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民;王琦;李友仁;周新杰
目的:观察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对照组32例口服尿毒清颗粒治疗,观察患者症状及肾功能.结果:治疗组症状及体征(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肾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有较好疗效.
作者:詹继红;王松;王映林;顾尽晖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早期运用微创穿刺术配合清开灵、血塞通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通过头颅CT检查确诊的急性脑出血11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创穿刺术和清开灵、血塞通静脉滴注;对照组58例,仅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2组均以12天为1疗程,休息2天后进行第2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5%,总显效率达8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总显效率为51.7%.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运用微创穿刺术配合清开灵、血塞通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较好.
作者:王新民;王琦;李友仁;周新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建立血府逐瘀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结果:对本品处方中的7味药材进行了定性分析.结论:该实验方法能有效控制血府逐瘀丸产品的质量.
作者:赵明杰;勾晓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尽管运动疲劳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众多的研究表明:血乳酸的升高是运动疲劳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消除运动后的血乳酸是运动医学研究的热点,从中医传统理论入手,探索用艾灸的方法消除血乳酸,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艾灸量所起的效应是不一样的,得出艾灸对于减低运动后血乳酸的较佳治疗方案是:每日1次或每2日1次,皮肤温度为(47±2)℃,持续时间为1min或3min.
作者:顾一煌;金宏柱;吴云川;任建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复杂,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通过查阅现代文献,结合临床实践,从慢性前列腺炎表现之一定规律性病理变化及证候表现特点,认为湿热、瘀血、气虚是三大主因,湿热毒蕴、瘀血内阻、正气亏虚为慢性前列腺炎三大主要病理变化,清热解毒化湿、活血化瘀、益气扶正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三大主法.
作者:崔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至今已3年,对光大中医学术,培养中医人才的效果彰明显著.有幸师从于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专家火树华教授,受益匪浅.火师在采撷众家精华的基础上,既注重运用传统理法,又注重现代医学诊断技术;既深谙辨证论治,又晓权衡论治策略;既总结自己的临床得失,也借鉴同道的经验心得.其治学之道博而不乱,广而不杂,更融入了对西北边陲风土人情、天时、地理之理解,已自成一家,成为新一代中西合璧的医学专家.
作者:林雪;何佳;杜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平颗粒治疗实验性IgA肾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BSA)及尾静脉注射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免疫复合法诱发小鼠IgA肾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洛汀新组、肾平颗粒低、中、高剂量组6组.观察治疗前后IgA免疫复合物在肾组织中的沉积及组织病理学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在肾小球系膜的表达.结果:正常组无IgA沉积,治疗组IgA在肾小球的沉积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中TGF-β1的表达增加,治疗组TGF-β1在肾小球的表达明显减少,并且在肾平颗粒各治疗组中呈剂量依赖关系(P<0.01).结论:肾平颗粒能降低IgA肾病小鼠肾小球TGF-β1的表达,表明肾平颗粒对IgA肾病纤维化有抑制作用,能减轻细胞外基质增生,是延缓IgA肾病的有效方剂.
作者:沈莲莉;邓跃毅;陈以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使用经方治疗肺癌顽咳取得较好效果,并举甘草干姜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3验案.
作者:张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联合中药消积止痛散对胰腺癌患者镇痛作用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不同群体队列研究的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胰腺癌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1例接受HIFU联合中药消积止痛散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吉西他滨化疗.结果:观察组疼痛改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53.3%,P<0.01;观察组临床受益率74.2%,对照组33.3%,P<0.01.提示:高能聚焦热疗联合中药消积止痛散能加强对胰腺癌的镇痛作用,提高临床受益率,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瑾碧;葛信国;王缨;孙文辉;曹杰;周俭;蒋小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定坤育子汤配合针灸对卵泡发育的影响、该影响与妊娠率的关系以及针灸促排卵机制.方法:将61例中医肾虚型卵泡发育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西药组,3组病人数分别为22、19、20,第1组于月经第5天开始给予中药,至第12天加用针灸,至卵泡发育成熟排出时停止;中药组于月经第5天开始给予中药,至卵泡发育成熟排出时停药;西药组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克罗米芬50mg,每日1次,共服5天.所有病例从月经第10天始行B超监测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直至卵泡排出.结果:各组卵泡直径治疗前后相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针药组、中药组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西药组治疗前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疗效组间比较,针药组与中药组皆使内膜增厚,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西药组治疗后内膜较治疗前薄(P<0.05),针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中药定坤育子汤通过促进卵泡发育,针灸及时使卵泡破溃,诱发排卵,从而提高妊娠率.
作者:张红梅;周士源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对冯维斌主任治疗糖尿病以阴虚立论、分期论治、灵活遣方的经验加以整理、归纳.
作者:汪峰;石传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中药安胎养血合剂(Antai Yangxue Mixture,ATYXM)对肾移植大鼠存活时间和血IL-2(白介素2)的影响,探讨ATYXM免疫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SD→Wistar),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S灌胃10 mg/(kg·d).Ⅱ组,ATYXM组,中药灌胃10 mL/(kg·d).Ⅲ组,CsA(cyclosprorine,CsA)组,CsA灌胃10 mg/(kg·d).Ⅵ组,中西医结合组,中药和CsA灌胃,中药10 mL/(kg·d)、CsA 2.5 mL/(kg·d),两者间隔30 min.观察各组肾移植大鼠的存活时间,术后第6天取血测定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的水平,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受体鼠血IL-2水平.结果:ATYXM可以延长受体鼠的存活时间,降低受体鼠血IL-2水平,对移植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并与低剂量CsA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结论:ATYXM免疫抑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Th1细胞产生IL-2.
作者:毕旭东;孙德光;王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临床证候分布规律,初步制定证候分级诊断量化标准.方法:采用文献调研、自制临床证候信息采集表、运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频数归一化权重及参考值范围制定方法.结果:809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临床主要证候及证候诊断阈值分别为:冲任失调(占39.9%),诊断阈值≥12分;肝郁气滞(占31.52%),诊断阈值≥34分;痰瘀互结(28.55%),诊断阈值≥24分.结论:初步制定乳腺增生病证候四诊指标权重、证候诊断阈值以及辨证分型分级标准,可供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之参考.
作者:司徒红林;林毅;欧爱华;汤凤池;刘鹏熙;陈前军;朱华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医学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对解决中国人心身健康问题提出了特殊要求.这种要求是单纯的外来医学心理学不能满足的.而现代医学的普及使问题复杂化.中医心理学必须面对如何理解和吸收现代医学心理学成果的问题.
作者:王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对环磷酰胺致生殖系统损伤雄性小鼠血清睾酮和睾丸雄激素受体(AR)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环磷酰胺致生殖系统损伤雄性小鼠模型,灌胃蛇床子素20天后,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睾酮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测定AR含量,计算性器官脏器系数.结果:蛇床子素高剂量可显著升高环磷酰胺致生殖系统损伤雄性小鼠血清中睾酮的含量(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高剂量可增加睾丸肌样细胞AR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高、低剂量可增加精液囊的脏器系数.结论:蛇床子素可升高环磷酰胺致生殖系统损伤小鼠血清睾酮含量的降低;增强睾丸肌样细胞AR的表达.
作者:谢金鲜;王乃平;李萍;李上球;袁娟丽;黎为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通塞脉片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病例随机分为通塞脉片组(35例),血脂康组(31例),对照组(30例),通塞脉片组予通塞脉片,血脂康组血脂康片,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结果:3组均完成了6个月的随诊观察.3组间血脂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各组自身用药前后血脂变化比较有显著性(P<0.05),而颈动脉斑块积分在研究6个月时通塞脉片组积分下降,对照组积分增加(P<0.05),血脂康组斑块积分无明显变化.通塞脉片组、对照组颈动脉斑块积分(随诊6个月后)与初诊结果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血脂康组与初诊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塞脉片组、血脂康组均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提示:通塞脉片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同时还能延缓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可长期安全的用药.
作者:伊红丽;杜志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药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从中药复方制剂、单味药、中药有效成分、中药含药血清四方面分析其研究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探讨和展望.
作者:胡向阳;张荣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对于病位深浅刺法的论述,早在《黄帝内经》已经有了记载.《素问·刺齐论篇》与《素问·调经论篇》中明确地指出了针刺有皮、脉、内、筋、骨之分.而在《灵枢·官针》篇中,讨论的许多古针法都属于病位深浅刺法的范畴.本文就在《灵枢·官针》篇中分析归纳出属于病位深浅刺法的古针法的治疗作用.
作者:曾侠一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基因组整体由脏腑基因组模块和经络基因组组成,基因组的非基因部分在基因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腧穴与基因存在对应关系.经络基因组与脏腑基因组在证候基因组学的研究上可以相互促进,提出更好的中医证候学的解决办法.
作者:刘家强;王米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在临床防治妇科肿瘤直肠放射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将子宫颈癌6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8例,放疗同时加参苓白术散,对照组30例,行单纯放疗.两组采用钴60γ外照射,总剂量48~50Gy.铱192后装治疗子宫颈癌总剂量42~49Gy,结果:放疗1年后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共发生直肠放射性损伤10例,对照组共发生直肠放射性损伤28例,P<0.05.提示:中药参苓白术散有防治直肠放射性损伤的功效.
作者:田艳萍;王旗春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