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刚
鸡血藤,苦温,入肝肾经.功用行血补血,通经活络.常用以调经,治疗风湿筋骨疼痛.余临证以鸡血藤为君药治疗静止期及消退期银屑病37例,均收到满意效果.常用量为30~50g.
作者:张建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作者:姚石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我们于1995年10月~1999年10月采用仲景牌浓缩金匮肾气丸治疗慢性高血压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秉涛;张居运;张晓萌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性激素水平及采用补肾健脾养血活血法治疗后的变化.方法:选取63例VD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予补肾健脾养血活血法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和喜得镇,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并设立正常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VD患者性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男性E2升高、T降低、E2/T升高,女性E2、T降低.经补肾健脾养血活血法组成的中药治疗后,性激素水平有显著变化,男性E2下降、T升高,E2/T降低(P<0.01),女性E2显著升高(P<0.05)、T升高.结论:补肾健脾养血活血法治疗对VD患者性激素失衡有调节作用.
作者:蔡晶;黄俊山;杜建;林求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我院尤松鑫教授在多年诊治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仅为患者解除了疾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易为患者接受,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作者:彭海燕;汪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心虚证对心肌细胞微细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和对照组,于造模48h、72h分别取心肌组织作冰冻切片、超薄切片,采用荧光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观察心肌细胞内糖原和DNA的分布、含量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心虚证造模组大鼠的心肌细胞在48h后过碘酸-Schiff反应(荧光PAS反应)明显减弱,72h后DNA荧光反应阳性物明显低于对照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变形,嵴断裂,数量减少,基质密度降低,肌原纤维有断裂,糖原减少.经立体学定量分析,线粒体体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虚证可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影响心肌代谢及细胞结构.本研究为心虚证的病因病机学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可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刘黎青;周盛年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鸡血藤,性苦,微甘,温,归肝经,具有行血、补血、舒筋活络的作用.笔者应用单味鸡血藤治疗小儿鱼鳞病,收效较好,举例如下.
作者:罗云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鸡血藤,性温,味苦,微甘,具有活血补血,舒筋活络之功效.临床常用于血虚而有瘀滞的四肢痹痛,麻木及妇女月经不调,腰膝疼痛等病症.笔者在临床上治疗放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杨德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目前尚无理想的防治方法.我院叶景华主任医师,从医近50年,对DN的研究尤具独到见解,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师从叶老,临诊中获益良多,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骨密度及性激素水平与血瘀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功血)的关系,以及补肾活血法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血瘀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补肾活血法及活血止血法2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中药桃红四物汤,血止后改用滋肾阴、补肾阳、活血调经序贯疗法和芩术四物汤治疗6个月,另设健康育龄对照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检测骨密度(BMD)、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血碱性磷酸酶(ALP).结果:(1)围绝经期功血组Ward三角的BMD明显低于健康育龄组,FSH明显高于健康育龄组.(2)补肾活血法治疗前后BMD值及E2下降不明显,FSH、LH也无明显上升(P>0.05),个别部位如第2腰椎的BMD值上升,FSH下降具有显著意义(P<0.05).(3)活血止血法治疗后,BMD、E2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或P<0.05),FSH、LH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4)补肾活血法与活血止血法二组止血效果相当(P>0.05).结论:血瘀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卵巢功能已开始下降,补肾活血法不影响止血效果,且可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作者:陈敏;高丽萍;钟秀美;柯晓红;陈耀祖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我们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布鲁菌病(简称布病)2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钦河;陈孝银;周文川;王启政;杨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作者:于仲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结合现代医学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成果,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认为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病机以正气虚弱为本,邪毒、瘀血、水湿为标.对于扩张型心肌病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谨守病机,分早、中、晚3期辨证论治.同时要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优势,扶正御邪,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谭元生;邓圣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验证在消积必须导滞,导滞常兼清热理论指导下,用化滞清热法治疗小儿积滞化热证,据此立法处方制成清热化滞颗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的要求在4家医院同时进行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清热化滞颗粒治疗小儿积滞化热证临床痊愈率为64.55%,显效率为27.27%,总有效率91.82%,其综合疗效、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清热化滞颗粒治疗小儿积滞化热证疗效可靠,使用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赵霞;汪受传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采用客观、严格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开展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以确定其疗效.方法:选取80例患者(头臂动脉型),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各4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针灸组临床治愈率15%,显效率62.6%,总有效率95%;药物组显效率12.5%,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示针灸治疗多发性大动脉(头臂动脉型)疗效确切,明显优于目前常规药物疗法.
作者:丁晓蓉;高其芳;李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吸毒人数的急剧上升,因此,寻求安全、有效、价廉的戒毒方法已成为当今戒毒领域共同追求的目标.20多年来,针灸疗法以其简便易行、费用低、疗程短、少或无副作用以及无成瘾性等优点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就针刺戒毒的临床研究而言,由于随机对照试验可以为临床提供比较可靠的研究依据,本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现将近10年国内外针刺戒毒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概况介绍如下.
作者:李瑛;梁繁荣;李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2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舌象变化,探讨SARS证候演变规律.方法:应用柯达(Easy Share LS系列)400万像素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观察其动态变化;对21例确诊为SARS患者的舌象进行分析,观察10种主要临床症状;对21例SARS患者进行冠状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进行中西结合治疗.结果:舌象及证候演变符合温病在卫、气、营(血)不同病理阶段的规律.结论:研究探讨舌象在SARS中的变化规律,对于阐明该病的病因病机及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斌;王凡;吴红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搏癌丸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细胞药理学和血清药理学方法,对比观察(阴性无药血清对照、阳性药5-氟尿嘧啶血清对照)搏癌丸诱导HepG2细胞的增殖及凋亡.(1)MTT法观察4个搏癌丸药物血清浓度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从中筛选出搏癌丸的有效药物浓度.(2)电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HepG2细胞凋亡.结果:(1)10%、5%、2.5%搏癌丸药物血清3个有效浓度均对HepG2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增殖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高而有加强趋势,3个有效浓度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10%搏癌丸药物血清作用HepG2细胞48小时后,HepG2细胞核明显缩小,浆比减少,核仁减少、浓缩甚至消失,核内异染色质明显增多,核膜完整,可见早、中、晚期细胞凋亡,出现凋亡小体.(3)10%搏癌丸药物血清作用HepG2细胞48小时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细胞凋亡率为25.34%,均显著高于相应无药血清对照组的3.54%(P<0.05).结论:搏癌丸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和诱导HepG2细胞凋亡.
作者:刘坚;李瀚旻;晏雪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清热祛痰活血方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影响.方法:51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卡托普利、清热祛痰活血方加卡托普利、二甲双胍加卡托普利,并对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清热祛痰活血方加卡托普利组与二甲双胍加卡托普利组多项指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作用优于单独服用卡托普利组(P<0.05或P<0.01),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基本接近正常(P>0.05).结论:清热祛痰活血方与二甲双胍作用相似,针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联合卡托普利的疗效优于卡托普利单独用药,提示清热祛痰活血方能改善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并与卡托普利有协同作用,更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作者:张宇红;陆付耳;李江林;王薇;李猛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自1994年5月~1998年10月,我们应用补肾生精丸治疗精液异常男性不育症220例,疗效显著,总有效率91.4%,同时观察了治疗前后患者精液质量相关指标、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及精核蛋白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曰庆;李海松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