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光
从沈凤阁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支气管扩张症、干燥综合征4个方面介绍了他对该法运用的经验.
作者:赖明生;刘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肝肾阴亏、肝阳偏亢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2组分别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西医常规治疗加中医辨证论治.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肝肾阴亏、肝阳偏亢型急性期缺血中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代伟;林忠嗣;单翠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安胰颗粒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4例.随机分为西医时照组19例,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5例,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胰颗粒口服,比较2组治疗后恢复排气通便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及白细胞计数、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和乳酸脱氢酶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缓解及临床检验指标的恢复等方面均较快,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住院天数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安胰颗粒治疗急性胰腺炎使腑通、热清、瘀消、毒祛.从而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与促进肠道内大量富含细胞因子和炎性递质的液体排出体外,减少吸收;改善胰腺、肠道微循环障碍,维持肠黏膜屏障完整等方面有关,因而预防和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雷力民;田玉玲;林寿宁;朱永苹;黄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干燥综合征因异常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介质,造成了SS患者的组织炎症性和破坏性病变,以泪腺、唾液腺病变为主,腺体及小管周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终导致腺泡萎缩、消失,由大量浸润细胞和增生结缔组织替代.现代医学主要是对症处理,没有可靠的疗法.中医学从以法论治的角度出发,丰富对本病的治疗,文章对此做了分析和探讨.
作者:刘征堂;高普;袁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其特点:病程长,缠绵不愈,易于复发.临床常采用中药口服、中药灌肠治疗,也可采取西药控制感染.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丽;贺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Friedreich)是一组以共济失调症状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共济失调的原型.另有脊髓小脑型和小脑型两种类型.其主要症状为行走不稳,辩距不良,上肢精细动作困难,言语不清或呈吟诗状,部分病人于后期可有痴呆,耳聋或视力下降等表现.目前西医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笔者从补肾人手,予以填精益髓之法治疗,扶效满意.
作者:路凤月;马芳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在病人这个群体中,老年患者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老年患者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与其他年龄的患者相比,即使病情相似,但其住院时间较长、复发率较高、易产生合并症、康复速度较慢.如何提高老年患者康复水平,情志护理是关键的护理.
作者:费秋红;卢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效果.方法:随机将自愿要求药物流产,停经小于49天的健康妇女28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加服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加服米索前列醇.结果:两组阴道出血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温晓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独活的药典品种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biserrata shan et Yuan)(川独活)与在东北地区以独活代用品入药的兴安白(Angelica dahurica Benth et Hook)(东北独活)的根及根茎中挥发油和香豆素类成分的差别.方法:分别采用气质联用法(GO-MS)和薄层扫描法(TLC-SC).结果和结论:二者在挥发油的组成和香豆素的分类上均存在差别.从重齿毛当归中,共检出90种挥发油类,经计算机检索和与标准图谱对照,鉴定了其中52种.从兴安白芷中共检出57种,鉴定了其中37种.对以上两种植物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薄层扫描比较,发现二者虽均以香豆素类为主,但川独活中主要为简单香豆素和二氢呋喃香豆素类,东北独活主要为呋喃香豆素.
作者:王晓彤;王绪;才谦;付玉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由于长期身心极度疲劳导致以严重影响体力活动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其临床主要症状为严重的疲劳感.本病早发现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近20年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起来.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本病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通过针刺治疗本病3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学胃痞、胃痛范畴,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1].细胞凋亡是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细胞脱落离体或裂解为若干凋亡小体,被其他细胞裂解.近年来随着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细胞凋亡是胃肠道上皮细胞丢失的主要途径,胃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异常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生[2].
作者:吴秀霞;张玉峰;延卫东;钟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正确认识老年性糖尿病的内在特点,合理诊断,个体化用药,全面调整老年患者机体,根据老年性糖尿病的特点,在益气养阴的同时,注重温补元阳、调理脾肾、化瘀泄浊,配合饮食、运动等疗法综合调理,以图治而达标,使糖尿病得以长期良好控制,使患者象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健康长寿.
作者:王晓屏;高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桃核承气汤及其拆方抗肾问质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实验通过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生存质量、肾脏器系数、TNF、IL-6等指标研究桃核承气汤及其拆方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理.结果:桃核承气汤及其拆方组均可发挥较好的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桃仁与大黄作用较桂枝明显(P<0.05),但全方作用强(P<0.01),说明桂枝在方中可能有协同作用.结论:桃核承气汤及其拆方有较好的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全方作用强,桃核承气汤抗肾间质纤维化可能与抗炎和减少细胞外基质等因素有关.
作者:赵雪莹;李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从1000余病例中选出符合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混合型儿童多动症198例.采用中药汤剂治疗,配合家长和儿童心理辅导,经过疗程3个月时间的治疗,期间,每月复查1次.结果发现,不能坚持治疗,用药时间短,疗效差.药物依从性好,家长能够很好接受心理辅导,并能正确指导患儿者,治愈率高,疗效稳定.
作者:张树和;庄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病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其治疗机理研究也逐渐深入,现就临床有关文献报道做一综述.
作者:彭波;王桂珍;李泽庚;韩明向;韩宁林;张念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术后骨外露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1例胫腓骨骨折术后骨外露应用外固定架结合局部转移皮瓣治疗.术后予以本院自行研制的促进骨折愈合之中药-琥珀丸.结果:21例患者获9个月~4年6个月(平均1年11个月)随访,20例骨折及创面获得愈合.术后并发症:骨感染1例,部分皮瓣坏死1例.结论:外固定架结合局部转移皮瓣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骨外露,具有创伤小,复位容易,固定牢固,风险小,费用低,方便功能练习等特点.中药琥珀丸,具活血化瘀之效,对接骨续筋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高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通腑宁颗粒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通腑宁颗粒对醋酸引起小鼠疼痛模型的影响,来观察其镇痛效果.结果:通腑宁颗粒具有镇痛作用趋势.结论:通腑宁颗粒可通过镇痛实现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田振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多发病,经多年的临床经验,自拟溃疡煎剂治疗消化溃疡有卓效.现将近2年用此方对42例溃疡病患者德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孙立杨;郭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回顾了近10年来中医学有关卒中二级预防的文献.卒中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情志、饮食、吸烟、饮酒、起居、气候、遗传与体质等因素.提示针对卒中二级预防的危险因素众多,如何探讨具有个体化的卒中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强调了立足国情,在预防卒中,实施二级预防方面,应中西医优势互补,以合理配置当前我国的中西医资源,使医疗卫生资源效益大化.
作者:常富业;郭玉荣;李辉;李云;袁英;王永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对近年来有关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中医临床治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方药、针灸及按摩等方面治疗以及其疗效评价的研究,认为中医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也存在不足,通过总结为深入研究中医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作者:赵政;傅立新;王春毅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