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频域OCT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复合体厚度的研究

黄慧慧;赵晖;郑志斌;陈彦;沈琪敏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面/频域, 视网膜, 神经纤维层, 青光眼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人群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复合体(GCC)厚度的分布.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40眼、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40眼及正常对照组50例50眼的黄斑区整体平均视网膜神经节复合体厚度(GCC-Avg)、上方平均视网膜神经节复合体厚度(GCC-Sup)和下方平均视网膜神经节复合体厚度(GCC-Inf)及相应区域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比较各组与正常对照组间上述3个GCC参数的差异,分析黄斑区GCC厚度和视盘旁RNF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各期青光眼组平均RNFL厚度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正常对照组与各期青光眼组GCC-Avg、GCC-sup和GCC-Inf厚度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早期POAG患者的GCC-Avg、GCC-sup、GCC-Inf值均比正常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晚期POAG患者的GCC-Avg、GCC-sup、GCC-Inf值明显低于早期PO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C-Avg厚度与RNFL-Avg厚度呈明显正相关(P<0.1).结论 频域OCT能够定量测量并区分青光眼患者与正常人群的黄斑区GCC厚度,GCC厚度随青光眼病情的进展而逐渐变薄,并与视盘旁RNFL厚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锁定钢板结合人工骨植入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 研究锁定钢板结合人工骨植入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4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结合人工骨植入的治疗方法,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记录相关并发症,并采用Neer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46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46例均骨性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其中优14例,良27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89.1%.结论 采用锁定钢板结合人工骨植入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患者可以早期锻炼,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文林;夏增兵;唐慧斌;朱建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托吡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影响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从神经细胞凋亡角度探讨托吡酯(TPM)对实验性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的神经保护作用,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1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20只)、SAH模型组(30只)和SAH+TPM干预组(90只平均分为3组,术后2h分别予TPM 20mg/kg、40mg/kg及80mg/kg腹腔注射).利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制作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对各组在制模后24h进行死亡率统计和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干湿重法检测脑水肿指数,TUNEL/NeuN/DAPI/Merge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评估Caspase-3及Bcl-2、Bax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SAH模型组和各TPM干预组的死亡率和脑水肿指数上升,神经学评分降低.与SAH模型组比较,3个TPM干预组的神经学评分均上升,脑水肿指数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SAH后24h,Caspase-3及Bcl-2、Bax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增强,凋亡细胞增加.TPM干预后,Caspase-3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减少,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增加,凋亡细胞数目有所减少,且这种效应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TPM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Bax表达,促进Bcl-2表达,从而减轻SAH后神经元细胞继发性凋亡损伤,在神经功能保护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曹杰;范成普;杜杭根;周冰之;王承;郝必烈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辅助治疗新生儿脓毒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辅助治疗新生儿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同时探讨IVIG是否能缩短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强度及患者住院天数.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脓毒症患儿,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IVIG治疗组和对照组.IVIG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IVIG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IVIG治疗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为(7.17±3.87)d,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为(6.18±3.02)d,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效果方面, IVIG治疗组患儿治愈32例(64.0%),好转18例(36.0%),而对照组治愈以及好转例数相当(P>0.05),且治愈例数较IVIG治疗组少.结论 IVIG辅助治疗新生儿脓毒症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并且能产生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涂厉标;计建军;王长江;陈俊国;赵利平;费爱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2007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25例获得完整随访的该类患者,采用手术复位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结果 对该组患者进行20个月至5年的随访,腕关节功能采用Gartland-Werley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83.4%.结论 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之一,操作简单,提高了骨折的稳定性,并发症少,功能评定优于单纯应用外固定器.

    作者:陈余庆;季祝永;薛荣;张文祥;韩乃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独活寄生汤联合除痹汤熏洗治疗KOA疗效的超声评价

    目的 探讨独活寄生汤联合除痹汤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超声的效果评价.方法 将78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除痹汤熏洗,联合组独活寄生汤联合除痹汤熏洗,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中医症候、炎性因子改变.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治疗后膝关节病理及血流信号变化.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WOMAC评分、中医证候积分、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滑膜厚度和关节腔积液高度均明显降低,而联合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2~3级血流比例明显减少,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独活寄生汤联合除痹汤熏洗治疗KOA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炎症反应;超声技术可识别膝关节病理变化及血流信号改变,及时评估临床疗效.

    作者:魏杲;金秀娥;王超;孟永久;张迪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误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慢性呼吸衰竭12例

    目的 分析慢性呼吸衰竭误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原因,以减少临床误诊.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经血液检验、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确诊为慢性呼吸衰竭,经治疗好转11例,死亡1例.结论 误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慢性呼吸衰竭以老年患者居多,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和漏诊,当影像学检查无法解释症状时,不应忽视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谭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轻重度乳腺癌患者血清IL-6 IL-8 IL-10与TNF-α水平检测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IL-6、IL-8、IL-10与TNF-α在乳腺癌发生、转移及预后中的作用与临床意义.方法 空腹抽取静脉血后,ELISA测定IL-6、IL-8、IL-10与TNF-α水平,并分析放疗前后患者血清内上述因子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放疗有效患者IL-6、IL-8、IL-10及TNF-α水平较基线水平明显降低(P<0.05).无效或进展患者IL-8与TNF-α水平与基线水平比较明显升高,而IL-6与IL-10与基线水平无差异.IL-6、IL-8、IL-10及TNF-α相关性分析表明,IL-6、IL-8、IL-10升高与TNF-α正相关(P<0.05),而正常受试者患者体内四者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ELISA可有效测定乳腺癌患者血清IL-6、IL-8、IL-10及TNF-α水平.血清IL-6、IL-8、IL-10及TNF-α与乳腺癌放疗疗效密切相关.

    作者:张立;许婷姝;赵军;臧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急性阑尾炎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比较

    目的 探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应用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接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按照就诊奇偶顺序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奇数为对照组,采取传统保守治疗,偶数为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半年以上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随访复发率,并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半年复发率观察组为4.00%,对照组则为28.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阑尾炎治疗中实施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但手术治疗不仅时间更短,恢复更快,且效果更佳,复发率更低,值得借鉴.

    作者:张言涛;刘殿雷;周黎明;李晔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杭州地区人工流产现状分析

    目的 分析杭州市萧山区人工流产现状,以利更好开展生殖健康服务.方法 观察对象为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行人工流产手术的全部妇女,相关信息均源自医院流产后关爱(PAC)数据库,描述人工流产人群特征,按婚育情况分为已婚已育组、已婚未育组、未婚未育组三组,并比较三组人群在年龄、意外妊娠原因、既往避孕方式、高危人流率、既往流产次数等方面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纳入观察对象共8930例,其中已婚已育6380例(71.4%),已婚未育580例(6.5%),未婚未育1970例(22.1%).停经天数平均(54.95±13.28)d;平均年龄(28.59±6.29)岁.已婚已育组占人工流产群体比例、>2次重复流产率、避孕意识高于另两组,高危人流率未婚未育组明显高于另两组,但未育组采用低效避孕措施的比例明显高于已婚已育组(P值均<0.001).结论 针对已婚已育者生殖健康工作重点在于强调落实长效避孕,针对未育者工作重点则在于强调落实高效避孕.

    作者:刘杰;方燕飞;赵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结果.结果 在两组患者的干预结果方面,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认知行为干预,有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可适当推广应用.

    作者:严伟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严重创伤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严重创伤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1年12月至2016年11月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严重创伤患者送检的痰液、血液、尿液、体液、脓液、留置物等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菌株数及对常规抗菌药物敏感率.结果 2011年12月至2016年11月ICU严重创伤患者送检标本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73株,有逐年增多趋势,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主要是呼吸道、泌尿道、皮肤黏膜,分别占54.34% 、20.81%、10.98%;各年度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妥布霉素有较高敏感率,敏感率>50%,对其它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ICU严重创伤患者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高发区,其耐药现象日趋严重,要加强细菌检测和用药监管,扭转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无序增长的不良局面.

    作者:陈芬;周宗庆;周伟华;程燕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卵巢透明细胞癌的MRI诊断

    目的 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OCCC患者的临床、MRI及病理资料,总结其MRI表现.结果 19例均为单侧卵巢肿块.13例患者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肿瘤的MRI表现:(1)肿瘤的形态学表现:肿瘤长径平均约11.8cm.病灶呈类圆形、类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囊性病灶11例、囊实性病灶3例,实性病灶5例.囊性病灶中,10例为单房囊性病灶伴有壁结节,1例为多房囊性病灶且无壁结节.3例实性病灶均见坏死、囊变.(2)肿瘤的信号特点:17例患者可见病灶内T1高信号;囊性部分信号在T1WI复杂多变,T2WI均呈高信号;实性部分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弥散受限改变.(3)增强扫描特征:囊壁、分隔及病灶内实性部分动脉期呈中度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呈持续中度或明显强化状态,内部强化不均.结论 OCCC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以伴有壁结节的单房囊性病灶多见,病灶内T1WI高信号及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助于诊断.

    作者:邓美香;邹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年龄因素对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的情绪睡眠及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主观性头晕(CSD)患者年龄因素对情绪、睡眠及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120例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并采用头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定患者的头晕相关障碍、情绪、睡眠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中,平均年龄(49.05±10.96)岁,其中45~59岁(中年组)为分布集中的年龄段,男女比例1:2.9,男女比例差异较老年组更明显(P<0.05);平均病程(3.28±3.55)年,老年组病程持续时间明显长于青年组(P<0.05);CSD患者中伴发焦虑(HAMA≥14分)、抑郁(HAMD≥17分)和睡眠障碍(PSQI>7分)的比例分别为65.8%、40.8%和76.7%.青年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而青年组27%伴发抑郁,明显低于老年组的51.7%(P<0.05).相关分析中,年龄与病程、抑郁呈正相关(P<0.01),焦虑、抑郁、睡眠质量与头晕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慢性主观性头晕伴发较多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障碍,且与症状严重程度相关.年龄不是CSD患者的焦虑症状、睡眠质量和头晕程度的影响因素,而更多与抑郁症状相关.

    作者:赵金龙;袁天懿;唐潮浪;秦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ERCP联合LC术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ERCP+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42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OC+OCHTD),B组4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LC+LCHTD),C组45例行ERCP+LC术,比较各组取石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症状缓解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组取石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逐渐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较A组、B组升高(P<0.05),总并症发生率较A组、B组下降(P<0.05).结论 ERCP+LC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取石率高,能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建华;杨君寅;李玉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Ⅱ型神经纤维瘤病(NF2)为NF2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210000,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治疗复杂,预后效果差[1].所以,在深入阐明其病理生理的基础上,需要对其分子机制进一步研究,开展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也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1993年,Rouleau、Troffater同时克隆出了抑癌基因NF2,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Merlin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和视网膜细胞的膜褶皱、细胞突触和轴突上,通过调节细胞之间的接触和细胞内信号传导来调节细胞的生长速度和运动能力,主要表现为抑制细胞异常增殖,增加有丝分裂中G0/G1期比例,诱导细胞凋亡.自NF2基因被发现,关于Merlin的研究已经有了重要突破,但是关于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2].本文在简单介绍NF2的临床症状及遗传特点的基础上,主要围绕Merlin展开,对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分子致病机制及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上的诊断提供启示.

    作者:高旦华;蔡汉炯;蒋红芳;何梦甜;夏菁;冯晓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讨论阴道超声(TVS)联合腹部超声(TAS)在异位妊娠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两种方法检查后,TVS联合TAS检查组对异位妊娠中的卵巢妊娠、宫颈妊娠、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TAS检查组(P<0.05);TVS联合TAS检查组对异位妊娠中的输卵管妊娠和腹腔妊娠检出率高于TAS检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组对不同类型异位妊娠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TAS检查组(P<0.05);TVS联合TAS检查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TAS检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S联合TAS检查方法对异位妊娠患者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且可明确诊断异位妊娠的部位及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加快速准确的检查数据支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仙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3D-TOF MRA成像对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三维时间飞跃法核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 MRA)应用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压迫诊断及血管压迫情况与程度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采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4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患者均于MVD术前行3D-TOF MRA成像分析,以明确是否存在微血管压迫、压迫的程度以及主要责任血管等详细情况;以MVD术中所见为确诊金标准,分析3D-TOF MRA成像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结果 3D-TOF MRA成像诊断结果与MVD手术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性(P>0.05).3D-TOF MRA成像诊断准确率为89.80%,灵敏度为97.30%,特异度为66.67%,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术前3D-TOF MRA诊断NVC发生率为63.27%,MVD术中所见NVC发生率为63.27%,术前3D-TOF MRA对于NVC程度的诊断结果与MVD术中所见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D-TOF MRA成像诊断血管压迫中责任血管为动脉血管的发生率为89.80%,与MVD术中所见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3D-TOF MRA成像诊断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压迫准确性高,能够基本明确微血管压迫的具体位置关系、程度以及主要责任血管,对于临床诊断及MVD手术方案的制定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沈伟强;张云;沈健;潘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IgG抗体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I和PGII)、胃泌素-17(G-17)、幽门螺杆菌(Hp)IgG抗体联合检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8月就诊的146例胃部疾病患者,根据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三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112例,胃癌组34例,对照组66例(包括轻度非萎缩性胃炎);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检测受检者空腹血清PGI、PGII和G-17水平,并计算PGI/PGII比值(PGR),定性分析血清Hp-IgG,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PGI,PGR和G-17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中PGI和PGR降低,G-17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比较,胃癌组血清中PGI和PGR值降低,G-17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p-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6%、88.2%、53.0%.结论 血清PGI、PGR、G-17、Hp-IgG抗体联合检测对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伟华;丁禹;袁妮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间苯三酚与米索前列醇在绝经期妇女宫腔镜前宫颈扩张效果的比较

    目的 总结探讨间苯三酚与米索前列醇在绝经期妇女宫腔镜术中对宫颈扩张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宫腔镜手术的绝经妇女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间苯三酚组于术前15~30min静脉推注间苯三酚80mg,米索前列醇组于术前晚10点予米索前列醇0.4mg置于阴道后穹隆.记录并观察两组宫颈扩张程度、扩张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与米索前列醇组比较,间苯三酚组的宫颈扩张程度好,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扩张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人流综合征发生均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人流综合征外的其余并发症与药物不良反应两组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绝经期妇女宫腔镜术前,使用间苯三酚静脉推注扩张宫颈效果好,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减少手术创伤,节省手术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冯乐汀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术前心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例择期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术前准备,干预组在常规术前准备基础上给予患者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晚的睡眠情况,记录手术前一天及入手术室后的心率、血压,同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及术前的心理状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入手术室后,干预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行骨科手术的患者术前实施适当的心理干预,可以维持患者围术期循环的稳定性,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董凌茜;王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