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比较腹腔镜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

高伟;沈亦钰

关键词: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腹腔镜, 无张力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双侧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成人双侧腹股沟疝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TAPP组46例和开放组5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费用、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结果 TAPP组和开放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是(79.8±9.6)min和(70.5±11.7)min (P<0.05),疼痛持续时间分别是(1.6±1.2)d和(2.7±1.4)d(P<0.05),住院费用分别为(14692.1±1479.7)元和(14101.5±1505.9)元(P<0.05),住院时间分别是(2.8±1.2)d和(4.8±2.0)d(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P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均值得临床推广,TAPP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患者疼痛轻、康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案例分析法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案例分析法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通过收集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召开低年资护士案例分析会、护士长案例分析会与病区案例分析会促使护士进行案例分析,提出改善与预防方法。结果实施案例分析法后,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与实施案例分析法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实施案例分析法前比较也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案例分析法,不仅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还有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方淑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表格式实习日志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由学生向护士角色转换的过渡时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时期[1],也是塑造专业态度及行为的关键时期。采用何种方法更好地调动临床护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带教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护理临床教育所面临的问题[2]。本院神经外科将表格式实习日志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娟;葛东明;王爱凤;丁涟沭;佘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胰岛素抵抗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IMT值分为IMT<1.0mm组(n=40例)和IMT≥1.0mm组(n=35例),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比较各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纤维蛋白原(FIB)、载脂蛋白A蛋白(ApoA)等实验室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IMT≥1.0mm组患者FPG、FINS、HOMA-IR均明显高于IMT<1.0mm组(P<0.05),ISI明显低于IMT<1.0mm组(P<0.05),而各组ApoA、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逐渐加重,FPG、FINS、HOMA-IR明显升高(P<0.05),而ISI明显降低(P<0.05),而各组ApoA、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MT越厚、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越重,则IR程度更强。

    作者:王娟;陈传国;费世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术前CT增强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目的:探讨术前CT增强检查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526例。以淋巴结病理切片结果定为金标准,评估CT增强检查对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央组淋巴结转移,颈侧组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共518例患者行颈部淋巴结清扫,8例未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前CT增强检查评估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69.9%,特异度为94.1%,阳性预测值为82.2%,阴性预测值为88.8%;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57.0%,特异度为94.5%,阳性预测值为81%,阴性预测值为85.4%;评估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98.1%,阳性预测值为82.5%,阴性预测值为98.3%。颈部中央组发现淋巴结转移的同时,同侧颈侧组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28.9%。结论术前CT增强对于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较低,而对于颈侧组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对临床手术是否有必要清扫颈侧组淋巴结有指导意义。

    作者:方军杰;胡碧波;孙微;干放;李爱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生活方式持续干预对健康管理成效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久坐少运动的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中间危险因素急剧增加。研究发现,如果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合理、不吸烟、适量饮酒、保持与危害的严重性相对应,男性患心脏疾病的风险指数低[1]。生活方式管理强调个人选择行为方式的重要性,其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健康管理即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手段,鼓励干预对象尽早积极主动地选择健康生活方式,以减少或降低疾病的危险因素,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维护自身大健康目标[2]。本调查对284例持续12个月生活方式干预作为调查对象,分析持续生活方式干预与健康管理成效的相关性,为提高健康管理依从性策略提供依据。

    作者:杜美丽;许维娜;滕玉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双侧幕上外伤性颅内血肿44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双侧幕上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对44例双侧幕上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恢复良好22例,中度残疾14例,重度残疾6例,死亡(包括自动出院)2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可改善双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作者:章国海;过宓;张铖;吕庆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小腿溃疡型鳞状细胞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并探讨表现为溃疡的小腿鳞状细胞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17例因小腿溃疡难以愈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创面部位及情况,在将病灶扩大切除并确认切缘与基底部均为阴性的基础上,Ⅰ期或者Ⅱ期选择利用邻近皮瓣转移或游离皮片植皮修复创面。术后通过对创面愈合情况、鳞状细胞癌的治愈情况及功能活动等进行疗效综合评估。结果术后1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5个月。患者创面愈合好,无复发情况,患肢功能活动恢复良好。结论小腿鳞状细胞癌在彻底切除的基础上,采取完善的术前准备,适宜的手术时机,合适的手术方式及精心的术后护理,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何静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附加导联在诊断右束支传导阻滞中意义的探讨

    目的:探讨心电图附加导联在诊断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中的意义。方法观察450例正常人心电图V1'、V1'、V1''及V3R导联QRS波形态及演变规律。结果 V1'→V1'→V1''QRS波演变趋势:r波振幅逐渐降低,出现r'波的概率及r'波振幅逐渐增高,即出现r'>r波概率越来越高。V3R导联无1例出现r'波。 V1'、V1'、V1''及V3R导联出现RBBB图形分别是18例(4%)、105例(23%)、193例(43%)、0例(0%)。结论附加导联作为RBBB早期诊断,V1'、V1'、V1''可能存在假阳性;而V3R导联则未见假阳性,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作者:李晓东;项静静;罗晖;潘医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2015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更新点概述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而近年来,哮喘患病率仍在逐年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早在1993年,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制定了“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工作会议报告,并于1995年推出首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

    作者:朱婷婷;张维溪;李昌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中相关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中综合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4月18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接受静滴碳酸氢钠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给予综合性护理,分析观察血液透析相关症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血液透析期间,患者低血压、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血液透析相关症状发生率均为11.11%,护理满意度平均评分为(93.25±2.14)分。结论在血液透析中综合护理,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症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杜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山楂配方颗粒联合辛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的影响

    目的:观察山楂配方颗粒联合辛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疗效影响。方法将152例颈动脉IMT增厚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两组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给予辛伐他汀20mg/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山楂配方颗粒1包/晚,治疗6个月观察疗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和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等。结果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C、LDL-C、颈动脉IMT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升高(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楂配方颗粒联合辛伐他汀可以调节脂代谢,降低颈动脉IMT。

    作者:杨小英;芮凤;张雪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程度对比,观察其对颈动脉斑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治疗的52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2~3级),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均存在颈动脉斑块,按性别、年龄、斑块程度等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给予连续服用6个月的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和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对照组仅连续服用6个月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复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明显变薄,斑块面积明显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程度。

    作者:吴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桂枝茯苓丸汤剂治疗瘀血质不寐50例疗效分析

    不寐,是指不能够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症。其表现为睡眠不熟或者睡眠时间不足,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学习。常见发病原因为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五类[1]。除此以外作者临床实践发现瘀血内停也是引起失眠的重要病因。正如叶天士所说,久病入络,由于瘀血的产生一般是由于寒、热、气、血的虚实得不到纠正,日久伤及血络所致,所以存在病程长、进展较缓慢、多与其他疾病夹杂为患、易被忽略、常不能得到及时正确治疗的特点。作者考虑治疗失眠如能结合体质辨证,对于符合瘀血体质的失眠患者在五型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丸汤剂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康;单晓彬;朱剑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宫腔镜子宫中隔切开术对不良孕产史不孕中隔子宫患者生殖预后改善疗效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中隔切开术对有不良孕产史及不孕的中隔子宫患者生殖预后改善作用。方法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80例有不良孕产史以及不孕的中隔子宫患者,分为经宫颈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开术组(切开术组,n=40)和经宫颈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组(切除术组,n=40)。给予切除术组患者经宫颈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治疗,给予切开术组患者经宫颈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开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术后宫腔镜复查情况及生殖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切开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切除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均显著少于切除术组(P<0.05),术后残隔发生率2.5%显著低于切除术组17.5%(P<0.05),内膜上皮化满意度62.5%显著高于切除术组37.5%(P<0.05),术后妊娠率62.5%显著高于切除术组37.5%(P<0.05),妊娠状态中比例2.5%显著低于切除术组22.5%(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中隔切开术较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更能有效改善有不良孕产史以及不孕的中隔子宫患者生殖预后。

    作者:杨文颖;徐彩凤;韦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输卵管囊性畸胎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畸胎瘤是性腺或胚胎剩件中的全能细胞发生的肿瘤,常发生于性腺,偶可见于颈、纵隔、骶尾部、松果体及腹膜后等部位,肿瘤由3个胚层衍生物所构成,结构混乱,分为成熟性、未成熟性及卵巢单胚层和高度特殊性畸胎瘤。发生于输卵管的畸胎瘤较为罕见,国外相关文献报道约76例,其中55例为囊性[1]。国内报道约25例,其中恶性报道2例[2-3]。现结合本院1例输卵管囊性畸胎瘤总结报道并文献复习如下。

    作者:杨丽萍;顾江红;任兴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PEG-IFN a-2a联合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META分析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 a-2a)和恩替卡韦(ETV)对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3个主要的中文数据库。由两名评价员对纳入的有关PEG-IFN a-2a联合ETV,ETV和PEG-IFN a-2a治疗中国HBeAg阳性CHB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独立进行评价。结果9个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终的纳入条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HBeAg阳性CHB患者中,PEG-IFN a-2a联合ETV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血浆清除率明显优于ETV组和PEG-IFN a-2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体的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eAg血浆清除率较低。结论 PEG-IFN a-2a联合ETV组对中国HBeAg阳性CHB患者疗效较ETV组、PEG-IFN a-2a组显著,可作为治疗中国HBeAg阳性CHB的优先选择。

    作者:吴小翠;李富强;徐丽娜;唐翠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神经外科患者痰标本来源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痰标本来源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院感监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痰培养的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共送检合格痰标本753例,培养分离病原菌344株,其中多为革兰阴性杆菌285株,占82.8%;革兰阳性球菌31株,占9.0%;真菌28株,占8.2%。神经外科患者是多重耐药菌易感的高危人群,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进一步恶化,耐药率>80%;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61.9%和46.5%,检出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3株,MRSR检出率为58.9%,末检出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结论临床应加强神经外科患者痰培养的监测,提高标本送检率,关注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对抗感染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有积极意义。

    作者:胡华军;姚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救治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临床特点、救治方法及预后,以期提高急性PQ中毒的救治成功率。方法对16例口服PQ自杀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存活10例,死亡6例,救治成功率62.5%。结论血液灌流(HP)加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及抗炎症反应等综合治疗方法对救治急性口服PQ中毒疗效较好;服毒量大、急性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制约急性PQ中毒存活率的关键因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0.0×109/L提示预后极差。

    作者:花保安;金磊;姜波;吴化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酒精戒断综合征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一例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横纹肌细胞的损伤和崩解,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等细胞内容物进入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引起内环境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甚至合并多器官衰竭(MOOS)而危及生命。2015年9月本院收治酒精戒断综合征合并 RM 患者1例,该患者起病隐匿,并发症较多,后期并发 MOOS,病情较危重,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斌;范录平;张有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化湿二陈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湿浊中阻型消化道反应的临床分析

    我国近几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后都会出现各种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其中消化道反应如食欲不振、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苔腻等湿浊中阻证的表现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而化湿二陈汤对缓解由化疗引起的湿浊中阻型食欲不振疗效显著,因此两年来,作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搜集了临床上应用化湿二陈汤加减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湿浊中阻型食欲不振50例病例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绍文;陈铁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