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取溶剂酸度对血竭及玉红生肌凝胶中血竭素含量的影响

刘长龙;高鹏

关键词:玉红生肌凝胶, 血竭素, HPLC, 血竭, 酸度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提取溶剂酸度对玉红生肌凝胶及血竭中血竭素含量的影响,建立玉红生肌凝胶中血竭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取血竭及玉红生肌凝胶,分别经3%、6%、9%、12%、15%磷酸甲醇超声提取,HPLC测定血竭素的含量.结果:随提取溶剂酸度的升高,血竭及玉红生肌凝胶中血竭素含量逐渐升高,12%磷酸甲醇提取时血竭素含量均已达到高值,凝胶中血竭投药量接近真实投药量.结论:血竭及玉红生肌凝胶中血竭素含量测定时应以12%磷酸甲醇提取.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化疗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需要化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化疗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护理肺癌化疗患者,较大程度地减轻了肺癌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石柱参与林下山参及传统园参成分差异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石柱参与林下山参及传统园参成分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e、Rg1、Rb1;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总皂苷的含量.结果:石柱参与林下山参人参总皂苷的含量相当,但高于抚松普通参和集安边条参的含量;石柱参中人参皂苷Re、Rg1、Rb1的含量均高于林下山参和抚松普通参和集安边条参.结论:石柱参人参皂苷的含量较高,可为其内在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可强;薛振东;魏汉莲;宋宇宁;关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古今名医方论》学术思想初探

    《古今名医方论》乃由清代罗美撷选历代名医的医论和辨证施治的精华编撰而成,其选方严格、实用,无门户之见,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且多有发展创制新方,对名医、名方之评述更为精审,阐明了方剂配伍理论.

    作者:孙丽英;胡晓阳;赵雪莞;陈宝忠;段富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经方“方证相应”研究——以桂枝汤为例

    以桂枝汤为例,遵循经方“方证相应”理论的内涵构建了桂枝汤方证网络,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该网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桂枝汤方证网络具备网络复杂性,具有复杂网络的“小世界网络”特征,症状(体征)的度数分布具有幂律特点,该网络为无标度网络;并对桂枝汤方证网络中症状(体征)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文章中的思路与方法对“方证相应”研究进行了新的尝试,有助于“方证相应”科学内涵的深入探讨.

    作者:郭超峰;施学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

    目的:观察综合性吞咽功能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长、短期疗效.方法: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5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针刺、按摩、解语丹和康复训练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0.9%与48.6%,P<0.05).治疗组长期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4.8%与34.3%,P<0.05),且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评级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且具有长期疗效.

    作者:陈捷;李平;哈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骨折临床试验设计探讨

    文章就目前中药治疗骨折方案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试验目的、病例选择、疗效指标的确定等进行探讨,为该类疾病临床研究方案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张锡玮;岳丹;胡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杨明会通因通用法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验案举隅

    依托历代中医文献对糖尿病眼底出血的理论,分析导师对糖尿病眼底出血的认识.认为糖尿病眼底出血为多种原因导致久病血瘀化水,水瘀互结,阻碍气机和影响血畅,血阻目络导致出血.糖尿病并发眼底出血表面现象虽为出血征象,但实为因血脉瘀阻而致血不循常道而出,治疗上亦应活血化瘀,通因通用.临证验案证实活血化瘀、通因通用对糖尿病眼底出血有良好疗效.系统总结导师杨明会教授对糖尿病眼底出血经验.

    作者:孙大志;李绍旦;刘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益气活络法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组织中TNF-α、p-PKC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p-PKC、TNF-α表达的影响,以揭示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部分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贝那普利西药对照组(C1组),黄葵中药对照组(C2组),芪明颗粒治疗组(D组),每组10只.于实验第8周末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光镜观察肾皮质形态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TNF-α、p-PKC的水平.结果:(1)C1、C2、D组FBG、Scr、BUN、UAER均高于A组(P<0.01),但明显低于B组(P<0.01或P<0.05).(2)C1、C2、D组TNF-α、p-PKC水平较B组明显改善(P<0.01).(3)光镜下,C1、C2、D组肾脏病理改变较B组明显改善.结论:芪明颗粒能通过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TNF-α、p-PKC水平减少尿白蛋白,改善肾功能和肾组织结构,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

    作者:奚悦;李敬林;崔秀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防敏润肌唇膏治疗唇炎26例

    目的:观察自制防敏润肌唇膏治疗唇炎的疗效.方法:以内外结合的治疗方法,3组均内服增液汤加减,3组外用制剂分别为防敏润肌唇膏(治疗组)、本院院内制剂紫草膏(对照1组),外用尤卓尔软膏(对照2组)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第1周,外用激素组(对照2组)的疗效指数高于外用中药防敏润肌唇膏组(治疗组)和外用中药紫草膏(对照1组),但治疗第2、3周后疗效指数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防敏润肌唇膏对口唇黏膜部慢性炎症及轻度的皲裂和口唇干燥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夏庆梅;张池金;刘志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孙桂芝借鉴疡科理论诊疗恶性肿瘤经验

    孙桂芝教授结合古籍记载及自身临床经验,发现恶性肿瘤常可伴见“疮疡、溃烂、流水”,属疾病之晚期,为不治或难治之证;且通过临床观察,此类病证具有一定普遍性和规律性.因此,在诸多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上均可充分借鉴古代“疡科”思想,比照“疮疡”论治,施以“异病同治”之法.认为此种“疮疡”的根本成因在于“癌毒”深伏,主张早期活血解毒、祛瘀通脉,中期拔毒抗癌、祛腐生肌,晚期补气养血、生肌收口,并尤其重视填精养血、益气生血法的运用,临床验之,效果显著,值得师法.

    作者:顾恪波;王逊;何立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针刺推拿治疗偏头痛36例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针灸门诊就诊的36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针刺丝竹空透率谷、颔厌透曲鬓、风池、合谷等穴位,配合头部推拿手法治疗.在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针刺推拿治疗偏头痛疗效快、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金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试论阴阳互根互用理论指导消渴病辨证施治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代表了同一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阳代表功能活动,阴代表物质基础;阳主外,阴主内;驱除实邪为阳,固本扶元为阴.阴与阳根据内外环境变化,相互为用,始终维持某种动态平衡.以此理论为指导,探讨消渴病辨证论治,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本病本质、指导临床.

    作者:李俊贤;谢春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寻常型银屑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的横断面研究

    目的:调查北京市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预防银屑病复发以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应用整群抽样和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方法,进行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中医体质临床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北京地区汉族,18 ~ 65岁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660例,判定体质类型,分析比较各体质类型分布规律,以及与性别、年龄、病程、诱发因素、家族史、皮损情况等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由多到少依次为湿热质、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痰湿质、瘀血质、平和质、特禀质.各体质类型间,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病程、诱发因素、家族史、皮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地区汉族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体质类型,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其分布与性别相关,但与年龄、病程、诱发因素、家族史、皮损情况不相关.

    作者:姜桂仙;崔炳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补骨脂对去卵巢肥胖大鼠血脂和丙二醛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骨脂水煎剂对去卵巢肥胖大鼠血脂和丙二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和补骨脂组.将手术组和补骨脂组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而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的脂肪.术后手术组和假手术组饮用自来水,而补骨脂组饮用补骨脂水煎剂.每隔5天定时称体重.饲养55天后,从股动脉取血并分离血清测定雌激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1)体重:手术组高于假手术组和补骨脂组(分别P<0.001,P<0.05).(2)血脂:手术组TC、TG和LDL都高于假手术组(分别P<0.001,P=0.002,P=0.0032),补骨脂组的TG低于手术组(P<0.01).(3)雌激素:手术组和补骨脂组都低于假手术组(均P<0.01).(4)MDA:手术组高于假手术组和补骨脂组(P<0.05,P<0.01).结论:补骨脂水煎剂可改善去卵巢肥胖大鼠的脂代谢紊乱,清除过多的自由基,提高脂质抗氧化能力.

    作者:常燕琴;岳嘉;蔺美玲;张小郁;郑天珍;李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艾灸预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Hsp70、Hsp90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预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AD的作用机理.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预艾灸组,每组各10只,以双侧海马注入Aβ1-42制作AD大鼠造模,造模前预艾灸组采用艾条温和灸“百会”“肾俞”穴,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CA1区Hsp70、Hsp90的平均光密度表达.结果:通过4周的预艾灸治疗,预艾灸组大鼠海马CA1区Hsp70、Hsp90的平均光密度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艾灸预刺激方法可能通过诱导脑内Hsp70、Hsp90的表达来抑制Aβ毒性级联反应,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杜艳军;宋杰;周华;陈帮国;王述菊;孙国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试论《针灸大成》中的针药结合思想

    文章首先阐释了研究《针灸大成》中针灸药结合治疗疾病的必要性,接着从《针灸大成》中对针、灸、药多措并举的理论认识,对针、灸、药适应证的认识和杨氏针药并用的医案记载三个方面整理了《针灸大成》的记载内容,通过分析,得出结论:(1)《针灸大成》在理论上阐释了针灸药的治疗原则;(2)《针灸大成》在临床应用上体现了针灸药相互配合,灵活应用的思想;(3)《针灸大成》中强调针灸的优势和长处;(4)《针灸大成》中的杨氏医案体现了针灸药综合疗效,取长补短的思想.

    作者:张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抑郁症季节高发性与“肝应春”理论相关性探讨

    根据抑郁证季节性发作的特点、中医肝脏功能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抑郁症季节性发作与“肝应春”的相关性.此研究不仅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揭示抑郁症季节性发病的机理,正确认识中医“肝应春”理论内涵,也对防治抑郁症的季节性发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覃骊兰;马淑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脾虚小鼠TNF-α的表达及不同产地人参调节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脾虚对小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并对辽宁、吉林和朝鲜三产地人参的调节作用进行比较.方法:8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正常三地人参灌胃组(A1、A2、A3组)、脾虚模型组(B组)和脾虚三地人参治疗组(B1、B2、B3组),每组10只.脾虚组及脾虚三地人参治疗组小鼠灌胃100%番泻叶浸泡液10d,建立脾虚证模型;脾虚证模型造膜成功后,人参灌胃及治疗组小鼠分别灌服三地人参水煎剂,空白及模型组小鼠同时灌服生理盐水,给药2周后,检测各组小鼠TNF-α的含量.结果:各组小鼠TNF-α含量,A组与A1、A2、A3组相比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经统计学分析P >0.05;A1、A2、A3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B组与A组相比统计学有差异P<0.05;B组与B1、B2、B3组比较统计学有差异或差异显著,辽宁、吉林和朝鲜人参分别为P<0.05、P<0.01、P<0.01;B1、B2、B3组间比较及与A、A1、A2、A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虚时机体的TNF-α含量降低;三地人参水煎剂灌胃治疗后均可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吉林、朝鲜人参对其影响显著,辽宁人参次之;人参水煎剂对正常小鼠TNF-α含量无明显影响,三地人参作用相似.

    作者:陈殿学;孙宏伟;关洪全;雷萍;刘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探析针药并用治疗肩部经筋病

    肩部经筋病常引起肩臂疼痛及活动障碍.本病反复发作,单一治疗难以根治.文章分析了经筋的生理病理,指出治疗肩部经筋病,先以火针点刺、毫针排刺以止痛,次则依据不同证候,分别给予活血化瘀、祛风散寒除湿、补益肝肾中药内服,为针药并用治疗肩部经筋病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昶;熊会海;王瑞红;王军;刘赵丽;廖奕歆;赵吉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灸药联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灸药联用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和美洛昔康片,治疗组行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并联用温肾化瘀悬灸法治疗,以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各主要症状积分、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IgA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各主要症状积分、CRP、ESR、IgA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灸药联用法能有效控制AS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胡建国;陈湘君;邓予新;庞海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