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性抑郁症中医药研究进展

张先慧;黄世敬

关键词:血管性抑郁症, 中医药, 研究进展, 综述
摘要:血管性抑郁是危害严重的晚发性血管障碍性抑郁症.文章就血管性抑郁症近年来在概念和病因病机、诊断与辨证分型、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贾英杰应用理气药治疗恶性肿瘤用药经验管窥

    中药在治疗恶性肿瘤的优势已日渐凸显,但如何能够将中药在治疗肿瘤过程中充分发挥疗效,仍是临床医生困惑的一个难题.气滞血瘀是肿瘤的基本病机,且理气药的应用在肿瘤的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故将贾英杰教授应用理气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用药经验简单介绍如下,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作者:郝力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运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研究大脑中针刺效应的展望

    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是以动脉血作为内源性示踪剂、无创性观测血流灌注情况的磁共振检查新技术.它可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进行绝对测量,弥补由于BOLD信号低所致结果可重复性差的缺陷,交叉验证当前针刺效应研究中BOLD-fMRI成像结果,使研究结论更具推广意义,为无创、实时、可视化地研究人脑中针刺效应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对ASL技术的成像原理、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现状、与BOLD-fMRI技术的比较、在针刺效应研究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总结.

    作者:方莉;赵凌;蒋萃;杨洁;梁繁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益气活血复方配合运动训练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组织MMP-1、Ⅲ型胶原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心衰发病率及病死率呈现上升趋势,通过研究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训练对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大心室重构的影响,探讨治疗慢性心衰的新途径.方法:利用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与减食法,模拟慢性心衰大鼠动物模型,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金属蛋白酶基质-1(MMP-1)和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明确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训练减轻心室重构的机制.结果:模型组心肌组织MMP-1 mRNA是空白对照组的2.671倍,中药加运动组是空白对照组的1.1213倍,中药组是空白对照组的1.420倍,西药组是空白对照组的1.555倍等.结论: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训练能减轻心室重构,效果优于益气活血中药组、运动训练组、西药组,其机制可能为抑制MMP-1的表达,提高Ⅲ型胶原表达,进而减轻甚至逆转心室纤维化,为临床综合治疗慢性心衰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

    作者:马金;张艳;礼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古典针刺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现况

    采用文献检索方法,搜集到古典针刺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文献98篇,其中针刺手法使用频率前5位的分别为络刺、齐刺、短刺、合谷刺和输刺.对其中较高质量文献做一总结,了解古典刺法在颈椎病治疗方面的新进展,旨在对古典针刺术治疗颈椎病的现况做一全面、系统认识,以更好地指导临床.

    作者:王妍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张静生治疗心律失常经验

    从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张静生教授辨证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即心脏虚损为发病基础,同参肝胆脾肾诸脏,脉症结合,病证结合,强调明辨虚实寒热,扶正与祛邪兼顾,合理遣方用药.

    作者:詹杰;柳承希;李景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郁滞性乳腺炎临床辨析

    通过对郁滞性乳腺炎常见病因病机辨证分析,认为郁滞性乳腺炎为乳痈初起病变,一般称为乳汁瘀滞证,属中医妒乳症治疗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结块,皮色不变,按之则痛,结聚成形,沿乳络分布,边界欠清,乳汁不出.因本病既可发生于哺乳期,又可发生于回乳期,虽皆为乳痈之变证,但其治疗转归迥异,其辨证施护原则亦不尽相同.

    作者:鲁立宪;孟安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运用杨派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杨派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机制和疗效.方法:治疗组运用杨派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对照组予以枕颌带牵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杨派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P<0.01),延缓病情发展,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杨派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陈翔;江蓉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探讨大鼠眼针定位分区

    目的: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彭氏眼针的作用机制,明确实验大鼠眼针定位分区方案.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参照人体眼针八向八线定八区的取穴方案,明确大鼠眼针定位分区.结论:明确大鼠眼针定位分区,提高动物实验的准确性,更深入的研究彭氏眼针的作用机制.

    作者:张威;王哲;刘峻;毛亮;王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灵龟八法对56例原发性高血压血压、NO的影响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按时开穴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NO的影响.方法:将56例诊为Ⅰ或Ⅱ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随机分为灵龟八法治疗组28例,按照灵龟八法按时开穴治疗,药物对照组28例,使用开博通片治疗;并将这两组与29例正常参照组治疗前的NO水平比较.结果:灵龟八法组与药物治疗组治疗后平均血浆NO值均升高,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值均降低.灵龟八法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1%.结论:灵龟八法组及药物治疗组均能升高平均血浆NO值,降低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值.灵龟八法治疗组在改善眩晕症状方面优于药物治疗组.

    作者:罗本华;于建春;邓柏颖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医传统音乐疗法治疗糖尿病抑郁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传统音乐疗法对2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血清5-羟色胺(5-HT)含量变化的影响,为该疗法在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并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6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音乐治疗组和对照组.传统音乐治疗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传统音乐疗法,每2天治疗1次,每次30min左右,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心理干预每2天1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传统音乐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2.7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传统音乐治疗组及对照组SDS评分、HAMD评分、血清5-HT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医传统音乐疗法对糖尿病抑郁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5-HT有关.

    作者:李辉;朱天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三联疗法治疗异位妊娠66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即中药汤剂口服,联合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同时治疗的方法.中药汤剂水煎100mL,日3次口服;甲氨蝶呤0.4mg/(kg·d),肌注,5天为1个疗程,在治疗的第4天和第7天测血清β-HCG,若下降<15%则需要重复治疗;米非司酮25mg,日2次口服,连服3天,在第4天测8-HCG,若下降<15%,则停药3天后要重复疗程.结果:成功59例,失败7例,成功率为89.1%.结论: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异位妊娠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凌娜;孟安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当代名老中医饮食养生的研究

    养生,又称摄生,是保养身体的各种方法,包括精神、运动、功法、饮食等方面.其中,饮食养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为息息相关的养生方法.通过追溯饮食养生渊薮,探讨饮食养生基本原则,从饮食有节、谨和五味、寒温适度、清淡饮食等方面进行论述.

    作者:李姝淳;卢传坚;丁邦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晚期胰腺癌及肝癌中药介入治疗疗效评价方法设想

    目的:探讨适合中药介入治疗晚期胰腺癌及肝癌的疗效评价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记录患者介入治疗2个周期前后的临床资料,评价有关肿瘤客观疗效评价的资料的完整程度.结果:以往的疗效评价方法不能很全面地反映中药介入治疗的疗效.结论:以生存质量为先导的综合疗效评价方法可能更适合于中药介入治疗疗效的评价,有必要进一步探索.

    作者:梁芳;孙珏;许建华;李朝衡;曹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赤雹根总皂苷镇痛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赤雹根总皂苷的镇痛作用,探讨赤雹根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小鼠48℃热板法、小鼠48℃热水浸尾法、灌胃酒石酸锑钾致小鼠扭体法,评价赤雹根总皂苷的镇痛作用.结果:48℃热板试验中,赤雹根总皂苷各剂量组(240mg/kg、120mg/kg、60mg/kg)小鼠痛反应潜佚期(35.73±3.84)s、(28.20±3.74)s、(27.00±3.38)s均显著高于NS对照组(24.88±5.02)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小鼠48℃甩尾实验中,赤雹根总皂苷各剂量组药后40min、60min缩尾潜伏期(11.89±1.36)s、(10.83±1.09)s、(10.30±2.20)s、(8.98±1.65)s、(9.08±1.22)s、(8.01±2.04)s均显著高于NS组(7.27±1.32)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石酸锑钾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中,赤雹根总皂苷各剂量组15min内小鼠扭体反应次数(24.10±2.77)次、(28.40±3.75)次、(35.60±4.99)次均显著低于NS组(40.40±5.04)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赤雹根总皂苷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作者:刘永平;陈建双;张玉玲;赵波;佟继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黄芪建中汤重用大枣治疗嘈杂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重用大枣治疗嘈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以嘈杂(胃虚证)为主证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黄芪建中汤重用大枣,对照组给予四君子汤加减,疗程四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并做出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2%,对照组临床治愈6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3.08%结论:黄芪建中汤重用大枣治疗嘈杂(胃虚证)能显著改善患者嘈杂症状.

    作者:张琨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原发性头痛舌象、脉象的优尺度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头痛的舌质、舌苔、脉象的表现规律.方法:采集2009-2010年307例原发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3种舌质、4种舌苔、6种脉象的中医证候,进行优尺度分析.结果:偏头痛与舌质黯、苔白腻、脉弦关系密切,紧张型头痛与和脉弦缓关系密切,丛集性头痛与舌质红关系密切,而其他原发性头痛与舌苔薄黄关系密切.结论:优尺度分析是研究头痛证候学的方法之一,可以直观解释结果.原发性头痛的舌象、脉象表现具有一定的共病性.

    作者:白方会;陈宝田;郭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现代医学技术与中医药的有机结合研究,揭示了许多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这为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上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葛汝青;张继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沈英森常用药对举隅

    沈英森教授为广东省名中医,出生于中医世家,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擅治中医内科疑难杂病.从医40余载,精研医理,德高学深.笔者在跟随沈教授门诊期间,深有所获,现就其在临床中常用药对介绍如下.

    作者:张静;孙升云;葛茂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益气法对SMMC-7721和Hepal-6肝癌细胞体外抑瘤作用和细胞周期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益气法对SMMC-7721和Hepal-6肝癌细胞的体外抗癌作用;从细胞周期揭示扶正抗癌的作用机制;为采用中西结合治疗肝癌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为肝癌的防治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方法:运用细胞培养技术,采用现代药理学方法,MTT法从细胞水平评价益气法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从细胞周期角度观察中医扶正治法对肝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体外研究提示益气法对肝癌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在50mg/mL浓度以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各浓度组对两种不同的肝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G2/M期阻滞作用.结论:益气法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有抑制作用,益气法有G2/M阻滞作用.

    作者:陈嘉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微循环和葡萄糖代谢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内关组和地机组,电针治疗15天和30天,应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检测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采用酶化学法测定脑组织葡萄糖、乳酸及丙酮酸的含量研究电针对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的改善作用.结果:针刺治疗后,针刺内关组大鼠海马CA1区微循环血流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和针刺地机组大鼠(P<0.05),针刺内关组大鼠脑组织内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含量明显升高,乳酸含量降低,与模型组、针刺地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30天组疗效好于15天组.结论:电针可明显提高MCAO大鼠海马CA1区的微循环血流量,通过微循环的改善进而增加缺血脑组织能量供应,改善缺血后组织细胞的葡萄糖代谢,减轻组织细胞的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卢岩;王世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