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于;黄培新;黄胜平;张新春;黄燕;蔡业峰
陈宝元教授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肛肠学会常务理事、天津中医学会综合组常务委员等职.陈教授早年师从天津中医外科名家胡慧明教授,对中医外科理论有着较深的造诣.从事肛肠疾病临床研究3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学术见解独特,尤其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作一简述,以供同仁参考之,不对之处请斧正.
作者:白振丽;陈宝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9例,治疗组予以中药克感汤口服,对照组不服中药,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内科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退热时间.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退热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作者:张瑜;徐慧聪;张忠德;邓屹琪;李剑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观察自拟清脂降酶汤(苍术、白术、陈皮、制半夏、茯苓、炙甘草、首乌、桃仁、丹参、郁金、山楂、制大黄、石见穿、垂盆草、白矾末、五味子粉)治疗98例脂肪肝合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患者的疗效,疗程8周.结果:治愈40例,显效36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9.7%;治疗前后血脂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各指标比较,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h)明显升高(P<0.05).
作者:刘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对6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补阳还五汤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分别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9.70%,有效率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43.75%,65.63%)(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作者:陈苡靖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从中医药对减少内源性脂质的合成、脂蛋白代谢酶、抑制外源性脂质的吸收、胰岛素抵抗、抗脂质氧化损伤、改善血液流变性、影响血脂相关基因表达等九方面进行研究,阐述调脂中药的作用机制,对降脂中药的临床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金生;王阶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笔者就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并发症加以浅述,并提出了中医药防治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思路,以期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和多环节综合治疗的优势,提高介入术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作者:付于;黄培新;黄胜平;张新春;黄燕;蔡业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信息的数字化.方法:利用数据库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构架,设计并实现中医药信息数据库系统.结果:分析了中医药信息数字化处理任务,提出了中医药信息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思想与系统后台数据库的构架,并以肾病中医诊疗为案例实现了肾病中医药信息数据库系统.结论:基于数据库技术的中医药信息数字化研究能够为中医诊疗特色的探求提供有效平台.
作者:闫朝升;宋立群;张承江;李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从病名、病因病机、论治3方面对消渴病的源流进行考证.从病症、病性、病因、病位角度将消渴病归纳为4种分类命名.总结了历代医家对消渴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对消渴的辨证施治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疗效.
作者:姜德友;林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广东省名老中医黄春林教授从医30余载,不仅处方独到,效如桴鼓,享誉岭南,且坚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善于在中医古籍中发掘诊疗思路,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黄教授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定期查房已1年余,有幸跟师临诊,深感其理论之高深,用药之精到,尤其擅长运用<黄帝内经>中的理论指导救治急危重症,且疗效甚佳,现小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颜芳;张敏州;郭力恒;唐光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少弱畸精子综合征(oligo-asteno-teratozoospermia syndrome,OAT)患者,采用自拟中西治疗前后精子成熟度变化.方法:对40例OAT患者给予自拟中西治疗3个月,留取治疗前后精液标本,进行吖定橙(acridine orange,AO)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黄和红色荧光精子百分率.所得数据经SPSS14.0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绿色荧光G表示成熟精子、红色荧光R表示不成熟精子和黄色荧光Y表示处于成熟与不成熟的中间状态,分别为(50±11)%、(21±7)%和(23±10)%;治疗后依次为(63±8)%、(20±11)%和(17±9)%.统计分析G与R两种荧光有显著差异(P<0.05),而Y荧光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拟中西药处方治疗少弱畸精子综合征可以促进精子成熟.
作者:杜江平;李艳;杨书文;门金娥;张向阳;郑海萍;华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腰背肌筋膜炎的铍针治疗机制及有效性.方法:采用铍针治疗52例腰背肌筋膜炎的患者,根据治疗前后患者腰背部疼痛、压痛的改变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痊愈,15例;显效,27例;有效,9例;无效1例.愈显率80.77%,总有效率98.08%.结论:铍针疗法促进局部充血水肿的消退及无菌性炎症的吸收,并能够松解粘连、减压减张,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效果满意.
作者:黄明华;张翔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秦家泰教授是首批全国名老中医(广西8名)、广西中医学院教授,脾胃病专家,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对急慢性胃肠病均有深刻的研究,并积累了一套治之有效的经方、验方,对临床辨证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林才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者抑郁情绪发生状况及与中医证型关系,观察抑郁情绪对免疫功能和生化指标影响.方法:用HAMD和SDS量表对326例恶性肿瘤者进行测试分析,观察4种中医证型组抑郁发生状况,同时检验血液和免疫指标.结果:对恶性肿瘤者抑郁情绪两种量表测试符合率51%,恶性肿瘤组与正常人组抑郁情绪有显著差异(P<0.01),气阴两虚组与其他中医证型组比较抑郁情绪出现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方差分析提示同样结论.伴有抑郁情绪者IgA、C3、C4、T4、SGOT、r-CT、LDH均高于无抑郁情绪者(P<0.05,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肿瘤者可以有抑郁情绪发生并占一定比例,气阴两虚证与恶性肿瘤抑郁发生之间有密切相关,抑郁情绪可影响免疫功能及肝功能指标,不利于恶性肿瘤者治疗和身心康复.
作者:郑坚;朱莹杰;朱晓虹;郑君;杨金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汤剂,西药对照组采用退热西药及消炎药.结果:3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8%,中药对照组总有效率97.6%,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74.3%,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及中药对照组治疗1天后热退复发率低,仅10.2%,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高,达86.4%.结论:提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疗效可靠.
作者:张巨明;钱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鸡尾酒疗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部分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60例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患者采用鸡尾酒疗法治疗,12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对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的39例患者,再次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总有效率达93.33%,痊愈率为65%.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异常的39例患者经治疗,除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外,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部分患者已达正常水平.结论:鸡尾酒疗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作者:吴敬;刘雅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外治法是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之一,其用于脑梗塞急性期的治疗已有相当长的时间,有范围广泛、方法丰富、用药简单实用、治疗部位灵活的特点,越来越受现代治疗者的关注.本文就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常用外治法作一概述.
作者:梁妮;刘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索腹针联合常规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5例,采用PEMS3.1软件包实施随机分为腹针组、常规针刺组和联合组(腹针+常规针刺),其中腹针组针刺:中脘、关元、外陵、大横、下风湿点、气旁,留针30min后出针,常规针刺组取患侧内外膝眼、阳陵泉、梁丘、血海、膝阳关;联合组治疗同时应用前两组方法;每日针刺1次,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应用Lysholm膝关节量表进行评分.结果:腹针组35例,显效8例,有效10例,进步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常规针刺组35例,显效7例,有效8例,进步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6%;联合组35例,显效13例,有效16例,进步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与常规针刺联合治疗具有增效作用.
作者:蒙昌荣;樊莉;符文彬;李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轻、中度患者采用心理疗法+激素替代疗法(HRT),重度加服抗抑郁药物盐酸氟西汀;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滋水清肝饮.结果: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秋霞;姜大珍;金季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高忠英教授是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在妇科月经病的调治中,灵活运用经方,依据女子的生理病理特点,研究方药的运用规律,经过日积月累反复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辨证思维与用药特色,临证治疗中,常获显著疗效.研究收集了高教授近5年治疗月经病的病历,应用计算机数字系统进行总结分析,先用EXCEL软件分类录入原始数据,然后通过SPSS分析系统进行处理,分别统计所用药物的数量、分类、药性、归经,并依次计算出其使用频数构成比.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理论总结归纳得出结论:高忠英教授在治疗月经病的用药规律上具有6个方面的显著特色.
作者:王秀娟;王梦琼;谭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水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12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枇杷清肺饮加减内服,配合丹参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枇杷清肺饮加减内服.3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56例中,治愈39例,好转12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91.07%;对照组56例中,治愈26例,好转16例,未愈14例,总有效率75.00%.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丹参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寻常痤疮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枫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