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CRP的影响

马文华

关键词:川芎嗪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疗效, 血清, 心脑血管, 治疗, 应用, 临床, 患者
摘要:川芎嗪注射液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近年来在心脑血管领域使用也日趋增多。作者自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将川芎嗪注射液治疗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下监视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胫骨平台SchatzkerV型以及Ⅵ型骨折治疗组25例、对照组27例,两组均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为传统双切口入路,治疗组采用关节镜辅助复位。结果治疗组患肢膝关节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监视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大都可以实现充分、直接的暴露,方便直视下复位、固定、创伤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诊断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影像学对于SPTP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SPTP影像学资料(CT、MRI、PET-CT)。28例患者中,男6例,女22例;年龄12~72岁,平均34.6岁。CT增强扫描20例,MRI增强扫描12例,PET-CT扫描4例。结果25例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3例为不规则形,见深分叶征象。肿瘤表现为实性团块18例,囊实性肿块10例,5例伴钙化征象,CT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或间隔呈渐进性轻至中度强化。磁共振信号欠均匀,实性部分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囊性部分呈T1WI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伴出血和钙化时信号变复杂。4例经18F-FDG PET-CT扫描患者,肿瘤的实性部分FDG摄取明显增高,高达23.08。结论 SPTP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CT、MRI及PET-CT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志超;许茂盛;王丽;孙守忠;周长玉;张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药浸泡对奥沙利铂治疗恶性肿瘤致神经毒性的疗效与护理

    奥沙利铂常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或辅助治疗原发性肿瘤完全切除术后三期(Dukes C)结肠癌。奥沙利铂引起外周神经病变发生率85%~95%。表现为手足末端的麻木、舌的感觉迟钝、牙龈冷痛、影响精细动作,因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防治奥沙利铂诱发的神经毒性,不少西药制剂如B族维生素、钙盐或镁盐、三磷酸胞苷等的效果均不甚满意,本科自制中药方剂外用浸泡四肢远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作者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对本科使用奥沙利铂化疗68例肿瘤患者中,34例应用自制中药浸泡四肢末端治疗其外周神经病变,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丹参酮IIA对凝血酶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分析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丹参酮IIA对凝血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的HUVECs随机等分为空白对照组、凝血酶处理组及不同浓度丹参酮IIA处理组。其中凝血酶处理组加入凝血酶(终浓度5U/ml),不同浓度丹参酮IIA处理组加入凝血酶(终浓度5U/ml)和不同浓度的丹参酮IIA(终浓度分别为0.25μg/ml、0.5μg/ml、0.75μg/ml和1.0μg/ml),空白对照组则加入等量的无血清培养基。各组HUVECs均在37℃培养6h后收集细胞。结果各组HUVECs孵育6h后,凝血酶处理组HUVECs中TF mRNA的转录明显强于空白对照组(P<0.001),不同浓度的丹参酮IIA可不同程度抑制TF mRNA的转录,与凝血酶处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呈剂量依赖关系。HUVECs与凝血酶孵育后,所表达的TF促凝活性(TF:C)和抗原含量(TF:Ag)均明显增加,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不同浓度的丹参酮IIA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凝血酶所诱导的TF:C和TF:Ag表达(P<0.001),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丹参酮IIA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F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这可能是丹参酮IIA发挥抗血栓形成作用的重要机制。

    作者:谢舜峰;卢晓峰;孙淑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术后持续应用丙泊酚对重型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护理观察

    许多研究显示,重型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液中β-内啡肽(β-EP)含量及动态变化与伤情呈对应关系,并能反应患者的预后[1]。本研究对重型脑损伤手术患者术后持续静脉注射丙泊酚,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β-EP动态变化,观察其对患者血浆β-E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探讨丙泊酚的脑保护价值和可能机制。因重型脑损伤患者病理变化复杂,病情危重、多变,持续应用丙泊酚治疗对患者可能产生的生理病理影响大,对专科护理观察工作的要求很高,正确及时的观察与处理,直接关系到重型脑损伤患者术后抢救治疗工作的成败。现将我们在护理观察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淑平;潘立东;徐妙娣;黄慧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干扰素联合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毛细支气管炎是冬春季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特点是喘憋较重,肺部明显哮鸣音。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雾化吸入疗法对改善气促、喘憋症状有较好效果,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作者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对本院收治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干扰素、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联合雾化吸入,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坚;雷尚兵;张仕超;顾教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介入速尿肾动态显像在肾积水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介入速尿的肾动态显像对先天性肾积水患者肾功能的评价及其在诊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经B超或其它检查诊断为肾积水患者63例,其中男46例,女17例;年龄11~61岁,平均年龄(35.37±24.26)岁。正常对照组患者71例,其中男52例,女19例;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40.14±18.13)岁。接受常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动态采集20min后静脉注射速尿并继续采集20min,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半排时间(T1/2)。结果轻度肾积水18例,中度肾积水23例,重度肾积水22例,随着肾积水程度的加重,患肾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程度加剧,半排时间延长,同时对利尿试验的反应明显减弱直至无反应。结论利尿肾动态显像对于肾积水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王城;王雪梅;王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严重的慢性支气管-肺疾病如COPD、肺纤维化、肺结核等导致慢性呼吸衰竭或者严重急性呼吸系统感染、胸廓外伤、急性肺损伤等导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均需要机械通气治疗。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作者开展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镜下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探讨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相国;颜伏归;顾海艇;宋于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干燥综合征继发肾小球病变临床病理分析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pSS)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主要为唾液腺、泪腺),临床上表现为眼干、口干症状,pSS的肾脏病变主要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损伤,肾小球损害则不常见。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就pSS患者的临床、免疫学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杜园园;姜雪;陈琪轩;胡云琴;俞东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甲状腺癌钙化病灶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中钙化病灶对于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223例甲状腺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3例中术前B超检出钙化病灶共64例,检出率28.70%(64/223),其中良性疾病钙化发生率为18.12%(31/171),恶性疾病钙化发生率为63.46%(33/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微钙化发生率为4.09%,恶性组微钙化发生率为53.8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乳头状癌占92.30%(48/52)结论术前超声检出甲状腺钙化病灶,尤其是微钙化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高危因素。对于甲状腺微小结节及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时机的选择有重要提示作用。

    作者:孙强;章盛平;马保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27例疗效分析

    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AAC)临床较为少见,但因其就诊多较晚,病情进展快,而患者又多为合并有血管硬化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故坏疽穿孔率高,从而引起严重并发症。本院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并经手术治疗27例,报道如下。

    作者:闵捷;周俊;吴晓俊;彭勃;赵凤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AS相关心血管疾病在未来数年中仍是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疾病,但它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传统的学说有损伤应答学说和脂质渗入学说,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免疫炎症有关[1,2]。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作为树突状细胞的亚群之一,具有介导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功能,已证实参与多种感染性、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以下作者将重点阐述pDC的功能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望能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作者:陈佳;段旭洲;任雨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Crouzon综合征牵张成骨治疗进展

    Crouzon综合征是一种颅面发育不全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法国神经外科医师Crouzon于1912年提出,属于颅缝早闭症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约为活产儿的1/25000,约占先天性颅缝早闭症的4.8%,患者中30%~60%为散发。患者表现各异,主要特征为颅缝过早闭合,可引起明显的突眼、反颌、面中部凹陷等颅面畸形,可伴有短头、颅内高压、阻塞性呼吸障碍、营养不良等表现。牵张成骨术可有效地早期缓解患者畸形的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的外观和功能,是目前治疗Crouzon综合征有效手段之一[1]。现就牵张成骨治疗Crouzon综合征的有关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李伟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盆腔脓肿腹腔镜手术治疗时机选择探讨

    急性盆腔炎在妇科急腹症中居首位[1],部分患者形成盆腔脓肿。盆腔脓肿多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所致,是盆腔炎症(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PID)中严重的类型。传统的方法是药物抗炎治疗及开腹手术。开腹手术切口易污染,愈合时间长。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普及,在盆腔脓肿诊治中腹腔镜优势日见明显。本院应用腹腔镜诊治不同时期盆腔脓肿53例,其中25例在首次治疗炎症控制后早期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就手术的适宜时机探讨如下。

    作者:陶素萍;游继红;叶小燕;杨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疗效分析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根据文献报道切口疝的发病率为0.5%~12%,尤其是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病人切口疝发生率明显升高,传统的手术方法是缝合修补或开放式人工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1993年LeBlance和Booth[1]首次报道了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LVHR),作者等自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开展LVHR 23例,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海俊;张永涛;李辉华;徐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加减酸枣仁汤联合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分析

    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高、易于反复发作的疾病,是一类以心境低落并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抑郁症属于中医的“郁证”范畴。目前治疗抑郁症主要以新型抗抑郁剂为主,而其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率和治愈率较低,副反应明显,因而中医中药作为辅助治疗抑郁症日益被人所关注。作者自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观察加减酸枣仁汤联合5-HT再摄取抑制剂舍曲林治疗本院49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旻俊;高静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006至2011年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及对策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医疗保健状况[1],有效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及原因,可进一步为本县开展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对宁波市2006至2011年5岁以下儿童的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朱寒飞;刘璐;叶芹;江丹丹;姚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月经不同时相腹腔镜卵巢囊肿剥离术对卵巢近期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月经不同时相腹腔镜卵巢囊肿剥离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离术68例患者,按术时不同月经时相随机分为卵泡组(n=34)和黄体组(n=34)。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3、6个月时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激素水平、术后患侧卵巢窦卵泡个数以及排卵和月经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泡组手术出血量较少(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卵泡组患者血清E2、FSH和LH激素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个月、6个月黄体组血清LH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E2水平较术前下降,FSH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窦卵泡数与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黄体组经期延长、经量过少以及排卵异常发生几率显著高于卵泡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宜选择在卵泡期进行,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张炯;张玮;朱峥嵘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高龄白内障手术300例围手术期分析

    白内障是眼科致盲性疾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80岁高龄白内障患者也逐渐增多[1]。目前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等术式已被广大医患所接受。但高龄老人全身器官功能衰退,重要器官疾病多,手术风险大。作者对本院于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00例>80岁高龄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基层医院高龄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特点,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风险。报道如下。

    作者:陈士成;应文闯;章爱武;王湘娟;周雁翀;吴红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成熟性卵巢畸胎瘤中CA199的表达及其意义

    由于卵巢畸胎瘤没有明确的肿瘤标记物,目前临床对于卵巢成熟畸胎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与体征、超声及X线检查。近年来,有研究提出, CA199可作为畸胎瘤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1]。作者对2007年7月至2012年1月本院经腹手术139例卵巢成熟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卵巢成熟畸胎瘤与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作者:葛晓英;徐云萍;李斐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