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秦家泰应用自拟六三汤验案四则

张兰英;施学丽;黄家诏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 六三汤, 治疗应用
摘要:秦家泰教授是全国首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之一,从事教学与临床60余载,学验俱丰.六三汤为秦老自拟方,是由六味地黄丸合三妙散组成.其药物组成有生地、丹皮、泽泻、山茱萸、茯苓、山药、薏苡仁、牛膝、黄柏,值得指出的是此方常用生地而非熟地,虚火不显时用熟地,常用于肝肾阴液亏损、水不足而心火亢旺,或阴虚而湿阻下焦之证.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温阳活血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NF-κB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情况及温阳活血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温阳活血治疗组、桃仁治疗组、肉苁蓉治疗组、蒙诺治疗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只分离但不结扎输尿管.术后2周处死大鼠,检测尿β2-MG,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NF-κB和TGF-β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肾组织表现为纤维化病理改变,正常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细胞胞浆NF-κB和TGF-β1有较弱的表达;模型组呈强阳性表达;温阳活血治疗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纤维化程度减轻,且NF-κB和TGF-β1的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弱,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温阳活血方可能通过抑制NF-κB和TGF-β1的过度表达而减缓肾纤维化病程进展.

    作者:李小波;李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5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若针药配合可以提高疗效.方法:53例(53只眼)患者在治疗前,均经眼科明确诊断,并根据不同的麻痹分为6型,选择与其相关的穴位,且分别观察效果.结果:治愈30例,占56.6%,总有效率为96.2%.结论:明确诊断是治疗本病的基础,准确选择与麻痹肌相关的穴位是治疗本病,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刘春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鼻舒宁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鼻舒宁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用鼻舒宁喷雾剂喷鼻,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P<0.01,均为显效,其中鼻痒、喷嚏疗效佳.结论:鼻舒宁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晓燕;张鹏;滕华;潘咏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医外治法在急性脑梗塞救治中的应用

    外治法是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之一,其用于脑梗塞急性期的治疗已有相当长的时间,有范围广泛、方法丰富、用药简单实用、治疗部位灵活的特点,越来越受现代治疗者的关注.本文就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常用外治法作一概述.

    作者:梁妮;刘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56例疗效观察

    笔者自2001年7月-2006年2月,应用<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孔月晴;李富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吴茱萸散外敷加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

    婴幼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病、急发病.临床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便或水样便,偶带黏液、脓血[1].而单纯西医治疗对于病程长、症状顽固、体质虚弱患者的疗效往往欠佳.自2004年6月-2006年6月,笔者用吴茱萸散外敷加推拿疗法治疗为主,西医补液、抗感染、抗病毒等为辅,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曾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干扰素联合解毒祛疣汤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目的:干扰素联合解毒祛疣汤治疗扁平疣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83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肌注重组人干扰素注射液α-2b联合解毒祛疣汤,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注射液α-2b,肌肉注射,隔日1次,3周为1个疗程.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1%,对照组治愈率72.2%.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联合解毒祛疣汤治疗扁平疣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并发症中医药干预的思路探讨

    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笔者就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并发症加以浅述,并提出了中医药防治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思路,以期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和多环节综合治疗的优势,提高介入术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作者:付于;黄培新;黄胜平;张新春;黄燕;蔡业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更年期功血验案三则

    目的:寻求治疗更年期功血病的佳疗法.方法:通过更年期功血病患者诊断、观察、分析其病因,有针对性用药.结果:患者全部治愈.结论:中医药辨证论治治疗更年期功血病疗效满意.

    作者:吴文芝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房定亚治疗免疫性疾病学术思想及治疗思路

    介绍房定亚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免疫性疾病的成功经验.通过3个案例分析阐明了房定亚老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善用专病专方的治疗原则及思路.

    作者:潘峥;周彩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轻、中度患者采用心理疗法+激素替代疗法(HRT),重度加服抗抑郁药物盐酸氟西汀;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滋水清肝饮.结果: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秋霞;姜大珍;金季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46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药物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功血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诊断性刮宫+炔诺酮+中药)和对照组(诊刮+炔诺酮)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止血达90%,月经量减少90%,月经周期正常9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具有止血效果好.

    作者:朱延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汤剂,西药对照组采用退热西药及消炎药.结果:3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8%,中药对照组总有效率97.6%,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74.3%,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及中药对照组治疗1天后热退复发率低,仅10.2%,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高,达86.4%.结论:提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疗效可靠.

    作者:张巨明;钱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分步治疗肺癌42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分步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对42例肺癌患者根据病期及病理的不同,采用中西医结合,分步进行手术、放疗、化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结果: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到66.67%和88.1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是当前较为理想的途径.

    作者:杨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薛生白通络舒筋方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现察薛生白通络舒筋方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予薛生白通络舒筋方治疗;对照组48例,予氟哌啶醇、安坦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为60.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薛生白通络舒筋方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儿症状.

    作者:黄泽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改变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的剂量,观察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补阳还五汤A组,32例,黄芪用量30g,常规针刺治疗;补阳还五汤B组,32例,黄芪用量从30g逐渐加量到210g,无常规针刺治疗;补阳还五汤C组,32例,在B组基础上结合普通针刺治疗.三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沉、血球压积、全血比黏度的改善及临床疗效.结果:补阳还五汤C组与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补阳还五汤C组与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疗效与黄芪剂量改变有关系.结合针刺效果更好.

    作者:孙云廷;杨毅;杨际超;张连同;寇惠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应用循证方法探索古文献高血压病的证候要素

    目的:探讨中医古代文献高血压病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规范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思路和方法,以高血压病为基点,从古代文献中提取、分析与其相关的中医证候要素;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高血压病中医症状与证候要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高血压病前8位病性类证侯要素分别是:内火、阴虚、阳亢、痰(浊)、内风、内热、血虚、气虚;前6位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是:肝、心、肾、脾、胃、胆.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要素病性多集中于阴虚、阳亢、火盛、痰(浊),病位多集中于肝、心、肾,对于该病临床复杂的证候要素,应采用降维升阶的方法,进行多因素研究.

    作者:申春悌;陈炳为;沈春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肾传变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COPD虚证患者发病的一般规律和肺病及肾的内涵.方法:对305例COPD虚证患者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肾两虚组的传变主要为肺病传及肾脏.若肺脾两虚,而由脾传及肾,造成肺脾肾虚,肺脾肾虚证组有134例(占85.07%)属此传变.

    作者:涂晓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陈莹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

    陈莹教授认为慢性盆腔炎病机本虚标实居多,虚以脾肾两虚、脾失健运多见,邪实以血瘀、湿阻为主,故治疗上采用温阳益气健脾之法治本,活血化瘀除湿治其标,扶正祛邪提高疗效,并附验案举例.

    作者:侯英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医药治疗单纯乳房早发育研究述评

    单纯乳房早发育(Premature Thelarche PT)属于部分性性早熟,由Wilkins[1]于1965年首先提出,其定义为:女孩8岁前孤立性乳房发育,而无其它第二性征成熟体征出现.以前认为此病多为良性自限性疾病,无需治疗.然而,近期的临床调查及研究表明,乳房早发育女童的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和学校情况均较正常女童欠缺,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2],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儿的生活、学习情况,亦可影响其身高及骨龄的发育,且部分患儿可转变为真性性早熟而无明显的先兆,Resquino[3]和陈秀琴[4]报道分别为14%和6%.

    作者:孔荣华;徐雯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