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骨脂对去卵巢肥胖大鼠血脂和丙二醛的影响

常燕琴;岳嘉;蔺美玲;张小郁;郑天珍;李伟

关键词:去卵巢大鼠, 肥胖, 补骨脂, 丙二醛, 血脂
摘要:目的:观察补骨脂水煎剂对去卵巢肥胖大鼠血脂和丙二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和补骨脂组.将手术组和补骨脂组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而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的脂肪.术后手术组和假手术组饮用自来水,而补骨脂组饮用补骨脂水煎剂.每隔5天定时称体重.饲养55天后,从股动脉取血并分离血清测定雌激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1)体重:手术组高于假手术组和补骨脂组(分别P<0.001,P<0.05).(2)血脂:手术组TC、TG和LDL都高于假手术组(分别P<0.001,P=0.002,P=0.0032),补骨脂组的TG低于手术组(P<0.01).(3)雌激素:手术组和补骨脂组都低于假手术组(均P<0.01).(4)MDA:手术组高于假手术组和补骨脂组(P<0.05,P<0.01).结论:补骨脂水煎剂可改善去卵巢肥胖大鼠的脂代谢紊乱,清除过多的自由基,提高脂质抗氧化能力.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从痰瘀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痰饮血瘀是COPD的重要病理因素,几乎贯穿整个病程.肺失宣降,为盛痰之器,脾失运化,为生痰之源.气机不畅,则血运失常而致瘀,水停湿阻而凝为痰饮,瘀血和痰饮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因此,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活血化瘀祛痰法治疗COPD有积极意义.

    作者:应明军;曲妮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辨证施护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参照1993年卫生部制订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四种常见中医证型进行护理,同时实施一般护理,生活起居调护,心理、饮食调护.结果:减轻了病人的症状,在疾病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结论: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减轻患者症状,防止严重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崔玉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素分布的文献研究

    目的:基于文献报道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证素分布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建立系统性红斑狼疮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提取证型总数为485个,以热毒炽盛、脾肾阳虚、阴虚内热、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风湿热痹为常见.病位证素依次为肾、脾、肝、心,与经络、肺、肌肤、脑、胃相关.主要病性证素为热、阴虚、肾虚、脾虚、毒、血瘀.证素组合形式有五种,以两证素构成证候形式所占比例高(49.3%),其中又以两病性证素组合为常见.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肾、脾、肝三脏,是以热、毒、瘀为标,脾肾亏虚为本的虚实夹杂疾病.“瘀”既是SLE病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病程中的重要病理产物.

    作者:朱震;张世勤;汪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益气活络法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组织中TNF-α、p-PKC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p-PKC、TNF-α表达的影响,以揭示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部分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贝那普利西药对照组(C1组),黄葵中药对照组(C2组),芪明颗粒治疗组(D组),每组10只.于实验第8周末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光镜观察肾皮质形态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TNF-α、p-PKC的水平.结果:(1)C1、C2、D组FBG、Scr、BUN、UAER均高于A组(P<0.01),但明显低于B组(P<0.01或P<0.05).(2)C1、C2、D组TNF-α、p-PKC水平较B组明显改善(P<0.01).(3)光镜下,C1、C2、D组肾脏病理改变较B组明显改善.结论:芪明颗粒能通过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TNF-α、p-PKC水平减少尿白蛋白,改善肾功能和肾组织结构,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

    作者:奚悦;李敬林;崔秀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析三定辨证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目的:中医诊断方法的灵活运用体现了中医学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辨证论治,是否恰当运用诊断方法是衡量临床中医师技能水平的尺度,临床疗效则是检验正确运用诊断方法的标准.文章探讨的是三定辨证法在临床中的运用.理论阐释:三定辨证法实质上与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辨证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妙.先定病位,病位清楚,如同知靶,镖必中的.中医治疗疾病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辨证的内涵,一为定性,二为定程度.定性就是确定疾病的属性,为中医治疗疾病正确与否的基础,可以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如寒、热、虚、实、瘀、阻、郁等).中医在诊治疾病过程中,要确定疾病的属性,中医辨证的目的是确定疾病的属性.定程度是关键,熟知病情之轻重,用药遣方成竹在胸.定程度就是确定疾病寒、热、虚、实、瘀、阻、郁的程度,为中医疗效的关键,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医在治病过程中的每一次定程度,都是根据特定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的.临床举隅:文章例举口渴症临床病症典型病案,重点论述定位、定性、定程度的三定辨证法的临床具体运用.同时以个人临床经验体会来总结和验证三定辨证法的临床诊辨疗效.

    作者:袁勇;冯志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经方“方证相应”研究——以桂枝汤为例

    以桂枝汤为例,遵循经方“方证相应”理论的内涵构建了桂枝汤方证网络,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该网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桂枝汤方证网络具备网络复杂性,具有复杂网络的“小世界网络”特征,症状(体征)的度数分布具有幂律特点,该网络为无标度网络;并对桂枝汤方证网络中症状(体征)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文章中的思路与方法对“方证相应”研究进行了新的尝试,有助于“方证相应”科学内涵的深入探讨.

    作者:郭超峰;施学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普通感冒专家咨询问卷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普通感冒常见证候及其诊断指标.方法:采用德尔菲法,编制普通感冒中医证候特征专家咨询问卷,向全国30位专家发送.回收的资料使用Epidata 3.0版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AS 6.12统计软件包进行均数、变异系数和满分比的统计描述及X2检验.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0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933,协调系数为0.360(X2=456.20,P=0.001).普通感冒常见证候有风寒证、风热证、风燥证、暑湿证、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并对其诊断指标作了分析.结论:普通感冒常见证候6种,常见证候与诊断指标可作为证候诊断标准的依据.

    作者:王至婉;宴海红;张海龙;王明航;李素云;李建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朱方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对朱方石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证经验进行总结.朱方石教授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精简、凝练为4个证型进行论治,在临证中执简驭繁.临床治疗过程中,注意病证结合、中西互参,立法遣方精当.列举典型案例,以佐证朱方石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作者:苏克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恶性肿瘤中医证治新理论——瘀毒论

    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因疾病死亡的第一大死因,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医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作者通过多年习读经典,临床实践,对中医治疗肿瘤提出新的理论依据—“瘀毒论”,并根据其属性,以阴阳为纲、脏腑部位为目,提出“瘀阴毒、瘀阳毒”理论,指出恶性肿瘤是以“瘀毒”为标、“元气亏虚”为本的新观点,并将恶性肿瘤的中医证候、病因病机概括为“瘀毒”,同时设立相应的治则方药.

    作者:蔡小平;魏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脾虚小鼠TNF-α的表达及不同产地人参调节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脾虚对小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并对辽宁、吉林和朝鲜三产地人参的调节作用进行比较.方法:8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正常三地人参灌胃组(A1、A2、A3组)、脾虚模型组(B组)和脾虚三地人参治疗组(B1、B2、B3组),每组10只.脾虚组及脾虚三地人参治疗组小鼠灌胃100%番泻叶浸泡液10d,建立脾虚证模型;脾虚证模型造膜成功后,人参灌胃及治疗组小鼠分别灌服三地人参水煎剂,空白及模型组小鼠同时灌服生理盐水,给药2周后,检测各组小鼠TNF-α的含量.结果:各组小鼠TNF-α含量,A组与A1、A2、A3组相比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经统计学分析P >0.05;A1、A2、A3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B组与A组相比统计学有差异P<0.05;B组与B1、B2、B3组比较统计学有差异或差异显著,辽宁、吉林和朝鲜人参分别为P<0.05、P<0.01、P<0.01;B1、B2、B3组间比较及与A、A1、A2、A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虚时机体的TNF-α含量降低;三地人参水煎剂灌胃治疗后均可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吉林、朝鲜人参对其影响显著,辽宁人参次之;人参水煎剂对正常小鼠TNF-α含量无明显影响,三地人参作用相似.

    作者:陈殿学;孙宏伟;关洪全;雷萍;刘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述评

    临床上中风病又叫脑卒中,根据流行病调查,在我国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且年龄趋向于低龄化[1],发病快,病死率高,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发病后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可以根据不同阶段进行分期,其中的偏瘫痉挛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医疗上面临的一项主要难题.中医针灸推拿作为中医中特色疗法在中风康复治疗中发挥了显著优势,在偏瘫痉挛期缓解肢体痉挛状态改善预后的作用也非常明显.通过临床实践,文献研究,从针灸部位(头针、体针、夹脊针、督脉针、跷脉穴针刺等特殊针法等),推拿手法((攘)法、点穴法、掌擦法、捏法、运动疗法、逆推足三阴经法等),综合疗法等方面对用以针灸推拿为主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优势进行简要的综述.

    作者:胡乐星;齐瑞;孙萍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方中医辨证概述

    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已成为影响女生生殖健康的重要问题,文章综述了目前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治疗方面的主要证型,以及各医家的经验方,以期对该病的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作者:刘军莲;李勇枝;盖宇清;高建义;刘新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留针时间及针刺频次规律与针刺时效关系探讨

    针刺的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是针刺治疗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古代及现代相关文献,发现留针时间、针刺频次存在较大随意性,缺乏对针刺时-效关系的深入研究,尚未建立规范化的临床指导模式.倡议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对常见病的针刺治疗进行科学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提供切实可信的数据,寻找出各种疾病的佳针刺时间及频次,以期规范临床操作,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提取溶剂酸度对血竭及玉红生肌凝胶中血竭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考察不同提取溶剂酸度对玉红生肌凝胶及血竭中血竭素含量的影响,建立玉红生肌凝胶中血竭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取血竭及玉红生肌凝胶,分别经3%、6%、9%、12%、15%磷酸甲醇超声提取,HPLC测定血竭素的含量.结果:随提取溶剂酸度的升高,血竭及玉红生肌凝胶中血竭素含量逐渐升高,12%磷酸甲醇提取时血竭素含量均已达到高值,凝胶中血竭投药量接近真实投药量.结论:血竭及玉红生肌凝胶中血竭素含量测定时应以12%磷酸甲醇提取.

    作者:刘长龙;高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防敏润肌唇膏治疗唇炎26例

    目的:观察自制防敏润肌唇膏治疗唇炎的疗效.方法:以内外结合的治疗方法,3组均内服增液汤加减,3组外用制剂分别为防敏润肌唇膏(治疗组)、本院院内制剂紫草膏(对照1组),外用尤卓尔软膏(对照2组)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第1周,外用激素组(对照2组)的疗效指数高于外用中药防敏润肌唇膏组(治疗组)和外用中药紫草膏(对照1组),但治疗第2、3周后疗效指数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防敏润肌唇膏对口唇黏膜部慢性炎症及轻度的皲裂和口唇干燥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夏庆梅;张池金;刘志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人们日益意识到脂肪肝给生命健康带来的重大影响.近年来医学界为有效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与成果,目前西医多从生活方式的改变来纠正脂肪肝,辅助对症处理,药物治疗.中医多从整体观念出发,以人为本,辨证论治.文章主要就中、西医常见治疗方法和药物做一综述.

    作者:董姝;刘平;孙明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轻微肝性脑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大黄煎剂保留灌肠对轻微肝性脑病患者内毒素、血氨及数字连接试验(NCT)、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80例乙肝肝硬化并发轻微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中药组(B组)、乳果糖组(C组)、安慰剂组(D组),每组各20例,4组均采用基础治疗,B、C、D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大黄煎剂(大黄、乌梅)、乳果糖、安慰剂保留灌肠.结果:中药组在降低内毒素、血氨、NCT及改善肝功能方面均优于其他3组(P<0.01).结论: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轻微肝性脑病安全、有效.

    作者:姚春;姚凡;谢武;何燕;韦玉仙;付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虞坚尔治疗小儿哮喘的学术思想探析

    虞坚尔教授在哮喘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对哮喘病机的认识有独到的见解,提出哮喘之“夙根”“胶固之痰”和“窠臼”非痰的范畴内的单纯的痰,是和有形实邪瘀结合,呈痰瘀胶结之态;并认为肺、脾、肾生理功能活动属阳,新陈代谢、五脏六腑的物质基础属阴,病理产物如“痰”和“瘀”等阴邪属阴,人体阴阳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是哮喘发生的根本.文章从气、痰、瘀、阴阳4个方面探析虞坚尔教授治疗哮喘的学术思想.

    作者:周静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风药活血作用及其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探索

    目的:通过风药对肝纤维化的抑制,揭示风药活血化瘀的作用.方法:用50% CCl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8周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A(防风、羌活、白芷)组、B(下瘀血汤)组、C(秋水仙碱)组、D(生理盐水)组,E组(正常组).观察各组药物治疗后变化情况和各组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下瘀血汤组和风药组大鼠血清HPC-Ⅲ、HA、ColⅣ-C、FN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光镜下可见风药组和下瘀血汤组灶性正常肝细胞索,未见肝假小叶形成.结论:风药对大鼠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用药思路.

    作者:黄文强;彭宁静;吕德;何利黎;罗再琼;张天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008-2010年辽宁省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调查

    目的:了解全省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现状.方法:调查填表与现场调研相结合.结果:2008~2010年全省共有村卫生室18968 ~ 19331家,其中可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仅占39.8%;新农合覆盖面也仅有29.5%.在27038 ~25730名乡医中,能中会西的仅占33.8%;中医类别执(助理)医师仅占2.6%.在35322 ~42329万元总收入中,中医药收入仅占15.5%;在2295 ~2460万张处方中,中药处方仅占16.7%.结论:辽宁省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还很薄弱.

    作者:曹建波;黄志强;张立军;王有刚;张宏邈;李鹏;盛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