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尿钠肽及C反应蛋白变化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林玲;何伍健;陆士奇;解来青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脑尿钠肽, C反应蛋白,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脑尿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96例AMI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依据有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再发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分为不良心脏事件组和无不良心脏事件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CRP和BNP值.将各组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良心脏事件组患者血清中BNP和CPR值均高于非不良心血管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和CPR水平可作为预测AMI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指标.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ICCO在内科危重患者中的监测及护理

    目的 总结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内科危重患者中的监测及护理.方法 在内科危重患者中运用PICCO容量、肺水和心肌收缩力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监测危重患者31例,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应用监测值指导液体管理、合理用药.结果 经救治和护理,6例治愈出院,22例好转转他科继续治疗,2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无意外拔管、导管堵塞及感染病例的发生.结论 使用PICCO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临床用药,并加强相关护理,对内科危重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钱利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混合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体会

    目的 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结合克氏针、螺钉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体会.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3例严重Pilon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全部病例均进行回访,时间5~16个月,平均12.5个月.优13例,良5例,可3例,差2例,总有效率为91.3%.2例患者术后出现创口表浅皮肤坏死感染,经换药后痊愈,未发生内固定物断裂,皮瓣严重坏死及骨折再移位和骨折不愈合.结论 对于严重Pilon骨折在治疗前术者应对软组织的损伤情况进行充分完整的评估,根据骨折及软组织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及术后科学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使患者能达到有效的康复.

    作者:燕双喜;王群;丁少波;陈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改良Ⅱ期法耳廓再造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改善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手术效果的方法 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218例(234耳)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行改良Ⅱ期法耳廓再造术,手术分两期进行,I期行自体肋软骨耳支架的雕刻和移植;Ⅱ期行耳颅角成形.结果 218例(234耳)患者随访187例(202耳),时间为6个月~1年,其中183例(198耳,占98.02%)患者耳廓各结构均显现良好,双侧基本对称,4例(4耳,占1.98%)患者耳廓部分主要结构显现不佳和/或双侧不对称.结论 改良Ⅱ期法耳廓再造术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总体效果满意,是先天性小耳畸形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洁;张正文;赵启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四君子汤联合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联合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住院及门诊的同时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结合组)和对照组(西医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铋剂四联方案:埃索美拉唑20mg,2次/d,餐前0.5h服;枸橼酸铋钾220mg,2次/d,餐前0.5h服;阿莫西林1000mg,2次/d,餐后即服;克拉霉素500mg,2次/d,餐后即服,疗程14d;青霉素过敏患者用左氧氟沙星0.5g,1次/d,餐后即服,取代阿莫西林.治疗组:同样予上述铋剂四联方案药物,并加用四君子汤,150ml/次,2次/d,疗程7d.均于治疗结束后4周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并监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91.43%,对照组HP根除率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均有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四君子汤联合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效果较好,四君子汤可能是通过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达到扶正目的.

    作者:刘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失误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失误的原因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160例,其中对发生治疗失误的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在使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时的失误原因,同时根据资料提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4例行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患者中有2例发生股骨螺钉及接骨板断裂,1例发生股骨螺钉松动及接骨板移位,1例发生胫骨骨不连,2次治疗后骨折愈合,患者恢复良好;统计发现出现有皮肤软组织并发症1例,骨折对位不良1例,骨折复位丢失1例以及内固定失败1例.结论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发生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操作医师未正确理解微创内固定系统的理念、原则、手术指征以及操作,也是导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谌少波;杨保良;双峰;邹鸿星;邵银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hs-CRP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通过检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分析hs-CRP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1月治疗的126例高血压病>2级的中老年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有颈动脉斑块的65例为观察组,根据颈动脉斑块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成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三个亚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无颈动脉斑块的6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和各亚组之间血液中hs-CRP值.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与对照组血液中hs-CRP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hs-CRP水平随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有升高的趋势.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hs-CRP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王晓琳;陆宁;朱宁;殷梨华;陈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的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评估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OL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全椎板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全椎板切除术治疗的23例TOLF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JOA脊髓损害评分表(11分法)分别评估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结果 术前JOA评分平均(6.83±1.35)分,术后1周JOA评分平均(8.65±1.11)分,末次随访JOA评分平均(9.78±0.91)分.结论 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是治疗TOLF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潘宇;陈其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中使用亚甲蓝的安全性评估

    目的 系统探讨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中使用亚甲蓝的安全性及其术中、术后相关护理.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相关的研究,根据Coehrane reviewers手册5.0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使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7篇非随机对照研究,总样本量984例,合并结果显示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术中使用亚甲蓝示踪定位可减少手术时间,及降低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而合并后亚甲蓝组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下降及皮肤黏膜过敏反应三个指标未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手术中应用亚甲蓝可以起到明显的示踪定位功能,降低术中探查难度,减少创伤,且术后可以通过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董敏;李青;李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手术室仪器器械实施6S管理应用分组管理的效果观察

    手术室是进行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其工作目标为大限度满足患者手术的需求,保证手术能够安全、高效和顺利进行[1].随着现代医学水平及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中应用到的仪器器械种类越来越多,因此,手术室仪器器械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疾病手术治疗效果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静玉;方平;符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冬凌草甲素对乳腺癌Bcap-37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目的 通过体外无菌培养乳腺癌Bcap-37细胞,观察冬凌草甲素对Bcap-37细胞的活性以及凋亡的影响,探索冬凌草甲素的抗肿瘤机制.方法 无菌培养Bcap-37细胞,冬凌草甲素浓度为0、1、2、4、8、16、32、64μg/ml,作用12、24、36、48h时,采用MMT法检测冬凌草甲素抑制Bcap-37细胞活性;冬凌草甲素浓度为8μg/ml、32μg/ml,作用24h,流式细胞术检测冬凌草甲素对Bcap-3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冬凌草甲素对乳腺癌Bcap-37细胞有增殖抑制以及诱导凋亡的作用.结论 冬凌草甲素可抑制乳腺癌Bcap-37细胞的增殖以及诱导细胞凋亡,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新的依据.

    作者:鲁遥;张岚尔;骆丰;陈琳;章浙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2型糖尿患者体重与血清Fas/FasL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2型糖尿患者的体重指数、血清Fas/FasL水平、以及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指标的HOMA指数,以探讨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障碍与β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作为观察对象,分别测定体重指数、血清中Fas/FasL含量和HOMA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HOMA指数、血清中的FINS、FasL含量与BMI值成正相关,血清中的Fas含量与BMI值成负相关,进一步证明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与血清Fas/FasL成负相关.结论 胰岛β细胞凋亡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衰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且与体重指数呈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王敬民;钟磊;徐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C肽在糖尿病并发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C 肽被认为是无活性的含有 31 个氨基酸的多肽链,胰岛素 β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原包含 A、B、C 链,胰岛素原分泌入血后,三条链裂解,其后 A、B 链形成了胰岛素,发挥降低血糖及其他生物活性的作用.

    作者:盛昭;季学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保守治疗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分析保守治疗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的6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保守治疗组)和B组(PKP治疗组),A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的保守治疗,而B组主要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欧洲脊柱骨质疏松症研究问卷评分(EVOS)以及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B组患者VAS、EVOS评分以及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变化明显优于保守组(P<0.05),同时B组患者治疗后总满意度(100%)也明显高于A组(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和保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骨折均有临床疗效,但与保守治疗比较,PKP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早期活动、恢复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龙;于凤宾;陶德刚;诸晖;王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EDTA依赖的假性白细胞减少的实验分析与纠正对策

    目的 研究EDTA依赖的白细胞聚集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抗凝剂介导的白细胞聚集的可能机制和白细胞计数纠正方法 .方法统计与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345600例门诊、住院血常规标本发生EDTA诱导的白细胞聚集导致假性白细胞减少例数的相关情况.结果 共发生EDTA依赖的白细胞聚集7例,其它原因导致白细胞聚集27例,发生率分别为0.002%和0.008%.由于白细胞聚集导致仪器自动白细胞计数结果假性偏低,与人工显微镜计数结果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的实验表明EDTA诱导的白细胞聚集在37℃水浴30min和更换枸橼酸钠抗凝剂后白细胞聚集情况未得到纠正,相较于白细胞人工镜检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标本采用仪器稀释液与标本血浆等量置换以及标本中加入卡那霉素20mg/ml方法后,标本中白细胞聚集现象得到部分纠正,但仪器结果与人工镜检计数差异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DTA抗凝剂诱导的假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0.002%,极易漏诊.发现有白细胞聚集的情况应采用人工显微镜计数进行检测结果纠正,以防发生误诊误治.

    作者:陈龙;徐旭栋;张永为;陆新建;肖湘阳;王剑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表现为甲状腺结节的亚急性甲状腺炎12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表现为甲状腺结节的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12例SAT误诊为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总结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结果 12例患者怕热、多汗、心悸、手抖等高代谢症状不明显.有明确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的患者5例;伴发热4例.2例伴有吞咽时甲状腺区疼痛.7例FT4、FT3轻度升高,TSH的下降;余5例正常.结论 误诊为甲状腺结节的SAT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隐匿,及诊治医师对SAT缺乏认识,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田国华;李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未成熟粒细胞结合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在肺部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液中未成熟粒细胞(IG)联合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及其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用sysmex XN-1000血液学分析仪测定200例肺部感染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IG百分比(IG%)及IG绝对计数(IG#),并用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其血清的PCT及CRP水平;将肺部感染患者通过临床特征及细菌培养结果 分组,分为细菌性感染组及非细菌性感染组,然后比较各指标的变化及分组统计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细菌性感染组及非细菌性感染组的WBC、NE%、IG%、IG#、PCT及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并且细菌感染组的上述指标与非细菌性感染组比较也显著升高(P均<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IG#、PCT及CR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有0.833、0.758及0.716,其均有良好的判定价值,并且三个指标联合应用后可以使其在早期的肺部细菌性感染指标应用上,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达71.2%及86.3%.结论 IG联合PCT及CRP指标在对肺部早期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而且其联合应用可以作为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评估指标.

    作者:徐荣伟;郑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嗅花位对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腹内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嗅花位对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腹内压(IAP)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头位组(C组)和嗅花位组(S组),每组各30例.于无创机械通气前(T0)、无创机械通气后24h(T1)、无创机械通气后48h(T2)和无创机械通气后72h(T3)测量IAP和CSA.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3时CSA和IAP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组T1~3时CSA和IAP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嗅花位应用于无创机械通气时能降低患者的腹内压.

    作者:陈艳飞;翁宇红;应晓梅;周方;岑沈燕;沈华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床旁超声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和膈肌萎缩中的应用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超声评估不同机械通气模式下患者膈肌功能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纳入气管插管患者30例,自插管首日起,每天使用超声检查检测膈肌同一位置的厚度.通过计算机械通气末日和首日的膈肌变化,比上相应的机械通气时间,获得膈肌萎缩率(DAR).根据机械通气强度,将患者分为四级:Ⅰ级,自主呼吸或持续正压通气;Ⅱ级,低压支持通气,支持压力为5~12cm H2O;Ⅲ级,高压支持通气,支持压力为>12cm H2O;Ⅳ级,控制机械通气(CMV).本研究所有患者先后共进行膈肌超声评估113次,比较分析不同等级患者之间DAR的差异.结果 机械通气强度分级越高,膈肌萎缩越明显,Ⅱ、Ⅲ、Ⅳ级患者DAR分别为(-1.1±7.0)、(-5.9±9.7)、(-7.4±10.8),而Ⅰ级患者膈肌则是增厚的,增厚率为(+2.5±6.3),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机械通气模式,避免加速患者膈肌的萎缩,为患者成功脱机创造条件.

    作者:陆建红;谢波;姬晓伟;占林兵;胡北平;汪永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复方消化酶联合胃电起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复方消化酶胶囊联合胃电起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前后胃电图的分析,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活动的变化特点,探讨复方消化酶联合胃电起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胃镜检查、腹部CT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其中20例未经任何治疗(A组),20例单用复方消化酶治疗4周(B组),另20例经复方消化酶联合胃电起搏治疗4周(C组);选择正常者20例做对照组(D组),分别进行常规胃电图检测,对各组胃电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A组胃电节律紊乱系数较D组增高,慢波频率、餐后餐前功率百分比、慢波幅值、反应面积较D组的小,且有明显差异(P<0.05).B组的胃电节律紊乱系数较A组的降低,慢波频率、餐后餐前功率百分比、慢波幅值、反应面积较A组的高,且有明显差异(P<0.05).C组的胃电节律紊乱系数较B组的胃电节律紊乱系数低(P<0.05),慢波频率、餐后餐前功率百分比、慢波幅值、反应面积较B组的高,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通过分析复方消化酶联合胃电起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前后胃电活动的变化,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电节律的改变,探讨复方消化酶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琰;余跃;王志红;石振旺;陈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盆腔超声在GnRHa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盆腔超声监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前后的子宫卵巢结构参数变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对47例临床确诊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性早熟组)进行GnRHa治疗,于治疗前后均应用盆腔超声进行子宫卵巢结构参数测量,并运用免疫化学发光法进行性激素水平的测定.同期对55例健康正常性发育女童(正常组)进行盆腔超声检查并测量子宫卵巢结构参数作对比分析.结果 性早熟组的子宫体积、卵泡大径、卵巢体积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大(P<0.05);与治疗前比较,性早熟组女童经GnRHa治疗后的子宫体积、卵泡大径、卵巢体积均出现明显减小(P<0.05);与治疗前比较,性早熟组女童经GnRHa治疗后的促黄体生成素峰值,促卵泡素峰值以及雌二醇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结论 盆腔超声能客观准确无创性地诊断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并可实时动态监测评估GnRHa对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征海;李晓明;黄敏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