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34例

汪素文;杨秀成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重症胰腺炎, 全身性炎症反应, 饮食习惯, 细菌易位, 生活水平, 发病机制, 发病率, 病死率, 疗效, 理论, 疾病, 基础, 方法, 肠道
摘要: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病情凶险,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肠道细菌易位等理论的提出,使我们对SAP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治疗对于该病的发展及预后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眼针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3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患肢功能的影响

    眼针疗法自20世纪70年代发明以来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已被肯定,石学敏院士创立的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应用也逐渐广泛,但二者联合应用有无协同和优势互补的作用尚未见有临床文献报道,因此,我们运用Brunnstrom六阶段评估法作评定,观察对比在药物与康复治疗基础上,眼针联合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偏瘫功能的影响.

    作者:樊莉;陈秀华;蒙吕荣;符文彬;朱晓平;文幸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孙世道治疗痤疮经验

    孙世道教授是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届毕业生,在其40余年的医疗实践中,特别是在皮肤科方面,博采众长,中西贯通,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今就其在治疗痤疮方面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耀萍;徐兆东;周绍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伤津证与生津法初探

    伤阴是外感温热病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能对温热病的演变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伤阴事关病势的进退、邪正的消长、逆变的有无、预后的善恶,历来为医家所重视.伤阴有多种类型,伤津是其中的一种,本文拟对伤津证和生津法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作者:汤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证治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易误诊误治,中医药治疗该病有较强的优势.就其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的研究,列举临床典型病例,结合各家辨治思路,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证治.

    作者:张忠德;邓屹琪;张瑜;韩云;林琳;晁恩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滋阴清肝消痤汤治疗寻常痤疮48例临床与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滋阴清肝消痤汤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对80例寻常痤疮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治疗组(滋阴清肝消痤汤组)和对照组(四环素组)患者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并进行体外抗菌试验.结果:治疗组48例,总有效率85.42%,对照组32例,总有效率84.38%,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滋阴清肝消痤汤对痤疮丙酸杆菌的小抑菌浓度(MIC)是0.0125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是0.025g/m1.结论:该方具有明显的抗雄激素活性及温和的雌激素活性,有调节内分泌及杀菌抗炎的作用.

    作者:刘靖;邝枣园;陈妙欢;罗海燕;范瑞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征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思路与方法

    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按病因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diopathic myelofibrosis)是临床比较少见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在人群中总的发病率为0.2~2/10万,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高于女性.现代医学对本病迄今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中医药对该病的认识与治疗有其独到之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就临床治疗该病的思路与方法作一简介,以期对该病的认识与治疗有所裨益.

    作者:唐由君;魏鑫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急性重症肝炎病案

    1 病历摘要亓某某,男,8岁,因间断发热伴皮疹1个月余于2004年8月6日入院.

    作者:王占奎;刘英;姜萍;周海蓉;李大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五加苍耳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70例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我们自2003年2月~2004年11月,自拟五加苍耳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70例,取得可靠疗效,现整理如下.

    作者:孙燕峰;仲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桃红四物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36例

    近年来,我们用桃红四物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丽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络脉概念诠释

    对络脉的概念、生理功能及其特性进行了论述.认为络脉不仅有广义、狭义之别,而且有气络、血络之分和阴络、阳络之异.络脉之三大特性:即分布的广泛性、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的多维性;络脉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络脉流通、络脉渗灌和络脉反注.强调络脉虽与微循环相似,但并不能等同,络脉是功能结构载体.

    作者:常富业;王永炎;高颖;杨宝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定坤丹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30例

    痛经指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坠胀,程度较重.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多采用对症治疗,副作用大.我院采用定坤丹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卫萍;范树军;高云秀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胃癌中医证型与胃癌转移相关基因E-cadherin的关系研究

    目的:从基因蛋白表达上探索胃癌患者中医证的本质.方法:将收集到的术前胃癌患者病例资料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确定其证型归属;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术后胃癌肿瘤标本中E-cadherin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E-cadherin在100例胃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证型间表达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示,痰湿凝结型、气血双亏型与脾胃虚寒型之间无明显差异,表达较高;瘀毒内阻型与肝胃不和型无明显差异,表达较低.结论:瘀毒内阻型与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的E-cadherin表达偏低,此两种证型肿瘤转移形成的途径可能与E-cadherin,即与肿瘤细胞间同质性黏附力降低相关.

    作者:孙大志;许玲;何金;魏品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针刺病变节段颈夹脊穴配合手法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评估针刺病变节段颈夹脊穴配合手法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病变节段颈夹脊穴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20例口服舒颈汤合剂;借助临床评价量表、视觉模拟量表等评定两组之间的综合疗效、单项症状、时效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患者临床评价量表(CAS)积分显著上升,头、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值显著下降,且均优于对照组(P<0.01);而患者上肢疼痛改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于头、颈、肩部疼痛,治疗组止痛即刻起效时间、疼痛消除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于上肢疼痛,治疗组止痛即刻起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而疼痛消除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针刺病变节段颈夹脊穴配合手法是一种更完善的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秋吉;王邦旺;沈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智通合剂促智作用研究

    我们观察了智通合剂对东莨菪碱与三氯化铝造成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及亚硝酸钠造成的中毒及缺氧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倪世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颜乾麟治疗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经验

    冠脉介入术已经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尽管冠脉介入术对治疗冠脉狭窄、心肌缺血的即刻临床疗效比较满意,但术后1年内,特别是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高达30%~50%,影响冠脉介入术的长期疗效.颜乾麟教授临床上从气血论治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取得良好疗效.现将其认识及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孙春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关于中成药所致肝损害的分析与思考

    药物性肝损害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很多,据报道在1000种以上[1].中药尤其是中成药一向被人们认为毒副作用少,使用安全,然而随着中成药的广泛应用,某些中成药的毒副作用屡有发生.笔者查阅了近10年来国内有关中成药引起肝损害的报道,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禄保平;彭勃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药大方治疗疑难病证的思考

    大方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运用,可溯源到<内经>时代,历代医家对大方及其运用都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较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对疑难疾病的治疗收到了较好疗效,它为我国古代医疗保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笔者从医近20年,经常运用大方治疗疑难病,多能收到满意疗效,对大方治病积累了一定经验,现予总结如下.

    作者:何泽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涤痰化瘀通窍汤治疗脑部肿瘤34例

    我们用中药涤痰化瘀通窍汤治疗脑部肿瘤34例,收到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黎军;范宏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34例

    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病情凶险,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肠道细菌易位等理论的提出,使我们对SAP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治疗对于该病的发展及预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汪素文;杨秀成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