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32例疗效观察

李瑞;李永社

关键词:胰腺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柴黄承气汤, 急症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柴黄承气汤加味治疗.结果:2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龙胆泻肝汤激素治疗白塞病并虹膜睫状体炎14例

    白塞病(Behctet's disease)是一种原因不明,以血管炎为基本病理改变,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口腔、皮肤、生殖器、眼和关节为其的好发部位,其中虹膜睫状体炎是其眼部常见并发症.笔者自2002年7月-2005年12月以龙胆泻肝汤为主,辅以激素治疗本病14例(22眼),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丁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卵巢囊肿30例

    1临床资料30例均是在妇女病普查时发现,以B超结果作为主要诊断标准.囊肿大小为3~6 cm,多数有液性暗区或无回声区,包膜完整,囊壁薄、光滑、透声良好、可诊断为单纯性卵巢囊肿,妇科检查附件区可触及囊性包块,活动良好,表面光滑.

    作者:温晓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益母草胶囊中盐酸水苏碱含量

    益母草胶囊是由益母草经加工制成的制剂,用于调经及产后子宫出血、子宫复原不全等.益母草中的主要成分为盐酸水苏碱,测定盐酸水苏碱的含量能够反映和控制该制剂的内在质量.本实验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益母草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为控制益母草胶囊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作者:段瑞;胡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周端应用膏方治疗高血压病经验

    介绍周端教授运用中医膏方治疗高血压病经验.主要从对高血压病的辨治、病因病机、应用膏方的原则等方面进行论述.附案例1则较详细地介绍了应用膏方的具体方法.

    作者:王佑华;杨建梅;周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取象思维对藏象学说建构的作用

    从取象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入手,论述其在阐释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经络理论等中医藏象学说中的重要作用,以揭示取象思维是藏象学说建构的主要思维方式.

    作者:王颖晓;李其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小青龙汤加味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病理形态及血浆组胺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味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病理形态和血浆组胺含量的影响,揭示小青龙汤加味治疗AR的部分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变应性鼻炎模型对照组、小青龙汤治疗组、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组、息斯敏治疗组,每组8只.采用卵蛋白全身致敏与局部攻击方法制作AR大鼠模型,光镜观察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后鼻黏膜病理形态和测定血浆组胺含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对照组可见鼻黏膜水肿、充血,重度炎细胞浸润,黏膜上皮坏死.各治疗组炎症程度均有改善,以小青龙加味组效果好.模型组血浆组胺含量明显升高,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组血浆组胺含量明显降低.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组优于小青龙汤治疗组.结论:小青龙汤加味治疗AR的作用途径之一是通过降低组胺含量,从而减轻鼻黏膜变应性炎症.

    作者:王树鹏;李亚秋;郭晓东;张丽艳;朱辉;关庆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张琪从痰瘀交阻治疗疑难病经验

    介绍张琪教授从痰瘀交阻治疗疑难病经验;治疗冠心病心衰、痛风、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案例并举.

    作者:孙元莹;张海峰;王暴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消癥止痛膏联合强痛定注射液治疗重度癌痛56例

    自制中药制剂,具有消癥散结、理气止痛等功效.强痛定注射液为速效镇痛剂,二药合用,止痛疗效显著.本科自2004年1月-2006年3月采用二药合用治疗重度癌痛病人5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萍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穴位温度与电阻相关关系的研究

    目的:了解动物穴区体袁温度的高低与电阻的关系,探讨经穴部位高温和低电阻形成的机理.方法:用红外热像图方法和体表电阻测量法对20例家兔左、右内关穴、右心腧穴区和各穴旁开1cm的温度和电阻进行检测.结果:右内关穴区温度为(36.41±0.64)℃,电阻为(11.35±2.43)kΩ,内关旁开为(35.19±0.72)℃,电阻为(17.05±4.94)kΩ.左内关穴区温度为(36.48±0.54)℃,电阻为(11.64±2.48)kΩ,穴位旁开温度为(35.33±0.74)℃,电阻为(17.09±5.74)kΩ.右心腧穴区温度为(36.21±0.40)℃,电阻为(17.66±3.30)kΩ,心腧旁开温度为(35.41±0.36)℃,电阻为(22.53±5.45)kΩ.各穴区与穴位旁开的温度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穴与非穴的电阻值也有显著差异.结论:穴区有高温和低电阻特性,而体表温度和电阻值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关系.

    作者:王淑友;张栋;朱元根;马惠敏;叶燕燕;李顺月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设计要点探讨

    针对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研究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分析在中医药治疗COPD的临床研究设计中病例的疾病分期不同、疗程长短及疗效判断指标不同的优点与缺点.认为在中医药治疗COPD临床研究中选择COPD缓解期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左右的临床研究,以临床症状、生存质量和COPD预后指标(BODE指数)为观察指标为宜.

    作者:孙志佳;许丽梅;林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调查表的设计研究

    目的:制定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调查表,为进一步的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预调查结果,编制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信息专家问卷,向全国30名专家发放问卷调查并进行问卷分析.结果:专家对该课题的积极系数比较高,经过统计分析筛选出了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指标并进行了量化分级.结论:采用文献调研和德尔菲评价法(Delphi法)可以构建中医证候调查表,为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了参考.

    作者:高怀林;吴以岭;贾振华;袁国强;吴相春;高玉芳;魏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中医临床证候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分析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其不同证候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依据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病例四诊资料,经过动态聚类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合中医辨证,获得每一个患者所属的中医证候分型,比较群体特征的证候类型构成及其与西医临床类型的关系.结果:470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中医证候类型构成中不同证候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胃虚寒(27.45%)、心脾两虚(22.34%)、痰火扰心(14.47%)、大肠结热(12.98%)、痰毒阻络(10.85%)、肾阳虚(7.02%)、肾阴虚(4.47%)、痰毒蒙闭(0.43%).从虚实来看,61.28%的患者以虚证为主(第一、二、四、五证型),38.72%以实证为主.不同年龄组的中医证型构成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型的性别分布:男女患者均以脾胃虚寒的比例高,其次为心脾两虚,低为痰毒蒙闭,男女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诊断分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本组患者中,铅吸收主要存在5个中医证型,其显现率从高至低依次为脾胃虚寒(50%)、心脾两虚(18.55%)、大肠结热(16.94%)、肾阳虚(8.06%)、痰火扰心(6.45%);轻度中毒则依次为心脾两虚(24.16%)、脾胃虚寒(24.16%)、大肠结热(20.13%)、痰火扰心(20.13%)、肾阳虚(6.71%)、肾阴虚(6.7%);中度中毒依次为痰毒阻络(26.15%)、心脾两虚(23.59%)、脾胃虚寒(15.9%)、痰火扰心(15.38%)、肾阴虚(7.18%)、肾阳虚(6.67%)、大肠结热(5.13%);中毒仅出现属痰毒蒙闭型的铅脑病2例,暂未收集到铅麻痹病例.结论:本结果初步揭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中医辨证驱铅提供依据.

    作者:刘兴烈;刘旭生;刘敏雯;江朝强;黄荣华;黄笑芝;周赫;蔡业峰;林良才;林秋兰;杨志前;吴伟鸿;高渝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照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NP方案化疗;治疗组采用NP方案化疗配合中药健脾益肾汤与扶正抗肺癌方治疗.观察原发病灶疗效、生活质量变化、毒副反应以及免疫功能变化等.结果:2组原发灶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作者:文汉英;王希胜;陈明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木鳖子素的分离与纯化

    目的:分离纯化到单一组分的木鳖子素.方法:木鳖子脱脂粉用磷酸盐缓冲液提取,提取液用硫酸铵沉淀,沉淀用水溶解后先上CM 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凝胶柱然后上SephacrylTMS-200 High Flow凝胶柱.结果:纯化到单一组分的木鳖子素,分子量为29000.结论:该方法快速、稳定.

    作者:王秀琴;李檀;白宗利;贾天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早肾颗粒与卡托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106例临床观察

    观察早肾颗粒与卡托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治疗组106例,用中药早肾颗粒(本院制剂)与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60例,用科素亚和胰激肽原酶治疗.6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有关指标.结果:治疗组蛋白尿、血糖、血脂、血压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詹锐文;黄文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妇女绝经期潮热72例

    笔者近年来依据中医理论,以滋阴益肾、补血为主,应用自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妇女绝经期潮热72例,收到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付作昌;郑艳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得失录

    介绍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的成功经验及失误教训.通过3个案例分析阐明了详查症候、切中病机,审因论治、治病求本,辨证明确、治疗有序的治疗原则思路,示具体方药.

    作者:司福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30例

    股骨颈骨折由于解剖上局部血供问题,常易发生骨折不连接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自2001-2003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梁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关于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的思考

    中医脉诊作为中医的特色诊法,其无处不体现着整体思维和辨证思维的光芒,是中医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延伸与体现.几十年来脉诊客观化的研究喜忧参半,虽有成果但在临床应用上少有突破.从新的角度寻找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脉学的结合点,将会为脉诊客观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徐刚;魏红;刘明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补肾活血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远期疗效观察

    报道了补肾活血方治疗慢性肾衰远期疗效通过治疗组30例,对照组22例,对比观察提示,补肾活血方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夏海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