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马居里治疗血尿的思路与经验

严晓华;袁莹;马居里

关键词:血尿, 中药治疗, 思路与经验, 马居里
摘要:马居里教授辨治血尿,注重病证结合,强调审因辨治,瘀血贯穿整个疾病始终.临证辨证分型与治疗,疗效显著.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浅述《幼幼集成》电子版整理的必要

    《幼幼集成》是清代儿科名著,对儿科临床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由于自身诸多因素影响,目前诸书的使用率明显下降,故有必要对该书实现电子化管理.

    作者:阎琪;丛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当归Ⅱ号注射液原穴配伍合穴位注射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当归Ⅱ号注射液原穴配伍合穴位注射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6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按完全随机方法、单盲原则分为3组,原穴配伍合穴位注射治疗组(简称:治疗组)80例,针灸对照组(简称:针灸组)40例,西药对照组40例(简称:西药组),西药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①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88.75%,西医组72%,针灸组70%,与西医组及针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43及P=0.0108);②心电图的总有效率:治疗组85.00%,西医组77.50%,针灸组67.50%.治疗组与西药组疗效相仿(P=0.3081),比针灸组疗效相对要好些(P=0.0261);③Holter的总有效率:治疗组78.75%,西医组70%,针灸组60%.治疗组与西药组疗效相仿(P=0.2912),比针灸组疗效相对要好些(P=0.0301).④治疗1周后心功能的总有效率:治疗组95.00%,西医组70.00%,针灸组90.00%;西药组的疗效差(与治疗组、针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2及P=0.0253).结论:当归Ⅱ号注射液原穴配伍合穴位注射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比西药组、单纯穴位注射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好,特别是伴有心功能不全者.提示:当归Ⅱ号注射液原穴配伍合穴位注射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和临床意义.

    作者:周文斌;刘淑娟;尹克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药熏蒸汽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

    用中药熏蒸汽疗,对照口服前列舒乐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均取得较满意观察结果.

    作者:宁克勤;黄新飞;王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颅脑外伤性癫痫临床治疗对比观察200例

    外伤性癫痫(posttrarnatic epilepsy)是颅脑外伤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社会发展,外伤事件的增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笔者自1998-2006年对此类外伤性癫痫采用安脑他宁治疗并与苯妥英钠进行临床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志秦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半夏泻心汤组和胃复春对照组各36例,进行临床与病理疗效比较,同时观察H.pylori的根除率.结果:治疗组36例中,临床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36例中,临床痊愈2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28%.经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镜疗效比较,治疗组36例中,临床痊愈13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36例中,临床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Hp转阴率为66.7%,对照纽为3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并能较好地抑制Hp.

    作者:袁成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肾平颗粒对IgA肾病小鼠肾组织病理及TGF-β1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平颗粒治疗实验性IgA肾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BSA)及尾静脉注射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免疫复合法诱发小鼠IgA肾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洛汀新组、肾平颗粒低、中、高剂量组6组.观察治疗前后IgA免疫复合物在肾组织中的沉积及组织病理学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在肾小球系膜的表达.结果:正常组无IgA沉积,治疗组IgA在肾小球的沉积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中TGF-β1的表达增加,治疗组TGF-β1在肾小球的表达明显减少,并且在肾平颗粒各治疗组中呈剂量依赖关系(P<0.01).结论:肾平颗粒能降低IgA肾病小鼠肾小球TGF-β1的表达,表明肾平颗粒对IgA肾病纤维化有抑制作用,能减轻细胞外基质增生,是延缓IgA肾病的有效方剂.

    作者:沈莲莉;邓跃毅;陈以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微创配合清开灵血塞通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运用微创穿刺术配合清开灵、血塞通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通过头颅CT检查确诊的急性脑出血11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创穿刺术和清开灵、血塞通静脉滴注;对照组58例,仅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2组均以12天为1疗程,休息2天后进行第2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5%,总显效率达8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总显效率为51.7%.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运用微创穿刺术配合清开灵、血塞通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较好.

    作者:王新民;王琦;李友仁;周新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马居里治疗血尿的思路与经验

    马居里教授辨治血尿,注重病证结合,强调审因辨治,瘀血贯穿整个疾病始终.临证辨证分型与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严晓华;袁莹;马居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溃结灵颗粒配合柳氮磺胺吡碇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目的:观察中药溃结灵颗粒配合柳氮磺胺吡啶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溃结灵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方法:活动期UC(大肠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结合组(溃结灵+SASP)和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以中医证候疗效、肠黏膜病变、主要症状积分作为观察指标;观测肠黏膜组织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及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免疫指标T、B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肠黏膜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腹泻、腹痛、腹胀、脓血便、黏液便、里急后重症状方面,两组自身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腹泻、腹痛、腹胀、里急后重方面较对照组作用明显(P<0.01,P<0.05).而对于改善脓血便、黏液便症状方面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少(P<0.05,P<0.01).对于细胞脱颗粒,治疗组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B淋巴细胞明显下降(P<0.01),外周血总T细胞和Ts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疗前疗后对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溃结灵配合柳氮磺胺吡啶有确切的治疗UC的作用,效果显著,这可能与它能减轻炎症、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作者:常东;劳绍贤;樊亚巍;陶永胜;朱圣鹰;张东坡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思路探析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复杂,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通过查阅现代文献,结合临床实践,从慢性前列腺炎表现之一定规律性病理变化及证候表现特点,认为湿热、瘀血、气虚是三大主因,湿热毒蕴、瘀血内阻、正气亏虚为慢性前列腺炎三大主要病理变化,清热解毒化湿、活血化瘀、益气扶正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三大主法.

    作者:崔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归律汤治疗室性早搏合并心力衰竭或/和陈旧性心梗50例

    目的:观察归律汤对室性期前收缩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Ⅱ~Ⅴ级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或/和陈旧性心梗、心功能Ⅰ~Ⅲ级患者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归律汤结合西药组(简称治疗组,50例)和西药组(简称对照组,50例)对室性早搏合并心力衰竭或/和陈旧性心梗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心脏射血分数(EF)、左心室终末舒张容积(LVEDV)]及室性早搏(Lown分级法)各级例数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心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心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则更为显著(P<0.01),治疗组室性早搏各级例数的分布较对照组室性早搏各级例数的分布有好的转化.结果:归律汤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性心律失常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或/和陈旧性心梗患者,能显著提高患者心功能指标,并使室性早搏各级例数向好的一级转变.

    作者:田波;张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医辨治肺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肺性脑病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严重失代偿的表现,是呼吸功能严重衰竭的结果,属急危重症,病势凶险,病死率颇高.本院自1997年2月-2006年10月总共收治本病106例,治疗上进行了单纯西医西药治疗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为治疗组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简要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申春悌从痰瘀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病情呈持续进展,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预后差.西医主要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长期使用全身副作用多,中医中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申春悌教授从医多年,对许多疑难杂症的治疗颇有心得,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有着丰富的经验.现具体论述其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经验.

    作者:陆炜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脑出血中医病因病机之古今

    对出血中风的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尽相同的认识.中风病至清末始分缺血和出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病机比较强调肝风内动,血之与气并走于上,治当平肝潜阳,熄风清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认为与脾胃关系密切,中焦壅塞不通,气机升降失常,气血逆乱于脑是其中心病理环节,治应通腑泄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提出出血中风属中医血证,瘀血阻滞是出血中风急性期基本的病机,活血化瘀是治疗的关键;近年来出血中风急性期内生毒邪说、虚损说、阴阳类证说的发展,极大丰富了出血中风的认识.

    作者:吕士君;焦久存;牛玉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双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6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双黄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5例,采用西药或者胰岛素常规治疗;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双黄汤(黄芪30~50g,山药30g,苍术15g,玄参30g,葛根15g,丹参30g,地骨皮15g,黄连6g),均服药2个月.治疗2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61.5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血脂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双黄汤具有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血糖、血脂等的作用,能有效治疗糖尿病.双黄汤与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使用疗效显著,作用优于单用纯西医治疗,是今后治疗糖尿病值得探索的一条途径.

    作者:宋宗良;白永利;周永学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HIFU合中药对胰腺癌镇痛疗效及临床受益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联合中药消积止痛散对胰腺癌患者镇痛作用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不同群体队列研究的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胰腺癌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1例接受HIFU联合中药消积止痛散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吉西他滨化疗.结果:观察组疼痛改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53.3%,P<0.01;观察组临床受益率74.2%,对照组33.3%,P<0.01.提示:高能聚焦热疗联合中药消积止痛散能加强对胰腺癌的镇痛作用,提高临床受益率,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瑾碧;葛信国;王缨;孙文辉;曹杰;周俭;蒋小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通塞脉片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照观察

    目的:观察通塞脉片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病例随机分为通塞脉片组(35例),血脂康组(31例),对照组(30例),通塞脉片组予通塞脉片,血脂康组血脂康片,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结果:3组均完成了6个月的随诊观察.3组间血脂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各组自身用药前后血脂变化比较有显著性(P<0.05),而颈动脉斑块积分在研究6个月时通塞脉片组积分下降,对照组积分增加(P<0.05),血脂康组斑块积分无明显变化.通塞脉片组、对照组颈动脉斑块积分(随诊6个月后)与初诊结果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血脂康组与初诊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塞脉片组、血脂康组均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提示:通塞脉片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同时还能延缓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可长期安全的用药.

    作者:伊红丽;杜志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中药补肾调冲方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调冲方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补肾调冲方口服,对照组采用激素替代疗法.结果:补肾调冲方不仅可使卵巢早衰患者恢复月经周期,其月经的期、量、色、质恢复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类围绝经期症状消失或减轻,而且可使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恢复正常,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其疗效具有等效性,药物不良反应中药组明显低于西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补肾调冲方具有调节卵巢功能,治疗卵巢早衰的功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高慧;夏天;韩冰;杨涓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参苓白术散防治直肠放射性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在临床防治妇科肿瘤直肠放射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将子宫颈癌6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8例,放疗同时加参苓白术散,对照组30例,行单纯放疗.两组采用钴60γ外照射,总剂量48~50Gy.铱192后装治疗子宫颈癌总剂量42~49Gy,结果:放疗1年后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共发生直肠放射性损伤10例,对照组共发生直肠放射性损伤28例,P<0.05.提示:中药参苓白术散有防治直肠放射性损伤的功效.

    作者:田艳萍;王旗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浅谈古针法与病位深浅刺法

    对于病位深浅刺法的论述,早在《黄帝内经》已经有了记载.《素问·刺齐论篇》与《素问·调经论篇》中明确地指出了针刺有皮、脉、内、筋、骨之分.而在《灵枢·官针》篇中,讨论的许多古针法都属于病位深浅刺法的范畴.本文就在《灵枢·官针》篇中分析归纳出属于病位深浅刺法的古针法的治疗作用.

    作者:曾侠一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