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声诺维在扩大的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陈彤;刘大乐;肖克峰;刘增钦;孙枫

关键词:超声, 前列腺癌, 诊断, 活检
摘要:目的 探讨声诺维在扩大的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方法 102例患者因血清tPSA>4ng/ml或伴前列腺硬结接受穿刺活检术,其中43例检查中接受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声诺维.声诺维组与普通组比较,平均年龄、平均tPSA以及可疑指检率分别为67.5∶ 68.7岁、26.2∶ 28.6ng/ml和24.3%∶ 25.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者采用改良Norberg穿刺方案,即首先系统穿刺8针,若实时超声或注射声诺维后发现可疑低回声结节,再增加1~3针重点穿刺.回顾性比较声诺维组与普通组活检病理阳性率及准确性.结果 声诺维组43例接受穿刺446针,平均10.4针;普通组59例接受穿刺571针,平均9.7针;两组平均穿刺针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诊断表明,声诺维组前列腺癌9例,阳性率为20.9%,普通组12例,阳性率为20.3%,两组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但石蜡病理显示,声诺维组446针标本中,阳性针数54针,阳性率为12.1%;普通组571针标本中,阳性针数46针,阳性率为8.1%;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GPIN或ASAP病例中,声诺维组7例,发生率为16.3%;普通组9例,15.2%;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声诺维能提高多普勒超声对前列腺可疑恶性结节的分辨率,但对HGPIN或ASAP诊断帮助不大.结论 采用造影剂-声诺维进行扩大的经直肠多普勒超声活检能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该方法 安全易行,便于门诊开展.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必净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病理改变的作用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血必净对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肺病理学改变的作用,探讨血必净对PQ中毒大鼠的肺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取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中毒组、血必净组、正常对照组.中毒组及血必净组用百草枯120mg/kg灌胃,一次性染毒;血必净组从染毒后2小时开始,腹腔内注射血必净10ml/kg,每日一次,至处死前;中毒组及正常对照组用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每日一次,至处死前.分3个不同时间点(6、24、72小时)处死大鼠(每组每个时间点8只)并取肺组织.制备标本后分别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各组各时间点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中毒组大鼠肺的病理学改变为急性弥漫性肺损伤,表现为肺泡腔内出血、渗出、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隔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Ⅰ型和Ⅱ型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血必净组的病理学改变为局灶性肺泡隔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而Ⅰ型上皮细胞完整,Ⅱ型上皮细胞也无明显损伤,未见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从病理学角度观察,血必净对PQ中毒大鼠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徐晓玲;陈安宝;胡强;王刚;赵群远;陈嘉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急性重症胰腺炎2例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医院还是比较常见.由于急性中毒,尤其是中、重度中毒后病情变化较多,治疗中可出现反跳及中间综合征,故出现病情加重时较多考虑上述原因,导致一部分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漏诊、误诊.而并发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如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现将本院近期发生的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例报告如下,旨在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俞菊英;周明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对37年来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工作的文献分析

    目的 评价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7年的研究状况,对COPD研究工作的历程进行时代划分.方法 综合手工检索、数据库检索、文献引用对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三大杂志)、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数据库上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有关COPD的文献进行统计,并经过数据转换计算后进行分析.结果 1972~2008年37年中3种杂志刊登的论文数(不包括肺心病)共947篇,得到COPD各类别文献对时间的曲线图(三大杂志、VIP、PUBMED),各类别及各方向的论文数据.并通过文献学分析将我国COPD研究历史分为4个阶段.结论 我国近40年的COPD研究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各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特征,但仍然存在的不少问题,需要在今后得以解决.

    作者:翁磊;戴元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口服Gd-DTPA在低场MRCP检查中的应用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MRCP)为胰胆管疾病的诊断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是,在低场MRCP中胃肠道内的液体也可同时呈现高信号,从而对胰胆管的解剖形态和病变梗阻部位显示不佳,影响到诊断的准确性.作者应用口服3‰钆对比剂(Gd-DTPA),对低场MRCP图像质量有明显的改善.现作一报道.

    作者:王洪生;何佳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互动沟通模式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带教中的实践

    护理学是高度实践性的学科,临床实习带教对于培养合格的适应临床需要的护理工作者起关键作用.儿科门诊输液室与其它科室比较,专科性强,其护理工作具有特定的重点和难点.作者在实习护生的带教过程中,运用互动沟通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舒复平;王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外固定支架治疗波及关节面的掌指骨粉碎性骨折(附12例报告)

    手部功能复杂、精细,是和人们的劳动、生活密切相关.手部骨骼体积小,关节多,肌肉、肌腱附着点多,功能复杂精细,骨折后较小的移位、成角都会影响手的功能,因此要求手部骨折应达到解剖复位和争取患手恢复到佳功能.在实际操作中,波及关节面的掌骨指骨粉碎性骨折治疗比较困难.本院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运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波及关节面的掌指骨粉碎性骨折12例,经术后随访,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符开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期合并腹内高压或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的严重疾病.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是胰腺炎患者的一种特殊并发症.SAP常合并脏器功能障碍,出现腹内压升高或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则更加重胰腺炎造成的组织缺氧,脏器功能损害,致使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难以逆转.据Leppaniemi等[1]统计,SAP患者中IAH的发病率约在40%,出现ACS约为10%.本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4例,其中17例患者合并IAH或ACS,现对其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阴建兵;肖江梅;陈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股沟疝日间手术中局部麻醉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日间腹股沟疝手术局部麻醉的方法 .方法 对2007年6至10月48例腹股沟疝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行日间疝修补术.结果 48例腹股沟疝患者局部麻醉下手术均获得成功,患者对麻醉耐受性好,无不适感,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 局部麻醉是成年人行可复性腹股沟疝手术较好的麻醉选择,此方法 具有安全、简便、有效和经济的特点,且无麻醉后不良反应.

    作者:姜长滨;宋传健;李伟;侯延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探讨

    医院财务管理是指对医院运作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考核等工作的总称,是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措施正全面实施等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财务管理,这就需要不断地探讨和研究.加强财务管理是医院优质、高效、低耗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是直接关系到提高医院管理质量,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问题.作者结合工作实践,深入调查研究,认为做好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应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程丽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尿激酶小剂量长疗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尿激酶小剂量长疗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 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30万U/d,静脉滴注,连用7d,于治疗第7天及治疗后1个月统计两组心绞痛缓解率、出血并发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改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出血、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长疗程尿激酶治疗,可安全有效地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

    作者:曾陵祥;向智;钟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桡骨远段骨折石膏托继杉树皮固定疗效分析

    作者自1999年10月至2008年9月诊治桡骨下段骨折452例,早期采用前后石膏托固定,2~3周后改用杉树皮固定的方法,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伯平;房梁;吴萍亚;顾月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少见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其毒性作用主要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造成乙酰胆碱在体内积聚,导致胆碱能神经和部分中枢神经功能过度兴奋.急性中毒重者迅速转入抑制和衰竭,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和体征.随着对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观察的深入,一些不为人们熟悉的少见并发症被陆续发现,现将本院2007年2月以来出现的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沈新秀;胡东东;魏叶;孙颖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探讨人工流产术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人工流产是因为意外妊娠、优生或疾病等原因而采用的终止妊娠的方法,已广泛用于临床,手术简单而安全,但人工流产的近期与远期并发症却不少见,近年来未婚女性作人工流产手术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且频率也有所增加,为探讨人工流产术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作者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本院本次妊娠前有、无人工流产术初产妇各300例,分析人工流产术与再次妊娠时出现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总结如下.

    作者:季建媚;孙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321例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临床分析

    作者对321例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进行分析,探讨取器的时间、方法及器具等有关问题.对宫颈较紧,萎缩取环者术前2h血压正常可用米索前列醇600μg阴道后穹窿塞入;或术前1d口服米非司酮75mg,以软化宫颈;或术中于宫颈两侧注射2%利多可因5ml松弛子宫内口;或术前2h米索前列醇600μg阴道后穹窿塞入加术中宫颈两侧注射2%利多可因5ml松弛子宫内口;321例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320例成功、1例失败.

    作者:何仙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CT血管成像(CTA)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立体像素成像(CTA)对血管病变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CTA检查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2~94岁,平均43.98岁.对比剂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ml)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速率3.0ml/s,总剂量按体重1.2ml/kg计算.扫描参数:220mA,120kV,层厚5mm,进床速度8.75mm/s.回顾性重建1.25mm.检查后经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再现法(VR)重建.结果 出现1例假阴性病例,无假阳性病例.结论 基层医院DSA设备配置目前尚少,而CT机器已较普遍,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立体像素成像对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有其实用价值.

    作者:孙和峰;王洪生;李宗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电切术围手术期用药和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电切术后用药对宫内膜的修复及阴道流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子宫内膜电切术的86例患者,术前均行宫腔镜检查+病理检查,排除了病理检查为复杂性增生过长的患者.其中47例患者为观察组,术前、术后均给予药物处理;39例患者为对照组,只给予术前预处理.比较二组患者术后宫内膜修复情况及阴道流血量的多少.结果 病理分型为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和子宫腺肌症的患者,观察组结痂期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分型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其它类型功血,结痂期出血量及复发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病理检查为子宫腺肌症和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的患者,术后用药抑制其子宫内膜生长,对于减少其结痂期出血和复发是一种有效方法 .

    作者:刘歌;刘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百普素应用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病人的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结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短肽制剂(百普素),观察其辅助手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相关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对肠功能和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结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于术前3天直至术后第7天给予肠内短肽制剂-百普素营养支持,对照组入院后给于采用传统的清洁灌肠方法 ,临床治疗和营养支持按常规处理(术前常规膳食,术后PN营养支持).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1、3、7天分别检测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观察两组病人术中肠粘膜及肠道清洁情况、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感染性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肠粘膜状况、肠道清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病人各项营养指标、免疫指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实验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下降幅度(P<0.01),实验组术后第7天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短肽制剂百普素,更有利于病人营养状况和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以及预后改善,是结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较佳的选择.

    作者:蒋晓松;周新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盆腔囊性病灶超声鉴别诊断及误诊分析

    盆腔囊性病灶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发生在各年龄段,其中以生育期妇女居多.由于盆腔解剖结构复杂,囊性病灶声像图表现的多样性,易造成诊断上的困难.作者通过回顾分析盆腔囊性病灶的声像图表现,提高对不典型声像图改变的鉴别诊断,分析误诊原因,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治依据.

    作者:陈秀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试论在解剖学教学中如何做到突出重点而又形象生动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首先接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其特点是内容繁杂、枯燥乏味、名词多、记忆难.作为解剖学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记忆力,保证教学质量?作者认为,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而又形象生动十分重要.

    作者:蔡奇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ADMA浓度外周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外周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停止服用降压药至少2周以上并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6例,对照组25例为健康体检者.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血浆ADMA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循环EPCs.结果 EH组血浆ADMA浓度[(0.363±0.029)μg/ml]显著高于对照组[(0.319±0.022)μg/ml](P<0.01).EH组外周循环EPCs数量[(0.368±0.121)%]显著低于对照组[(0.588±0.139)%](P<0.01).血浆ADMA浓度与外周循环EPCs数量呈负相关关系(r=-0.706,P<0.01).结论 EH患者血浆ADMA浓度升高,外周循环EPCs数量减少,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EH患者循环EPCs数量下降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血浆ADMA水平升高所致.

    作者:伍新雷;张怀勤;苏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