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梅;陆文明;石坤和;顾渊;高瑛
目的 通过体外无菌培养Sgc-7901细胞,观察加入冬凌草甲素后,Sgc-7901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评价冬凌草甲素对Sgc-7901细胞炎性因子的变化差异,探讨冬凌草甲素抗肿瘤的机制,为临床治疗胃癌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无菌培养Sgc-7901细胞,CCK-8实验筛选冬凌草甲素作用24h后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的佳作用浓度;液相芯片分析系统测定冬凌草甲素对Sgc-7901细胞IL-2、IL-4、IL-6、IL-10以及TNF-α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冬凌草甲素能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并且呈剂量依赖性,且IC50分别是66.88μm;液相芯片分析系统检测冬凌草甲素处理前后Sgc-7901细胞IL-2、IL-4、IL-6、IL-10以及TNF-α炎性因子差异表达结果显示:冬凌草甲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部分炎性因子表达下调.结论 冬凌草甲素可以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下调了Sgc-7901细胞中IL-6等炎性因子的分泌,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作者:唐晓华;董文静;骆丰;陈琳;章浙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超声评估不同机械通气模式下患者膈肌功能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纳入气管插管患者30例,自插管首日起,每天使用超声检查检测膈肌同一位置的厚度.通过计算机械通气末日和首日的膈肌变化,比上相应的机械通气时间,获得膈肌萎缩率(DAR).根据机械通气强度,将患者分为四级:Ⅰ级,自主呼吸或持续正压通气;Ⅱ级,低压支持通气,支持压力为5~12cm H2O;Ⅲ级,高压支持通气,支持压力为>12cm H2O;Ⅳ级,控制机械通气(CMV).本研究所有患者先后共进行膈肌超声评估113次,比较分析不同等级患者之间DAR的差异.结果 机械通气强度分级越高,膈肌萎缩越明显,Ⅱ、Ⅲ、Ⅳ级患者DAR分别为(-1.1±7.0)、(-5.9±9.7)、(-7.4±10.8),而Ⅰ级患者膈肌则是增厚的,增厚率为(+2.5±6.3),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机械通气模式,避免加速患者膈肌的萎缩,为患者成功脱机创造条件.
作者:陆建红;谢波;姬晓伟;占林兵;胡北平;汪永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正五聚蛋白3(PTX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46例COPD稳定期患者设为COPD组,选取27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组,检测诱导痰与血清PTX3水平,并分析诱导痰PTX3水平与血清PTX3水平、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PTX3在COPD组诱导痰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COPD组患者诱导痰PTX3与血清PTX3的水平及CAT分值呈正相关(P均<0.05),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 PTX3作为一种炎性因子,在COPD的发生和病情进展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助于COPD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作者:罗麟洁;唐凤鸣;万宁;张健;范世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狭窄致拔管困难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 收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70例脑损伤气管切开拔除气管套管困难患者.气管切开后时间为2~6个月.70例拔管困难患者均予支气管镜和颈部气道CT检查明确拔管困难原因,并及时针对原因进行治疗.结果 经支气管镜和颈部气道CT检查70例拔管困难患者均有气道狭窄.经支气管镜检查:有18例患者有咽部气道黏膜水肿和充血,34例患者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出血、糜烂或有疤痕形成.颈部气道CT检查:有18例患者气管内有肉芽组织生长,有10例患者有套管位置偏移,15例患者气管套管内形成痰痂,8例患者有气管软骨软化.上述原因均可引起气道狭窄致拔管困难.及时针对引起气道狭窄的病因进行治疗,治疗后70例患者有65例成功拔除气管套管.结论 脑损伤气管套管拔管困难的常见原因是气道狭窄,针对气道狭窄早期的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提高拔管的成功率,临床主要检查方法为支气管镜和颈部气道CT.
作者:刘克洪;高坚;李景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尿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96例AMI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依据有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再发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分为不良心脏事件组和无不良心脏事件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CRP和BNP值.将各组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良心脏事件组患者血清中BNP和CPR值均高于非不良心血管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和CPR水平可作为预测AMI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指标.
作者:林玲;何伍健;陆士奇;解来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分娩球联合导乐分娩镇痛仪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收集住院分娩的初产妇共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导乐陪伴分娩组)和观察组(分娩球联合导乐分娩镇痛仪组),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妊娠结局、胎儿预后、产后产妇泌乳素(PRL)分泌情况、产后7d抑郁评分及产后抑郁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分娩镇痛效果佳,产程较对照组缩短,阴道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及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血清PRL水平在产后2h、24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胎儿Apgar评分及胎儿脐动脉血、一氧化氮(NO)、血心钠素(ANP)及内皮素1(ET-1)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评分及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分娩球联合导乐分娩镇痛仪镇痛效果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及胎儿预后,促进泌乳并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银芬;王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头孢米诺和头孢美唑对肠杆菌科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科室分离出非重复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500例,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米诺和头孢咪唑的低抑菌浓度(MIC),将数据输入WHONET5.4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50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中不产酶菌株179株(35.8%),单产ESBLS株277株(55.4%),单产AmpC株12株(2.4%),产ESBLS+AmpC株32株(6.4%),头孢米诺和头孢美唑对不产酶和单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波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头孢米诺和头孢美唑对产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抗菌活性差.结论 头孢米诺和头孢美唑对不产酶和单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提示头孢米诺和头孢美唑可用于上述敏感菌的治疗.
作者:徐晓平;许健波;胡俊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跗骨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5年12月跗骨结核患者20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病例足踝疼痛消失,踝关节功能良好,未复发.结论 跗骨结核术前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对有慢性窦道的患者,病灶清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叶永志;张隆英;陈永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研究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间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其中21例对肠系膜下动脉进行高位结扎,39例对肠系膜下动脉进行低位结扎并保留左结肠动脉.结果 高位结扎组患者术中残端缺血性改变发生率为9.5%,显著高于低位结扎组;高位结扎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1.0±14.8)ml,显著低于低位结扎组(105.5±15.7)ml.其他各项指标两组之间均未见明显差异.术后随访结果显示,低位结扎组患者4例复发,复发率为10.25%;高位结扎组患者3例复发,复发率为14.2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乙状结肠癌根治腹腔镜手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可能会增加术中出血量,但对于手术疗效无影响,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更好地保留肠段吻合口血供.因此,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詹承吉;周东明;徐朝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液中未成熟粒细胞(IG)联合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及其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用sysmex XN-1000血液学分析仪测定200例肺部感染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IG百分比(IG%)及IG绝对计数(IG#),并用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其血清的PCT及CRP水平;将肺部感染患者通过临床特征及细菌培养结果 分组,分为细菌性感染组及非细菌性感染组,然后比较各指标的变化及分组统计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细菌性感染组及非细菌性感染组的WBC、NE%、IG%、IG#、PCT及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并且细菌感染组的上述指标与非细菌性感染组比较也显著升高(P均<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IG#、PCT及CR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有0.833、0.758及0.716,其均有良好的判定价值,并且三个指标联合应用后可以使其在早期的肺部细菌性感染指标应用上,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达71.2%及86.3%.结论 IG联合PCT及CRP指标在对肺部早期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而且其联合应用可以作为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评估指标.
作者:徐荣伟;郑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复方消化酶胶囊联合胃电起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前后胃电图的分析,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活动的变化特点,探讨复方消化酶联合胃电起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胃镜检查、腹部CT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其中20例未经任何治疗(A组),20例单用复方消化酶治疗4周(B组),另20例经复方消化酶联合胃电起搏治疗4周(C组);选择正常者20例做对照组(D组),分别进行常规胃电图检测,对各组胃电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A组胃电节律紊乱系数较D组增高,慢波频率、餐后餐前功率百分比、慢波幅值、反应面积较D组的小,且有明显差异(P<0.05).B组的胃电节律紊乱系数较A组的降低,慢波频率、餐后餐前功率百分比、慢波幅值、反应面积较A组的高,且有明显差异(P<0.05).C组的胃电节律紊乱系数较B组的胃电节律紊乱系数低(P<0.05),慢波频率、餐后餐前功率百分比、慢波幅值、反应面积较B组的高,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通过分析复方消化酶联合胃电起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前后胃电活动的变化,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电节律的改变,探讨复方消化酶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琰;余跃;王志红;石振旺;陈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CEA、CA125、CYFRA21-1的动态水平.方法 对18例NSCLC患者行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并测定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后血清CEA、CA125和CYFRA21-1水平.结果 125I粒子植入后1、3、6个月肿瘤标志物CEA、CA125和CYFRA21-1水平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I粒子植入后1、3及6个月之间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1、3及6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7.7%和66.6%.结论 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NSCLC能够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A125和CYFRA21-1的水平,临床近期疗效确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洋;程少麟;朱峰;郝宝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结合克氏针、螺钉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体会.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3例严重Pilon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全部病例均进行回访,时间5~16个月,平均12.5个月.优13例,良5例,可3例,差2例,总有效率为91.3%.2例患者术后出现创口表浅皮肤坏死感染,经换药后痊愈,未发生内固定物断裂,皮瓣严重坏死及骨折再移位和骨折不愈合.结论 对于严重Pilon骨折在治疗前术者应对软组织的损伤情况进行充分完整的评估,根据骨折及软组织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及术后科学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使患者能达到有效的康复.
作者:燕双喜;王群;丁少波;陈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C 肽被认为是无活性的含有 31 个氨基酸的多肽链,胰岛素 β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原包含 A、B、C 链,胰岛素原分泌入血后,三条链裂解,其后 A、B 链形成了胰岛素,发挥降低血糖及其他生物活性的作用.
作者:盛昭;季学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相关特点及管理对策.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出院的2624份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3年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率为7.66%,所有感染患者均使用抗生素,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多见.样本采集率存在上升趋势,样本检出阳性率偏低,抗菌药物的选择以经验治疗为主,应用不够合理.结论 应加强医院内感染管理,提高采样率及样本培养的阳性率,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
作者:许红燕;章浩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茶碱辅助治疗对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进行治疗的84例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显著升高,CD8+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12周后,两组患者的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小剂量茶碱辅助治疗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可改善其肺功能,增强免疫功能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刘红丹;姜延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EDTA依赖的白细胞聚集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抗凝剂介导的白细胞聚集的可能机制和白细胞计数纠正方法 .方法统计与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345600例门诊、住院血常规标本发生EDTA诱导的白细胞聚集导致假性白细胞减少例数的相关情况.结果 共发生EDTA依赖的白细胞聚集7例,其它原因导致白细胞聚集27例,发生率分别为0.002%和0.008%.由于白细胞聚集导致仪器自动白细胞计数结果假性偏低,与人工显微镜计数结果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的实验表明EDTA诱导的白细胞聚集在37℃水浴30min和更换枸橼酸钠抗凝剂后白细胞聚集情况未得到纠正,相较于白细胞人工镜检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标本采用仪器稀释液与标本血浆等量置换以及标本中加入卡那霉素20mg/ml方法后,标本中白细胞聚集现象得到部分纠正,但仪器结果与人工镜检计数差异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DTA抗凝剂诱导的假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0.002%,极易漏诊.发现有白细胞聚集的情况应采用人工显微镜计数进行检测结果纠正,以防发生误诊误治.
作者:陈龙;徐旭栋;张永为;陆新建;肖湘阳;王剑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系统探讨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中使用亚甲蓝的安全性及其术中、术后相关护理.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相关的研究,根据Coehrane reviewers手册5.0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使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7篇非随机对照研究,总样本量984例,合并结果显示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术中使用亚甲蓝示踪定位可减少手术时间,及降低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而合并后亚甲蓝组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下降及皮肤黏膜过敏反应三个指标未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中应用亚甲蓝可以起到明显的示踪定位功能,降低术中探查难度,减少创伤,且术后可以通过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董敏;李青;李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比尿激酶与阿替普酶(rt-PA)通过置管溶栓的方法 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和药物费用.方法回顾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5年间的ADVT患者68例,其中使用尿激酶治疗的37例,使用rt-PA治疗的31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出血并发症、药物费用等.结果 尿激酶组总有效率97.27%,rt-PA组总有效率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费用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尿激酶和rt-PA治疗ADVT均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尿激酶在药物费用上优势明显.
作者:陈翔;曹俊雄;朱志军;吴丹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安列克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10月120例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胎儿娩出后缩宫素20U肌肉注射+米索前列醇400μg塞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胎儿娩出后宫颈注射安列克250μg.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产妇产后出血率、不同时段出血情况、血红蛋白水平、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率、术中、产后2h及24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前及术后72h血红蛋白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列克治疗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价格低廉,效果显著.
作者:林海燕;朱小红;祝樟珠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