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性糖尿病辨治探析

王晓屏;高阳

关键词:老年性糖尿病,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摘要:正确认识老年性糖尿病的内在特点,合理诊断,个体化用药,全面调整老年患者机体,根据老年性糖尿病的特点,在益气养阴的同时,注重温补元阳、调理脾肾、化瘀泄浊,配合饮食、运动等疗法综合调理,以图治而达标,使糖尿病得以长期良好控制,使患者象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健康长寿.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加味达营汤治疗周期性精神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达营汤治疗周期性精神病(periodic psychosi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利用随机对照方法,将37例患者分为2组,以加味达营汤治疗周期性精神病19例为中药组,复方炔诺酮治疗周期性精神病18例为西药组,于用药前及用药后4、8周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评定药物疗效,治疗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加味达营汤对周期性精神病治疗有效,愈显率89.5%,与复方炔诺酮(94.4%)相当(P>0.05);治疗后加味达营汤的TESS副反应量表分数明显低于复方炔诺酮(P<0.05).结论:加味达营汤治疗周期性精神病临床疗效与复方炔诺酮相当,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复方炔诺酮.

    作者:谭洪华;李霞;孟宪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医学关于卒中二级预防的研究状况与述评

    回顾了近10年来中医学有关卒中二级预防的文献.卒中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情志、饮食、吸烟、饮酒、起居、气候、遗传与体质等因素.提示针对卒中二级预防的危险因素众多,如何探讨具有个体化的卒中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强调了立足国情,在预防卒中,实施二级预防方面,应中西医优势互补,以合理配置当前我国的中西医资源,使医疗卫生资源效益大化.

    作者:常富业;郭玉荣;李辉;李云;袁英;王永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对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建立的多方位思索

    临床疗效评价是一个涵盖面很广而又十分复杂的课题,既涉及理论层面、思维方式,也与方法学和实际操作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病证效果的研究开展得较为广泛,然而所采用的疾病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大多采纳西医的有关评价标准,因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弊端颇多.在生物医学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应从中医学自身特点出发,在遵循常规的疗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包括中医证候和生存质量等科学、客观、多维的疗效评价体系,以评价中医药疗效,并使之逐步得到公认.

    作者:丁旭峰;刘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滋阴益气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大鼠胰岛功能保护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滋阴益气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大鼠血浆胰岛素(FINS)、C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胰岛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达美康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5组,链脲佐菌素(STZ)6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以实验大鼠血浆胰岛素(FINS)、C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为观察内容,采用达美康做对比观察.结果:滋阴益气活血通络法可以降低血糖(BG)和糖化血清蛋白(GSP),升高血浆胰岛素和c肽水平,与对照组结果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大鼠SOD和MDA的影响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大、小剂量组中药对SOD和MDA的影响以大剂量组的疗效占优(P<0.01).结论:滋阴益气活血通络法可能通过抗氧化而起到保护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功能的作用.

    作者:季聚良;陈大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火神派何以自成一派(下)

    3 火神派与温补派的对比明代薛己在继承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进而探讨肾和命门病机,从阴阳水火不足的角度探讨脏腑虚损的病机和治疗,强调脾胃和肾命阳气对生命的主宰作用,善用甘温之品,建立了以温养补虚为特色的学术体系.其后,张景岳继承其观点,进而提出阳重于阴的观点,为温补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后世称为温补学派.

    作者:张存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四逆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复方中药配合西沙必利;对照组服用西沙必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

    作者:赵民;齐金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温阳益气治疗窦性心律过缓43例

    窦性心律频率在60次/min以下者称窦性心律过缓,在中医属心悸、怔忡范围.在中医脉象学中属迟脉.临床以胸闷、心悸、气短为主,笔者用温阳益气方药治疗43例,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新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病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其治疗机理研究也逐渐深入,现就临床有关文献报道做一综述.

    作者:彭波;王桂珍;李泽庚;韩明向;韩宁林;张念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抗流感验方用药趋向的数据分析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亿多人遭受流感困扰,.全球每年的流感病例为6~12亿,死亡50~100万人,重症流感死亡率高达10%[1].

    作者:刘娟;蒋永光;陈春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安胰颗粒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安胰颗粒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4例.随机分为西医时照组19例,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5例,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胰颗粒口服,比较2组治疗后恢复排气通便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及白细胞计数、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和乳酸脱氢酶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缓解及临床检验指标的恢复等方面均较快,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住院天数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安胰颗粒治疗急性胰腺炎使腑通、热清、瘀消、毒祛.从而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与促进肠道内大量富含细胞因子和炎性递质的液体排出体外,减少吸收;改善胰腺、肠道微循环障碍,维持肠黏膜屏障完整等方面有关,因而预防和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雷力民;田玉玲;林寿宁;朱永苹;黄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电针调理髓海方法治疗多系统萎缩4例

    目的:观察电针调理髓海治疗多系统萎缩4例的临床疗效.方法:电针上印堂、风府、百会、太阳、神庭、头维.每天针灸1次,每周治疗5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论:电针调理髓海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曹于;刘志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浅表性胃炎细胞凋亡基因表达与部分证型相关性初步研究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学胃痞、胃痛范畴,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1].细胞凋亡是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细胞脱落离体或裂解为若干凋亡小体,被其他细胞裂解.近年来随着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细胞凋亡是胃肠道上皮细胞丢失的主要途径,胃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异常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生[2].

    作者:吴秀霞;张玉峰;延卫东;钟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肱骨髁上骨折70例治疗分析

    目的:对70例肱骨髁上骨折进行回顾性总结,讨论其特点和发并发症防治的问题.方法:统计受伤机制、类型及治疗方法分类.结果:本组70例患者出现2例Volkmann's挛缩,6例肘内翻,余均获满意疗效.结论: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式,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李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认识

    中医学研究认为多种致病因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等均可通过损伤脾胃功能而引发溃疡性结肠炎,通过探讨各致病因素与脾胃功能失调间的关系,剖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有助于深入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和发病规律,提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希利;彭艳红;孙明袆;石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外固定架结合局部转移皮瓣为主治疗术后骨外露21例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术后骨外露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1例胫腓骨骨折术后骨外露应用外固定架结合局部转移皮瓣治疗.术后予以本院自行研制的促进骨折愈合之中药-琥珀丸.结果:21例患者获9个月~4年6个月(平均1年11个月)随访,20例骨折及创面获得愈合.术后并发症:骨感染1例,部分皮瓣坏死1例.结论:外固定架结合局部转移皮瓣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骨外露,具有创伤小,复位容易,固定牢固,风险小,费用低,方便功能练习等特点.中药琥珀丸,具活血化瘀之效,对接骨续筋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高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情志护理是老年患者康复的关键护理

    在病人这个群体中,老年患者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老年患者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与其他年龄的患者相比,即使病情相似,但其住院时间较长、复发率较高、易产生合并症、康复速度较慢.如何提高老年患者康复水平,情志护理是关键的护理.

    作者:费秋红;卢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从肾论治探析

    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Friedreich)是一组以共济失调症状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共济失调的原型.另有脊髓小脑型和小脑型两种类型.其主要症状为行走不稳,辩距不良,上肢精细动作困难,言语不清或呈吟诗状,部分病人于后期可有痴呆,耳聋或视力下降等表现.目前西医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笔者从补肾人手,予以填精益髓之法治疗,扶效满意.

    作者:路凤月;马芳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风病的针药治疗及早期康复6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中药及早期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中风偏瘫早期患者运用针灸取头针、体针、眼针相配合疗法日1次,并予口服中药汤荆治疗,并配合肢体康复疗法日1次治疗,3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占97%.结论:针药配合早期康复疗法,更有利于脑梗塞偏瘫,失语的恢复.

    作者:马巾英;李淑红;王永强;李淑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黄春林论治急性心肌梗死经验撷英

    黄春林认为,虚和瘀贯穿急性心肌梗死的始终,其证型发展规律为:因瘀致寒,因瘀致热,因瘀致虚;中医治疗提倡分阶段辨证治疗,急性期以温阳活血为主,衍变期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为主,恢复期以益气和血通脉为主;并发心律失常者,可结合中药药理辨证选药;并发心衰者,以温阳利水,化痰蠲饮为主.

    作者:王磊;郭力恒;颜芳;唐光华;黄春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生肌玉红膏加减综合疗法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膏加减综合疗法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0例,采用生肌玉红膏加减综合治疗(熏洗坐浴、外敷)疗法,对照组130例采用传统凡士林纱条外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愈合时间为(10.09±2.53)天,对照组为(16.27±4.15)天,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生肌玉红膏加减综合疗法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明显优于传统疗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利霞;范世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