入及四肢功能锻炼,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切口、引流管引流液、尿液等情况变化.结果 通过术前详细的健康宣教、术前准备及术后的精心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有条不紊的进行各阶段护理,使患者顺利的度过围手术期,大程度的恢复四肢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加强多节段脊髓型脊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能够减轻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痛苦,降低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肢体和神经功能更好的恢复.
作者:杨佳;彭继志;罗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隐匿性腹股沟疝的患病率.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5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使用腹腔镜探查时发现对侧隐匿性腹股沟疝的例数,统计隐匿疝的患病率.结果 65例单侧腹股沟疝患儿中,共有14例发现对侧隐匿性腹股沟疝,其患病率为21.5%.结论 隐匿性腹股沟疝是临床上一种特殊性疝,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方兴贵;项本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C 肽被认为是无活性的含有 31 个氨基酸的多肽链,胰岛素 β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原包含 A、B、C 链,胰岛素原分泌入血后,三条链裂解,其后 A、B 链形成了胰岛素,发挥降低血糖及其他生物活性的作用.
作者:盛昭;季学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有创检查及治疗多、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等特点,加之抗菌药物大量使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几率也随之增高,是临床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1].
作者:郑叶平;董叶丽;朱胜春;沈杰;王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EDTA依赖的白细胞聚集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抗凝剂介导的白细胞聚集的可能机制和白细胞计数纠正方法 .方法统计与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345600例门诊、住院血常规标本发生EDTA诱导的白细胞聚集导致假性白细胞减少例数的相关情况.结果 共发生EDTA依赖的白细胞聚集7例,其它原因导致白细胞聚集27例,发生率分别为0.002%和0.008%.由于白细胞聚集导致仪器自动白细胞计数结果假性偏低,与人工显微镜计数结果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的实验表明EDTA诱导的白细胞聚集在37℃水浴30min和更换枸橼酸钠抗凝剂后白细胞聚集情况未得到纠正,相较于白细胞人工镜检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标本采用仪器稀释液与标本血浆等量置换以及标本中加入卡那霉素20mg/ml方法后,标本中白细胞聚集现象得到部分纠正,但仪器结果与人工镜检计数差异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DTA抗凝剂诱导的假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0.002%,极易漏诊.发现有白细胞聚集的情况应采用人工显微镜计数进行检测结果纠正,以防发生误诊误治.
作者:陈龙;徐旭栋;张永为;陆新建;肖湘阳;王剑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治疗稳定性异位妊娠78例,选择MTX+米非司酮+中药方案35例为观察组,选择MTX+米非司酮方案43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8.57%、22.86%、94.29%,对照组疗效显著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8.84%,32.56%,81.4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血β-HCG值恢复正常、盆腔包块消失、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总住院时间、月经恢复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更明显,康复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陆佳红;蒋军;王佳曦;施颖意;夏梦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显微手术治疗会厌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6例治疗的会厌囊肿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36例,B组30例.A组给予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显微手术切除,B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刀切除,记录术中、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黏膜肿胀消退时间短于B组,术后出血率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复发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显微手术治疗会厌囊肿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疗效确切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郑怡;董飞林;苏立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小儿心动过速心肌病(TCMP)患儿治疗中卡托普利对超声心动图、心胸比例和心功能分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6年5月就诊的42例TCM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短轴缩短指数(FS)、左室射血分数(EF)、室间隔厚度(IVST)等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LVEDd、IV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FS、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儿各超声心动图指标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心胸比例(CRT)均缩小,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所有患儿CRT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患儿中有9例CRT恢复正常,两组CRT正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心功能Ⅰ、Ⅱ、Ⅲ、IV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NT-proBN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肝脏缩小≥30%的肝脏缩小率与心电图正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卡托普利的观察组患儿用药过程中未出现肾功能损害和高钾血症.结论 小儿TCMP是一种预后好、可逆性好的心肌病.及早诊断,TCMP患儿治疗首选药物治疗,及时有效的治疗,对疾病的恢复有重大意义.卡托普利联合抗心律失常治疗可使肝脏体积更好的恢复,心律失常和心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兴圆;金梅;王献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比尿激酶与阿替普酶(rt-PA)通过置管溶栓的方法 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和药物费用.方法回顾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5年间的ADVT患者68例,其中使用尿激酶治疗的37例,使用rt-PA治疗的31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出血并发症、药物费用等.结果 尿激酶组总有效率97.27%,rt-PA组总有效率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费用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尿激酶和rt-PA治疗ADVT均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尿激酶在药物费用上优势明显.
作者:陈翔;曹俊雄;朱志军;吴丹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超声结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实施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下肢手术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脊髓麻醉组(S组)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记录两组麻醉操作时间(OT)、手术等待时间(SWT)、手术时间(ST)、首次镇痛时间(FAT)、术中血压下降幅度、首次自主排尿时间(FUT)、患者对本次麻醉满意度.结果 与S组比较,N组OT、SWT、FAT时间较长(P<0.01);FUT时间较短(P<0.01);血压下降超过术前基线10%的患者数较少(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结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可提供满意的神经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时间长,无尿储留.
作者:王靖宇;徐文强;顾奕;倪志明;侯振海;吕文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盆腔超声监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前后的子宫卵巢结构参数变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对47例临床确诊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性早熟组)进行GnRHa治疗,于治疗前后均应用盆腔超声进行子宫卵巢结构参数测量,并运用免疫化学发光法进行性激素水平的测定.同期对55例健康正常性发育女童(正常组)进行盆腔超声检查并测量子宫卵巢结构参数作对比分析.结果 性早熟组的子宫体积、卵泡大径、卵巢体积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大(P<0.05);与治疗前比较,性早熟组女童经GnRHa治疗后的子宫体积、卵泡大径、卵巢体积均出现明显减小(P<0.05);与治疗前比较,性早熟组女童经GnRHa治疗后的促黄体生成素峰值,促卵泡素峰值以及雌二醇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结论 盆腔超声能客观准确无创性地诊断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并可实时动态监测评估GnRHa对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征海;李晓明;黄敏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对于患者FSH、E2水平、IL-18及TNF-α等的变化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非手术的EM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GnRh-a治疗,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3~6个月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性激素水平、细胞因子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和性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腔痛、痛经、性交痛和疼痛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性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SH、E2和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8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nRh-a治疗可以通过抑制血清中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稳定性激素水平,进而发挥其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静;董艳;焦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原因,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18例年龄>65岁的脑卒中患者发生DVT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发生DVT的主要原因是活动减少、药物的使用、基础疾病、吞咽障碍饮水摄入减少、静脉置管等多种因素作用.结论 医护人员除常规进行脑卒中治疗护理同时,要积极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进行早干预,预防DVT的形成,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毛美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研究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间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其中21例对肠系膜下动脉进行高位结扎,39例对肠系膜下动脉进行低位结扎并保留左结肠动脉.结果 高位结扎组患者术中残端缺血性改变发生率为9.5%,显著高于低位结扎组;高位结扎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1.0±14.8)ml,显著低于低位结扎组(105.5±15.7)ml.其他各项指标两组之间均未见明显差异.术后随访结果显示,低位结扎组患者4例复发,复发率为10.25%;高位结扎组患者3例复发,复发率为14.2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乙状结肠癌根治腹腔镜手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可能会增加术中出血量,但对于手术疗效无影响,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更好地保留肠段吻合口血供.因此,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詹承吉;周东明;徐朝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胆石性肠梗阻是一种少见的梗阻类型,结石通过 Oddis括约肌或胆肠瘘进入肠道引起肠梗阻.由于该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造成漏诊及误诊,从而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随着影像学广泛应用于临床,CT 不仅可明确有无梗阻,更能显示梗阻的部位、原因等.本文报道 1 例胆囊十二指肠瘘并胆石性肠梗阻患者.
作者:邵军;张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较高.在我国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中,男性膀胱癌发病率居第七位,女性排在第十位之后[1].膀胱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是尿路上皮(移行细胞)癌.膀胱癌有两个临床表型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作者:石兵;赵凡;张翔;王文志;吕伯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