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蔚茜;冼绍祥
人工荨麻疹又名皮肤划痕症,是皮肤科常见病.我们自2003年2月~2005年8月,用清热凉血、疏风止痒法配合西替利嗪治疗本病,取得可靠疗效.现选取资料完整,坚持服药两个疗程者共56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族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是眼科常见病之一,治疗后患者复发较多,通过对166例中浆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发现脾气虚的患者复发率高.试对中浆复发与脾气虚的关系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祖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中晚期艾滋病患者舌象的观察,分析舌象与病情、病程的相关性,加深对中晚期艾滋病患者气阴两虚证的认识.方法:规定上午某段固定时间,用同一数码相机拍摄中晚期艾滋病患者的舌像;记录患者同期实验室资料,分析舌像特点及其与病情、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结果:晚期患者舌质暗淡,伴瘀斑,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腐腻,焦黄苔较为多见;舌质暗淡伴瘀斑的表现与病情、免疫状况、CD4水平有一定关系.结论:晚期艾滋病患者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毒邪稽留血分等中医病理变化较为常见.
作者:王融冰;王晓静;赵红心;卢联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病.笔者自2000~2005年,采用黄及止血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虽然方剂配伍组成的理论问题是其升华为方剂学后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但目前的现状是配伍理论的发展滞后,并因此影响到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提出,方剂的本质是药物之间的关系.药物的规律性组合是该关系的小功能单位.组合的形式包括药物组合与思路组合两类.方剂由一至数个由组合形成的单元组成.组合由来自于病证药多方面的要求决定.现阶段组合应由分析多首同类方而得,并需复经实践的再检验.
作者:蒋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益活清下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肝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36例SAP并发肝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每组18例.早期组入院时即应用益活清下法治疗;晚期组入院3天后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益活清下法的中药治疗.结果:早期组与晚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组肠麻痹、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脑病和低蛋白血症的持续时间低于晚期组(P<0.05或P<0.01);治疗后早期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低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病死率、感染率、手术中转率均低于晚期组,住院病程也较晚期组短.结论:早期使用益活清下法对减轻SAP合并肝功能不全的程度,促进肝功能恢复,降低感染率、病死率,缩短病程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鸿彦;夏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病.西医多根据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类型,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采用抑酸剂、黏膜保护剂、胃动力药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但疗效不尽满意.我们用逍遥丸结合西药个体化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李平;凌江红;吕军影;严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管灸加针刺治疗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个中心共160例患者入组,157例完成研究.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针刺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管灸治疗和悬灸治疗.观察周期为8周,采用面部残疾指数和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3%,对照组总有效率72.1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体疗效和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但和入组病情轻重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对于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管灸加针刺的疗效优于悬灸加针刺的疗效.
作者:田丰玮;王竹行;路瑜;苟春雁;李宁;王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项背肌筋膜炎也称项背纤维组织炎,是指肌肉、筋膜、肌腱及韧带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一般由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等因素所致,骨伤科临床较为多见.笔者自1998~2004年采用自拟灵蛇汤内服配合封闭和手法综合治疗本病6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少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周仲瑛教授对内科疑难病症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仅就其这方面的学术思想介绍于下.
作者:郭立中;王志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原发性高血压(EH)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世界卫生组织MONICA方案资料显示,欧美国家成人(35~64岁)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在20%以上,我国15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1991年为11.88%,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大约有1.1亿高血压病患者[1].研究发现,约58%的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有胰岛素抵抗(IR)[2],多数学者认为,IR是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之一,对IR进行防治将有助于血压的控制.本文就近年来高血压病IR的中医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作者:廖蔚茜;冼绍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们采用针灸治疗嗜睡症患者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首峰;李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论述了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发病情况及诊断标准,提出针灸治疗CFS关键在于平衡人体的脏腑气血,并探讨了针刺临床研究中的病例选择、穴位选择及疗效评定等问题.
作者:姚韧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研究以辛夷挥发油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嗜酸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抗过敏的机理.
作者:熊天琴;胡鹏;秦旭华;沈映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曾辅民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我们有幸随侍先生左右,聆听教诲,收获颇多.兹就先生对虚阳外越证的部分临床问题及运用经方所得,介绍于后.
作者:贺千里;高晔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肾脏病是常见病,种类较多,严重地影响人民的健康.近20年来,国际肾脏病学界在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方面均有较大的进展,肾脏疾病的治疗也逐渐规范化.然而在肾脏病的临床上单纯西医治疗还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肾小球疾病;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激素的依赖性与副作用;慢性肾炎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中期的治疗等等.20年来,我国中医肾病学者进行了长期的临床实践,在肾脏病的领域内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与临床体系.
作者:王耀献;刘尚建;付天昊;王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宣发膜原方对胶原免疫性关节炎(CIA)的治疗机理,为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病和损伤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CIA作为RA的动物模型,以达原饮加减方作为宣发膜原法代表方,检测CIA大鼠踝关节病理改变及膝关节滑膜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宣发膜原方可以有效地减轻CIA大鼠病理损伤,提高滑膜细胞中B型滑膜细胞的比例,减少滑膜细胞中的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结论:宣发膜原方能够减轻CIA病理损伤,改善滑膜细胞超微结构.
作者:贾红伟;赵宁;李艳;张皖东;吕诚;赵宏艳;铃木聪;王少君;滕静如;吕爱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李传杰(1928~),男,195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58年毕业于中医研究院第一届西学中班,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针刺对冠心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卫生部乙级成果奖;<针刺治疗疟疾疾病的研究>获国家科委、卫生部、总后卫生部、国家医药总局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奖;<针刺对胃下垂的研究>、<针刺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研究>获中国中医研究院科研成果三等奖.
作者:曹建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升麻,味辛甘而性寒凉,主人肺、脾、胃、大肠经,功能散肌表风邪,善升脾胃阳气,兼清热解毒.近些年来,笔者活用升麻,用治急、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作者:朱树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白塞病(Behcet disease,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多系统疾病.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部病变的三联征为主,关节、心血管、消化道、神经系统、肺、肾与副睾等均可受累.张鸣鹤教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治疗白塞病及白塞病肠病更有独到之处.
作者:王占奎;张立亭;宋绍亮;邓长财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