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五加苍耳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70例

孙燕峰;仲英

关键词:五加, 苍耳, 降糖方, 治疗, 型糖尿病, 中医消渴病, 整理, 疗效, 范畴
摘要: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我们自2003年2月~2004年11月,自拟五加苍耳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70例,取得可靠疗效,现整理如下.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五加苍耳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70例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我们自2003年2月~2004年11月,自拟五加苍耳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70例,取得可靠疗效,现整理如下.

    作者:孙燕峰;仲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胃癌中医证型与胃癌转移相关基因E-cadherin的关系研究

    目的:从基因蛋白表达上探索胃癌患者中医证的本质.方法:将收集到的术前胃癌患者病例资料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确定其证型归属;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术后胃癌肿瘤标本中E-cadherin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E-cadherin在100例胃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证型间表达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示,痰湿凝结型、气血双亏型与脾胃虚寒型之间无明显差异,表达较高;瘀毒内阻型与肝胃不和型无明显差异,表达较低.结论:瘀毒内阻型与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的E-cadherin表达偏低,此两种证型肿瘤转移形成的途径可能与E-cadherin,即与肿瘤细胞间同质性黏附力降低相关.

    作者:孙大志;许玲;何金;魏品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征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芪丹颗粒剂治疗肺间质纤维化105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芪丹颗粒剂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5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作为治疗组,给予芪丹颗粒剂,对照组60例,给予强的松0.5mg/kg,两组疗程均为3~6个月,每1~3个月随诊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体征、肺部高分辨率CT(HRCT)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肺HRCT和肺功能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芪丹颗粒剂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症状和体征,使患者肺功能停止恶化,且用药期间未见任何副作用,耐受性良好.

    作者:靳长俊;辛洪涛;林殿杰;高桂新;张华楠;王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三保心对大鼠体内外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保心对大鼠体内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大鼠灌服三保心高、中、低3种剂量(10g生药/kg、5g生药/kg、1g生药/kg)后,采用Chandler法造成体外血栓和电刺激颈总动脉形成体内血栓,观察三保心对体内外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三保心高剂量组明显延长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P<0.05);高、中、低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大鼠体外血栓的形成,使血栓长度明显缩短,血栓湿重和干重明显减轻(P<0.05或P<0.01).结论:提示三保心具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作者:高会丽;王玉英;李贻奎;宁可永;李连达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34例

    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病情凶险,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肠道细菌易位等理论的提出,使我们对SAP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治疗对于该病的发展及预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汪素文;杨秀成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金莲花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90例

    金莲花片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抑菌的功能.为了对其临床疗效、主治范围及安全性等做出客观评价,我院于2004年对该药与复方草珊瑚含片进行对照观察,现就观察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高丽华;王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脑脉泰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口服脑脉泰胶囊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心脑舒通胶囊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结束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更为显著(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贺铁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智通合剂促智作用研究

    我们观察了智通合剂对东莨菪碱与三氯化铝造成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及亚硝酸钠造成的中毒及缺氧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倪世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颜乾麟治疗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经验

    冠脉介入术已经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尽管冠脉介入术对治疗冠脉狭窄、心肌缺血的即刻临床疗效比较满意,但术后1年内,特别是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高达30%~50%,影响冠脉介入术的长期疗效.颜乾麟教授临床上从气血论治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取得良好疗效.现将其认识及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孙春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关于中成药所致肝损害的分析与思考

    药物性肝损害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很多,据报道在1000种以上[1].中药尤其是中成药一向被人们认为毒副作用少,使用安全,然而随着中成药的广泛应用,某些中成药的毒副作用屡有发生.笔者查阅了近10年来国内有关中成药引起肝损害的报道,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禄保平;彭勃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眼针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3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患肢功能的影响

    眼针疗法自20世纪70年代发明以来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已被肯定,石学敏院士创立的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应用也逐渐广泛,但二者联合应用有无协同和优势互补的作用尚未见有临床文献报道,因此,我们运用Brunnstrom六阶段评估法作评定,观察对比在药物与康复治疗基础上,眼针联合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偏瘫功能的影响.

    作者:樊莉;陈秀华;蒙吕荣;符文彬;朱晓平;文幸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滋阴清肝消痤汤治疗寻常痤疮48例临床与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滋阴清肝消痤汤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对80例寻常痤疮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治疗组(滋阴清肝消痤汤组)和对照组(四环素组)患者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并进行体外抗菌试验.结果:治疗组48例,总有效率85.42%,对照组32例,总有效率84.38%,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滋阴清肝消痤汤对痤疮丙酸杆菌的小抑菌浓度(MIC)是0.0125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是0.025g/m1.结论:该方具有明显的抗雄激素活性及温和的雌激素活性,有调节内分泌及杀菌抗炎的作用.

    作者:刘靖;邝枣园;陈妙欢;罗海燕;范瑞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低危重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低危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甲状腺功能减低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予以甲状腺激素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温肾利水的中药汤剂.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水平均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低危重症疗效满意,可尽快改善症状,缩短急救疗程,有助于甲状腺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洁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胃灵颗粒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胃灵颗粒对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QOUH)和大鼠乙酸慢性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观察临床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并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对大鼠愈合性胃溃疡再生黏膜进行定量观察,测定胃壁结合黏液量、胃酸、胃蛋白酶活性.结果:胃灵颗粒组能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改善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的组织损伤并提高胃壁结合黏液量,减少胃酸的排出.结论:胃灵颗粒能提高QOUH,是临床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林禾禧;王奕珊;朱国曙;张闽光;林振川;陈奕昭;何成龙;吕方;杨春波;谢振家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吴立文运用升降清化汤治疗慢性泌尿系统感染经验

    慢性泌尿系感染为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淋证的范畴,大部分属于热淋,一部分属于血淋、劳淋.该类患者,尤其是女性,长期迁延不愈,一遇外感、劳累或值经期便发作或加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心痛苦.我院吴立文教授单纯运用中药治疗本病有良好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尤其重视运用中医的气机升降理论指导实践,兹就其常用的升降清化汤介绍如下.

    作者:韩红帼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针刺病变节段颈夹脊穴配合手法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评估针刺病变节段颈夹脊穴配合手法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病变节段颈夹脊穴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20例口服舒颈汤合剂;借助临床评价量表、视觉模拟量表等评定两组之间的综合疗效、单项症状、时效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患者临床评价量表(CAS)积分显著上升,头、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值显著下降,且均优于对照组(P<0.01);而患者上肢疼痛改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于头、颈、肩部疼痛,治疗组止痛即刻起效时间、疼痛消除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于上肢疼痛,治疗组止痛即刻起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而疼痛消除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针刺病变节段颈夹脊穴配合手法是一种更完善的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秋吉;王邦旺;沈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益气除痰法延长非小细胞肺癌中位生存期的作用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法延长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存期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例按肺郁痰瘀型、脾虚痰湿型、阴虚痰热型及气阴两虚型四型辨证施治,辨病治疗以益气化痰法为主,辨证治疗分别以宣肺除痰、益气除痰、滋阴化痰、益气养阴法为主.用乘积极限(K-M)法分析不同证型的中位生存期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结果:肺郁痰瘀型、脾虚痰湿型、阴虚痰热型及气阴两虚型肿瘤总缓解率分别为9.1%、23.6%、11.5%、13.2%(P<0.05);瘤体总稳定率分别为69.7%、77.8%、69.2%、78.9%(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8天、401天、300天和326天(P>0.05);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5.63%、51.53%、41.95%、46.01%(P>0.05).结论:益气化痰法可使Ⅲ、Ⅳ期NSCLC的中位生存期达到9个月,与化疗配合应用可达到12个月,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有效治法.其中,脾虚痰湿型患者中位生存期达到13个月,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周岱翰;林丽珠;周宜强;罗荣城;刘魁凤;贾英杰;陈继跃;牛喜伟;苏碧茹;鲁江;王树堂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孙世道治疗痤疮经验

    孙世道教授是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届毕业生,在其40余年的医疗实践中,特别是在皮肤科方面,博采众长,中西贯通,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今就其在治疗痤疮方面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耀萍;徐兆东;周绍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药大方治疗疑难病证的思考

    大方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运用,可溯源到<内经>时代,历代医家对大方及其运用都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较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对疑难疾病的治疗收到了较好疗效,它为我国古代医疗保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笔者从医近20年,经常运用大方治疗疑难病,多能收到满意疗效,对大方治病积累了一定经验,现予总结如下.

    作者:何泽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