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美国华盛顿大学(SEATTLE)儿童医院小儿外科概况

胡廷泽

关键词:
摘要:1991年1月至同年10月,笔者在美国华盛顿大学(Seattle)儿童医院小儿外科访问学习9个多月.下面主要介绍该科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情况.华盛顿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有学生3.6万多人,其医学院下属医院中,儿童医院是其中一所,为美国培养小儿外科医师的10个主要基地之一.小儿外科包括小儿普外和心胸科、泌尿科、矫形科、神经外科等亚专业.监护室两个,一个是婴儿监护室,另一个是儿童监护室.门诊外科从诊治患儿的种类和数量看,也是该科的一个主要部门.住院部有8个设备先进完善的手术室.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正常胎儿脊柱骨骺发育与血运关系的研究

    本文对9~34周胎儿124例,经胸主动脉注入10%福尔马林炭素墨汁,做胸腰椎段连续切片观察,结果胎生9周时脊柱体节已分化完全;11周时骨骺形成,出现软骨管,13周时血管经软骨管进入骨骺滋养椎体,骨骺中各层软骨细胞呈柱状放射状均匀圆形排列,离心性生长;14周时横突、椎板的骨骺也以软骨内化骨形式化骨,脊柱的血管由椎体后路的椎管,椎管前路及椎体表面进入骨骺内,即在骨骺内出现基质小泡,其内含有微小羟磷灰石结晶,基质小泡有浓缩钙的能力,具有促进骨化作用.

    作者:周永德;吉士俊;郑斌;刘卫东;王之章;姜卫国 刊期: 1993年第01期

  • 大脑性瘫痪前臂旋前畸形的手术治疗——介绍一种手术方法与效果

    1985年以来,对14例脑瘫前臂旋前畸形患儿进行手术治疗.7例术后一年以上全部恢复旋后功能,2例10个月以上亦全恢复,2例3个月后拆除石膏,功能恢复70%~80%,3例未能随访.手术方法在桡骨外侧切口,找出并分离旋前圆肌腹与止点,分离桡骨内侧骨膜,将旋前肌腱转至桡骨外侧,钻孔缝合于桡骨上.旋后位石膏筒固定2月.手术能松解肌腱挛缩,转旋前功能为旋后功能.

    作者:吴守义;贺小桦;李明 刊期: 1993年第01期

  • 低体重新生儿右手掌桡侧畸胎瘤一例

    男,日龄1天.39周正常产,体重2.1kg.体检:新生儿状,呼吸平稳,心肺检查正常,腹平坦,触软,四肢活动自如,右手掌外侧,第一掌指关节处有2.5cm×2cm×2cm包块,略呈圆形,外有包膜,略紫红色,中等硬度,并见有-0.3cm粗蒂与手掌皮肤连接.

    作者:杨铁成 刊期: 1993年第01期

  •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全国第三届小儿矫形外科学术会议纪要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全国第三届小儿矫形外科学术会议于1992年9月8日至10日在沈阳召开,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共382人.大会收到论文761篇,选用661篇论文进行交流.大会报道30篇,分组交流243篇,书面交流388篇.会议分五个会场同时进行,论文内容;基础研究、脊柱外科、先天性畸形、神经系疾病以及新技术、器械改革等.本次会议采用论文报道与讨论相结合,讨论深入,内容广泛,各位代表收益较深.某些内容已达到国际水平,反映了我国小儿矫形外科的水平已进入了新阶段.

    作者:周永德;吉士俊 刊期: 1993年第01期

  • 肛周多形性横纹肌肉瘤一例

    患儿:男,9个月.因肛周肿块逐渐增大9个月,于1991年3月5日入院.患儿出生即发现肛门左侧稍突起,皮肤颜色正常,可扪及一黄豆大小之硬结,无其他不适,肿块逐渐增大,尤以近一个月来增长迅速,表皮发红、破溃,有淡红色液体流出,低热,以肛周脓肿收入院.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正常,腹平坦.

    作者:朱勋芝 刊期: 1993年第01期

  •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治疗儿童脑瘫痉挛

    采用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儿童脑瘫所致下肢痉挛,收到满意疗效.手术采用全麻,显露L2~S1各脊神经后根,电刺激选择性切断部分后根小束.本组52例中,年龄范围3~14岁,疗效优者42例,良者8例,差者2例,优良率达95%以上.重点讨论了本手术解除痉挛的机理、手术技术与电刺激方法的改进,以及手术适应证、禁忌证等问题.

    作者:徐林;纪树荣;洪毅;张建立;王安庆;王妍 刊期: 1993年第01期

  • 小儿股骨头缺如的治疗

    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小儿股骨头缺如或股骨头、颈破坏或吸收均使患侧股骨有不同程度上移,随着生长又使患肢进一步短缩,临床出现明显跛行.这些都是本症的手术治疗的指征.一、手术时间:股骨头多在新生儿阶段破坏,过早手术有炎症复发的可能;过迟手术影响效果.Iloyd-Robert认为2~3岁时手术对日后患肢的发育和步态改善有利.Weisman报道1例3岁半时行大粗隆髋关节成形术收到满意疗效.Dal Monte指出手术宜在10岁以前进行.他报道的16例中11例手术效果好.

    作者:潘少川 刊期: 1993年第01期

  • 硬膜外血肿致高位截瘫一例

    患儿:男,11岁,1991年1月以颈椎管内占位并高位截瘫入院.1月前患儿与同学摔打后感颈部不适,1周后出现四肢无力,两手不能持重物,行走易摔倒,在当地县医院摄片未见颈椎有明显损伤,住院行枕领带牵引1周症状缓解出院.出院4天一次摔倒后截瘫加重,两下肢渐不能行走,双手不能持物,8天后来我院治疗.X线检查及CT平扫未见骨折、脱位,亦无骨质破坏.

    作者:杨善华;戴维享 刊期: 1993年第01期

  • 肢体延长并发症的防治

    近20年,骨延长的进展令人瞩目.单肢延长可达原肢长度的130%~140%~([1~5]).尽管延长的手段和外固定器有所区别~([6~8]),但实施的基本原则相同,即Ilizarov所发明倡导的生物学原则,皮质截骨(Corticotomy)保留髓内血管及外骨膜,可靠的外固定,延期延长和一定的速度(1mm/日)及频率(0.25mm/6h)~([7,8])为基准.除此之外,Ilizarov外固定器还具有去旋转、矫正成角、横向移位及根据需要组成任何形式解决临床问题,如防治关节僵直、半脱位、马蹄足等.

    作者:张立军 刊期: 1993年第01期

  • 新生儿小婴儿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及晚期病理性髋脱位的治疗

    1972至1991年共收治新生儿小婴儿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36例,晚期病理性髋脱位24例.本文总结了新生儿小婴儿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体征及治疗经验.并将晚期病理性髋脱位分为五型,按各种类型的病理改变采取各种手术方法.本文介绍了各种手术方法并分析总结了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于凤章;陈幼容;潘少川 刊期: 1993年第01期

  • 肱骨小头骨骺损伤40例临床分析

    肱骨小头骨骺损伤临床较为少见.我院1975年以来共收治59例,手术治疗50例,本文将14岁以下40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小3岁,大14岁.左侧28例,右侧12例,新鲜损伤39例.术前明确诊断36例,肘部复杂创伤术中发现4例.跌倒手撑地致伤28例,屈肘位直接遭受暴力7例.肘部有合并损伤者15例.内固定用克氏针36例,丝线4例.

    作者:胡晓亮;顾郁文 刊期: 1993年第01期

  • 小儿胆囊扭转一例

    患儿:男,9岁.因突发性右上腹部剧烈疼痛4天,于1990年3月22日入院.患儿4天前活动后突感右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疼痛呈阵发性,向右肩部放射.体检:腹部平软,肝脾不大,右上腹压痛明显,可触及肿大的胆囊,约鸡蛋大小,莫菲氏征(+),肠鸣音弱.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1.8×109/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30.胸腹X线透视未见异常.B超提示胆囊炎.桩床诊断:急性胆囊炎.

    作者:白琳 刊期: 1993年第01期

  • 股骨头缺如的病因和病理

    股骨头缺如的病例各地时常遇到,如处理不当常会终身残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畸形?其病理改变如何?能否预防?什么时机治疗好?采用何种手术方法效果佳?各家看法不一.为此,编辑部组织几位有经验小儿骨科同道进行专题讨论,供读者参考.

    作者:吉士俊 刊期: 1993年第01期

  • 包皮背侧切开加腹侧固定术治疗隐匿阴茎14例报告

    隐匿阴茎为少见的先天性疾患.我科近5年收治14例,均仅见阴茎在阴囊上方呈一圆锥状隆起,触摸阴囊部阴茎体发育良好者10例,发育较差者4例.采用自行设计的包皮背侧切开加腹侧固定术治疗,手术年龄大14岁,小5岁.随访3个月至5年,效果满意,现介绍于下.手术方法:①局麻或基础麻醉下,先用止血钳扩大包皮口,如包皮与阴茎头粘连应予分离;然后把包皮翻转至暴露阴茎头和冠状沟,此时原包皮口即在冠状沟近侧形成一缩窄环.

    作者:罗义麒;林承杰;曹林升;林曦;薛学义;缪思满 刊期: 1993年第01期

  • 小儿全手脱套伤治疗成功五例报告

    我院自1987年7月以来,共收治小儿全手脱套伤5例,治疗与传统方法相比取得了病程短、外观美、功能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6只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 8岁1例(双手),9岁和10岁各2例.6只手背皮肤均从深筋膜浅层撕脱,掌部从掌腱膜浅层撕脱,手指部伴轻度血管损伤,2例环、小指指尖裸露,1例伴环指中节指骨骨折,1例伴早期休克.6只手受伤至手术植皮时间短2小时,长7小时.

    作者:张东臣;谭天双;咎慧敏;曹永明 刊期: 1993年第01期

  • 脊髓纵裂骨性分隔发自椎板二例

    既往国内外文献报道脊髓纵裂内骨性分隔均起自椎体后缘,向后贯穿脊髓.近我们遇到2例,其骨性分隔均起自椎板,向前贯穿脊髓,现报告如下:例1:女,6岁.第一胎,足月顺产.生后10个月发现脊柱侧弯.智力正常.大小便正常.无家族遗传病史.父母非近亲.体检:身高101cm.鸭步.右肩高于左肩.以下胸段为中心脊柱向右侧弯.骨盆明显倾斜.无咖啡色素斑和皮毛窦等皮肤异常.

    作者:冀尔东;于凤章;关立夫;潘少川;陈豹 刊期: 1993年第01期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小腿肌肉组化分型及电镜观察

    本文用琥璃酸脱氢酶染色法对11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小腿肌肉进行研究,并对其中5例进行电镜观察,发现组化方面的主要病理改变是红肌纤维增多和聚集.红肌纤维增多和聚集是去神经支配和神经再支配的证据,肌纤维超微结构改变也有神经病变基础.本结果表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可能是一种神经原性疾病,肌力不平衡可能是该病的发病机制.

    作者:张成普;吉士俊;周永德;刘卫东 刊期: 1993年第01期

  • 儿童颈外动脉插管和结扎的经验

    颈外动脉结扎或插管术是治疗头颈部肿瘤难以控制的出血、肿瘤化疗或检塞等的重要手段.正确掌握颈外动脉的局部解剖,有利于完成手术,减少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近10年来,我院收治头面部及腮区血管瘤患儿386例,为了治疗,行颈外动脉结扎和插管,取得一些经验,总结如下.颈外动脉的位置和寻找:颈动脉三角范围,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下(合页)角后下方2cm(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与舌骨大角之间)作一长2~3cm的横切口.

    作者:李恭才;顾建章;张宪生;徐泉;高亚;党鸿毅;吴宣林;段毅涛 刊期: 1993年第01期

  •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及其评价

    55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年龄5~13岁,Ⅱ~Ⅲ期占51例.按股骨头保持球形程度及髋臼对股骨头包容率评定结果.总优良率76%,其中滑膜切除加钻孔为84%(27/32)、带血管蒂髂骨植骨为53%(8/15)、非手术组为87%(7/8).笔者对上述疗法作出评价,强调严防手术对骺板的医源性损伤,重视髋臼对股骨头包容,提出保守治疗指征.

    作者:苏昌祺;宣桂林;闽若良 刊期: 1993年第01期

  • 儿童手外伤26例临床分析

    我科1980至1990年收治儿童复杂手外伤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6岁半.学龄前儿童12例,学龄儿童14例.开放性伤24例,闭合性伤2例.伤后20分钟~48小时入院.致伤原因:绞轧伤15例,包括各种砸压伤;锐器伤10例;爆炸伤1例.手术选择:根据手部创伤情况分别选用不同手术方法.本组选用了单纯清创缝合,肌腱、神经、血管修复,骨折内、外固定,断指再植,断指末节原位缝合,邻指皮瓣,游离皮瓣等手术方法.

    作者:尚平;高勇 刊期: 1993年第01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