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国
本院骨科自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28例各类复杂髋臼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方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猛;蒋雪生;詹碧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Celiac plexus block)是治疗上腹部晚期癌痛的有效方法,一般在X线荧光屏或CT引导下进行.为探讨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本院麻醉科与超声科合作,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腹腔神经丛阻滞,并与X线荧光屏引导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志华;吕雄英;张和峰;杨守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iabetic microangiopathy,DMAP)是2型糖尿病的特征性并发症,在临床上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和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等[1],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如何早期判断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是临床上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Ozmen等[2]研究发现DMAP发病机制与同型半胱氨酸(homcysteine,HCY)水平增高有关.为观察DMAP患者血浆HCY、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水平.作者对本院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上述项目测定,以判断其临床价值,探讨相互间的关系.
作者:方玉才;邢小中;黄小培;蒋洪平;钱健;黄水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氨磷汀(Amifostine,又称WR22721),原是冷战时期美国研制的放射保护剂的一种,也是FDA批准上市的第1个泛细胞保护剂[1],即广谱的选择性细胞保护剂,它是一种有机硫代磷酸化合物,它在组织中被细胞膜结合的碱性磷酸酶水解脱磷酸后成为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WR 21065.氨磷汀能选择性地保护正常组织免受化、放疗的细胞损伤,而不影响疗效[2].奥沙利铂联合其它化疗药,成为消化道肿瘤化疗的常用方案,但奥沙利铂的肾毒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化疗用量和疗效,氨磷汀可以减轻奥沙利铂的肾毒性,对肾有保护作用,但也有副反应,如恶心、呕吐,血压下降,低血钙等[3].本科从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对消化道肿瘤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其它药物化疗前使用氨磷汀,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现将使用氨磷汀后副反应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曾和英;江金燕;林蓉;赵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CAV)又称咳嗽型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的临床表现,多由运动、冷空气、气候变化或由呼吸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易误诊或漏诊[1].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现将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本院收治的35例CAV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汪春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手部、前臂深度热压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处理相对困难.过去常以传统的腹部或胸脐带蒂皮瓣修复,疗效欠佳.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带蒂游离皮瓣修复其创面已成为其治疗方法之一.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本科行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深度热压伤12例,术后患肢外形、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徐先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克隆性增殖的恶性血液肿瘤[1],是常见的恶性浆细胞疾病,常规联合化疗完全缓解率(CR)不足10%,中位生存期为3年左右,多次化疗易产生交叉耐药,并经常复发,成为复发/难治性MM.本研究通过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删患者,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其与既往传统治疗方法的异同[2-4].为寻找治疗复发/难治性MM的新方案提供临床及理论依据.
作者:谢亚萍;钱劼靖;童茵;钱文斌;孟海涛;麦文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寻常痤疮属中医肺风粉刺的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源于毛囊口小毛囊漏斗部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脂腺的过度增生,从而导致毛囊堵塞,毛囊内痤疮棒状杆菌及嗜脂孢子菌繁殖,分解皮脂,刺激毛囊,引起炎症.性激素水平的改变被认为是主要的因素,而女性迟发性(≥25岁)痤疮的产生更与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1].作者用自拟清肺汤联合维A酸乳膏外用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45例,与异维A酸口服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具有相同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旭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本镇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每2年免费健康体检1次;本院在2006年5月至2007年7月对农民进行了体检,包括心电图检查.作者对农民心电图检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平;陈国锋;徐美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是一种不可逆转且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疾病,从病理生理学角度看,COPD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老年病人多见,患病人数多,常死于呼吸衰竭.本文作者在于研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对COPD是否有效.
作者:俞晓东;李国桢;吴厉锋;钱小英;叶环;徐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髓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33例择期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全麻组(G组,静吸复合全麻)和腰硬组(E组,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均未麻醉前用药,术中收缩压的变化维持在基础值±25%之内,SpO2≥95%.术后采用0.001%芬太尼(2ml/h)静脉48h镇痛.评估患者麻醉前,术后3、6h,1d和3d的MMSE评分.分别在麻醉前、术后3、6h采集右颈内静脉血检测血清IL-6水平.结果 老年患者术后3、6h,1d的MMSE评分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3d基本恢复正常.G组术后3h点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E组(67% vs 22%,P<0.05),术后6h、1d点POCD发生率与E组相似(27% vs 17%、20% vs11%,P>0.05).两组术后3、6h点IL-6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1),G组明显高于E组(P<0.01),且14例POCD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无POCD者(P<0.01).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行全麻后早期POCD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IL-6的升高有关.
作者:黄志莲;李军;连庆泉;朱丽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来研究表明,脑梗死后存在着炎症性病理性损伤,缺血区产生大量的致炎物质,白介素-6(IL-6)作为炎性因子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体外细胞培养发现IL-6可以促进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表达,sICAM-1则可介导白细胞的黏附和聚集.作者于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通过检测研究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对照组的血清sICAM-1与IL-6浓度,并测量脑梗死患者的梗死体积,旨在探索急性脑梗死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白介素-6相关的意义.
作者:黄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血小板在血栓与止血、免疫调节和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时存在着免疫反应、高凝状态[1],血小板功能异常在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肾病综合征时常伴高血压,高血压与血小板活化有相关性[2].作者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了4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或伴高血压患者血小板CD62P、CD63、PAC-1的改变,报道如下.
作者:陈学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十二指肠占位病变临床较少见,教科书描述的十二指肠肿瘤发病率较低,其中部分原因与小肠的解剖部位特殊使其难以被发现有关[1].为进一步了解其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作者自2003年4月至2007年1月收集分析了34例十二指肠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则伟;王新保;郭剑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药物抗早孕是指怀孕35~49d不须手术,应用药物终止妊娠,是近20年来的新发展,目前常用的药物是米非司酮(Ru 486)和前列腺素联合应用.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完全流产率在90%左右[1],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已得到充分的肯定,但存在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蜕膜残留的问题,一直困扰临床;为此,作者对药物流产(药流)术后蜕膜组织部分残留者,采用中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俞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来Vitapex糊剂在牙髓治疗中应用较多,对成人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已得到证实,它能促进根尖周组织的进一步恢复.作者从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对98例乳牙根尖周病的患牙,采用Vitapex糊剂作根管治疗术,并以氧化锌丁香油酚糊剂作为对照.比较治疗后1、2年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原发性喉恶性淋巴瘤少见,仅占喉恶性肿瘤的0.37%[1],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与慢性炎症等疾病相混淆,误诊率甚高.作者报道喉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误诊为喉结核1例.
作者:胡锡栋;周水洪;凌玲;汪审清;徐盈盈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节育措施,一般应在绝经后1年内取器.农村妇女因缺乏医学知识,惧怕取器疼痛及经济、交通不便利等原因,常绝经后未予取出.为提高绝经后妇女取器率,作者于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下乡服务时采用B超引导、米索前列醇阴道内置入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146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娇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食管乳头状瘤(EP)的l临床内镜特点及病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36例口患者的临床内镜资料.结果 (1)EP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2)内镜下病变主要位于中下段并且与食管炎相关,易被误诊为息肉及白斑.(3)治疗后15例患者随访3个月正常,11例随访2年未见复发,1例2年后在原来不同部位再发EP.结论 (1)EP是否并发临近脏器肿瘤有待进一步研究.(2)黏膜慢性炎在EP发病中起一定作用.(3)乳头状病毒(HPV)感染与EP的发病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4)EP的发病是否与遗传基因相关也值得关注.
作者:朱伟青;苏慧;陈芝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罕见,其恶性程度极高,对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均不敏感,仍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1~6].作者收集杭州钢铁厂职工医院、天津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4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作临床及病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鲍黎阳;范嫏娣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