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0-1719
  • 国内刊号:21-1128/R
  • 影响因子:0.81
  • 创刊:1958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87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医学
辽宁中医杂志   2007年10期文献
  • 干扰素联合解毒祛疣汤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目的:干扰素联合解毒祛疣汤治疗扁平疣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83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肌注重组人干扰素注射液α-2b联合解毒祛疣汤,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注射液α-2b,肌肉注射,隔日1次,3周为1个疗程.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1%,对照组治愈率72.2%.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联合解毒祛疣汤治疗扁平疣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柴平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

    目的:观察柴平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柴平汤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多潘立酮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3.3%(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治疗组分别为(10.3±1.9)分、(6.5±2.3)分;对照组分别为(9.6±2.3)分、(7.4±2.1)分;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柴平汤以疏肝健脾为主的中药组方,具有调整胃肠功能、增强免疫力及调节内分泌、高级神经活动的药理作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薛生白通络舒筋方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现察薛生白通络舒筋方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予薛生白通络舒筋方治疗;对照组48例,予氟哌啶醇、安坦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为60.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薛生白通络舒筋方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儿症状.

    作者:黄泽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药配合水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5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水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12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枇杷清肺饮加减内服,配合丹参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枇杷清肺饮加减内服.3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56例中,治愈39例,好转12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91.07%;对照组56例中,治愈26例,好转16例,未愈14例,总有效率75.00%.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丹参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寻常痤疮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枫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鼻舒宁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鼻舒宁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用鼻舒宁喷雾剂喷鼻,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P<0.01,均为显效,其中鼻痒、喷嚏疗效佳.结论:鼻舒宁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晓燕;张鹏;滕华;潘咏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吴茱萸散外敷加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

    婴幼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病、急发病.临床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便或水样便,偶带黏液、脓血[1].而单纯西医治疗对于病程长、症状顽固、体质虚弱患者的疗效往往欠佳.自2004年6月-2006年6月,笔者用吴茱萸散外敷加推拿疗法治疗为主,西医补液、抗感染、抗病毒等为辅,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曾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改变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的剂量,观察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补阳还五汤A组,32例,黄芪用量30g,常规针刺治疗;补阳还五汤B组,32例,黄芪用量从30g逐渐加量到210g,无常规针刺治疗;补阳还五汤C组,32例,在B组基础上结合普通针刺治疗.三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沉、血球压积、全血比黏度的改善及临床疗效.结果:补阳还五汤C组与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补阳还五汤C组与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疗效与黄芪剂量改变有关系.结合针刺效果更好.

    作者:孙云廷;杨毅;杨际超;张连同;寇惠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56例疗效观察

    笔者自2001年7月-2006年2月,应用<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孔月晴;李富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自拟清脂降酶汤治疗脂肪肝合并ALT升高98例

    观察自拟清脂降酶汤(苍术、白术、陈皮、制半夏、茯苓、炙甘草、首乌、桃仁、丹参、郁金、山楂、制大黄、石见穿、垂盆草、白矾末、五味子粉)治疗98例脂肪肝合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患者的疗效,疗程8周.结果:治愈40例,显效36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9.7%;治疗前后血脂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各指标比较,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h)明显升高(P<0.05).

    作者:刘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对6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补阳还五汤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分别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9.70%,有效率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43.75%,65.63%)(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作者:陈苡靖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鸡尾酒疗法

    目的:观察鸡尾酒疗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部分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60例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患者采用鸡尾酒疗法治疗,12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对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的39例患者,再次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总有效率达93.33%,痊愈率为65%.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异常的39例患者经治疗,除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外,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部分患者已达正常水平.结论:鸡尾酒疗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作者:吴敬;刘雅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汤剂,西药对照组采用退热西药及消炎药.结果:3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8%,中药对照组总有效率97.6%,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74.3%,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及中药对照组治疗1天后热退复发率低,仅10.2%,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高,达86.4%.结论:提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疗效可靠.

    作者:张巨明;钱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药安胎养血合剂对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安胎养血合剂(AnTai YangXue Mixture,ATYXM)对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的免疫抑制作用,探讨其与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异基因肾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给予NS灌胃,NS 10mL·kg-1·d-1;Ⅱ组,中药ATYXM组,给予ATYXM灌胃,10mL·kg-1·d-1;Ⅲ组,CsA(cyclosprorine,CsA)组,给予CsA灌胃,10mL·kg-1·d-1;Ⅳ组,中西医结合组,给予ATYXM和CsA灌胃,ATYXM 10mL·kg-1·d-1、CsA 2.5mL·kg-1·d-1,两者间隔30min.于术后第5天每组随机取6只处死,取肾脏组织,通过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另6只大鼠观察移植肾存活时间.结果:对照组大鼠均在术后5天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5.33±0.52)天,ATYXM组(8.67±1.51)天、CsA组(11.17±0.75)天和中西医结合组(13.67±1.63)天的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凋亡指数为(15.90±4.91),ATYXM组为(6.60±2.01),CsA组为(4.00±1.41),中西医结合组为(3.60±1.51),对照组和各个实验组之间比较(P<0.05).结论:安胎养血合剂通过抑制移植肾细胞凋亡的机制对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起到免疫抑制作用,并与环孢菌素有协同效应.

    作者:王巍;毕旭东;孙德光;李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温阳活血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NF-κB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情况及温阳活血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温阳活血治疗组、桃仁治疗组、肉苁蓉治疗组、蒙诺治疗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只分离但不结扎输尿管.术后2周处死大鼠,检测尿β2-MG,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NF-κB和TGF-β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肾组织表现为纤维化病理改变,正常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细胞胞浆NF-κB和TGF-β1有较弱的表达;模型组呈强阳性表达;温阳活血治疗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纤维化程度减轻,且NF-κB和TGF-β1的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弱,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温阳活血方可能通过抑制NF-κB和TGF-β1的过度表达而减缓肾纤维化病程进展.

    作者:李小波;李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椒蒿挥发油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目的:探讨椒蒿挥发油对环磷酰胺所致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种小鼠,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余50只小鼠均腹腔接种环磷酰胺50mg/kg.b.w.建立免疫低下动物模型,随机等份为五组:模型对照组(B组),低剂量(C组),中剂量(D组),高剂量(E组),药物对照组(F组).结果:与B组比较,C、D、E、F组的8项免疫指标均高,但F组部分免疫指标高于C、D、E组;病理组织学检查亦显示C、D、E、F组的脾脏和胸膜重量明显增加,皮脂增厚,淋巴细胞增多密集.结论:椒蒿挥发油具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同时对机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亦有促进作用,提示椒蒿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免疫调节药物.

    作者:郭建琳;黄国福;鄂小哲;安长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通腑宁颗粒对二甲苯引起小鼠耳肿胀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通腑宁颗粒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通腑宁颗粒对二甲苯引起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来观察其对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通腑宁颗粒能明显抑制二甲苯引起耳肿胀.结论:通腑宁颗粒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实现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田振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生脉散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古方生脉散口服液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以下简称模型组)和生脉散组,喂饲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灌胃给药4周,测定每组大鼠血脂成分、血液流变指标和氧自由基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光甘肤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异常;与模型组比较,生脉散组大鼠血浆中TC、TG值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MDA含量减少,SOD及GSH-PX活性增强,血液黏度、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能力明显降低.结论:古方生脉散口服液能够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改善血流状态、清除氧自由基,对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廖泽云;姜锦林;刘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柴胡总皂苷对大鼠酒精性肝病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柴胡总皂苷对大鼠酒精性肝病(ALD)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酒精组、柴胡皂苷组、正常对照组,利用白酒灌胃辅以高脂饲料方法建立大鼠ALD模型,同时给予柴胡总皂苷保护,12周末处死大鼠,测定有关指标.结果:柴胡总皂苷明显升高肝组织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血清转氨酶(ALT、AST)活性和甘油三酯(TC)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并且能明显改善由酒精引起的肝组织脂肪变性和小叶灶性坏死,使肝小叶结构趋于正常.结论:柴胡总皂苷对ALD有明显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柴胡总皂苷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作者:李素婷;齐洁敏;杨鹤梅;梅立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眼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血液流变的影响

    目的:探讨眼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4-血管阻断法制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取眼针肝区、心区、肾区.共治疗30天,并与西药尼莫通相对照.实验前后分别进行Y-型迷宫测试及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测量血液流变各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明显障碍,眼针组、尼莫通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P<0.01).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P<0.01.眼针组、尼莫通组与模型组相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P<0.01~0.05.结论:眼针能改善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血液流变的各项指标.

    作者:王鹏琴;王健;李敬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关格古今内涵解读

    通过对历代医籍中有关关格记述的系统梳理,分析了关格的不同含义及其内在联系,为临床辨治关格病理清了思路.

    作者:乔文彪;张景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应用循证方法探索古文献高血压病的证候要素

    目的:探讨中医古代文献高血压病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规范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思路和方法,以高血压病为基点,从古代文献中提取、分析与其相关的中医证候要素;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高血压病中医症状与证候要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高血压病前8位病性类证侯要素分别是:内火、阴虚、阳亢、痰(浊)、内风、内热、血虚、气虚;前6位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是:肝、心、肾、脾、胃、胆.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要素病性多集中于阴虚、阳亢、火盛、痰(浊),病位多集中于肝、心、肾,对于该病临床复杂的证候要素,应采用降维升阶的方法,进行多因素研究.

    作者:申春悌;陈炳为;沈春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实脉与生理性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实脉在正常人中出现的比率及其与性别、体型胖瘦、季节等生理性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实脉测定.结果:受检者中,实脉为94例,占受检者总数的8.85%,在正常体型者中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消瘦体型、超重或肥胖体型者(P<0.01),在男性中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在各个季节出现比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体型胖瘦等生理性因素与实脉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多见于男性、正常体型者是生理性实脉的重要特点.

    作者:唐亚平;杨宏宝;赵旭斌;戴芳;朱文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基于数据库技术的中医药信息数字化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药信息的数字化.方法:利用数据库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构架,设计并实现中医药信息数据库系统.结果:分析了中医药信息数字化处理任务,提出了中医药信息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思想与系统后台数据库的构架,并以肾病中医诊疗为案例实现了肾病中医药信息数据库系统.结论:基于数据库技术的中医药信息数字化研究能够为中医诊疗特色的探求提供有效平台.

    作者:闫朝升;宋立群;张承江;李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陈莹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

    陈莹教授认为慢性盆腔炎病机本虚标实居多,虚以脾肾两虚、脾失健运多见,邪实以血瘀、湿阻为主,故治疗上采用温阳益气健脾之法治本,活血化瘀除湿治其标,扶正祛邪提高疗效,并附验案举例.

    作者:侯英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高忠英治疗月经病用药特色与规律

    高忠英教授是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在妇科月经病的调治中,灵活运用经方,依据女子的生理病理特点,研究方药的运用规律,经过日积月累反复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辨证思维与用药特色,临证治疗中,常获显著疗效.研究收集了高教授近5年治疗月经病的病历,应用计算机数字系统进行总结分析,先用EXCEL软件分类录入原始数据,然后通过SPSS分析系统进行处理,分别统计所用药物的数量、分类、药性、归经,并依次计算出其使用频数构成比.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理论总结归纳得出结论:高忠英教授在治疗月经病的用药规律上具有6个方面的显著特色.

    作者:王秀娟;王梦琼;谭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陈宝元运用中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陈宝元教授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肛肠学会常务理事、天津中医学会综合组常务委员等职.陈教授早年师从天津中医外科名家胡慧明教授,对中医外科理论有着较深的造诣.从事肛肠疾病临床研究3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学术见解独特,尤其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作一简述,以供同仁参考之,不对之处请斧正.

    作者:白振丽;陈宝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黄春林运用《内经》理论指导救治危重症经验

    广东省名老中医黄春林教授从医30余载,不仅处方独到,效如桴鼓,享誉岭南,且坚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善于在中医古籍中发掘诊疗思路,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黄教授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定期查房已1年余,有幸跟师临诊,深感其理论之高深,用药之精到,尤其擅长运用<黄帝内经>中的理论指导救治急危重症,且疗效甚佳,现小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颜芳;张敏州;郭力恒;唐光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清热康肤合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研究清热康肤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夏枯草、连翘进行了鉴别试验,应用HPLC法对处方中主药黄苓的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黄芩苷的含量在0.093~0.465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Chi-Square:3.822),平均回收率99.2%,RSD=1.5%(n=5).结论:本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高辉;王雪萍;吴政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涿鹿蒿体外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涿鹿蒿水煎剂对13株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将中药配成2g/mL浓度的水煎液,按稀释法测定此种中药对13株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涿鹿蒿水煎剂对10株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而对3株真菌的抑菌效果较差.结论:涿鹿蒿水煎剂有体外抗菌作用.

    作者:刘进军;乔海霞;赵建清;张进顺;张玉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针灸佐治非洲儿童疟疾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在应用西药的基础上佐以针灸治疗疟疾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2例非洲疟疾患儿随机分为针灸+西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对疟疾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结果显示针灸+西药治疗组,对改善疟疾患儿的临床表现,纠正疟疾所致的贫血状态和临床疗效都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P<0.05).结论:应用针灸佐治疟疾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林桂君;李杜非;鲁正荣;Fatú Camará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腰背肌筋膜炎的铍针治疗

    目的:探讨腰背肌筋膜炎的铍针治疗机制及有效性.方法:采用铍针治疗52例腰背肌筋膜炎的患者,根据治疗前后患者腰背部疼痛、压痛的改变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痊愈,15例;显效,27例;有效,9例;无效1例.愈显率80.77%,总有效率98.08%.结论:铍针疗法促进局部充血水肿的消退及无菌性炎症的吸收,并能够松解粘连、减压减张,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效果满意.

    作者:黄明华;张翔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5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若针药配合可以提高疗效.方法:53例(53只眼)患者在治疗前,均经眼科明确诊断,并根据不同的麻痹分为6型,选择与其相关的穴位,且分别观察效果.结果:治愈30例,占56.6%,总有效率为96.2%.结论:明确诊断是治疗本病的基础,准确选择与麻痹肌相关的穴位是治疗本病,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刘春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腹针联合局部常规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腹针联合常规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5例,采用PEMS3.1软件包实施随机分为腹针组、常规针刺组和联合组(腹针+常规针刺),其中腹针组针刺:中脘、关元、外陵、大横、下风湿点、气旁,留针30min后出针,常规针刺组取患侧内外膝眼、阳陵泉、梁丘、血海、膝阳关;联合组治疗同时应用前两组方法;每日针刺1次,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应用Lysholm膝关节量表进行评分.结果:腹针组35例,显效8例,有效10例,进步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常规针刺组35例,显效7例,有效8例,进步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6%;联合组35例,显效13例,有效16例,进步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与常规针刺联合治疗具有增效作用.

    作者:蒙昌荣;樊莉;符文彬;李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恶性肿瘤者抑郁情绪与中医证型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者抑郁情绪发生状况及与中医证型关系,观察抑郁情绪对免疫功能和生化指标影响.方法:用HAMD和SDS量表对326例恶性肿瘤者进行测试分析,观察4种中医证型组抑郁发生状况,同时检验血液和免疫指标.结果:对恶性肿瘤者抑郁情绪两种量表测试符合率51%,恶性肿瘤组与正常人组抑郁情绪有显著差异(P<0.01),气阴两虚组与其他中医证型组比较抑郁情绪出现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方差分析提示同样结论.伴有抑郁情绪者IgA、C3、C4、T4、SGOT、r-CT、LDH均高于无抑郁情绪者(P<0.05,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肿瘤者可以有抑郁情绪发生并占一定比例,气阴两虚证与恶性肿瘤抑郁发生之间有密切相关,抑郁情绪可影响免疫功能及肝功能指标,不利于恶性肿瘤者治疗和身心康复.

    作者:郑坚;朱莹杰;朱晓虹;郑君;杨金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药复方抗支气管哮喘模型气道慢性炎症的机制研究

    针对哮喘发病的本质为慢性气道炎症的认识,综述近5年用于哮喘治疗的典型的中药复方的抗炎作用机制.

    作者:刘仁慧;郭忻;赵宇昊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辨证一致性问题

    目的:探讨辨证一致性问题.方法:以决策树分类器为工具,用分类正确率衡量辨证一致性.以一个中风数据为例,考察医院内部与医院之间的辨证一致性.结果:医院之间的分类正确率显著低于医院内部的分类正确率,医院之间存在显著的辨证不一致性,提示制定证候规范的必要性.结论:使用分类器检验辨证一致性是一种实用的好方法.

    作者:张宇龙;刘强;高颖;季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肾传变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COPD虚证患者发病的一般规律和肺病及肾的内涵.方法:对305例COPD虚证患者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肾两虚组的传变主要为肺病传及肾脏.若肺脾两虚,而由脾传及肾,造成肺脾肾虚,肺脾肾虚证组有134例(占85.07%)属此传变.

    作者:涂晓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医外治法在急性脑梗塞救治中的应用

    外治法是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之一,其用于脑梗塞急性期的治疗已有相当长的时间,有范围广泛、方法丰富、用药简单实用、治疗部位灵活的特点,越来越受现代治疗者的关注.本文就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常用外治法作一概述.

    作者:梁妮;刘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医药治疗单纯乳房早发育研究述评

    单纯乳房早发育(Premature Thelarche PT)属于部分性性早熟,由Wilkins[1]于1965年首先提出,其定义为:女孩8岁前孤立性乳房发育,而无其它第二性征成熟体征出现.以前认为此病多为良性自限性疾病,无需治疗.然而,近期的临床调查及研究表明,乳房早发育女童的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和学校情况均较正常女童欠缺,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2],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儿的生活、学习情况,亦可影响其身高及骨龄的发育,且部分患儿可转变为真性性早熟而无明显的先兆,Resquino[3]和陈秀琴[4]报道分别为14%和6%.

    作者:孔荣华;徐雯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逆转心血管重构的研究进展

    血管重构(VR)是血管对血液动力学或体液因素的改变而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在高血压的发展过程中,动脉重建构成了高血压并发症及周围循环紊乱的重要病理学基础.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经过动物或临床实验证明中西医各种治疗方法,通过改善RAS系统、生长因子、蛋白基因表达等,达到预防或逆转心血管重构的作用.现分类介绍如下.

    作者:柳琳;潘毅;蔡三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46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药物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功血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诊断性刮宫+炔诺酮+中药)和对照组(诊刮+炔诺酮)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止血达90%,月经量减少90%,月经周期正常9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具有止血效果好.

    作者:朱延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9例,治疗组予以中药克感汤口服,对照组不服中药,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内科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退热时间.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退热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作者:张瑜;徐慧聪;张忠德;邓屹琪;李剑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血β-HCG联合超声监测在中西医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血清β-HCG与异位妊娠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79例.采用西药甲氨喋呤(MTX)20mg,肌肉注射5天,并口服米非司酮25mg,早晚各1次,连用3天;同时中药宫外孕2号方加减,口服直到血β-HCG恢复至正常值为止.治疗前测定血清β-HCG,治疗后动态监测血清β-HCG下降情况及临床反应.结果:79例中62例保守治疗成功,成功者用药后血清β-HCG下降率均大于15%,治疗前血清β-HCG值越高,治疗天数越长.结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成功率与血清β-HCG含量关系密切,含量越高成功率越低,而在治疗方面血清β-HCG含量越高治疗时间越长.

    作者:宋家欣;侯丽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分步治疗肺癌42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分步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对42例肺癌患者根据病期及病理的不同,采用中西医结合,分步进行手术、放疗、化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结果: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到66.67%和88.1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是当前较为理想的途径.

    作者:杨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自拟中西药处方治疗少弱畸精子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少弱畸精子综合征(oligo-asteno-teratozoospermia syndrome,OAT)患者,采用自拟中西治疗前后精子成熟度变化.方法:对40例OAT患者给予自拟中西治疗3个月,留取治疗前后精液标本,进行吖定橙(acridine orange,AO)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黄和红色荧光精子百分率.所得数据经SPSS14.0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绿色荧光G表示成熟精子、红色荧光R表示不成熟精子和黄色荧光Y表示处于成熟与不成熟的中间状态,分别为(50±11)%、(21±7)%和(23±10)%;治疗后依次为(63±8)%、(20±11)%和(17±9)%.统计分析G与R两种荧光有显著差异(P<0.05),而Y荧光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拟中西药处方治疗少弱畸精子综合征可以促进精子成熟.

    作者:杜江平;李艳;杨书文;门金娥;张向阳;郑海萍;华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0年6月-2006年5月救治的13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疗效可靠.

    作者:王爱珍;李晓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轻、中度患者采用心理疗法+激素替代疗法(HRT),重度加服抗抑郁药物盐酸氟西汀;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滋水清肝饮.结果: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秋霞;姜大珍;金季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更年期功血验案三则

    目的:寻求治疗更年期功血病的佳疗法.方法:通过更年期功血病患者诊断、观察、分析其病因,有针对性用药.结果:患者全部治愈.结论:中医药辨证论治治疗更年期功血病疗效满意.

    作者:吴文芝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房定亚治疗免疫性疾病学术思想及治疗思路

    介绍房定亚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免疫性疾病的成功经验.通过3个案例分析阐明了房定亚老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善用专病专方的治疗原则及思路.

    作者:潘峥;周彩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秦家泰应用自拟六三汤验案四则

    秦家泰教授是全国首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之一,从事教学与临床60余载,学验俱丰.六三汤为秦老自拟方,是由六味地黄丸合三妙散组成.其药物组成有生地、丹皮、泽泻、山茱萸、茯苓、山药、薏苡仁、牛膝、黄柏,值得指出的是此方常用生地而非熟地,虚火不显时用熟地,常用于肝肾阴液亏损、水不足而心火亢旺,或阴虚而湿阻下焦之证.

    作者:张兰英;施学丽;黄家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黄煌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胃炎验案举隅

    黄煌教授在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胃炎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鲜明的辩证特色.他认为若要取得好的疗效,所用经方有时需倾向于对病,有时则要倾向于对人.对病而言,常用方为半夏泻心汤;对人而言,则根据患者体质不同选方,如对易气滞,易抑郁的柴胡体质患者,黄教授常予解郁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于性情敏感,精神亢奋的半夏体质患者常予除烦汤;而对于虚弱浮肿的黄芪体质患者,常予黄芪建中汤.通过辨病、辨体质以及辨方证一系列严密的思维过程,黄煌教授对各型慢性胃炎均能准确把握,并做到方证相应,临床自然得心应手、效如桴鼓.

    作者:刘婷婷;黄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并发症中医药干预的思路探讨

    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笔者就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并发症加以浅述,并提出了中医药防治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思路,以期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和多环节综合治疗的优势,提高介入术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作者:付于;黄培新;黄胜平;张新春;黄燕;蔡业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药降脂途径及机理探要

    从中医药对减少内源性脂质的合成、脂蛋白代谢酶、抑制外源性脂质的吸收、胰岛素抵抗、抗脂质氧化损伤、改善血液流变性、影响血脂相关基因表达等九方面进行研究,阐述调脂中药的作用机制,对降脂中药的临床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金生;王阶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消渴病源流考

    从病名、病因病机、论治3方面对消渴病的源流进行考证.从病症、病性、病因、病位角度将消渴病归纳为4种分类命名.总结了历代医家对消渴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对消渴的辨证施治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疗效.

    作者:姜德友;林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和络泄浊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MMP-9 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和络泄浊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后大鼠肾脏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UUO大鼠模型,将48只Waste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灌胃组.在术后第1天开始,中药灌胃组给予中药15mI/kg,分早晚2次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在术后3、10、20、30天每组各取4只处死,左肾组织行HE染色,评定各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采用RT-PCR法检测肾脏MMP-9、TIMP-1mRNA的变化.并分析TIMP-1mRNA与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及TIMP-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中药灌胃组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及TIMP-1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MMP-9在模型组UUO术后明显升高,第10天时达到高峰,继之出现下降;在中药灌胃组第10天后下降幅度较小,在20天、30天时间点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和络泄浊方通过调节MMP-9/TIMP-1的基因表达,促进了ECM的降解过程,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于俊生;刘海军;刘先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秦家泰治疗胃肠病的学术思想

    秦家泰教授是首批全国名老中医(广西8名)、广西中医学院教授,脾胃病专家,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对急慢性胃肠病均有深刻的研究,并积累了一套治之有效的经方、验方,对临床辨证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林才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龚廷贤与《药性歌括四百味》

    <药性歌括四百味>为明代龚廷贤所著,载于其所著<寿世保元)一书,概述了393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功能、主治等.重点介绍了龚廷贤的生平,中医歌括的沿革,以及在校勘整理此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作者:闫桂银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