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周振婷;王晓瑛;辛燕莲;张作美;袁立霞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痰饮血瘀是COPD的重要病理因素,几乎贯穿整个病程.肺失宣降,为盛痰之器,脾失运化,为生痰之源.气机不畅,则血运失常而致瘀,水停湿阻而凝为痰饮,瘀血和痰饮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因此,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活血化瘀祛痰法治疗COPD有积极意义.
作者:应明军;曲妮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以桂枝汤为例,遵循经方“方证相应”理论的内涵构建了桂枝汤方证网络,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该网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桂枝汤方证网络具备网络复杂性,具有复杂网络的“小世界网络”特征,症状(体征)的度数分布具有幂律特点,该网络为无标度网络;并对桂枝汤方证网络中症状(体征)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文章中的思路与方法对“方证相应”研究进行了新的尝试,有助于“方证相应”科学内涵的深入探讨.
作者:郭超峰;施学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白介素-1(IL-1)变化规律.方法:以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疾病模型制作方法为基础,结合预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与正常组比较一周内白介素-1(IL-1)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实验组白介素-1(IL-1)表现为昼低夜高的变化;在风寒表证7天疾病周期中,实验组IL-1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实验组小鼠体内IL-1的表达逐渐上升,于发病第3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实验组IL-1的变化曲线与正常组基本平行.结论:IL-1存在昼夜变化节律;IL-1的高表达出现在太阳病第2~3天,此后逐渐回落,基本吻合外感表证7天自愈的病程;实验组白介素-1(IL-1)水平昼低夜高的变化,与三阴病欲解于夜间,三阳病欲解于昼时的认识一致.
作者:吴萍;张发斌;李杰;张广梅;陆东明;王仁嫒;赵协慧;陈湘红;刘占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二白穴毫针、电针、穴位贴敷等不同干预方法对混合痔术后镇痛的疗效评价.方法:将160例混合痔(男84例,女76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毫针、电针、穴位贴敷3组)、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钾胶囊),根据疼痛视觉模拟比量(VAS)评分法、对术后疼痛进行评分.并对疼痛时间、性质、均住院日、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比较.进而评价临床镇痛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改善.同时干预二白穴对创面愈合无影响.结论:电针干预二白穴对减轻术后的局部疼痛较其他方法有明显效果.
作者:王波;陈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留针时间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方法:将1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针刺组、多穴针刺组.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记录每个患者针刺前即时及针刺后多个时点的疼痛指数,根据针刺作用时效规律比较两组患者针刺效能的变化特点.结果:两组痛经患者在留针期内不同时段的针刺作用的效能是不同的,留针后期针刺效能均呈减弱趋势.结论:针刺作用的强度或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留针时间越长针刺效能越高,但对于重度痛经患者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利于获取佳止痛效果.
作者:陈少宗;郭珊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化痰利湿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痰湿体质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既往无糖尿病一级亲属痰湿体质者共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采用饮食、运动治疗,治疗组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显著改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在降低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甘油三酯(TG)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改善趋势,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化痰利湿治疗,能进一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痰湿体质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
作者:王体敬;李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已成为影响女生生殖健康的重要问题,文章综述了目前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治疗方面的主要证型,以及各医家的经验方,以期对该病的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作者:刘军莲;李勇枝;盖宇清;高建义;刘新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文章就目前中药治疗骨折方案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试验目的、病例选择、疗效指标的确定等进行探讨,为该类疾病临床研究方案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张锡玮;岳丹;胡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考察黄连、附子及其配伍组对乳鼠心肌细胞的影响,拟从细胞水平阐释黄连、附子有无心肌细胞毒性.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结合MTr比色法研究黄连、附予以及黄连附子1∶1、1∶2配伍组对乳鼠原代心肌细胞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研究显示:黄连、附子以及黄连与附子配伍各浓度组均能显著抑制心肌细胞OD值(P<0.01),其中单味黄连各浓度组均对心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除黄连1组(0.55 mg/mL)外,其余各浓度组对心肌细胞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等量单味附子组对心肌细胞的抑制效应不如同量单味黄连明显.与等剂量的黄连组比较,配伍各个浓度组则能明显降低等剂量黄连对心肌细胞的抑制率(P <0.01,P<0.05).结论:黄连减慢心率引起心电紊乱,可能与其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凋亡而呈现的细胞毒性有关.附子也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但与黄连配伍后则能缓解黄连单用引起的心电紊乱,改善心率,降低细胞毒性.
作者:傅勇;刘莉娜;王建;肖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外治及中药外敷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别服用对证汤药,并结合外治针刺及中药外敷,每周1次.对照组58例,仅给予中药内服.分别治疗2个月,观察疗效.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内服中药并配合外治法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改善快.
作者:王振国;邵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采用经验方菟戟归芎薏苡汤治疗卵巢功能失调所致不排卵,结果成功排卵36例.文章初步探讨了温肾活血除湿促排卵机理,介绍薏苡仁诱发排卵资料.
作者:杨家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中医诊断方法的灵活运用体现了中医学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辨证论治,是否恰当运用诊断方法是衡量临床中医师技能水平的尺度,临床疗效则是检验正确运用诊断方法的标准.文章探讨的是三定辨证法在临床中的运用.理论阐释:三定辨证法实质上与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辨证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妙.先定病位,病位清楚,如同知靶,镖必中的.中医治疗疾病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辨证的内涵,一为定性,二为定程度.定性就是确定疾病的属性,为中医治疗疾病正确与否的基础,可以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如寒、热、虚、实、瘀、阻、郁等).中医在诊治疾病过程中,要确定疾病的属性,中医辨证的目的是确定疾病的属性.定程度是关键,熟知病情之轻重,用药遣方成竹在胸.定程度就是确定疾病寒、热、虚、实、瘀、阻、郁的程度,为中医疗效的关键,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医在治病过程中的每一次定程度,都是根据特定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的.临床举隅:文章例举口渴症临床病症典型病案,重点论述定位、定性、定程度的三定辨证法的临床具体运用.同时以个人临床经验体会来总结和验证三定辨证法的临床诊辨疗效.
作者:袁勇;冯志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CREB的变化以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双侧海马一次性注射聚集态Aβ25 ~ 35制备AD大鼠模型,电针组选取双侧“肾俞”穴、双侧“内关”穴和“大椎”穴,接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选用2 Hz连续波,强度为1 mA,通电20 min,每天1次,每周6次,共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REB表达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电针对其的影响.结果:经图像分析,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CA3区CREB的表达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大鼠海马CA1区CREB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而CA3区CREB的表达虽有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增强海马CREB的表达,改善LTP,提高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沈峰;杜艳军;王飞;孔立红;孙国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普通感冒常见证候及其诊断指标.方法:采用德尔菲法,编制普通感冒中医证候特征专家咨询问卷,向全国30位专家发送.回收的资料使用Epidata 3.0版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AS 6.12统计软件包进行均数、变异系数和满分比的统计描述及X2检验.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0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933,协调系数为0.360(X2=456.20,P=0.001).普通感冒常见证候有风寒证、风热证、风燥证、暑湿证、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并对其诊断指标作了分析.结论:普通感冒常见证候6种,常见证候与诊断指标可作为证候诊断标准的依据.
作者:王至婉;宴海红;张海龙;王明航;李素云;李建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灸药联用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和美洛昔康片,治疗组行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并联用温肾化瘀悬灸法治疗,以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各主要症状积分、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IgA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各主要症状积分、CRP、ESR、IgA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灸药联用法能有效控制AS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胡建国;陈湘君;邓予新;庞海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人结肠癌细胞株RKO、Caco-2的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显像观察细胞数量变化;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周期分布;Caspase-3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酶蛋白活性.结果: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以及大黄素浓度的升高,大黄素对人结肠癌RKO、Caco-2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增高;大黄素阻滞两种细胞于S期,使G2/M期细胞比率明显下降,激活Caspase-3酶蛋白;提高细胞凋亡率.结论:大黄素抑制人结肠癌细胞株RKO、Caco-2体外增殖,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大黄素能够阻滞RKO、Caco-2细胞株细胞周期并激活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左文英;陈媛媛;蔡骏;李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根据抑郁证季节性发作的特点、中医肝脏功能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抑郁症季节性发作与“肝应春”的相关性.此研究不仅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揭示抑郁症季节性发病的机理,正确认识中医“肝应春”理论内涵,也对防治抑郁症的季节性发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覃骊兰;马淑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需要化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化疗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护理肺癌化疗患者,较大程度地减轻了肺癌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中西药组合通过干预炎症反应而延缓AS病变的疗效,为中西医结合防治AS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4只普通饲料喂养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66只经高脂饲料喂养大鼠,经模型评价,均符合标准.分出6只作为模型对照组,将其余实验模型随机分为10组,每组按疗程给予相应的受试药物,15日后颈动脉采血,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采用ELISA检测结果显示,各治疗组兔血清与模型组相比,CRP指标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肝素、阿司匹林和葛根素、疏血通组合方案对实验性兔髂动脉硬化模型CRP水平的降低能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杨云松;刘丰;索传涛;刘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考察不同提取溶剂酸度对玉红生肌凝胶及血竭中血竭素含量的影响,建立玉红生肌凝胶中血竭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取血竭及玉红生肌凝胶,分别经3%、6%、9%、12%、15%磷酸甲醇超声提取,HPLC测定血竭素的含量.结果:随提取溶剂酸度的升高,血竭及玉红生肌凝胶中血竭素含量逐渐升高,12%磷酸甲醇提取时血竭素含量均已达到高值,凝胶中血竭投药量接近真实投药量.结论:血竭及玉红生肌凝胶中血竭素含量测定时应以12%磷酸甲醇提取.
作者:刘长龙;高鹏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