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出血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和丙二醛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陈少芳;梁晖

关键词:脑出血/血液, 丙二醛/血液, 辨证分型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分别测定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中sICAM-1、MDA的含量.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ICAM-1、MDA含量明显升高.中脏腑组两指标较中经络组显著增高,中经络实证组较中经络虚证组显著增高,中经络各组以痰热腑实组升高为显著,72小时内以25~48小时组为高.结论:急性脑出血白细胞黏附、机体氧化应激增强,患者血清sICAM-1、MDA明显升高,二者关系密切,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两指标水平的差异可能是中风出现不同证型的内在因素之一;急性脑出血两指标水平的高峰期在25~48小时;两指标可作为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俞长荣治肾八法

    俞长荣为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业医50年,对中医治法等颇有研究,验之临床疗效甚佳,兹总结其治肾法如下.

    作者:林慧光;俞宜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病证结合复方拆方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病证结合中药复方血府逐瘀汤拆方的临床疗效,以期进一步阐明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血府逐瘀组、精制血府逐瘀组、药对组、安慰剂组.每人服药10ml/次,每日3次,疗程为4周.结果:冠心病心绞痛病证疗效依次为血府逐瘀组、精制血府逐瘀组、药对组、安慰剂组(P<0.01);血府逐瘀各组改善血液流变性、血管内皮功能及降低炎性介质等客观指标优于安慰剂组.结论:(1)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的中药复方拆方研究平台的建立,有利于明晰中药复方的适应症,阐释复方配伍规律;(2)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拆方药物具有其共同的作用基础,随着药物配伍的改变,作用程度及作用靶点出现差异,理法方药一致时临床疗效优于方药不一致时.

    作者:王阶;荆鲁;衷敬柏;王永炎;马丽红;刘剑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试土鳖虫治遗尿

    读贵刊1999年第11期<虫类药能提高治疗小儿遗尿疗效>一文,深受启发.笔者在辨证的基础上以土鳖虫尝试之,受益颇多,现撷其2例,以飨读者.

    作者:卢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新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应用新通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血液流变学、血脂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48.33%,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缺血性ST-T改变的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脂的变化情况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炎焱;路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研究述评(下)

    如上期文中所述,近年来,中医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从基础至临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就其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再作述评如下.

    作者:唐旭东;王维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抗免促育丸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62例

    我院自1999年6月~2003年6月运用益肾养肝、健脾补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中药制剂抗免促育丸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62例,并随机与培他米松对照组30例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嵊;张培永;颜昭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王敏淑运用生黄芪经验举隅

    王敏淑(1937~),女,196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现为保定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辨证用药规律,尤其注重运用益气活血之剂.擅长治疗消渴及并发症、头晕、汗证、失眠、胃脘痛、胸痹等内科疑难病症.发表论文10余篇,参加编写<中国基本中成药>一、二部,<优选使用中成药>,<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等.1994年被评为保定市自然科学带头人.1997年参加虚拟古籍<本草纲目>的研究.2002年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作者:王改仙;丁凤;陈旭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参葵汤对卵巢癌患者新鲜实体瘤细胞及细胞株Tyk-nu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参葵汤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含参葵汤大鼠血清,应用氚(3H)掺入法观测含药血清对卵巢癌新鲜实体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细胞活力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集落形成率测定的方法检测了含药血清对卵巢癌细胞株Tyk-nu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3H掺入法检测结果显示,含药血清可抑制卵巢癌新鲜实体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含药血清浓度的增高而增高;流式细胞仪、细胞活力、细胞生长曲线、细胞集落形成率测定结果显示,含药血清可抑制卵巢癌细胞株Tyk-nu细胞增殖,抑制率随含药血清浓度的增高而增高.结论:含参葵汤大鼠血清可抑制卵巢癌新鲜实体瘤细胞及卵巢癌细胞株Tyk-nu细胞的增殖.

    作者:张军;程建新;单保恩;石文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抗病毒颗粒冲剂加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30例

    我院自2002年3月~2003年9月使用本院自制中药抗病毒颗粒冲剂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GH)患者,在控制复发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昌鹏;许良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王三虎治疗食管癌经验

    西安市中医医院王三虎教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从事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诸多疑难杂病,特别是癌症诊疗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和用药经验.笔者有幸跟随王老师学习,现将其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经验作一介绍.

    作者:邢晓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俞尚德治疗胃病验案2则

    1 反流性食管炎殷某,男,48岁.初诊日期:2003年9月17日.患者自1999年以来,常反酸水,泛至喉头而止(吞酸).胸骨中、下段及心窝区时有烧灼感,吞咽时有隐痛.近3年来,更出现晚间睡中流涎,有时突发咳呛.胃脘嘈杂,不痛,嗳气不多,纳便正常,苔薄黄,脉弦滑.1周前胃镜检查:胃窦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可见少量反流液,幽门孔正常,胃体、胃底无殊;贲门口充血水肿明显,食管中、下段黏膜呈条状充血、水肿明显,有数处糜烂,血管纹理模糊.诊断:(1)反流性食管炎;(2)慢性浅表性胃炎(未作病理检查).处方:炒苍术10g,生甘草10g,炒苏子10g,姜半夏10g,苏木6g,炒枳壳6g,赤芍15g,蒲公英15g,金银花10g,半枝莲15g,吴茱萸5g,煨益智仁10g,姜黄15g,14剂.

    作者:俞文武;邓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消石脐疗袋治疗静止性胆结石623例

    静止性结石是相对于有症状的活动期结石而言,指相对于静止阶段未发生疼痛或治后疼痛已解除的胆结石.我们于1993年12月~2003年12月间,研制消石脐疗袋敷脐治疗静止性胆结石623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淦镜;易圩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1994年6月~1999年1月笔者用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41例,并与吗丁啉(多潘立酮)加雷尼替丁治疗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代彪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性脑出血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和丙二醛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分别测定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中sICAM-1、MDA的含量.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ICAM-1、MDA含量明显升高.中脏腑组两指标较中经络组显著增高,中经络实证组较中经络虚证组显著增高,中经络各组以痰热腑实组升高为显著,72小时内以25~48小时组为高.结论:急性脑出血白细胞黏附、机体氧化应激增强,患者血清sICAM-1、MDA明显升高,二者关系密切,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两指标水平的差异可能是中风出现不同证型的内在因素之一;急性脑出血两指标水平的高峰期在25~48小时;两指标可作为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陈少芳;梁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化瘀止痛片对模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因子的影响

    化瘀止痛片能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对模型动物异位内膜的生长和雌激素受体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试从黏附、侵袭、血管生成、细胞增殖与凋亡方面,探讨化瘀止痛片治疗内异症的作用机理.

    作者:黄英;吴涢婷;谭万信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妊娠期糖尿病中医证治需注意什么?

    答:妊娠期糖尿病的妇女,妊娠后发生妊娠高血压的可能性,较无糖尿病妇女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可能性高4倍.因此,有效地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预防妊高征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证治具有一定特色,需注意如下几方面.

    作者:姚石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86例

    我院产科病房自2000年9月~2003年1月,共收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8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了母体症状、生化指标和胎儿预后,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姬红;郑大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李祥云补肾祛瘀法治疗妇科病经验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李祥云教授从事妇科病的中医临床治疗和研究40年,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根据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总结出肾虚血瘀是多种妇科疾病的主要病机,临床用补肾祛瘀法治疗疗效显著,现举医案3则如下.

    作者:郑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研究文献质量评价

    目的:评价我国针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症)的临床试验质量.方法:通过机检和手检获得针灸治疗甲亢症的临床试验文献,并按国际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手册随机对照研究标准及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方法对文献的随机化、对照、研究对象选择(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确定)、组间可比性、样本含量、样本来源的描述及控制、诊断标准、盲法的运用、疗效判定标准、统计方法、副反应、随访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63篇文献中针灸治疗甲亢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仅占22.2%,但近年来呈逐年增加趋势.结论:尽管针灸已被广泛运用于甲亢症的防治中,但因其临床随机对照性试验(RCT)数量较少、质量水平仍然较低,尚无法为临床提供可信性高的证据,严重阻碍了针灸临床疗效的验证和发展.建议有条件的研究机构进行针灸治疗甲亢症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探索出疗效确切,可行性强的针灸方法,为进一步开展针灸治疗甲亢症的系统评价提供基础条件.

    作者:崔花顺;何金森;李永健;邸若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药熏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

    笔者自2000年3月以来,采用中药熏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42例,并与西医治疗40例作对照,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财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