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秦家泰治疗胃肠病的学术思想

林才志

关键词:秦家泰, 胃肠病, 学术思想
摘要:秦家泰教授是首批全国名老中医(广西8名)、广西中医学院教授,脾胃病专家,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对急慢性胃肠病均有深刻的研究,并积累了一套治之有效的经方、验方,对临床辨证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改变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的剂量,观察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补阳还五汤A组,32例,黄芪用量30g,常规针刺治疗;补阳还五汤B组,32例,黄芪用量从30g逐渐加量到210g,无常规针刺治疗;补阳还五汤C组,32例,在B组基础上结合普通针刺治疗.三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沉、血球压积、全血比黏度的改善及临床疗效.结果:补阳还五汤C组与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补阳还五汤C组与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疗效与黄芪剂量改变有关系.结合针刺效果更好.

    作者:孙云廷;杨毅;杨际超;张连同;寇惠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轻、中度患者采用心理疗法+激素替代疗法(HRT),重度加服抗抑郁药物盐酸氟西汀;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滋水清肝饮.结果: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秋霞;姜大珍;金季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针灸佐治非洲儿童疟疾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在应用西药的基础上佐以针灸治疗疟疾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2例非洲疟疾患儿随机分为针灸+西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对疟疾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结果显示针灸+西药治疗组,对改善疟疾患儿的临床表现,纠正疟疾所致的贫血状态和临床疗效都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P<0.05).结论:应用针灸佐治疟疾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林桂君;李杜非;鲁正荣;Fatú Camará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黄春林运用《内经》理论指导救治危重症经验

    广东省名老中医黄春林教授从医30余载,不仅处方独到,效如桴鼓,享誉岭南,且坚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善于在中医古籍中发掘诊疗思路,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黄教授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定期查房已1年余,有幸跟师临诊,深感其理论之高深,用药之精到,尤其擅长运用<黄帝内经>中的理论指导救治急危重症,且疗效甚佳,现小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颜芳;张敏州;郭力恒;唐光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眼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血液流变的影响

    目的:探讨眼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4-血管阻断法制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取眼针肝区、心区、肾区.共治疗30天,并与西药尼莫通相对照.实验前后分别进行Y-型迷宫测试及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测量血液流变各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明显障碍,眼针组、尼莫通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P<0.01).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P<0.01.眼针组、尼莫通组与模型组相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P<0.01~0.05.结论:眼针能改善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血液流变的各项指标.

    作者:王鹏琴;王健;李敬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柴平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

    目的:观察柴平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柴平汤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多潘立酮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3.3%(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治疗组分别为(10.3±1.9)分、(6.5±2.3)分;对照组分别为(9.6±2.3)分、(7.4±2.1)分;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柴平汤以疏肝健脾为主的中药组方,具有调整胃肠功能、增强免疫力及调节内分泌、高级神经活动的药理作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秦家泰治疗胃肠病的学术思想

    秦家泰教授是首批全国名老中医(广西8名)、广西中医学院教授,脾胃病专家,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对急慢性胃肠病均有深刻的研究,并积累了一套治之有效的经方、验方,对临床辨证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林才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46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药物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功血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诊断性刮宫+炔诺酮+中药)和对照组(诊刮+炔诺酮)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止血达90%,月经量减少90%,月经周期正常9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具有止血效果好.

    作者:朱延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应用循证方法探索古文献高血压病的证候要素

    目的:探讨中医古代文献高血压病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规范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思路和方法,以高血压病为基点,从古代文献中提取、分析与其相关的中医证候要素;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高血压病中医症状与证候要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高血压病前8位病性类证侯要素分别是:内火、阴虚、阳亢、痰(浊)、内风、内热、血虚、气虚;前6位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是:肝、心、肾、脾、胃、胆.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要素病性多集中于阴虚、阳亢、火盛、痰(浊),病位多集中于肝、心、肾,对于该病临床复杂的证候要素,应采用降维升阶的方法,进行多因素研究.

    作者:申春悌;陈炳为;沈春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消渴病源流考

    从病名、病因病机、论治3方面对消渴病的源流进行考证.从病症、病性、病因、病位角度将消渴病归纳为4种分类命名.总结了历代医家对消渴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对消渴的辨证施治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疗效.

    作者:姜德友;林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黄煌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胃炎验案举隅

    黄煌教授在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胃炎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鲜明的辩证特色.他认为若要取得好的疗效,所用经方有时需倾向于对病,有时则要倾向于对人.对病而言,常用方为半夏泻心汤;对人而言,则根据患者体质不同选方,如对易气滞,易抑郁的柴胡体质患者,黄教授常予解郁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于性情敏感,精神亢奋的半夏体质患者常予除烦汤;而对于虚弱浮肿的黄芪体质患者,常予黄芪建中汤.通过辨病、辨体质以及辨方证一系列严密的思维过程,黄煌教授对各型慢性胃炎均能准确把握,并做到方证相应,临床自然得心应手、效如桴鼓.

    作者:刘婷婷;黄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吴茱萸散外敷加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

    婴幼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病、急发病.临床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便或水样便,偶带黏液、脓血[1].而单纯西医治疗对于病程长、症状顽固、体质虚弱患者的疗效往往欠佳.自2004年6月-2006年6月,笔者用吴茱萸散外敷加推拿疗法治疗为主,西医补液、抗感染、抗病毒等为辅,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曾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温阳活血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NF-κB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情况及温阳活血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温阳活血治疗组、桃仁治疗组、肉苁蓉治疗组、蒙诺治疗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只分离但不结扎输尿管.术后2周处死大鼠,检测尿β2-MG,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NF-κB和TGF-β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肾组织表现为纤维化病理改变,正常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细胞胞浆NF-κB和TGF-β1有较弱的表达;模型组呈强阳性表达;温阳活血治疗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纤维化程度减轻,且NF-κB和TGF-β1的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弱,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温阳活血方可能通过抑制NF-κB和TGF-β1的过度表达而减缓肾纤维化病程进展.

    作者:李小波;李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陈宝元运用中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陈宝元教授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肛肠学会常务理事、天津中医学会综合组常务委员等职.陈教授早年师从天津中医外科名家胡慧明教授,对中医外科理论有着较深的造诣.从事肛肠疾病临床研究3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学术见解独特,尤其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作一简述,以供同仁参考之,不对之处请斧正.

    作者:白振丽;陈宝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鸡尾酒疗法

    目的:观察鸡尾酒疗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部分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60例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患者采用鸡尾酒疗法治疗,12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对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的39例患者,再次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总有效率达93.33%,痊愈率为65%.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异常的39例患者经治疗,除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外,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部分患者已达正常水平.结论:鸡尾酒疗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作者:吴敬;刘雅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椒蒿挥发油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目的:探讨椒蒿挥发油对环磷酰胺所致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种小鼠,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余50只小鼠均腹腔接种环磷酰胺50mg/kg.b.w.建立免疫低下动物模型,随机等份为五组:模型对照组(B组),低剂量(C组),中剂量(D组),高剂量(E组),药物对照组(F组).结果:与B组比较,C、D、E、F组的8项免疫指标均高,但F组部分免疫指标高于C、D、E组;病理组织学检查亦显示C、D、E、F组的脾脏和胸膜重量明显增加,皮脂增厚,淋巴细胞增多密集.结论:椒蒿挥发油具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同时对机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亦有促进作用,提示椒蒿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免疫调节药物.

    作者:郭建琳;黄国福;鄂小哲;安长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汤剂,西药对照组采用退热西药及消炎药.结果:3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8%,中药对照组总有效率97.6%,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74.3%,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及中药对照组治疗1天后热退复发率低,仅10.2%,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高,达86.4%.结论:提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疗效可靠.

    作者:张巨明;钱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并发症中医药干预的思路探讨

    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笔者就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并发症加以浅述,并提出了中医药防治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思路,以期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和多环节综合治疗的优势,提高介入术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作者:付于;黄培新;黄胜平;张新春;黄燕;蔡业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5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若针药配合可以提高疗效.方法:53例(53只眼)患者在治疗前,均经眼科明确诊断,并根据不同的麻痹分为6型,选择与其相关的穴位,且分别观察效果.结果:治愈30例,占56.6%,总有效率为96.2%.结论:明确诊断是治疗本病的基础,准确选择与麻痹肌相关的穴位是治疗本病,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刘春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医外治法在急性脑梗塞救治中的应用

    外治法是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之一,其用于脑梗塞急性期的治疗已有相当长的时间,有范围广泛、方法丰富、用药简单实用、治疗部位灵活的特点,越来越受现代治疗者的关注.本文就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常用外治法作一概述.

    作者:梁妮;刘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