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9例疗效观察

杜艳茹;王志坤;刘晓辉;白海燕;张纨;谭宝

关键词:药穴结合, 溃疡性结肠炎
摘要:目的:观察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6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口服、耳穴贴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2组均4周为一疗程.结果:总有效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86.5%、52.5%,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直乙结肠、降结肠肠镜总有效率为79.4%、71.4%,与对照组48.3%、4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临床症状与肠镜疗效显著.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设计要点探讨

    针对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研究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分析在中医药治疗COPD的临床研究设计中病例的疾病分期不同、疗程长短及疗效判断指标不同的优点与缺点.认为在中医药治疗COPD临床研究中选择COPD缓解期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左右的临床研究,以临床症状、生存质量和COPD预后指标(BODE指数)为观察指标为宜.

    作者:孙志佳;许丽梅;林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构建中医人体美学理论体系促进中医美容学科发展

    阐述了构建中医传统美学理论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现实性,认为构建中医人体美学理论体系不仅能促进中医学术理论的发展,而且中医传统人体关学理论的介入和应用,还可以促使中医美容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者:李红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调经止血汤治疗带环出血42例

    目的:观察调经止血汤治疗带环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带环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治疗组42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调经止血汤口服,1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为8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置IUD后常引起月经失调,如经期延长、月经先期、月经先后不定期、崩漏、月经过多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远期疗效好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调经止血汤治疗带环出血疗效确切,远期疗效好,使用安全.

    作者:赵海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三黄洗剂治疗小儿皮肤念珠菌病40例

    目的:观察三黄洗剂治疗小儿皮肤念珠菌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78例皮肤念珠菌病患儿,分2组.治疗组采用三黄洗剂外洗,对照组采用特比萘芬乳膏外用,2组均每日2次,连用2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90.00%,真菌清除率97.50%,对照组临床痊愈率89.47%,真菌清除率94.74%.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三黄洗剂治疗小儿皮肤念珠菌病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殷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循证医学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辨证论治中的应用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肝病之一[1].全球乙肝病毒感染者约3.5亿,其中75%集中在亚太地区.而我国更是HBV高感染区,约有10%~15%的人群存在HBV慢性感染,其中约1/4的病人终发展为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我国现有慢乙肝病人逾3000万,每年因肝病死亡人数约30万,对人民健康和国家卫生经济带来严重危害.因此,防治慢乙肝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目前,对慢乙肝的治疗仍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但缺乏可靠稳定的治疗措施和满意的疗效[2].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都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规范,尤其在调节人体内环境(免疫功能)、恢复肝功能、保肝降酶以及提高抗病毒药物的靶点敏感性、降低复发率上都有较好的疗效.但是,中医药治疗慢乙肝仍然存在较多的困惑:如疗效不肯定,重复性差,疗效评价仅限于个案总结或小范围的研究中,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性,制定的标准没有及时、广泛的执行.

    作者:王见义;王灵台;竺丽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保安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确定保安颗粒中黄连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盐酸小檗碱浸出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黄连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黄连水提的佳工艺条件为:加水浸泡0.5h,提取3次,加水量分别为12、10、8倍量,提取时间为1.5、1.0、1.0h.结论:试验结果为确定保安颗粒中黄连提取工艺提供了试验依据.

    作者:马丽颖;张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健康体检人群中齿痕舌的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齿痕舌人群的舌象特征及其舌象与症状的关系,尝试将中医舌诊运用于健康体检.方法:采用1∶1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体检人群中的382例齿痕舌及其对照组进行观察.使用舌象分析仪拍摄数字舌图、采用Lab色彩模型分析舌质颜色,结合症状调查表观察齿痕舌人群的舌象特征和症状特点.结果:齿痕舌组的年龄分布集中在30~50岁;与对照组相比淡白舌的出现率较高;易出现的症状有:感冒时间长、怕冷、记忆力差、食欲差、站立时头晕、腰酸等虚证表现.结论:将中医舌诊客观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在健康体检中,可以有效的诊断出以齿痕舌和虚弱表现为特征的亚健康人群,给予积极的中医养生指导和治疗.

    作者:陈松鹤;梁嵘;王召平;张永涛;樊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中医临床证候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分析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其不同证候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依据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病例四诊资料,经过动态聚类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合中医辨证,获得每一个患者所属的中医证候分型,比较群体特征的证候类型构成及其与西医临床类型的关系.结果:470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中医证候类型构成中不同证候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胃虚寒(27.45%)、心脾两虚(22.34%)、痰火扰心(14.47%)、大肠结热(12.98%)、痰毒阻络(10.85%)、肾阳虚(7.02%)、肾阴虚(4.47%)、痰毒蒙闭(0.43%).从虚实来看,61.28%的患者以虚证为主(第一、二、四、五证型),38.72%以实证为主.不同年龄组的中医证型构成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型的性别分布:男女患者均以脾胃虚寒的比例高,其次为心脾两虚,低为痰毒蒙闭,男女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诊断分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本组患者中,铅吸收主要存在5个中医证型,其显现率从高至低依次为脾胃虚寒(50%)、心脾两虚(18.55%)、大肠结热(16.94%)、肾阳虚(8.06%)、痰火扰心(6.45%);轻度中毒则依次为心脾两虚(24.16%)、脾胃虚寒(24.16%)、大肠结热(20.13%)、痰火扰心(20.13%)、肾阳虚(6.71%)、肾阴虚(6.7%);中度中毒依次为痰毒阻络(26.15%)、心脾两虚(23.59%)、脾胃虚寒(15.9%)、痰火扰心(15.38%)、肾阴虚(7.18%)、肾阳虚(6.67%)、大肠结热(5.13%);中毒仅出现属痰毒蒙闭型的铅脑病2例,暂未收集到铅麻痹病例.结论:本结果初步揭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中医辨证驱铅提供依据.

    作者:刘兴烈;刘旭生;刘敏雯;江朝强;黄荣华;黄笑芝;周赫;蔡业峰;林良才;林秋兰;杨志前;吴伟鸿;高渝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针药结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发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化瘀通经方结合温针灸主取关元、中极、子宫穴等,及面部围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发黄褐斑.结果:本法对改善面部黄褐斑疗效明显.结论:针药结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发黄褐斑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许佳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杨文华运用中药药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

    介绍了杨文华运用中药药对治疗慢再障的经验,主要介绍了黄芪与当归、龟板与阿胶、菟丝子与枸杞子、山药与山茱萸、侧柏叶与仙鹤草,女贞子与墨旱莲、茜草与白茅根、白术与茯苓8个药对.

    作者:王兴丽;杨文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妇女绝经期潮热72例

    笔者近年来依据中医理论,以滋阴益肾、补血为主,应用自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妇女绝经期潮热72例,收到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付作昌;郑艳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调查表的设计研究

    目的:制定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调查表,为进一步的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预调查结果,编制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信息专家问卷,向全国30名专家发放问卷调查并进行问卷分析.结果:专家对该课题的积极系数比较高,经过统计分析筛选出了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指标并进行了量化分级.结论:采用文献调研和德尔菲评价法(Delphi法)可以构建中医证候调查表,为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了参考.

    作者:高怀林;吴以岭;贾振华;袁国强;吴相春;高玉芳;魏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补肾活血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远期疗效观察

    报道了补肾活血方治疗慢性肾衰远期疗效通过治疗组30例,对照组22例,对比观察提示,补肾活血方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夏海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内经》小肠病证候规律初探

    综合<内经>全文,从两方面对小肠病证候规律作一初步探讨.①小肠病的证候体现于:其一是小肠的本腑病候;其二是小肠经的经络证候;本腑病候涵盖于经络证候之中.②小肠病候与心脏病候相对照的结果说明,小肠与其相表里的心脏具有部分相同病候.体现了中医脏腑学说的整体观思想.

    作者:李淑萍;白淑芳;李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火针配合拔罐的临床应用概况

    综述近10余年来火针配合拔罐的临床应用概况.火针配合拔罐在皮肤科、骨伤科及外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后可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科研的设计水平,以充分体现火针配合拔罐的优势.

    作者:崔烨;王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提高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的探讨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有效方法.方法:提高肩周炎的诊断率,要和几种病症相鉴别;针刺方法的改进,以及刺络拔罐与灸法的运用;配合推拿疗法与良好的家庭训练是巩固疗效的重要方法.结论:诊断明确,针刺、灸法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才能显著,持久.

    作者:陈勤;赵新;赵勇;彭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五苓散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味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患者分为五苓散加味治疗组30例,B族维生素治疗对照组20例,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作者:简小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小青龙汤加味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病理形态及血浆组胺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味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病理形态和血浆组胺含量的影响,揭示小青龙汤加味治疗AR的部分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变应性鼻炎模型对照组、小青龙汤治疗组、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组、息斯敏治疗组,每组8只.采用卵蛋白全身致敏与局部攻击方法制作AR大鼠模型,光镜观察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后鼻黏膜病理形态和测定血浆组胺含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对照组可见鼻黏膜水肿、充血,重度炎细胞浸润,黏膜上皮坏死.各治疗组炎症程度均有改善,以小青龙加味组效果好.模型组血浆组胺含量明显升高,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组血浆组胺含量明显降低.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组优于小青龙汤治疗组.结论:小青龙汤加味治疗AR的作用途径之一是通过降低组胺含量,从而减轻鼻黏膜变应性炎症.

    作者:王树鹏;李亚秋;郭晓东;张丽艳;朱辉;关庆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柴黄承气汤加味治疗.结果:2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作者:李瑞;李永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魟鱼软骨多糖对小鼠Lewis肺癌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探讨

    目的:研究魟鱼软骨多糖(RCG)对小鼠Lewis肺癌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模型,将实验分为生理盐水(Saline)组、不同剂量魟鱼软骨多糖(RCG)组、环磷酰胺(CTX)组,计算原发瘤抑制率及肺转移数;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原发瘤组织VEGF、bFGF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应用魟鱼软骨多糖各剂量组,小鼠原发瘤抑制率、肺转移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与生理盐水比较,魟鱼软骨多糖各剂量组,VEGF、bF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魟鱼软骨多糖明显抑制小鼠Lewis肺癌原发瘤的生长和转移,可能与其抑制肿瘤VEGF、bFGF 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郭斌;袁戈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